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埃安新款 AION Y Plus 即将上市,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式完成

日期: 2024-11-13 21:10:11|浏览: 272|编号: 8002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近期,广汽艾安动作频繁。其全新纯电动车型AION Y Plus将于9月27日正式上市,最大续航里程达600公里,吸引了众多汽车爱好者的关注。

此前,广汽艾安比较引人瞩目的消息是,其在成为科创板新能源汽车第一股的道路上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9月6日,“广汽爱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广汽爱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虽然更名后只增加了“股”字,但事实上,广汽艾安的公司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也意味着其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正式完成。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指将非官方资本的股权结构转变为国有控股企业的计划。其最终目标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创新力和盈利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广汽艾安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满足IPO条件的基本要求,也是监管审核的重要重点。改革的完成意味着扫清了上市的关键障碍。广汽艾安或将启动系列融资年内完成B轮融资。并将于2023年底至2024年初在科创板上市。”汽车​​行业人士王银海向《坦克神科技》透露。

广汽艾安混合所有制改革于2021年8月启动,三个月后宣布完成资产重组。广汽集团将剥离所有新能源汽车相关资产,整合至广汽艾安体系,实现“研产销”一体化。 2022年3月,广汽艾安完成员工股权激励,同时引入诚通集团、南方电网动力、广州艾安作为战略投资者。

8月26日,广汽艾安A轮增资项目在广东联合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稀释约15%股份,引入不超过70家战略投资者。按照挂牌价计算,广汽艾安A轮启动后估值将突破千亿元,这几乎是新能源车企IPO前的最高估值。

事实上,不仅是广汽艾安,现阶段传统车企孵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都释放了“单飞”的信号。

9月13日,东风集团新能源汽车品牌岚图汽车增资项目信息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正式披露。本次增资是岚图汽车成立以来首次外部股权融资; 8月2日,长安汽车合资新能源汽车品牌艾维塔通过公开挂牌增资扩股; 8月1日,上汽集团宣布旗下子公司知己汽车完成A轮股权融资协议签署。

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品牌积极拥抱资本市场的背后,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正式进入下半场,脱胎于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崛起。发起了强有力的反击。

“韦小莉”失电

目前,造车新势力以及来自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均公布了8月份的交付​​数据。总体来看,8月份的交付​​排名一改往日常态: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品牌进入前十,而以“威小力”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也开始“退位造车”。人才之路”。

其中,广汽艾安、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占据8月交付排行榜前三名,同比增速均超过100%。反观“韦小莉”的表现则稍显逊色。其中,理想汽车的交付量仅为4571辆,同比下降51.54%,环比下降56.14%。

此外,同为传统车企的大力士和岚图汽车,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增速都取得了明显进步。其中,大力士与华为联合打造的AITO世界系列赛交付量达10,045辆,同比增长1,277.91%。 AITO World系列首次实现单月出货量过万台的成绩。

通过数据对比,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正在跌落神坛,而第二梯队的交付量却在上升;二是广汽集团、吉利集团、东风集团等传统车企进入新时代。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努力成果已初步显现。

“虽然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大多出现晚于造车新势力,设计语言和营销力度也不及后者强大,但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融资,它们展现出了活力,甚至有望成为传统车企的新品牌。业绩增长点”王银海告诉《探客深科技》。

以广汽艾安为例。 2022年3月,在广汽集团年报会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制定了三个目标:一是广汽艾安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先品牌;第二,将目前的“韦小礼”模式改为“艾小伟”;三是挑战2022年24万辆的销售目标。

冯兴亚的高调言论一度被外界视为“令人发指的言论”,24万辆的销售目标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外界的质疑不无道理。 2017年7月,广汽艾安(原广汽新能源)首款纯电动车型传祺GE3正式上市。如果能够实现2022年24万辆的销售目标,那么距离首款新能源汽车的交付仅剩100米。五年多了。

相比之下,特斯拉自2008年开始交付首款纯电动车型后,直到2018年才突破24万辆,历时近十年。

不过,从广汽艾安2022年的表现来看,24万辆的销售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继7月交付超过2.5万辆后,广汽艾安8月交付量进一步增至2.7万辆,遥遥领先“蔚小利”等造车新势力。

2022年1月至8月,广汽艾安交付量达15.23万辆,同比增长134%。如果在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能够继续保持目前的状态,广汽艾安的最后两个目标就有可能实现。

但广汽艾安显然并没有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与“韦小利”的竞争中。

9月15日,广汽艾安发布新LOGO“AI神剑”,同时推出全新高端品牌Hyper好品及品牌首款纯电动超级跑车Hyper SSR。其中,Hyper SSR的预售价为128.6万元,Hyper SSR赛道版的预售价为168.8万元。按照计划,Hyper SSR将于2023年10月开始量产交付。

图/超级SSR

值得注意的是,广汽艾安不仅启用了新LOGO、推出了全新豪华产品,还从名称中剥离了“GAC”二字,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变革的决心。

2022年是广汽艾安“大跃进​​”之年。虽然其出货量足以在众多厂商中脱颖而出,但一直徘徊在中低端市场。因此,广汽艾安迫切需要讲一个新的故事来撼动现有的市场格局。改变消费者心目中固有的品牌形象。

“用豪华超跑车型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高端定位的情况并不罕见,特斯拉和蔚来都发布过类似产品,但一直没能量产交付。如果广汽艾安能够抓住机会,也许能够在造车新势力节节败退之际,将自己打造成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王银海说道。

“事实上,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实力不容小觑。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但市场容量有限,造车新势力资金短缺,规模小,供应链控制力低,随着传统车企逐渐剥离新能源汽车品牌并推出,造车新势力面临的困难只会越来越大。” 《坦克深度科技》。

广汽艾安的困境

虽然广汽艾安已经成长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但现阶段面临的压力仍然巨大。

此前,为了扩大销量,广汽艾安将业务重点放在网约车等B端市场。但B端市场销量占比过高成为一大担忧。

目前,广汽艾安产品线主要包括AION S、AION S Plus、AION Y、AION LX Plus、AION V Plus五款车型。 8月份交付数据显示,AION S交付量为11,683辆,AION Y交付量为11,012辆。这两款车型占当月交付量的84%。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Aion S的价格区间为14.68万-17.98万元,AION Y的价格区间为13.76万-18.98万元。他们主攻中低端市场,这两款车型的出货量主要依赖B端市场。推动。

2021年,广汽Aion总交付量为12.7万辆,其中B端市场贡献约43%。 B端市场支柱车型AION S、AION Y出货量占比分别为63.01%、20.33%。

广汽艾安瞄准B端市场的弊端也很明显:一方面,广汽艾安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受到很大影响,最终成为其冲击高端市场的障碍;另一方面,广汽艾安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受到很大影响,最终成为其冲击高端市场的障碍。另一方面,押注B端市场的高端市场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为其业务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此外,亏损也是悬在广汽伊恩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图片/照片网络,基于VRF协议

2019年至2021年,广汽艾安总营收分别为52.34亿元、76.1亿元、172.65亿元,净亏损分别为6.21亿元、6.88亿元、13.8亿元。 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26.98亿元。与“韦小利”相比,广汽艾安的损失并不严重。但一旦从广汽集团独立出来寻找自己的出路,其亏损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

与广汽艾安处境类似的北汽蓝谷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教训。

北汽蓝谷的前身是北汽新能源,于2009年开始独立运营。北汽新能源早期专注于出租车、网约车等B端市场。 2013年至2019年连续七年位居中国纯电动乘用车市场第一。用车卖皇冠。

2018年9月,北汽新能源A股借壳上市后更名为北汽蓝谷,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股”。但遗憾的是,北汽蓝谷的业务格局并没有随着上市而改变。 ——2019年交付量达15.09万辆,B端市场贡献约70%。其畅销车型大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

此外,北极蓝谷上市后的财务状况也“一言难尽”。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北汽蓝谷净亏损分别为64.8亿元、51.7亿元和21.8亿元,两年半时间累计。损失接近140亿元。

由于连年亏损,北汽蓝谷只能靠“输血”生存。 A股上市以来,北汽蓝谷已完成四次定向增发,募资总额达432亿元。未来,广汽艾安上市后恐怕也难逃同样的命运。

除了受困B端市场、亏损严重外,广汽艾安在三电系统、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技术等方面的自研比例过低也是一大隐忧。

以三电系统为例。三电系统可分为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其中,广汽艾安的电机供应商和电气系统供应商为日本电产和广汽电产,而动力电池供应商为宁德时代、中航和孚能科技。相比之下,比亚迪在三电系统上实现了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因此其产品性价比较高,利润空间较大。

在三电系统中,动力电池尤为重要,其成本往往占整车成本的40%-60%。广汽艾安逐渐认识到动力电池的重要性,慢慢走上了自主研发动力电池的道路。

在“2022广汽科技日”上,广汽集团发布了基于微晶技术的新一代超级铁锂电池。据广汽集团披露的信息,与目前市场上量产的磷酸铁锂电池相比,超级铁锂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提升13.5%,体积能量密度提升20% ,-20℃低温能力提升约10%,动力电池续航可达150万公里以上。据悉,超级铁锂电池将率先搭载在广汽艾安内部代号A02的新车型上,预计最快明年搭载。

“现阶段,广汽艾安虽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产品和技术上明显慢于造车新势力,但它是建立在稳步前进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快速迭代和不断试错的。”王银海向《坦克深科技》分析,“客观地说,广东千爱安也有很多优势。比如,在渠道、产能等方面,都明显领先于白手起家的卫晓丽。然而,传统车企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机制和文化的变革。广汽艾安能否顺利完成?改变仍然是一个未知的事情。”

传统车企的机遇

在王银海看来,造车新势力的快速推进离不开两个原因:一是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态度和政策较为坚定;二是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态度和政策较为坚定。二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造车新势力与生俱来的科技感和时尚感,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目前看来,造车新势力的高光时刻即将结束。”王银海认为,2022年有望成为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品牌爆发之年。 “新能源汽车行业下半场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谁拥有更完整的产业链和坚不可摧的销售渠道,谁就有可能脱颖而出。”

9月6日,在第四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表示,表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概率提前达到25%。今年将在3年内实现。”

此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标达到25%。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标提前实现,这也意味着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品牌正进入突围窗口期。

图片/照片网络,基于VRF协议

情况确实如此。 8月,岚图汽车交付量连续三个月持续回升;智机汽车跻身交付量排行榜,首款车型交付量突破1000辆;由大力士与华为联合打造的AITO世界系列赛,极氪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采取市场化运作,在理念、技术、产品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前者凭借规模、渠道和技术积累,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造车新势力最有力的竞争者。”王银海判断。

其实,从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融资情况就能得出这样的判断。

首先,与汽车制造新势力相比,不少具有国有资本背景的投资者纷纷加入投资前者的行列。例如,艾维塔、知己汽车的投资方中有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广汽艾安的投资方广州艾安、诚通集团、南网动能等均具有国有资本背景。

其次,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往往热衷于绑定产业链相关方。例如,极氪汽车的投资人中有英特尔、宁德时代、宏商集团,智机汽车的投资人中有“中国硅谷”知名的张江高科,阿维塔也介绍宁德时代作为投资人。

“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进入下半场后,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竞争将从对抗转向合作。”王银海向《罐客深科技》分析,“现阶段,传统车企还有很宽的护城河,比如品质、制造技术、零部件适配、底盘调校等,而造车新势力则更擅长智能化”不过,合作并不是无限制的,对抗仍然是主要目的,毕竟谁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谁就能在山水之间尽可能地生存下来。尸体和海洋 血。”

*注:文中所有姓名均为化名。本文标题图片来自:Photo ,基于VRF协议。

#好男留下来#

为了更好地讨论汽车出行赛道,我们成立了行业交流群【汽车出行行业聚集点】。如果您是汽车出行行业从业者、产业链上下游从业者、汽车出行赛道投资人或研究者,请点击阅读原文,填写调查问卷,加入交流组~

为了对团员负责,入团审核更加严格。希望海涵~

#您对广汽艾安的未来有何看法? #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