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的菱形格子并不是什么特别的设计。棕色与米色、黑色与灰色的搭配算得上是主流审美体系中常见的搭配方式。因此,市面上很多品牌常常有意无意地设计出经典的“棋盘”图案,希望能得到一点LV的高贵。在五一之前,LV集团还将对“棋盘格”假冒商品采取法律行动,因为LV首先于1998年申请了棕色和米色格子图案的专利,随后又在2017年申请了具有相同图案的黑色和灰色图案的专利。 2008年,Grid申请了专利。这两种格子图案被大量运用在包包上。 2013年,发布了大量以“棋盘格”为主题的春夏女装。
让LV没想到的是,过去LV用法律手段维持对“棋盘格”的垄断,如今同行也用法律手段将其赶下神坛。
首先,4月底,欧盟德国法院的一项判决称,LOUIS将不再拥有米棕色棋盘图案和黑灰色棋盘图案的所有权。原因是商标简单,缺乏显着特征,且棋盘图案被广泛使用。等待。
此案由德国零售品牌Nanu-Nana于2009年发起。这起初始注册人由第三方申请注销的案件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反奢侈品“垄断”行动,目前已经处于下降趋势。奢侈品行业充满了新的障碍。
商标专利到期,意味着曾经代表奢侈品的LV图案将广泛运用在普通商品上,不再是少数暴发户的专属最爱。这也可能对LV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其他商标的使用。判决书出炉后,今后在欧盟购买带有“棋盘格”标志的箱包、皮具的消费者可要擦亮眼睛,看看是不是正品LV!
恶意侵权VS时尚霸权?手表大牌去除LOGO机芯
虽然奢侈品的颓势已经显现,但当成熟的消费者不再需要用明显的标志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时,奢侈品牌也纷纷发起了“去标志运动”。
由于GUCCI、GUCCI长期未使用其注册商标,第三方趁机向法院申请撤销其商标保护权。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欧盟此举是时尚行业反垄断的进步”。无论是恶意侵权还是时尚霸权,让我们来看看哪些曾经著名的标志和图案不再是大品牌的专属。
GUCCI-双G
GUCCI和GUESS一直在争夺 G的所有权。在美国和中国,GUCCI起诉GUESS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并胜诉。然而,在英国、法国和意大利,GUCCI却没有赢得欧洲主场的胜利。当地法院驳回了GUCCI的赔偿请求,也取消了其对双G的商标所有权。不过,即使有了双G,也无法改善GUCCI目前的颓势。这个正在进行设计转型的品牌,受中国市场影响,业绩疲软。必须有必要相应地调整销售价格。
- 格纹
这家在伦敦开设第一家商店的公司使用其出生地作为其生产的花呢格子的名称。然而在中国,他们与鲁皮达波罗皮革制品有限公司之间的侵权诉讼从1997年一直持续到2013年。后者发现该网格图案商标至少连续三年未使用,遂提出撤销国家商标申请。最终判决中,格子图案的商标保护权仍未得到保留,允许山寨厂商或竞品在中国自由使用该设计元素。由此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事件回放:一切都是因为垄断而发生
欧盟德国法院近日裁定撤销LOUIS米棕色棋盘图案和黑灰色棋盘图案商标,理由是它们“过于简单,缺乏显着特征”,并表示除非品牌能够证明在每个欧盟国家,消费者只要看到这两种颜色的“棋盘”就可以与LV品牌产生联系,否则只能算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图案,不具备天然的商业属性。尽管LV表示其格纹图案特殊,但未能针对法院的要求出示相应证据。
判决一出,已经快被模仿的LV可能又面临另一场山寨危机。一旦经典的“棋盘格”商标图案不再合法化,大量的LV棋盘格图案包包将面临“合法”山寨厂家的大量使用,最终面临品牌形象危机。
更严重的是,由于很可能被仿制,充斥市场,消费者以往购买或收藏的LV“棋盘格”包包也会相应贬值。
自1896年LV菱格格诞生以来,这种“棋盘格”图案就成为了LV的经典标志,从价值数万美元的盒子到价值数千美元的钱包。 “棋盘格”也被广泛应用于各国的仿冒品中。过去,普通消费者也买得起LV假冒产品。为了遏制抄袭行为,LV集团有专门的团队来处理假冒产品,并对世界各地的假冒产品发起法律诉讼。
奢侈品的衰落无法掩盖
在个性化品牌层出不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奢侈品市场开始呈现颓废之势。英国《金融时报》4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只有18.8%的受访者表示LV是他们购买奢侈品的第一选择,而第二位的受访者则认为LV是他们购买奢侈品的首选。 ——而三线城市这个数字则是38.8%。尽管LV仍然是中国最受欢迎的奢侈品牌之一,但在一线城市,Prada的受欢迎程度已经超过了LV。可见,当某种东西太受欢迎时,也预示着它会在市场上产生厌恶和抵制。
事实上,奢侈品在面临商标诉讼时反败为胜的先例是有的。 2012年,著名的“红底鞋”品牌以“单一颜色”为由,败诉了YSL,但赢得了最终上诉,并保留了其经典的颜色图案。然而,商标权保护并不容易。例如,2013年,经典格子图案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撤销。虽然该品牌宣布上诉,但并没有后续消息。此外,它的中文名“”在中国也已经家喻户晓。 ”也被注册,后来更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