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有6400余字,41张图片。预计阅读时间为 17 分钟。
说起CIA,我猜你马上就会想到神秘的CIA总部大楼,还有那些戴着墨镜、西装革履的非凡特工,还有《007》、《碟中谍》等电影的经典片段~
▲2018年第六届007演员
丹尼尔·克雷格
参观中央情报局总部
虽然特工看起来很酷,无论是在电影里还是在现实中,他们都不忘提醒我们,特工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尤其是位于中央情报局总部大厅北侧的纪念墙上,用来纪念阵亡特工的星星如今已增至133颗,甚至在他们去世后,其中许多人的名字也无法透露。
▲CIA总部纪念墙(墙)
每颗星星代表一名倒下的特工
(来源:CIA官网)
想要进入中央情报局,成为一名特工,条件也是非常苛刻的。除了彻底的背景调查、体检和测谎仪测试外,您还必须了解并做到以下几点:
▲在CIA工作的要求
不过,胖兵这次说的并不是CIA,而是一个“特工”比CIA多十倍的组织。顺便问一下,你能猜出那是什么吗?
不是国家安全局(NSA),不是国土安全部(DHS),不是联邦调查局(FBI)……只是五角大楼,我们熟悉的美国国防部所在地。
▲五角大楼(The )
近日,美国知名媒体《新闻周刊》独家爆料,五角大楼正管理着一支6万人的“秘密军队”,由士兵、平民和承包商组成,全部以虚假身份“四处游历” 。而这支“秘密军队”不仅在美军内部鲜为人知,就连大多数国会议员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同时,它不受任何法律监管……
▲嘘……
这股力量名为“信号减少”( ),成立于 10 年前。
具体来说,主要由三名成员组成:
首先是特种部队,占大多数。他们被称为“影子武士”(),行动范围从巴基斯坦到西非,还有很多未被承认的“敌后地区”……
▲汤姆克兰西的非小说类书籍
《影子武士:美国特种部队内部》
第二类是军事情报专家、反情报人员和语言学家,每次部署的人员数以千计。
▲美军情报共享系统
陆军分布式地面系统 (DCGS)
第三种是“双手不离开键盘的人”。这就是我们俗称的“键盘战士”~不过这些人都是顶尖的网络战士和情报收集者。他们不仅可以在网上搜索信息时变得隐形,而且还可以操纵社交媒体。
▲ 如何通过“减少签名”操纵社交媒体
(来源:枫文社区)
但无论你是哪一种会员,最重要的是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此外,你还需要创建一个虚假身份。但这并不像提供假名字或制作假名片那么简单。这需要幕后的支持。
“ ”背后有超过130家公司提供服务……
▲“国防部计划支持中心”( ) 也称为“作战规划和旅行情报中心”( )。是签名减少的支持中心之一
从清理网上泄露的真实身份信息到植入虚假信息,从制作虚假文件到用假名付款、纳税,从制造伪装到隐蔽窃听设备,甚至伪造指纹和面部识别信息……这些公司都不错在它。
简而言之,就是想尽各种欺骗手段来保护所有成员,保证任务顺利进行。而且,除了人员掩盖之外,连参与秘密行动的汽车、飞机也必须进行伪装和改造。
▲在叙利亚,“ ”的技术人员拆掉了一辆SUV的所有内饰板,并埋掉了电源和电缆,将其变成了可以窃听手机或对讲机通讯的移动信号拦截器。
拥有各种专业人士和庞大的支持体系,这不像《007》或《碟中谍》的情节吗?但这些都是现实。而现实也许比电影情节更有趣。我们来看看现实中隐藏和伪造特工身份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概括为大约六点。
这是由前 特工 Darby(化名)透露的:
1. 不只是假名:
虚假身份不仅仅是虚构的名字,还有背景信息和社交圈。例如,必须仔细研究您的出生地和家庭住址。还创建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帐户,并拥有“朋友”。关键是要显得真实可信。达比称之为“尽职调查”:
▲假名
2、虚假身份注册及变更:
有一种假身份注册系统,称为封面获取管理系统(Cover),它是超级保密的,记录了伪造身份的机制。它还可以修改美国移民和海关数据库,确保以虚假身份在海外从事非法活动的特工能够安全返回美国。
▲假护照~
3.“真”假文件:
以确保所携带文件的“真实性”。还有一个系统叫“旅行和身份证件数据库”(和),是一个包含30万多份外国护照和签证的原始和篡改样本的库,可以用来方便伪造和涂改护照等各个方面。文件。
▲假身份证~
4. 覆盖全美50个州的“保密驾驶执照”:
这是一个名为保密驾驶执照 ( ) 的计划。 与国土安全部 (DHS) 和美国国务院以及几乎所有 50 个州的秘密办公室合作,使用虚假信息进行登记,仅在华盛顿州,就向他们提供了数百张有效的州驾驶执照联邦政府以假名。 。甚至州长也不知道这个项目的存在。
▲假驾照~
5、“视而不见”的行为:
代理人在履行职责时可能涉及洗钱或身份欺诈。 与银行和信用卡安全部门合作,对这些活动视而不见。同时,还要保证代理人本人的真实信用评分保持不变。
▲不听、不看、不问~
6、真假身份并存:
相对于虚假身份,真实身份同样重要。毕竟它隐藏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和家庭也必须考虑在内。
与掩盖虚假身份并行的是真实信息的更新,例如社会保障和税收。这样,完成任务后就可以立即回归日常生活。
▲虚拟与现实
这六点只是伪造身份过程的一部分,但足以证明伪造身份的复杂性。但也正因为如此,承包这些造假业务的公司所获得的利润也是巨大的,每年为130多家公司带来超过9亿美元的收入。
▲利润丰厚
除了这些公司之外, 还得到了数十个秘密政府组织的支持,这些组织发布机密合同并监督未公开的业务。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想问,标榜“新闻自由”的美国能独家曝光这支隐藏了10年的“秘密军队”吗?而且,《新闻周刊》为此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调查,审阅了600多份简历和1000多份工作报告,以及对“减少签名”成员的数十次采访。能畅通无阻吗?
▲独家曝光“减少签名”
美国知名媒体《新闻周刊》
(来源:枫文社区)
根据观察和推测,胖兵认为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除了《新闻周刊》之外,此前美国媒体也曾揭露过这支“秘密军队”的存在。比如前面提到的“保密驾驶执照”项目,就是2013年4月被美国西北公共广播公司(NPB)记者曝光的。
其次,可能与2013年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在莫斯科逮捕一名名叫瑞安·福格尔的特工有关。当时,他正试图在俄罗斯招募一名俄罗斯安全官员作为间谍。它还提供每年高达100万美元的“合作费”。
▲瑞恩·福格尔
表面上他是美国大使馆的三秘(使馆秘书级)。事实上,他是“ ”的成员。尽管当时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他是中央情报局情报官员,但“简化签名”可能已经泄露。
因为和“减少签名”类似,CIA特工的工作方式也叫“羊沾”,也就是说表面上你和CIA没有任何关系,但实际上你是在为CIA工作。
▲来自瑞恩·福格尔
尸体上发现特工招募信
(来源:枫文社区)
第三,美国刻意想通过媒体独家报道的方式公布这支“秘密军队”,这样就可以用“非官方”的语气谈论它,介绍它的很多细节,同时避免可能出现的阴谋。为错误言论承担责任也能体现美国的“新闻自由”~
一般来说,第三点的可能性最大。因为《新闻周刊》在报道中明确提到,建立“军队”的目的是“减少签名”。除了反恐、保护特工、进行网络战之外,就是与中俄竞争,因为“中俄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而这些都不是媒体自己炒作的。
▲明确提到“与中俄竞争”
不过,无论是独家爆料,还是变相泄密,至少让我们对“减签名”“大军”的存在,以及其组成和诈骗手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可能还有一个方面是我们最感兴趣的,那就是这次曝光的各种特工装备,这让我们可以一睹当今特工装备的发展水平~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看看:
首先,我们来看看瑞安·福格尔在莫斯科被捕时携带的装备:
(1)两顶假发,(2)三副眼镜,(3)莫斯科城市指南,(4)三个袋子,每袋价值数千欧元。 (5)手机、(6)手电筒、(7)胡椒喷雾、(8)折叠刀、(9)打火机、(10)指南针、(11)多功能刀、(12)射频识别屏蔽(RFID)袋。
▲来自瑞恩·福格尔
尸体上发现的物品
(来源:枫文社区)
这些物品中,最显眼的是旧诺基亚手机和“射频识别”(RFID)包。
我们先来谈谈RFID。它的全称是“射频识别”(Radio)。我们熟悉的蓝牙和NFC都是射频识别技术。只不过这个小包的功能是相反的。它用于阻止这些信号以防止被跟踪。
我们来说说老款的诺基亚手机吧。这款老诺基亚并不像它的外观那么过时。它内部装有“秘密通讯”( )装置。至于这个设备的作用,我们可以以2017年4月因向国外出售机密信息而被捕的前中央情报局特工凯文·帕特里克·马洛里(Kevin)使用的手机为例。这是一部三星手机伪装。
▲凯文·帕特里克·马洛里(右)
以及他携带的三星手机(拆掉后面板后)
(来源:枫文社区)
它装载了可用于安全传输短信和文件的功能,并且有一个隐藏分区,这意味着即使联邦调查局以电子方式克隆这款手机,也无法找到它。
这样看来,如果以后过境的时候发现有人使用明显过时的手机,边检和海关就真的要注意了~
▲老诺基亚的各种型号~
然而,无论是RFID屏蔽袋还是秘密通讯装置,它们都是专门为任务而开发的,这也需要专门的团队和发明者,就像《007》中的“Q”和“Q小队”一样。但现实中,这些人也不得不使用化名。例如,一个名叫布伦达·康诺利 ( ) 的人,曾在中央情报局科学技术局 ( 和 ) 工作。这次康诺利介绍了几类特工装备。
▲《007:007:天幕杀机》
为邦德提供“小发明”的“Q”
一是隐蔽通讯装置():
从外面看,它看起来像一块多孔的空心砖,但里面包含一个由电池供电的通信收发器或监听设备。是它的内部名称,全称是“ ”。通常,特工只需走过它即可激活通信并将加密信息传输回情报中心。
▲伪装成空心砖的隐蔽通讯装置()
该设备已在阿富汗用于近距离侦察任务。此外,还有数十种具有不同“突发”模式的通信收发器可以隐藏在各种日常用品中。
二是隐蔽监听设备:
它可以安装在皮鞋的后跟处或台灯的底座上。
▲可安装在皮鞋后跟或台灯底座的监控设备
从这些装备来看,隐藏方式虽然有一些亮点,但制作工艺确实有点“小作坊”水平。不过,从桌子上杂乱的工具来看,这应该是用手头上有限的工具手工制作的。是的,只要能满足任务需要,没必要搞得那么精确。
也许,这就是电影和现实的区别。
当然,托尼·斯塔克也用各个部件亲手打造了原版《钢铁侠》~
▲《钢铁侠》中斯塔克靠在山洞上
创造的“钢铁套装”
逃离恐怖组织的羁押
另一方面,如今的电子设备已经足够精密和紧凑,一般个人消费电子产品都具有很强的科技感。因此,展示特工使用的一些尖端电子设备可能并不新鲜。
特工现在需要面对的问题是生物识别技术,尤其是各种用途的指纹检测器和面部识别系统。这样,代理人不仅需要假证件和电子信息,还需要指纹和人脸。
说到这里,很多人肯定会想到《碟中谍》。
▲《碟中谍》中“伊森”的经典登场造型
现实生活中的技术又如何呢?我们来看一下:
北卡罗来纳州有一家小公司从事签名减少业务。他们所擅长的,除了制作秘密监听设备外,就是“特殊涂装”和“老化技术”。据该公司称,他们可以改变任何物体,包括人,就像在好莱坞一样。
首先,他们可以通过一种叫做“硅胶套”的东西来改变自己的指纹,这种东西舒适地贴合在真手上,然后将改变后的指纹嵌入其中,甚至可以浸泡在真实皮肤上的油脂中,以增加手感。现实。
▲戴上“硅胶套”后的手( )
用它来更改指纹并匹配虚假身份
当被问及套子是否有效时,该公司负责人说了一句电影中经常出现的经典台词:
▲“如果我告诉你,我就杀了你”
那么,让我们想象一下电影场景:
第二种是“硅面器”(脸部),可以完美改变一个人的外貌。它会使佩戴者变老、改变性别,甚至“体重增加”。
▲“硅面器”(脸部)
佩戴后效果
该设备背后是“特征缩减”(-)模具,用于彻底改变用户的外观。
▲“硅脸器”(脸)的模具
至于穿搭方式,可能和《碟中谍》类似吧~
▲《碟中谍3》中的经典镜头
虽然相比较而言,现实中的硅脸还没有达到《碟中谍》的水平,但至少证明了类似技术的存在,不再只是电影中虚构的技术~
除了生产之外,“应用”和“高仿”还需要生物识别信息数据库的支持。
例如,CIA推出了一个名为“Lane”的项目,主要为CIA提供生物识别信息收集系统平台,让国家安全局(NSA)、国土安全部(DHS)和联邦调查局(FBI) 和其他情报机构也可以使用并自愿共享收集到的生物识别信息。
▲中央情报局发起的“莱恩”项目
(来源:枫文社区)
但有趣的是,或许CIA觉得“共享”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在系统中植入了木马,伪装成软件更新。安装后,它可以直接从“同伴”的电脑中获取生物特征数据。 ,存到隐藏分区,然后借U盘拷贝走。
▲用来收集“战友”情报的软件(左)和方便用U盘复制的软件(右)。事实上,这两款软件都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枫文社区)
更可耻的是,包括“”在内,CIA还开发了24种恶意软件(已曝光的数量),并入侵了全球的苹果或安卓手机、PC操作系统、浏览器和互联网。电视和汽车等平台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监视和网络攻击。该恶意软件的代号为“Vault 7”。
所有这些都是由曾从事软件开发的约书亚·舒尔特( )泄露的。他窃取了 8,761 份文件并将其泄露给维基解密。
▲CIA的“Vault”恶意软件
攻击范围示意图
(来源:维基解密)
对于中央情报局来说也是如此。可见“减少签名”也好不到哪儿去。而且,如果说中情局更多地依靠网络手段获取情报,那么“减少签名”就意味着让其成员渗透到世界各地,直接深入实地。获取情报。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前面提到的现实生活中的“Q”康诺利提到了几件适合“野外”使用的装备,而《减少签名》中的特种部队成员也曾在实际任务中使用过它们。
第一个是热纤维织物,可以防止士兵被热像仪击中( ):
土耳其于2017年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面料,可以扩散身体的热量,使穿着它的人无法被热像仪检测到。它在土耳其军队中进行了测试。
▲土耳其开发的新型面料
第二个是在南亚国家的卡米兹植入数十英尺长的电缆,将士兵变成一个能够拦截无线电和手机信号的行走接收器。
▲纱丽卡米兹 ( )
巴基斯坦日常服饰和民族服饰
流行于印度、孟加拉国和阿富汗
第三种,可以在崎岖地形上安静行驶的电动摩托车:
这款摩托车由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发,被称为“沉默鹰”。它采用混合动力,旨在解决特种部队常用摩托车噪音过大的问题。
▲“鹰”混合动力摩托车
平时可以用汽油行驶,需要安静、隐蔽时则切换为纯电动行驶。例如,它的航程为50英里(80公里),并且可以在接近目标的最后10英里(16公里)内切换到电动模式。纯电动模式下,其噪音仅为55分贝,低于自行车的75分贝。
此外,它的汽油发动机也不挑剔。可饮用各种汽油、柴油,包括JP-5、JP-8航空燃油。
▲“鹰”混合动力摩托车
总体而言,这支六万人的“秘密军队”可以说是分工明确、技能娴熟、装备精良。但随着它的曝光,也进一步强化了美国在全球、世界领先的情报收集能力。
尽管这支“军队”声称自己的首要目标是反恐,但从其被曝光的种种劣迹以及其毫不掩饰的“大国竞争”的说法来看,反恐无疑只是一个幌子。监视世界、窃取情报是其根本目的。
正如我们外交部所说:美国是名副其实的“黑客帝国”和“秘密帝国”。
▲2020年12月23日外交部新闻发布会截图
(来源:人民网)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