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购买力之旺盛,众人皆知。根据《中国奢侈品报告》的揭示,自2015年起,我国消费者已连续两年购得全球近半数奢侈品,且年消费额始终保持在千亿级别以上。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截至2016年底,我国二手奢侈品年交易额仅略超80亿元。概括来说,我国奢侈品市场呈现出规模庞大、需求广泛、流通率较低的特点。
日本与我国均位于亚洲,但它们的二手奢侈品市场却已相对成熟。在日本,大约有10家上市公司涉足二手商品领域,整个市场的规模已超过千亿。这一现象的背后,一方面源于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其强烈的“循环经济”意识,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在商品质量、诚信体系、鉴定能力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相对不足有关。
鉴于代购及二手市场假货问题突出,众多线上交易平合与线下实体店铺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鉴定小组。然而,仅凭人工手段在效率与可信度上均难以达到消费者的满意与信任。
爱丽社科技近期受到36氪的关注,该公司寄望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奢侈品包包进行鉴定,力求实现高效、精准和客观。爱丽社的CEO张天君向36氪透露,按照我国制造业的水平,仿冒包的缝合、五金等细节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然而,仿冒包与正品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在于材质,除了成本因素外,正品包的材质和工艺大多已申请了专利,这使得山寨厂商难以同步仿制。
各个品牌都拥有各自独特的材质储备库,而其旗下各类产品则是通过从这些材质库中选取一款或几款材质进行组合搭配来设计的。换句话说,一旦辨别出某个包所采用的材质的真伪,便大体上能够判断出该包的真假性。
因此,爱丽社依托材质识别技术,成功研发了一套涵盖软硬件的全面鉴定方案。该方案中的硬件产品是一款能够与手机无缝衔接的360度全视角显微镜头,其放大能力达到毫米级别;而软件产品则是一款集引导与识别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应用程序。用户需遵循APP的指示,运用显微镜对包袋各个部位的材质进行拍摄,随后将所拍照片传输至云端算法模型进行加工,鉴定结果将通过APP前端呈现给用户。
张天君透露,鉴于市场上缺乏类似的开源算法,他们团队投入了大约一年的时间,独立研发并细致调试了多种材质的算法模型。这些模型涵盖了LV、YSL、Dior、Gucci等六个知名品牌,平均每个品牌都包含了3至4种不同的材质。爱丽社的算法模型库正持续扩充。
张天君向36氪透露,得益于360度打光镜头有效消除了外部光源的干扰,每个算法模型仅需大约1000个训练数据图像,而且训练过程大约只需一天。这些训练数据主要来源于他们购买的专柜正品包以及正品二手包。
爱丽社正致力于争取约500万元的首轮投资,这笔资金将用于推动硬件产品的少量生产及市场推广活动,预计这些硬件产品的售价将在300元左右。在实现硬件产品的销售之后,随着数据的不断积累,爱丽社计划将业务拓展至二手产品的估价与交易平台的搭建。
除了爱丽社之外,还有诸如真探等企业对运用AI技术来鉴别奢侈品持乐观态度。这些公司采用的机制与爱丽社相似,它们利用特定的扫描设备进行信息搜集,并借助算法系统得出结论。根据其官方网站所述,这些技术在辨别商品真伪方面的准确率高达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