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苗一伟
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疫情,成为对金融科技行业经营业绩和资产质量的极限压力考验。近期,各家上市公司纷纷交出了针对这一风险拷问的年度答卷。
上市金融科技第一梯队正在形成。界面新闻记者根据已公布财报统计,2020年贷款规模超500亿元的上市互助金公司共有5家,分别是:陆金所(LU)、360数字(QFIN)、乐信(LX)、金融壹账通(OCFT)而FINV科技(FINV)则凭借相对稳定的业绩和业务规模成为金融科技领域的第一梯队。
乐信贷款规模增长40%,金融壹账通、信业科技下滑
从贷款规模来看,陆金所、360数码、乐信均取得了显着的增长。乐信表现最好,增长率为40.3%。从绝对值来看,陆金所控股遥遥领先,贷款规模达5451亿元,同比增长17.9%。金融壹账通和信业科技的贷款规模同比分别下降14%和22%。
乐信去年全年通过“轻资本模式”继续实现放贷量快速增长,贷款规模逆势增长40%至1770亿元。财报显示,该平台无风险收入,即不承担风险而只输出To B技术的“轻资本”模式下,2020年收入为20.37亿元,同比增加150%。乐信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肖文杰表示,第四季度,“轻资本”模式发放的贷款占公司新增贷款的50%以上。
由原老牌网贷平台“拍拍贷”更名而来的新业科技,全年贷款规模同比下降22%至641亿元,再贷款率提升至88.20%同比增长10个百分点。芯业科技的市场策略偏向稳定,围绕现有客户运营,如增加客户群、提高再借款率、降低销售费用等。
对于2021年的经营状况,一线企业在年报中给出了相当乐观的预期,普遍提供贷款增幅40%至100%。
360数字预计2021年全年交易额将达到310-3300亿元,同比增长26%-34%;乐信CEO肖文杰预计,2021年贷款发放目标为2500亿元,同比增长约40%;芯业科技CEO张峰预计,2021年促成贷款金额将在1000亿至1200亿之间,这意味着芯业科技的贷款将增加近一倍。
支撑这些头部机构给出的乐观预测的,除了2020年贷款量基数较低之外,还有“轻资本模式”的快速普及。但2021年,头部机构也面临着日益透明的“明示年利率”和对“校园贷”严格监管的激烈竞争。责任金融、理性借贷将成为行业新趋势。
消费金融分析师苏晓锐认为,推动贷款规模增长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从外部因素来看,随着金融科技行业的不断洗牌,马太效应越来越凸显,头部机构呈现出愈发强大的趋势。与此同时,消费金融的数字化转型也给消费科技业务带来了新的机遇。 。
一线五家机构中,除了综合金融巨头平安集团支持的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外,乐信、360数字、信业科技也在2020年寻求投资本土银行。贷款融资成本。
2020年6月,360集团投资金城银行,交易总金额12.8亿元。交易完成后,360集团直接持有天津金城银行30%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这意味着,天津金城银行成为国内第三家以互联网公司为第一大股东的民营银行。
此前,乐信旗下子公司于2019年9月投资江西首家民营银行裕民银行,持股9.8%; 2019年12月,新业科技投资福建海峡银行4.99%。
大幅削减营销费用已成共识,360数码“狠砍”18亿
从财报来看,大幅削减营销费用几乎已经成为大部分头部机构的共识。
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360数码“营销及销售费用”同比下降62%,减少营销费用超过18亿元。此外,新业科技、乐信也分别下跌33%和17%。
“营销和销售费用”是金融科技公司最重要的费用项目,往往占所有费用的一半以上。通常,这些支出是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在短视频平台、新闻资讯类应用等流量渠道投放效果广告来吸引新客户的一种方式。然而,线上流量成本的不断增加一直是金融科技公司必须直面的问题。痛点之一。
2020年,360数字和新业科技再次大幅降低“销售成本”,提高现有优质用户的再贷款利率,并进行授信、免息、降价等。财报显示, 2020年,360数字用户再借款率为86.5%,较2019年的71.8%提升约15个百分点;新业科技的再借款率为88.2%,较2019年的78.1%上升约10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在流量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在风控和获客渠道上的深度合作也成为这些金融科技公司的选择。
360数字科技输出业务线总经理王进曾表示,“因为没有场景,所以我们需要连接市场上的各种流量,比如各种互联网场景流量,我们也可以连接一些流量入口”与 API。”
据界面新闻报道,360数字已与今日头条等平台合作,从渠道建立风控和营销模式。例如,如果今日头条用户热衷于阅读某种新闻信息,并且某个地区的用户被引流到360数字平台,那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建立一个模型来推断用户是否愿意借钱,然后利用数据来预测用户是否愿意借钱。利用行为和特征标签建立决策模型,进行精准营销。
失误频发的第二梯队:趣店等公司业绩暴跌
与第一梯队相比,2020年,在疫情突如其来的极端考验下,部分第二梯队金融科技上市公司前期决策失误、清理P2P平台滞后,造成重大损失。 2020年业绩下滑。
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从贷款规模来看,51信用卡和伊人金科的贷款规模分别暴跌90%和70%。贷款相关收入的巨大波动导致公司亏损。
除贷款业务外,以宜人金科为例,宜人贷P2P资产剥离重组给公司带来的一次性处置损失高达6.558亿元,成为财报亏损的最重要原因时期。
据宜人贷2020年财报披露,2020年12月31日,宜人金科与其控股股东宜信在开曼签署了业务重组最终协议。重组完成后,宜人金科将不再投资恒诚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控制现有业务。宜信取得恒诚控制权并处置恒诚经营业务,并支付现金6700万元。恒诚科技是P2P宜人贷的主要运营商,独立运营宜人贷。宜人贷披露,截至2021年2月末,平台贷款余额仍达100亿元。恒成科技2月份经营报告显示,尚有贷款余额129亿。
公司的战略管理失误包括趣店(NYSE:QD),这家一直立志成为金融科技行业“斜杠青年”的公司。上市后,尝试了家政、汽车销售等多个项目。 2020年,趣店店将目光投向奢侈品行业,斥巨资入股万里目、寺库两大电商平台。
早在2020年6月,趣店就宣布将以不超过1亿美元的价格认购寺库最多1020.4万股新发行的A类普通股。交易完成后,趣店将持有寺库约28.9%的股份,成为寺库第一大股东。
当初,趣店以相当于每股9.8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寺库。不过,截至4月14日收盘,寺库报收于2.46美元/股,市值约为1.74亿美元。在此期间,趣店损失了80%的股份。
更令人担忧的是,就趣店主营金融业务而言,2020年,趣店全年贷款规模同比下降64%至219亿元。其中,趣店曾经引以为傲的金融科技输出方式“开放平台”项目的交易额也大幅下滑。
2018年6月,趣店推出“开放平台”作为关键的战略转型方向,即引导有贷款需求的用户向金融机构贷款,帮助流量应用打造消费金融产品。 2020年,开放平台遭受重创,持续下跌。四个季度的交易额分别为26亿、7亿、4.98亿、2.48亿。仅2019年第四季度,趣店开放平台交易额就达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