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是不是更不愿意花钱了?
是的,但不完全是。
以过去的618大促为例,星图数据显示,2024年,全网618销售额为7428亿元,同比下降7%;其中淘天、京东、拼多多等核心综合电商销售额为5717亿元。 ,同比下降6.9%;抖音、快手、点淘三大主流直播电商平台销售额为2068亿元,同比增长12%。
从今年前5个月618包裹量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总额的正增长来看,情况并没有那么悲观。
618结束后,花旗、汇丰等国际各大投行纷纷发布相关报告。花旗集团明确指出,星图的数据收集方法存在问题。
据星图官网介绍,星图的数据池是超过10万个品牌的销售数据,全网数据是根据这10万多个品牌的销售趋势来预测的。
所以并不是消费者不再花钱了,而是消费偏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消费者选择低价买谁,涌向白牌和小企业时,还有哪些赛道可以避免卷入低价?
1.不敏感范围、可乐、方便面、榨菜
7月初,赵一鸣零食通知,因厂家要求涨价,将下架500ml可口可乐和雪碧。
未来,全国多地零售商陆续收到太古可口可乐涨价通知函:300毫升可乐建议零售价由2元调整为2.5元,500毫升建议零售价由3元提高。元至3.5元。
几乎同一时间,康师傅宣布将袋装面建议零售价提高至3元,桶装面建议零售价由4.5元提高至5元。两年前,康师傅袋装面的售价为2.5元。
榨菜就更不用说了,“2013年涨价13倍,比飞天茅台还要频繁”、“从5分钱涨到3元”等报道不少。
可乐、方便面、榨菜因价格低廉,被网友戏称为穷人三件套。
这个价格范围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最无痛或最不敏感的范围。
消费者一般有两种需求:尝鲜需求和稳定需求。后者显然消费更频繁。不同的需求对应不同的消费理念。
在这个价格范围内,早期采用者需求的成本是最小的。
我们经常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人们描述年轻人与父辈消费观念的差异:当父母看到一瓶水卖10块钱时,他们想到的是为什么水这么贵,所以他们不买水。想买回家喝。 ,现在年轻人想的就是为什么水这么贵,我得试试。
但如果这瓶水换成60元、80元、100元呢?无论人们多么关注及时行乐,他们都会停下来。
榨菜、方便面、可乐属于稳定需求,无价格区间感。消费者的心理大致是:如果价格相差不大,那就买品牌产品;如果价格相差不大,那就买品牌产品;如果价格相差不大,那就买品牌产品。如果是便宜的进口产品,就买品牌产品。 。
在可怜的三件套行业,大众可以数出知名品牌,而这些知名品牌也有底气加价。
当然,也要考虑竞争,竞争决定了价格能涨多少。
经济学中有一个词叫替代效应。这意味着,如果你的收入不变,当你吃苹果或梨都可以时,如果苹果的价格上涨,你就会买梨。如果梨的价格上涨,苹果就会卖得更好。这是由于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引起另一种商品的替代效应。
因此,方便面的竞品不仅有其他品牌的方便面,还有袋装螺蛳粉、米粉、宽面、新疆炒米粉等。
方便面贵不贵,要看竞品。现在买五六袋螺蛳粉、米粉,一袋接近10元,而且还得自己煮。方便面性价比很高。
这就是方便面的涨价空间。
同样的道理,可乐和芥末的味道稳定,永远不会出错。虽然价格上涨了,但消费者几乎没有更高性价比的选择。
在价格不敏感区间,还有一个产品也是遵循降价逻辑的,那就是饮用水。
水是如此的迫切需要,比方便面、可乐、榨菜更急需,比米面粮油更急需。越是急需的东西,涨价时越要谨慎。如果有一天要收航空费的话,那就有大问题了。
因此,水需要讲述一个差异化的故事,才能提高价格并以高溢价出售。它告诉农夫山泉“矿泉水更健康”。即使矿泉水再贵,中国人也已经付出了十几年的代价。
如今农夫山泉推出了绿色瓶装纯净水,“矿泉水更健康”的观念很难再坚持下去了。于是,饮用水行业已经到了“没有谁比谁好”的阶段,或者说“消费者无法判断谁比谁好”的阶段,价格战在所难免。
消费有两个逻辑:如果价格相差不大,就买品牌产品;如果价格相差不大,就买品牌产品;如果价格相差不大,就买品牌产品。如果无法辨别品牌质量,那就买便宜的。
2.有信仰的奢侈品
今年1月,爱马仕全线产品提价,全球平均涨幅在8%至9%左右;
2月,LV中国官网涨价;
3月份,和Gucci上调了部分产品的价格。其中,香奈儿经典手袋上涨3600元,突破9万大关;
6月,Dior加入涨价行列,戴安娜王妃包包涨价3%至9%;
7月份,LV开始又一轮涨价……
此外,劳力士、梵克雅宝等奢侈品牌也出现了涨价。
并非所有奢侈品牌都在涨价。 、、、等二线奢侈品牌降价幅度较为明显。
说奢侈品不会欺骗穷人,尤其是那些最奢侈的人,这句话并没有错。
顶级奢侈品牌往往通过严格控制供应、远离电商来维持产品的稀缺性和品牌的奢华基调,从而维持高价。最奢侈的消费群体是富人。降价几千元或者涨价几千元都不会影响他们的购买决定。
奢侈品之所以是奢侈品,就在于其中隐藏着人们的共识:关于商品背后的阶级符号,关于商品本身的保值、升值和流通。
价格上涨得越多,共识就越清晰,金字塔顶端的位置就越稳定。毕竟,当谈到资产时,人们总是买涨而不是买跌。
顶级奢华有其特有的超凡脱俗,并不一定要向后兼容。
二线奢侈品牌不能再高高在上。
对于二线豪华品牌及以下的平价豪华品牌来说,很大一部分用户群是拥有三大债务(房贷、车贷、子女)的中产群体。再加上未来收入预期悲观,他们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一个团体的。
新富和中产群体的萎缩、阶层的崩溃,已经成为二线奢侈品牌的生存危机。降价、打折成为二线奢侈品牌的选择。
对于可以涨价的Van Cleef & 梵克雅宝是否算奢侈品存在一些争议。因为它不贪“更多”,所以只生产经典车型,不会踏入陷阱。此外,它还利用限量版来积极制造稀缺性。因此,Van Cleef & 梵克雅宝对于保值、易于套现有着一定的共识。
据媒体报道,梵克雅宝四叶草手链等经典款的回收价格从未低于原价50%;在平台上,其售价一般有40%到30%的折扣。特殊颜色的全新四叶草手链甚至可能卖得更高。
但材质并不稀缺、价值不高的梵克雅宝在保值和流动性方面的稳定性如何,尚不清楚。
毕竟,二线奢侈品牌必须维护自己的面子。有面子才有尊严,才不会被从“奢侈品”的范畴中剔除,才有机会继续赚取品牌溢价。
就像BBA一样,在业绩压力下,它一度选择不“面子”降价。但事实证明,即使降了,也没有实现想象中的降维影响,销量也没有暴增。
失去老婆、失去部队并不划算,所以BBA退出了价格战,回到了维持基调的道路上。我只是希望消费者不要记得花几十万就能买到BBA。
如果你想远离,就远离到底。
3.不做大众产品,不断创新
大多数消费品并不像方便面、可乐那样拥有稳定的需求,其品牌力也不及奢侈品。这样“上不去、下不来”的产品和品牌又如何逃脱价格下跌的命运呢?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
在追星人群中,“小卡”是一种社交货币。不在这个圈子的人大概不知道小卡是什么。
照片卡是用名人肖像制作的卡片。尺寸约为3英寸。包括专辑卡、签名卡、周边卡等,最初是作为购买专辑的礼物。后来小卡的种类也多了,比如一些程序IP也可以用来制作小卡,小卡也从“礼物”变成了“商品”。
一张小卡的价格并不取决于制作成本,而是取决于它在购买它的粉丝心中的价值。因此,小卡在出售时本身就有很高的溢价。加之稀缺,一些小卡在二手市场上被出售。甚至还向数以万计的人开火。
物以稀为贵,物以稀为贵。即使没有用处,人类总有能力赋予稀缺的东西特殊的意义,从而具有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当然,这样的生意不能指望做大。没有人会永远追星,但总会有人追星。为这些人做好生意就足够了。你不能同时想要又想要更多。
除了追星族、中老年人和中小学生之外,这两个群体的商机也比较有前景。
蝉立方根据抖音平台前五个月的消费趋势,生成了《2024新消费升级行业洞察》。中老年女装、电子教育都是无价品类。
中老年人消费升级有两个逻辑。一是富人中老年人确实很多,二是孝道经济。
蝉立方数据显示,中老年人喜欢为自己购买一些实用的品类,如羽绒服、背心等,而年轻人则热衷于为长辈购买一些设计、好看的品类,如西装、卫衣等, ETC。 。
学生赛道消费升级的逻辑主要在于:穷孩子不应该穷,教育不应该穷。
学习机的价格大幅上涨。学而思、小缘、小度等学习机领先品牌均价同比上涨36%。
虽然学习机的使用者是孩子,但大多数时候,购买的决策者是家长,而且他们已经远离中小学了很长一段时间。当人工智能加入到产品中时,“解放父母”和“培养孩子自主性”的效果得到提升。出去向父母要钱很容易。
当然,这些产品要涨价有一个必要条件——创新,比如AI的支持。
美妆护肤品类在《2024年新消费升级行业洞察》中也被提到,是一个没有深度参与价格战的品类。这是因为他们总是在讲述新的故事,并使用差异化的术语来建立障碍:氨基酸、早上和晚上。 A. 水杨酸、熊果苷、虾青素...
这个壁垒“挡不住”其他品牌,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创新。障碍正在“阻挡”消费者。消费者很难辨别是否是智商税,而且因为抗衰老、美白等太有吸引力,所以只要你能自圆其说,就会有人买单。
现在,回到最初的问题,什么样的消费品还有涨价能力?
稀缺、认可、障碍,至少三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