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藏恭王府旧藏家具:来源流传初步探究

日期: 2024-11-25 05:02:46|浏览: 287|编号: 8273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台北故宫博物院恭王府藏旧家具流转初探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批清代古典家具来自清恭王府的说法,最早出现在一篇短文《清恭王府家具三十三件》中。清代《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月刊》第1卷第3期,购自本馆藏品。

《台北故宫文物月刊》刊登恭王府家具简讯

文章写道:“本院经行政院拨专款,从东吴大学购置一批雕花家具,共20件33件……本批展出的家具原为太子行宫所建。”清代的锣,材质多为紫檀木。”后来,在次月的《台北故宫文物月刊》上,刊登了任丽丽撰写的《清代皇家家具》一文,对这批家具的来源进行了更为详细、具体的论述。也被确定为恭王府收藏。

那么这个来源的依据是什么?

2006年,笔者在撰写《论恭王府家具规格》的论文时,向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部咨询。遗憾的是,我未能联系到任丽丽女士。幸运的是,时任该部门主任的纪若馨女士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一位家具收藏的参与者给笔者做了更详细的介绍。

198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部接到陌生人电话,称其家中藏有原恭王府紫檀家具,准备将其转移至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以东吴大学名义。 。

应该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数量和质量举世闻名,但其收藏的材质重、名贵的古典家具却是一个弱点。这批紫檀古典家具藏品无疑是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的有效补充。经过严格的鉴定、评估、审查程序,台北故宫博物院成功收藏了这批精美的红木家具入馆。

据参与整个收藏过程的季女士介绍,当这批家具的转让人被问及传承历史时,他总是很肯定地说,是前辈从原清宫亲王府得到的,从北平运来的。到上海,1949年左右从上海转往香港,再转往台湾。据说,转让人将这批家具转移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后,在他的要求下,所筹集到的资金全部转入东吴大学账户,之后就杳无音讯,下落不明。再次。因此,这批家具的起源、传承、演变都是以转让者的口述为依据的。

恭王府被誉为“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历史”

笔者根据近期对恭王府旧藏文物流失的研究,查阅了大量关于清宫和皇宫自八国联军入主以来的衰落史料。 1900年迁都至民国,由于种种因素,皇宫后裔变卖旧文物。据分析,虽然目前没有资料明确记载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紫檀家具是从前清宫流出的,但有大量的历史资料可以证实两者之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

自从1912年2月年轻的恭王溥威逃离袁世凯的追捕来到青岛后,在他的命令下,留在府中的管家们不断地或单独或批量地变卖恭王府的旧藏品。文物、艺术品甚至房地产。

中年恭亲王奕欣

这种情况在清帝退位后的各宫及贝勒宫中较为普遍。即使是在大内宫,在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的时期,也曾发生过不少盗窃事件,甚至用珍贵文物向银行抵押贷款的情况。但丢失的基本上都是便于携带的物品,比如珠宝、名人字画等。至于日常家具,虽然是细木制成,但由于体积较大,也不易移动。

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将溥仪逐出宫。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仓皇撤离的溥仪根本来不及清点自己的私人财产,更不用说将宫中家具拿出来了。因此,可以说存在大量家具流出皇宫的可能性。性不大。

从建筑学会1937年对恭王府建筑勘察的照片资料中可以看出,府邸被卖给天主教堂后,除了各个殿堂的古建筑的木檐外(隔扇、月洞门、大书架、以及许多宝物阁等)都是空的。

1937年建筑学会拍摄的恭王府西津斋内景照片

恭王府的这些殿堂、厅堂,原本是宫主和福晋接待宾客和居住的重要场所。按照规定,里面使用的家具档次不会是低端的。更重要的是,历史资料证实,恭王府的一些家具来自皇帝的皇宫。好吧,那么那些从皇宫制造处运来的珍贵家具都去了哪里呢?批量或单件出售这些珍贵的家具是唯一站得住脚的推论。

要批量购买如此名贵的家具,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宽敞的豪宅来放置。这些条件不是一般人具备的,但恰好是那个把家具卖给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神秘人具备的,否则根本不可能。如此数量庞大的名贵家具,在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地都可以批量购买并储存或使用。同时,也难以承担这批家具包装和长途运输所产生的巨额费用。

另外,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家具的种类分析显示,除了大部分为实用品和陈设品外,还有少部分是专门供奉佛祖的佛龛。

这批佛龛的材质全部采用紫檀,工艺精湛。上部为毗卢遮盖,中部为开门龛身,下部为须弥座,以模块化装饰手法相互连接。每个佛龛的门门龛位都不同,分别为:二门六柱式、四门四柱式、单门六柱式。龛门和毗卢遮那帽的前缘均饰有掐丝珐琅(即景泰蓝),并用名贵和田玉打造镂空花卉图案。玉片镶嵌在周围的面板和柱子上,增添了佛龛整体的庄严感。 。

鉴于上述材料、工艺、装饰等方面的特点,与清代乾隆年间宫廷佛堂专用佛教礼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完全一致。能够获得并使用这种专供皇室使用的佛龛,必须是皇室成员,掌握着大权,受到宠信,虔诚信仰佛教。清末,只有恭亲王奕欣符合要求。因此,台北故宫博物院出售该馆1983年收购的家具时,记者口述的家具来自清代原恭王府的说法,与根据各种历史资料和证据推论是一致的。最终,在没有其他确凿的史料推翻这一论点的情况下,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这批价值不菲的紫檀家具就来自于原清代恭王府。论证可以成立。

拍卖恭王府家具与台北故宫恭王府家具对比

2003年,恭王府博物馆筹建后进行了大规模修缮。自此,它全面向公众开放。有力地开拓和推动了恭王府文化研究领域,从而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鉴于对皇宫文化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恭王府旧藏文物流失的研究,无形中对内地文物拍卖市场的火爆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国。

2004年以来,北京拍卖界不断传出“清代恭王府藏失文物惊人发现”的消息。但大多没有可靠的史料依据,因此被专家学者认为是为了经济利益的炒作。 。

然而,近年来,随着有关恭王府文物流失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在新闻媒体中,为寻找恭王府文物流失的人们提供了可靠的历史资料和正确的信息渠道。大厦。因此,有几件确实是恭王府旧藏的。失落的文物被寻宝者发掘出来。

喜欢:

2006年佳士得秋拍中,出现了一对1912年在恭王府遗失的刻有乾隆皇帝题诗的白玉碧玉瓶;

恭王府旧藏 活圈盖碧玉兽面瓶

2011年,一件郎窑红菱角瓶出现在英国一家拍卖公司。它被一个中国人拍卖,带回中国,打算卖给恭王府。经专家鉴定和史料核实,确定该瓶为恭王府失传文物,被收藏现藏于恭王府。

郎窑红菱角瓶 恭王府旧藏

最值得关注的是,两套(四件)恭王红木家具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在北京和香港亮相,引起业界轰动。

北京中贸盛嘉拍卖公司2009年秋季拍卖会上,竞拍一件海外紫檀宝座(含脚踏)。据拍卖委托人介绍,这件紫檀宝座来自原清代恭王府。

恭王府旧藏紫檀宝座,中茂盛佳摄

同年8月中旬,中茂盛嘉拍卖公司邀请北京故宫木器专家胡德胜、从事恭王府旧藏文物流失研究的笔者,对实物进行目视考证。

此宝座宽厚,材质优良,图案流畅,雕刻完美。具有清代宫廷家具的鲜明特点。尤其是宝座靠背素板正中刻有隶书铭文,共94字。全文如下:“民国四年中秋,于从江夏来到北京,在东兴楼酒楼与友人凤溪先生相见。于先生知道于的爱好不过如此。”比木件和简简介绍了这个器物,得知是恭亲王府里的旧物,我向凤熙先生请了重金买下,但经过多番寻找。十天了,我终于得到了,我很高兴,把它写在了这篇文章里。”

碑文记录了1915年卢玉平从武汉到北平购买皇位的过程和心情。从碑文的氧化程度来看,包浆自然,没有人工老化的痕迹,可以排除怀疑。最近的雕刻后。最终专家集体鉴定结果为:“此宝座为清代宫廷制造处制作,后移交恭王府使用。据铭文记载,为民国时期民间流传,为被私人收藏家收藏。”

高兴之余,胡先生和作者各写了一篇关于这座宝座的论文,发表在《文物世界》杂志2009年10月第220期上。据说,王位最终以1500万元的价格出售。

2010年8月,一位台湾朋友来找笔者,告诉我有台湾机构在美国购买了一对20世纪80年代的紫檀玉圆台屏风。相传这对屏风是前清恭王府的旧物。提供的文字信息介绍:“清朝同治年间恭亲王质押给外国银行借钱后被卖到海外。1918年在美国纽约拍卖,被美国和日本收藏家收藏”历经七十多年,经多方交易购得。”经确认,该机构有意出售这对圆屏。为论证其是否原为恭王府旧物,谨请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笔者来验证。

通过目视照片和视频资料发现,这对大座屏是紫檀木制成的。材质考究,雕刻完美。整个装置体积大、结构完整。屏芯呈圆光状,边框满刻“祥云瑞福(祥云瑞福)”字样。 “蝙蝠”吉祥图案,黄漆屏芯镶嵌各种玉雕,并配有精雕细琢的紫檀支架。与清代宫廷同类器物相比,形神兼备,技艺一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笔者在仔细研究恭王府旧藏文物中遗失的众多史料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了这对紫檀屏风的身影,逐渐让传承的脉络慢慢清晰起来。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1912年,为了挽救大清帝国的灭亡,溥仪亲王与皇帝的亲戚和前清朝元老一起组织了一个恢复清朝的政党“宗社党”。为了筹集活动资金,他们变卖了宫中的旧文物,并购买了这件文物。批准文物的人就是前面提到的山中佐次郎。

山中伸弥购买了这些文物后,将等级较高的文物运回日本。一年后,即1913年,他在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同时拍卖恭亲王的珍宝。此次美国拍卖共有536件拍品,其中包括13件(套)家具及木器。

纽约1913恭王府拍卖图录

摘自1913年纽约恭亲王藏品拍卖图录

1913年纽约艺术拍卖图录中记录的屏幕信息

在本次拍卖图录中,我们发现了这对红木圆座屏风。拍卖图录中的拍品编号199附有两张黑白照片。拍品描述如下:“大型雕漆玉圆光屏(一对),总高:89英寸(226.06厘米),桌宽:42英寸(106.68厘米)),屏径:33英寸(83.82厘米)厘米),放置在高高的基座上,圆形光形大屏,硬木框架,黄漆地板,镶嵌各种玉石。雕刻珍品,包括花瓶、吉祥药瓶、祭器、丹瓶等,还有马、经轴、大象、花瓶等,还有象征富贵荣华的三种水果。帆船象征着繁荣昌盛。”

这对红木屏风在恭王宝藏拍卖会上的成交纪录为700美元。 20世纪80年代,台湾收藏家购得这对大屏时,屏下原有的带泥的六足支撑已不翼而飞,只剩下圆芯屏和镶嵌支架。

清乾隆藏大紫檀漆地嵌玉圆光屏(一对),原恭王府藏,成交价3,200万港元

(香港佳士得,2010 年秋季)。

笔者根据上述史料,撰写了《恭王府旧藏紫檀镶白玉圆座屏考评》一文,阐述了该屏风的失传过程及其历史依据。起源于前清恭王府,为销售机构提供了详细可靠的论据。 。后来听说这对圆屏卖了3200万港元。

2009年和2010年分别出现在北京和香港拍卖市场的“紫檀大王座”和“玫瑰檀镶玉圆座屏”,经专家从工艺、材质、装饰等方面鉴定为紫檀家具。清朝皇宫。各种史料证实了恭王府流出的这两件家具的可靠性。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恭王府家具中,有一座大型紫檀宝座和一对染色象牙雕刻的大型紫檀屏风。与拍卖会上出现的恭王府失传的紫檀宝座和紫檀镶玉圆座屏进行比较。 ,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一、采用珍贵稀有的红木材质;

其次,工艺精湛,色浆光泽自然;

三是整器体大、重,符合皇宫、王宫的专用规定;

四是宝座上雕刻的“五爪云龙”和“海水河崖”装饰图案,屏风中央的“彩染牙雕”和屏风中央的“黄漆地”皆属于清朝皇室。特殊工艺;

鉴于上述共同特征,进一步支持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内的红木家具来自原清代恭王府的可能性。

恭王府多福轩

综上所述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回顾了《清代宫廷家具与宫廷家具使用规定的差异》、《咸丰皇帝赐予的恭王府家具使用档案记载》等相关史料。 、《恭王府旧藏家具三起大面积损失》这篇文章客观地探讨了清代皇宫使用宫廷家具的可能性以及恭王府接受皇家赠品使用宫廷家具的可靠性。在恭王府的历史变迁过程中,结合政治因素的大背景,对恭王府旧藏文物特别是家具的历史原因、流失过程、流失渠道和现存状况进行了研究。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198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收集了曾体验过清代恭王府紫檀家具的人士的回忆和家具转让者的口述,以及这批家具的特殊性。清宫造办所制造,恭王府确实有宫廷家具;

推断1937年建筑学会对恭王府进行现场测绘时,中殿、堂、楼、阁均空无一人,按照恭王府规定的家具也全部空荡荡;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红木家具中,有不少精美的佛龛,是礼佛的专用法器。从老恭王奕欣在京西戒台寺修心养性十年的历史以及恭王府修建了许多礼佛场所的事实分析,这个渊源只有老恭王奕欣有过。获得宫中佛龛的资格和能力;

以及近年来拍卖市场上出现的两件(套)失传的恭王府紫檀家具,我们将其与故宫收藏前的清代恭王府紫檀家具进行了比较。台北的博物馆,从工艺、材质、装饰等综合因素来看。他们的特点基本相同。 。

因此,综合以上论证、论证和证据,可以认定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批20件33件紫檀家具年代特征明显,器体庞大厚重,材质考究,工艺精湛,装饰吉祥,辅料珍贵,流行有序,可靠,应该是1920、1930年代恭王府留下的老家具。

此批家具能完好保存至今,并被著名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保护和展示,实属罕见。希望这批已有270多年历史的珍贵皇家红木家具能为专家学者对宫廷家具的制作、使用和传承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研究恭王府旧藏文物流失提供实物依据;为广大观众提供精美的作品。清代宫廷、皇宫家具及室内原件陈列展览。

在这批家具离开恭王府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希望能邀请他们回家“寄宿亲戚”,让热爱清代古典家具的爱好者看到它们高贵的样子,让热爱清代古典家具的爱好者看到它们高贵的样子关于宫廷文化,可以在宽敞的大厅里,体验到文物与古建筑重逢的盛况,让这一盛况成为一段佳话。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