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原因之一是为了保持区域商品住房政策的一致性
最严格“限购令”实施七年后,北京副中心通州太湖、马驹桥地区正式宣布解除“双重限购”。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亦庄新城太马区商品房管理的通知》 8日明确,经市政府批准,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通州区太湖、马驹桥片区(约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的(78平方公里)的,执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品住房政策的有关规定。
这意味着,太湖、马驹桥地区将不再执行通州限购“双限”政策,而是遵循经开区限购政策,与其他地区限购政策相同。北京市各区(通州除外)。
根据通州区2015年8月实施的“双限”政策,北京户籍一房户需拥有通州户籍3年以上或在通州缴纳社保或纳税,方可在通州购房; 非北京户籍家庭可在通州购房。 除了连续五年缴纳社保或纳税外,还必须满足近三年在通州缴纳社保或纳税的条件,才可以在通州买房。
“双限”政策一经出台,通州区新房市场成交迅速下滑。 中原地产相关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至2022年8月中旬,该区新房成交比例仍未恢复到“双限”政策前。
七年过去了,通州区房地产市场发生了明显变化。 此前供给不足、投机炒作等阶段性现象已不复存在。 去年以来,通州区多次收到放宽“双限”的市场信号。 今年8月,第一财经致电通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一位负责购房资质要求咨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支持市属企业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中发挥示范作用。 率先放宽通州区部分企事业单位职工和招商引资人员购买新房的资质要求。
不过,此次太湖、马驹桥地区将不再实施通州“双限”。 这不仅与当地楼市的“冷热”变化有关,也与区域行政规划变更后出现的历史问题有关。
根据北京市政府2019年印发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委授权对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60平方公里、大兴部分87平方公里、通州部分78平方公里)落实统一规划进行检查、开发建设。
随着亦庄新城太马片区(即通州78平方公里)功能定位明确,近年来一系列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也不断加大。 北京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在解读上述通知时表示,“太马片区已成为亦庄新城充满活力、繁荣的组成部分,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近两年,太湖、马驹桥地区的房地产业务也转移到经济开发区。 2020年6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通州分局联合发布公告称,自当年7月6日起,马驹桥地区及太湖东部地区——原属通州不动产登记的津津高速全部划入经济开发区。
但行政规划和管理范围调整后,太湖、马驹桥地区的住房政策尚未转入管理主体的政策。
记者注意到,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去年以来,不少网友提出“马驹桥片区部分地区正式划归亦庄开发区,原通州区限购政策何时实施”的疑问。举起来了?” 对此,北京经开区于2021年4月回应称,截至目前,亦庄新城片区正在执行原购房政策。 不过,“我们正在积极研究”亦庄新城范围内的限购政策。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8日在解读通知时表示,此次住房购房政策调整,不仅是为了加强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亦庄新城太马片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提高治理能力,还要保持区域商品房政策的一致性。 性别。
“下一步,经开区将结合亦庄新城开发建设,按照‘一区一策’要求,研究亦庄新城各类产业人才,分散中心城市、区域落实住房政策,推动世界级高端产业综合性新城高质量快速发展。”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效益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700多家,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 约有100家(分行)。
中国指数研究院指数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告诉记者,太湖、马驹桥相关区域限购政策的放宽,将优化改善经开区住房供需关系,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工住平衡”,符合北京的政策导向。
“此外,此次政策明确新建、二手房同步调整,可有效释放合理购房需求,带动区域房地产市场活跃度上升。” 陈文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