科学健身:运动前后需注意合理补充能量与水
葛林热衷于运动,为了增强体魄,他经常进行力量训练,同时在饮食上也十分讲究。然而,尽管如此,他对锻炼后的成果并不满意,并且经常感到疲惫。实际上,在运动过程中,人体会丢失一部分水分和营养,若不能及时补充,健身效果自然会大受影响。
运动前中后期都要补水
在持续的运动训练过程中,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亦或在潮湿闷热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锻炼,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分的补充。最有效的补水策略是分多次饮用少量的水,确保在运动前、中、后均能补充水分。在运动开始前,大约在15分钟内,应摄入300至500毫升的水分,这有助于为身体储备必要的水分。
运动期间,每隔20至30分钟,每次补充的水量应控制在150至200毫升。运动时,应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因为人体消化系统吸收水分的能力有限。若补水过快过多,多余的水分会导致血液稀释,血液容量急剧上升,进而加重心脏负担,反而不利于提高运动表现。
运动结束后,由于大量出汗,需及时补充因汗水流失的钾、钠、镁等电解质。同时,补充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电解质的流失会导致人体压力失衡,因此,除了补充水分外,还需补充适量的电解质,以协助人体恢复压力平衡,确保摄入的水分得以保留并在体内发挥作用。
美国田纳西大学应用生理学实验室的主任、运动训练领域的专家麦德莫特教授指出,人体在感到口渴时,其脱水程度已达到2%。在运动期间,准备一些清凉饮料对补充水分大有裨益。若运动或训练时间超过一小时,饮用运动饮料是必要的。此外,运动结束后,在30分钟内补充水分同样至关重要。关于饮品的选择,白开水和矿泉水固然是基础,但柠檬汁在口感上更胜一筹,而冰茶同样值得推荐。
运动注意合理补充能量
运动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水分补充,还需留意能量的合理摄入。付颖起初体态略显丰腴,为了达到减肥效果,她采取了节食与锻炼相结合的方式。然而,她很快便察觉到,自己的身体开始缺乏力量,难以继续运动。她表示:“在运动前,我吃得很少;运动后,我几乎不吃东西。如此持续了一段时间,虽然体重有所下降,但我几乎要晕倒了,走路都感觉轻飘飘的。”
健身达人常敏指出,若长时间进行运动而未摄入食物,人体消耗卡路里的效率将下降,且个人的运动强度也将难以保持。运动结束后,若未能及时为肌肉补充营养,为能量储备补充能量,这将对身体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
在运动前两小时,常敏建议尝试以下几种食物:一碗燕麦片、全谷麦片、全麦吐司,甚至是甜土豆红薯或山药。若运动前必须进食,可以选择少量水果,比如一个苹果或一个香蕉。若对这些食物不感兴趣,也可以摄入少量的蛋白质或脂肪,比如一茶勺花生酱或一小把杏仁。
若运动时长不足一小时,则无需在运动过程中进食,只需在运动期间频繁少量地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即可。然而,若计划参加马拉松或自行车赛,或者安排了一系列的健身课程,那么可以尝试每半小时摄入50至100千卡的能量,最好是便于携带且能迅速摄入的碳水化合物,比如一小包葡萄干、一块能量棒、一管能量胶,或者运动饮料。摄取食物并非单纯为了补充已经消耗掉的能量,其主要目的是为身体补充必要的能量,以确保新陈代谢能够顺畅进行。
运动结束后,人体会迎来一个20至60分钟的黄金时段,此时肌肉能够迅速吸收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身体将它们消耗并吸收,转化为宝贵的能量,以支持身体的恢复。然而,若运动后延迟较长时间才进食,身体可能不太乐意将这些物质用作恢复能量的燃料,这可能导致在下次运动时能量储备不足。因此,为了确保能量得到及时补充,我们可以在运动背包内或是车内携带一份运动结束后的能量补给餐。这份餐点可以包括鸡肉搭配糙米饭,酸奶与杏仁,亦或是蛋白奶昔加上一根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