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静 北京报道
李日学,寺库的创始人,在2017年9月22日迎来了人生中的一大亮点。这一天,他身着西装领带,与团队一同踏入美国纳斯达克交易大厅。在那里,他身着平日里偏爱的白衬衫和黑色老布鞋的他在巨幅“SECOO寺库”logo的电子显示屏前,亲自敲响了上市的钟声。
在成功获得上市融资后,寺库着手拓展业务版图,力推平台战略以及全球化战略,然而,仅仅数年光景,寺库便在公众视线中逐渐淡出。自2008年寺库在山东济南成立,至2017年登陆纳斯达克,该企业历经9年有余。李日学曾透露,寺库的上市速度出乎他的预料。尽管寺库在纳斯达克交易所的上市历程不足七年,但到了2024年7月,由于持续未能妥善解决财务报告提交的相关问题,该企业遭到了纳斯达克交易所的强制退市处理。
专家在《中国经营报》记者的访谈中提到,按照常理推断,若上市公司长时间未提交业绩报告,这通常意味着其业绩不佳,亦或是企业面临了严重的经营困境。
目前,寺库的网站和应用程序仍能正常使用,在8月11日至12日期间,还推出了“消费满2000元即可返还300积分”的促销活动。然而,记者随机挑选了一些在售商品进行查看,却发现它们几乎没有销售量和评价数据。而关于该品牌的用户评价,最早可追溯到2022年。记者在寺库官网首页意外地发现了一款名为“小库帮你穿搭”的智能大模型产品,然而,尽管记者尝试了多次输入不同内容,该产品却始终只能回应:“这个问题让我感到困惑,请您尝试提出其他问题,我们再来交流。”
8月11日,记者抵达了北京市朝阳区的万通中心写字楼。寺库集团位于D座的21层,该楼层入口处并无显眼的标识。透过玻璃门,记者注意到大厅的一面墙上挂有“寺库”的招牌,同时墙上还展示着从2008年到2022年的公司重要事件记录。朴素的店面和宽敞的大厅让人难以置信,这竟然是一家专门从事在线奢侈品销售的商家,而且它还曾被誉为“中国奢侈品电商领域的领军企业”。至于相关的采访事宜,截至今日,记者尚未从寺库那里得到任何积极的反馈。
曾经的辉煌
寺库最初的形态,不过是在山东济南设立的一家线下零售店铺。2008年7月,李日学携手五位同仁在济南创建了寺库,同年10月,寺库的首家寄售店在济南正式营业,店内主打二手奢侈品销售,与此同时,寺库官方网站也同步上线。
2008年到2010年,电商领域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大量的电商平台如同春雨后的竹笋一般迅速涌现,涵盖了寺库、唯品会、珍品网、优众网、走秀网、尊享网、尚品网等诸多知名平台。
李日学随后离开了济南,并在北京的建外SOHO区域开设了寺库的线下门店,这成为了寺库在北京开设的首家实体店铺,当时该店铺的面积仅有80平方米。
李日学首次在这家不起眼的小店中与IDG资本的合伙人闫怡腾相遇,闫怡腾向他提出了三条宝贵意见。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李日学在短短三个月内便将这些建议逐一付诸实践。这一举措给IDG资本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最终使IDG资本成为寺库公司的一位长期投资者。
2011年7月,寺库成功获得了IDG资本的千万美元投资。随后,该品牌关闭了位于北京的那家仅有80平方米的小型门店。与此同时,在同一个月内,寺库在北京王府井金宝街开设了一家面积达1280平方米的实体店。不久之后,这家门店的面积进一步扩大,最终达到了1500平方米。
线下店铺被视为寺库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而另一项核心策略则是开展奢侈品鉴定业务。李日学指出,消费者在网络上购买高价奢侈品时,内心往往存在疑虑,若能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无疑将显著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同时减少他们对于购买决策的疑虑。
尽管奢侈品在实体店领域遭遇了业绩增长难题和店铺关闭的风潮,但消费者仍认为,线下购物体验是无法被线上所替代的。
然而,在那段时间里,奢侈品电商领域的发展势头异常强劲。然而,到了2012年,诸如品聚网、尊库网、新浪奢品等平台未能幸存,未能继续发展。相比之下,寺库、唯品会等少数平台成为了那一批创业者中的幸存者。
2012年5月及2013年8月,寺库成功吸引了IDG资本、银泰资本以及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等多家机构的千万美元级别投资。进入2014年,这些投资方进一步追加了对寺库的1亿美元D轮融资。
在资本的推动下,那段时间寺库的业务发展迅猛。线下方面,不仅成功打造了国内首个奢侈品养护服务工厂,更在上海和成都两地增设了名为“库会所”的时尚高端会所;在业务领域,也从二手奢侈品市场延伸至一手奢侈品领域。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寺库的二手与一手奢侈品交易量各占一半,而此后一手奢侈品交易量逐渐超过二手。
2015年,寺库成功获得了来自中国平安集团的5000万美元投资。经过两年努力,李日学带领寺库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实现了上市,上市过程中筹集的资金达到1.1亿美元,公司估值更是高达6.7亿美元。
李日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他原本以为经过多轮融资,上市不过是再次融资的过程,然而实际上在美国上市有着截然不同的体验。举例来说,寺库在上市后便遭遇了破发的情况,开盘仅一小时内,其股价便较发行价下跌了23%。
李日学及IDG资本均持相同观点,认为寺库的股价长期处于被低估的状态,这主要源于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独特的商业模式缺乏深刻理解。一旦寺库能够以其实际业绩为证,其股价有望迅速攀升。
在产品上市不久之后,寺库公司推出了“5+2+1”新的发展战略,并迅速投入到业务的广泛拓展之中。新战略中的“5”代表在青岛、长沙、杭州、厦门和天津这五大城市增设了五家线下体验中心,此举不仅提升了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度,还确保了奢侈品在体验、购买、配送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无忧保障;“2”则涉及寺库与两家高端酒店在定制套房领域的合作;“1”则指向打造“一系列品牌旗舰店”,具体而言,寺库与范思哲、Diane Von 等约三十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实现了物流和仓储平台的互联互通,从而在销售环节和供应链两端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运营。
2018年3月,寺库发布的2017年度报告令人瞩目:2017年,公司总营收达到37.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4.2%;净利润为1.33亿元,相较于前一年的净亏损0.45亿元,实现了年度盈利的突破;全年订单量共计143.7万单,同比增长了50.7%;年度总交易额(GMV)高达52.26亿元,同比增长51.6%;注册用户数量也从2016年的1310万增加到了1870万。
在一定程度上,寺库在上市初期就展现出了其在奢侈品电商领域的实力与潜力,特别是在用户基数、收入增长以及业务拓展等多个维度上实现了显著的成就。对此,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研究员赵振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显著的经营成果推动下,寺库的股票价值持续攀升,2018年8月,其股价一度触及每股15.48美元的历史最高点。
2018年,寺库的营收达到了53.88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4%;同时,公司的净利润也达到了1.56亿元,同比增长了16.6%;全年订单量更是高达230万单,同比增长了64.3%。
李日学在2018年财报公布之际发表言论称,公司迎来成立十周年之际,他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表示了满意之情。
庄帅,这位零售电商领域的专家以及百联咨询的创始人,他指出:“在2019年以前,寺库的表现相当出色,它是一个稳健发展的奢侈品在线销售平台。”
利润增长乏力
2018年,寺库完成了从高端奢侈品平台到面向“新中产阶层”的“精品生活方式平台”的转型。经过这一调整,寺库不再仅限于作为一个线上奢侈品交易的单一平台,它已经转变成了一个满足新中产群体多样化需求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寺库已着手实施多项跨界举措,这其中包括自主品牌的推出、农业产品的品类扩展,以及丰富精品品牌、联名设计以及增设更多高品质服务(如礼宾服务)等。目前,PRADA(普拉达)集团旗下的核心品牌PRADA亦已加入寺库的电商平台。
2019年,寺库启动了其全球化战略布局,不仅聘请了GUCCI集团前钟表珠宝业务CEO以及斯沃琪集团前总裁担任寺库腕表珠宝业务的战略顾问,还与和Place会员俱乐部达成了商业合作,共同举办和运营一系列国际化的高端会员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为寺库品牌开拓数字化营销和线下体验场景,涵盖在纽约、比弗利山庄以及全球艺术文化中心等地举办的顶级艺术时尚文化活动。
庄帅强调,宜家和MUJI等品牌均以迎合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为关键策略,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研发和委托生产。自2018年起,寺库始终将新中产阶层视为其核心战略对象,上市半年后,通过一系列业务拓展,它已成为平台战略、产品战略与目标消费群体战略三者紧密结合的典范。当时正值消费升级的黄金时期,寺库开始转型,致力于满足新兴中产阶层的消费需求。除了提供高端奢侈品购物服务,它还开设了私密化、同类化的线下体验店,涉足高端农业领域,推出了自有品牌的酒产品,设立了酒吧,拓展了旅游业务,并提供了礼宾服务等,这些举措不仅合理,而且与当前及未来的市场需求相契合。
然而,寺库在迈出重大转型步伐之时,所面临的时机并不理想。“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摩擦与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消费者的信心遭受重创。加之奢侈品电商领域的迅猛扩张,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涌入市场,导致行业竞争格局发生了转变。作为该领域的先行者,寺库开始承受来自同行的竞争压力。””赵振营对记者分析指出。
2020年4月,寺库公布了2019年度的财务报告,结果显示其业绩并未达到预期。根据报告,2019年寺库的总营收达到了684.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7%;净利润为1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4%。然而,深入分析数据会发现,2019年寺库的收入增速已经落后于2017年和2018年,特别是净利润的增长率仅为4%。
赵振营指出,随着人类步入物联网时代,商业运作的根本法则已发生根本转变,从产品经营转变为顾客经营,这成为了所有成功企业的基本法则。在某种程度上,奢侈品作为一种极佳的媒介,其产品定位使其能够筛选出社会中最具价值的消费群体,从而成为寺库最宝贵的用户资源。然而,用户资产一旦形成,寺库未能构建起完善的用户资产转化产品体系,这导致其核心产品的盈利能力承受了巨大压力,进而影响了平台的竞争力。
观察2018年至2019年间寺库各季度的运营成本构成,可以发现营销成本在总支出中往往占据了超过一半的比例,这一现象表明寺库实际上是一家依赖营销策略来推动发展的企业。
电商领域的分析师,同时也是海豚智库的创始人李成东向记者表示:“寺库的用户获取成本相当高昂。奢侈品消费者在购物时要求严格,且缺乏忠诚度,这使得寺库在吸引新客户方面面临较大挑战,进而使得平台盈利变得困难。”
寺库上市后对战略进行了调整并布局了业务,然而这些调整并未能立即转化为业绩增长,反而可能因为资源与精力的分散而引发业绩的下滑。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业绩的下滑使得寺库的财务压力不断上升。资金链的紧张状况限制了公司在采购、营销、技术研发等领域的投入,这进一步加剧了其竞争力的下降。赵振营如是说。
经营困境
接下来的时间和大环境对于寺库更加不利。
2020年伊始,寺库公司的高层领导在2019年度的财务报告会议上提到,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的扩散态势尚不明朗,目前尚不能准确预知这一疫情将如何影响公司的财务表现及日常运营。
2020年度的寺库财务报告揭示,公司当年收入为60.20亿元,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净利润亏损高达7186.50万元,而去年同期则实现了1.54亿元的盈利,盈利状况发生了逆转。这些数据反映出,寺库在经营方面遇到了一些难题。
2021年,寺库将原先设于王府井北京金宝街的实体体验店搬迁到了寺库大厦的一楼。
2021年,寺库的业绩明显下滑,全年营收降至31.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48%;净亏损额高达5.66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了547%。此外,订单量和活跃用户数也均出现了显著的减少。
自2020年起,寺库的业绩出现下滑,加之市场环境波动剧烈,其在纳斯达克的股价逐步下降。进入2021年,股价不仅持续处于低点,而且波动幅度较大。在这一年里,由于连续3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每股1美元,寺库在12月份首次接到纳斯达克的退市警告,自此以后,其股价始终在较低水平徘徊。
二级资本市场融资不易,寺库因而转向一级市场寻求资金。据天眼查数据,2020年6月,寺库成功获得趣店提供的1亿美元投资。2022年9月,寺库又宣布与阿拉丁科技集团建立了深度战略伙伴关系,交易金额高达13亿元。然而,这些资金是否最终到位,目前尚无确切信息。
寺库最新公布的财务报告涵盖了2022年上半年的经济状况,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寺库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1.64亿元,这一数字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3.72%;同时,公司的净亏损额为8.17亿元,亏损幅度同比增加了19倍。
2022年8月,寺库北京总部的“疑似跑路”传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媒体曾实地探访寺库大厦,发现当时大厦的一层至四层已经人去楼空,只有五层依然有数百名员工在正常工作。此外,一层的奢侈品展示区和仓库已搬迁至专门的奢侈品仓储中心,以进行储存和发货。
赵振营向记者透露,低货品周转率或许是寺库收入减少的关键原因之一。由于奢侈品价格昂贵且流通环节繁杂,若商品不能快速流通,将对公司业绩造成显著影响。此外,一些奢侈品品牌已与寺库终止了合作关系,比如在2022年8月,PRADA就申请冻结了寺库名下价值超过1100万元的财产及其等值资产。
寺库上市后,其战略不断作出调整,试图涉足日常百货、家居用品、美容化妆品以及食品生鲜等多个领域。然而,在实施营销策略的过程中,未能有效吸引并维系新客户,与此同时,老客户的活跃度亦呈现下滑趋势。2020年与2021年间,全球经济遭遇衰退,导致消费者购买力减弱,对奢侈品等非必需品的需求持续减少。此外,随着更多竞争对手的加入以及市场份额的激烈争夺,市场环境愈发严峻。
赵振营指出,寺库的营收和活跃用户数量出现下降,这一现象既受到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冲击,也源于内部策略的调整以及运营管理上的不足。这些内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造成了寺库所面临的困境。
在“电诉宝”这一电商消费纠纷解决平台上,寺库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其反馈速度、响应效率以及用户满意度等关键指标均未达到理想水平。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寺库的投诉量已突破两万条,其中多数涉及寺库未能按时发货、拒绝退款等问题。
赵振营强调,寺库因屡次出现不发货物、不退款等问题,导致其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迅速下滑,进而直接引发了订单数量的显著减少。尽管网站和应用程序仍在正常运行,但已难以吸引并维持用户的关注。此外,寺库的创始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反映出公司在财务状况上正遭遇严峻挑战。这种情况可能使得公司难以按时清偿债务,进而对公司的日常运营和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寺库持续未能对外披露财务报告,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了显著下降,这一现象反映出该公司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此外,公司还遭遇了供应商催讨债务、员工薪酬拖欠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共同加剧了公司的经营困境。
还有机会吗?
2023年11月,寺库因未依照规定提交财务报告,遭到了纳斯达克的退市通告。进入2024年7月,寺库遭到了纳斯达克交易所的强制退市处理。
目前,寺库的网站与App依然能够顺畅使用,然而,用户下单及发表评论的动态却愈发稀少。
8月11日,位于万通中心21层的寺库总部办公区内,部分员工仍在工作,然而玻璃门上覆盖的防偷窥膜使得无法准确判断人员数量。公司前台处,三名工作人员均为安保人员,据了解,寺库保安部门目前共有五名成员。至于公司当前具体有多少员工,前台安保人员则表示并不知情。在记者访问寺库前台的时间段内,约莫有十几名员工穿梭于寺库公司的大门前,他们或是进入或是离开卫生间,而该层楼的卫生间恰好位于大门外的电梯口旁边。记者向几位寺库的员工提出了关于寺库的一些问题,但这些员工却都选择了沉默,不愿回答。
李成东指出,一手奢侈品电商的核心在于掌控商品供应链,然而寺库对奢侈品品牌上游的供应链缺乏掌控力。同时,用户购买频率不高,获取新客户的成本高昂,这也使得毛利十分有限。因此,一手奢侈品电商的成立变得尤为困难,一旦无法获得资金支持,就只能走向倒闭。
据值得买科技提供的信息显示,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除了青睐线下奢侈品品牌渠道外,还会选择通过品牌官方网站、各类小程序、天猫或京东官方旗舰店以及发发奇等线上购物平台进行购买。对于有明确购买需求的消费者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在线上平台选购奢侈品。此外,线上渠道还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众多具备消费能力的人群并不局限于一线城市,这些地区或许缺乏高端品牌的实体店铺,因此,网络购物平台亦能有效满足二、三线城市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品牌实体店面、自主运营的电商平台,以及专注于奢侈品的电子商务平台,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且服务对象也有所不同。实体店面不仅为顾客提供了线下购物的途径,还兼具展示商品、提供客户服务和塑造品牌形象的作用。而品牌自有的电商平台,则成为品牌展示自我的重要窗口,品牌亦能借助这些渠道进行私域流量的运营和用户关系的维护。垂直类奢侈品电商则面向更广泛的消费人群。
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在于,奢侈品品牌所拥有的实体店和电商平台,能提供更为可靠的商品真伪保障。与此同时,那些专注于奢侈品销售的垂直电商平台,在确保商品真实性这一关键问题上,必须投入相当的人、财、物资源,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审视电子商务的演进历程,可以发现曾备受瞩目的垂直细分市场电商,不论是运动户外用品还是母婴、家电等领域的垂直电商,多数已陷入困境,存活的寥寥无几。个人观点认为,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电子商务的本质在于经营顾客,而在比价成本几乎降至零的背景下,平台的SKU数量直接影响了其用户的转化率。垂直型电商平台存在先天的缺陷,这限制了它们SKU的种类数量,因此,它们的用户转化率显著低于综合电商平台,用户资产变现能力同样远逊于后者,整体竞争力也不及综合电商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垂直电商在竞争中难以超越综合电商平台。”赵振营如此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