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传感(QS)是指细菌用于细胞间通讯的通讯机制。细菌通过分泌一些可以在细胞之间自由扩散的低分子量信号分子来协调细菌菌落的行为。信号分子的浓度随着细菌菌落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信号分子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密度传感调控的基因被激活,菌落中的单个细菌将共同调控某种功能或一系列特定功能。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菌群体表现出一定的群体行为,如产生荧光、分泌毒素等。因此,密度传感也称为群体传感。尽管最早的密度传感信号分子酰基高丝氨酸内酯分子是在费氏弧菌中发现的,但人们对大多数弧菌科细菌的密度传感系统知之甚少。弧菌是海洋环境中最常见的细菌群之一。广泛分布于沿海和河口海水、海洋生物的体表和肠道;一些海洋弧菌种类是海水养殖业中重要的致病菌,其毒素力基因的表达往往通过密度传感系统来控制。本研究主要检测了三类密度传感信号分子,即酰基高丝氨酸内酯自诱导分子(acyl-,AHLs)、AI-2自诱导分子(-2,AI-2)和霍乱弧菌的分布和多样性。研究了25株弧菌科细菌中细菌I类自诱导分子(-1,CAI-1)的情况,优化了检测CAI-1信号分子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密度传感信号分子在弧菌科细菌中广泛分布,尤其是AHL和AI-2分子。除肋状盐弧菌和钠尿弧菌外,其余23株弧菌科细菌均能产生一种或多种信号分子。根据哈维弧菌和根癌农杆菌KYC55()()()两种报告菌株的检测,21株弧菌可以产生AHL信号分子。采用薄层色谱法检测了8株细菌的信号分子类型,其中地中海弧菌和火山弧菌至少能产生4种AHL信号分子。另外,20株弧菌科细菌具有AI...(共103页)
密度感应机制:细菌细胞间交流的奥秘与弧菌科细菌的未知领域
日期: 2024-11-10 02:13:19|浏览: 249|编号: 7914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