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智能穿戴设备普及 便利背后暗藏泄密风险?

日期: 2025-07-12 06:00:37|浏览: 27|编号: 10468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国家安全部透露,当前数字化时代,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因其便捷性和丰富的功能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它们不仅能记录健康信息、提供导航,还能进行远程通讯和信息推送。然而,这些便利功能背后隐藏着泄密隐患,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存在泄露多维度信息的风险。智能穿戴设备一般内置摄像头、麦克风,并具备定位功能,能够收集用户的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面部信息等,同时实时监测健康数据如脉搏、血压,并记录用户行为和活动路径,构建用户详细画像。若这些数据不幸泄露,可能会触发一系列安全问题。

云端的数据黑洞,一个关联着智能穿戴设备与多种应用的数据汇聚点。这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与社交、支付等应用程序产生关联,并将数据自动上传至云端服务器。然而,云存储在安全保密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一旦账户遭受破解,或服务商的系统存在漏洞,甚至遭遇境外间谍情报机构的攻击,存储在云端的敏感信息便可能泄露或被恶意利用。

这种难以被察觉的恶意软件,犹如隐藏的“特洛伊木马”。与众多智能终端相比,某些智能穿戴设备的系统似乎还不够成熟。据相关报道,这些设备中的一些存在第三方应用程序非法获取权限、系统升级缓慢等问题。一旦黑客利用这些安全缺陷植入恶意程序,可能会引发数据被非法收集、个人隐私泄露、设备被远程操控等一系列安全问题。

——这被称为穿越物理障碍的“数据虫洞”。智能穿戴设备通常通过蓝牙、Wi-Fi等技术手段与手机或其他设备建立连接,部分设备还具备“自组网”功能,即便在没有基站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起一个独立的通信网络,从而能够绕过涉密网络的物理隔离障碍。若黑客利用植入木马的智能穿戴设备构建临时的局域网络,他们可能通过蓝牙技术将其他设备中的信息数据逐级传递至外部设备,从而引发信息泄露或数据泄露的风险。

构筑智能穿戴设备立体安全防线

一块手表,一枚手环,它们或许构成了保障国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使用科技带来的便捷之际,我们更应严守个人隐私与国家机密,严密防范智能穿戴设备泄露信息,携手维护智能时代的国家安全。

设立规划限制区域。在涉及机密的地方,禁止使用智能型穿戴装置,并严格禁止将此类装置与机密信息网络系统相连接。在涉密场所的入口、办公区等显眼位置,建议安装警示标志,并配备专用的电磁屏蔽保险柜,对进入该场所人员的电子设备进行统一保管,以确保从源头杜绝泄密风险。

强化个人设备管理,用户需通过正规途径购置商品,并确保设备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及时更新;科学配置设备权限,对第三方应用授权需持谨慎态度,并关闭如位置分享、麦克风等非必需功能;避免存储敏感资料,对不明链接和可疑软件保持警惕,减少使用公共网络,并定期进行设备病毒清除和数据清理。

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当大家在选购或使用智能穿戴产品时,若察觉到有网络间谍活动的迹象,请务必通过拨打12339国家安全机关的举报热线、利用网络举报平台、关注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众号的举报通道,或者直接向所在地的国家安全机构进行举报。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