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莆田球鞋鬼市:仿鞋生意夜间偷摸进行,80%仿鞋出自这里

日期: 2025-08-30 15:03:42|浏览: 16|编号: 10586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新京报记者: 覃澈 实习生 曹雯 谢碧鹭

白昼时分,无人敢现身,仿鞋交易只能夜幕下偷偷摸摸开展。出租车司机阿林(化名)谈道。

这种特别的市场交易方式使安福电商城在别处得名“鬼市”。据一位摊位经营者称,全国百分之八十的假鞋源自此地。球鞋市场持续升温,高额回报促使众多仿鞋工坊在莆田涌现。

新京报记者近日赴莆田对这个“球鞋鬼市”进行了调查。

探访球鞋“鬼市”:不接待新客

凌晨1点,莆田安福电商城灯火通明

5月23日深夜一点,出租车在安福电商城路口缓缓穿行,前方道路堵塞不堪。车旁人流如织,众多载着印有品牌鞋盒的摩托车和提着黑色塑料袋的行人急速穿梭,一些年轻人结伴站在路边,耐心等候着快递员的到来。

阿林是名出租车司机,前段时间遭遇过严厉处罚,否则车辆会更多,在数百米的路段至少要行驶半小时。

实际上,新京报记者于当天上午曾经到访此地,发现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紧闭门户,马路上间或可见少数行人经过。

白天请勿联系我,晚上八点之后方可与我沟通。先前一日,记者冒充“批发商”与当地一位摊位经营者取得联系,对方反应十分焦躁

近些年,“球鞋文化”在中国迅速流行起来,原本只被少数人喜爱的事物,如今已成为一种主流的时尚元素。在爱好者的热烈追捧下,很多潮流鞋款在市场上被哄抬到极高价格。有新闻报道,一双起售价不足两千元的品牌球鞋,刚上市一个星期就卖到了万元以上;还有一款与知名品牌联名的鞋款,价格从八百元一路涨到了八千元。

过高的价格让众多普通玩家望鞋兴叹。一些人将视线盯向了莆田。

业内普遍认为,本地每十双仿制品中就有八双出自那里,这一观点在圈内广为流传。5月20日,资深的球鞋爱好者赵兵(化名)向媒体透露了这一信息,他还指出,该地区规模最大的仿鞋集散地,具体位置在城厢区的安福电商城。

安福电商城有个与众不同的买卖方式,外面都管它叫“鬼市”。白天的时候,那里冷冷清清,没什么人影,到了晚上,就变得热闹非凡,到处都是车辆穿梭,人来人往。

夜晚的电商城与白昼截然不同,街道显得格外热闹,仅有两辆车的宽度,两侧林立着售卖潮流品牌的鞋店,招牌在灯光下熠熠生辉,LED显示屏上滚动着“满天星”、“兵马俑”等热门鞋款名称,店员在店内忙碌地招呼着客人。

在一家商店内,记者看到陈列在玻璃柜中的运动鞋,其样式和色调与正品足球鞋几乎相同,不过鞋面上没有任何品牌标识。 "这些是我们厂里自己做的,品质完全不比其他牌子差。"售货员热情地介绍鞋子。但记者询问是否有更新款的鞋时,店家先是用审视的目光看了记者几秒,然后犹豫地摆了摆手,"我们只卖常规款,没有别的款式。"

鬼市里,摊主和顾客都清楚明白,所谓升级款,就是带有品牌标识的仿品鞋,而普通仿鞋则是参照正品球鞋制作,却没有任何标记,这样就能降低被当作假货的可能性。

刚上回才核查过,好几家商贩都回绝了,最后记者在一家毫不起眼的铺子里,店主老何(化名)反复打听记者打算怎样进货出货,并且是否通晓运动鞋的情况,这才从店里后屋取出那双带有标识的当红运动鞋。

老何说货物不能存放太多在店铺里,不然被市场监督管理局检查就会出问题。

他说明,如今除了亲友和老顾客,几乎不再接纳不熟悉的新访客,老何补充,他们家还有更优质的鞋款,但当前并未在店铺中陈列,当记者询问能否查看商品时,他立刻拒绝,表示现在谁敢在店内放置那种鞋,只能通过微信看图,然后付款后寄送。

记者接着提出要买一双来检验品质,目的是判断是否要继续进货,老何随即转身在柜台后面拨了个电话,过会儿他回应说,请跟我来,到别处去查看货物。

“工作室”暗藏各种高仿鞋,提供“鉴定书”

莆田安福电商城某商铺外,打包成件的运动鞋正准备装上运输车辆。这是新京报记者覃澈拍摄的画面。

要找到老何的“线下店”并不容易。

凌晨两点,记者在老何的带领下,穿过几道门禁,最终抵达安福电商城附近的一个老旧小区。

老何说明,此处隐藏着若干个“工作室”,其中包括他自己。然而,若无人引导,想要进入并不简单。必须提前通过微信告知,并且需要熟人引荐核实身份。

这处不足六十平方的狭小空间里,陈列着众多品牌的流行鞋款,其中不乏当下最火爆的知名品牌仿制品,各种颜色、型号的款式应有尽有。

屋子里一些带着各种腔调的来客,正在仔细挑选着自己看中的物件,旁边的一两个工作人员,则守在办公台边,一边品茶,一边不时向他们介绍起运动鞋来

老何说明,各式球鞋各有不同的等级和价位。为了证实所说并非虚言,他将两双样子完全相同的球鞋拿过来,"都是冒充满天星系列的,请你体会其中的不同。"

依照老何的讲解,记者明确分辨出某双鞋的鞋底构造、缝合工艺等方面远非另一双鞋可比。其实各类运动鞋的外壳材质大多雷同,核心差异在于鞋底选用的材料。该鞋的鞋底与正品如出一辙,均采用了BOOST技术。相比之下,另一双鞋则属于普通产品,其鞋底质地过于坚硬。这种做法仅能欺骗不熟悉行家的人,对于资深玩家而言,这种差异根本无法遁形。

记者获知,这两种鞋的标价其实很接近。那双正品球鞋现已被哄抬至五千到六千元,老何把普通仿冒品标价为一百五十元,而质量较好的一种定价为二百八十元。

做生意的话,150元那个款式就足够了,需要保证利润空间。老何说,与他合作的伙伴大概有一百多位,他们大多倾向于挑选价格更低的球鞋。老何向记者举例说明:仿鞋一般卖价在三四百元,卖150元那款,每双能赚大约250元,而卖280元的那款,利润只有一百多元。

记者以“代购朋友球鞋”为借口,把高配版的运动鞋各个部分特征全部拍摄下来,并将照片发送给对运动鞋非常熟悉的资深爱好者赵兵请求协助判断。过了十分钟,赵兵回复表示,“除了鞋身标志存在疑点,以及底部科技有缺陷以外,其他鞋款构造、缝合工艺均无任何问题。”

若有需求,我们此处亦可奉上鞋盒、包装材料,另附含毒4件套、GET鉴定软件防盗锁等辅助物品。老何说明。

几元钱就能买到一个包含有毒APP鉴定书、防盗扣以及印有毒性APP标识的包装盒这类物件,这些东西足以让大多数购买者感到害怕。

据了解,莆田安福电商城周边的居民区中,分布着数十家销售仿冒运动鞋的店铺。每天都有许多招揽生意的人,在电商城周围招徕来自不同地方的网店店主、淘宝商家以及实体店经营者,随后引导他们前往藏匿地点完成交易。

每次领一个人去一个作坊,不论对方是否购买鞋子,都可以获得五元钱的报酬。一个招揽者说,一般会带访客去三到四处店铺,要是晚上多带些客人,一天能赚到一百到两百元。

5月23日深夜,离开老何的工作场所时,看到几乎每一层楼都站着提着装满仿品的纸箱的年轻人,他们急匆匆地走进电梯。他们刚离开小区,就立刻骑上旁边早已停好的摩托车,很快消失在视线中。

“都是给客户送货的。”老何说。

招下线、代发,大经销商月赚可高达百万

5月24日,林明(化名)的手机持续响起,来自各处的客户纷纷发送购买请求和付款信息,他同时处理订单并配送商品,他补充道,日常出货量大约在七八十双鞋左右,有时会更多,如果畅销款表现优异,单月收入将近百万元。

林明从2014年起便经营球鞋生意,至今已有五个年头。国内能够轻易拿出两三千元购买鞋款的人其实很少,仿鞋无论整体还是细节都与正品极为接近,其价格却只有正品五分之一,因此必定会吸引更多经济条件有限的消费者。

让林明赚到第一桶金的,是2015年底推出的一款潮鞋。

那个时期非常火爆,国内市场持续缺货,1000多元的鞋子被哄抬到三四千元。赵兵这样说道。当时国内几乎所有的球鞋销售商都在极力地联系各种渠道,专卖店、代购人员、囤货者等,只要是有这款鞋,不论数量多少、尺码大小,都被迅速抢购一空。

正品市场一鞋难求,林明却通过仿货狠赚了一笔。

二零一六年二月,林明在跟不少莆田做仿鞋的商贩谈过之后,又做了挑选,最终以每双一百二十元的价格进货了整整一百双仿鞋,那些仿鞋被说得好像一点破绽都没有似的,接着他马上就动用贴吧、微信还有QQ群这些地方,以四百元一双的价格把它们卖出去,没过多久,这批一百双鞋就全卖光了。

如今回想起来,那双鞋的仿制质量相当糟糕,却依然挡不住消费者的热情追捧。林明大致盘点了这笔交易,自己从中获得了将近三万元的利润。因此,林明便开始频繁出入莆田地区,几乎每个夜晚都泡在电商平台上,以便认识更多的仿鞋经营商和手工作坊。

必须打通上游关系网,实在不行也要拿到初始货品。林明表示,仿鞋本钱就不算贵,倘若进货渠道被逐级抬价,几乎赚不到什么钱。现在,林明手头联络着几十位来自莆田的“上游伙伴”,他们各自负责给他提供各种品牌的球鞋,这其中也包含仿鞋工坊。

林明掌控着源头供应渠道,不再沿用原先的奔波推销模式,转而召集了三十余名下属。为了降低下属的负担,林明并未收取任何保证金,也无需对方预付货款囤积货物,而是采用了更为简便的“代理发货”机制。

这种运作方式,就是说林明要负责把每日更新的潮流鞋图片、尺码、文字介绍等信息发送给下面的人,然后由下面的人提高价格,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进行宣传推广,一旦成功接到订单,就要通知林明,由他统一安排发货。

如今一对假货的普通版本,价钱通常在百元左右。我一般以一百三十元的价格转给分销商,由他们自行决定售价。只要分销商收到钱,把货款转给我,我就立刻安排发货给顾客。

据记者了解,这种做法现在已是莆田鞋商普遍采用的方式。为了争取更多顾客,中间商也会去发展下一级经销商。这个行业好比金字塔结构,下级经销商越多,客户基础就越庞大,商品流通就越迅速,赚取的利润也就越丰厚。林明这样认为。

高仿鞋成本100元

号称“过毒”却是一眼假

5月25日,经林明介绍,记者于安福电商城附近茶室寻访到以经营球鞋批发生意的张丹(化名)。获知记者有意从事球鞋行业后,张丹回应道,与其洽谈最为适宜。

张丹在莆田郊区的家乡长大,自幼耳濡目染,家族的先辈便已投身于运动鞋的制作行业。受此熏陶,张丹也逐步踏入了这个行业。

张丹为了把鞋仿得跟真的一样,曾经投入了十多万块钱买了上百双正品球鞋。她表示,只要市面上出现一款热门球鞋,她就会购买两双。其中一双球鞋会用来拆解,她要仔细研究鞋底、面料、里布等各个部件,然后到各处寻找相同的材料进行一对一的仿制。等仿鞋制作完成后,她会把仿鞋和另一双正品鞋反复对比,直到肉眼无法分辨出差异才算成功。

过去市场管理并不十分严苛,销量大,各类鞋子都能生产,张丹表示。后来监管力度持续增强,她也变得小心了。如今普通仿鞋的制造费用不足百元,转手给下游商仅能赚取约二十元的利润。一旦被查,后果远超罚款,风险非常高。

张丹表示,为了减少风险,现在莆田的仿鞋工坊大多采用“分工协作”的模式,部分工坊专门负责制作鞋面,部分工坊则负责制作鞋底,最终将各个部件组装成完整的鞋子。此外,有些工厂只生产一两种款式,不敢涉足多种款式。

当媒体人询问张丹怎样获得更多收益时,张丹提出,为了顺应市场热潮,售卖运动鞋时可以将其划分为“内部流通款”、“限量发售款”、“常规款式”等不同类别

这种特殊版本能够通过国内专业运动装备论坛的审核,标准包括“毒”和“get”等,这类鞋与正品非常相似。另一种“企业版”略逊于特殊版本,但制作工艺依然较为精良。而最基础的“常规版本”,则在工艺和细节方面都比较普通,甚至存在粗制滥造的可能。

身份有别价钱也相应变化。通过一位售卖运动鞋的社交平台用户朋友圈里的信息,了解到一款定价将近三千米人民币的合作品牌陶俑款运动鞋,该摊主标示的特供款式标价达一千二百元,官方版本售价六百元,而常规商品只需三百多元。

这些版本其实都是商贩为了赚钱而搞的噱头,张丹坦言,作坊里就两种鞋,做得精良的和质量一般的。

另有一位摊位负责人讲,鞋贩子和购买者谈天时,基本上能判断对方对鞋子的熟悉程度怎么样。要是碰上外行,很可能就会利用对方不懂门道,又想买和正品差不多的假鞋的心理,劝对方买所谓的“毒版”,不过寄送过来的是不是公司出的,抑或是普通货色,实在没法分得清。

那双鞋对方寄来时,表面看似乎没毛病,不过内行朋友说根本不是真的。5月25日,一位在仿鞋摊上吃亏过的网友透露。他之前花1300元购置了一双号称能轻松通过检测的潮牌球鞋,收货后,有见识的朋友帮他检查,发现鞋舌、图案等小细节跟正品比,差距非常明显。与对方交谈之后,对方以“工厂送错物品”为由承诺更换商品。真是险些上当受骗,这双鞋子根本无法符合正品要求,甚至可能只是个基础款。

制假售假将面临严惩

5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谈到,侵权假冒行为危害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众多领域,中国政府打击侵权假冒的立场清晰且不动摇。接下来,将强化整体规划,遵循依法治理、打击与建设并重、多方联动、公众参与的原则,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大打击侵权假冒的力度。不断实施多部门、多范畴、多地域协同治假,强化对造假源头、反复侵权、故意侵权行为的追查等。

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的相关条款,若未得注册商标权人授权,于同类型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完全一致的商标,且行为已达到严重程度,将面临三载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惩罚,同时可能并处或单独处以罚金;倘若情节更为恶劣,则刑罚将加重至三至七年的有期徒刑,并需缴纳罚金。依照第二百一十四条之内容,若售卖确知为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且销售总额达到一定标准,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可能处以罚金或单独罚款;倘若销售总额极为庞大,则刑罚将升级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同时伴随罚金处罚。”付建指出,“这表明无论是制造仿冒鞋子,抑或是贩卖仿冒鞋子,均构成违法行为。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