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说源于《论语》。据《论语》记载,2400多年前,孔子就带着他的学生周游世界,宣扬他的思想。有一天,我落在队伍后面,遇见一位农民,就问:“你见过师父吗?”农夫答道: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谁是主人?
谷物指的是哪五种谷物?暂时还很难说。中国古代把粮食作物称为“五谷”,有三谷、五谷、六谷、百谷之分。 《周礼注》云:三农产九粒,即黍、黍、黍、稻、麻、小、大豆、大麦。国王的饮食有六种谷物:大米、黍、黍、梁、麦、香菜。其中,“狫”指糯米品种,“麻”指我国的麻,南北朝时常吃麻籽粥。粮是古代多种谷物的总称,有时指大穗、毛穗的小米; “苽”是苽的意思,即苽米的种子颜色洁白,制成的米很香,故称苽米。至于五谷,《周书》说有麦、米、黍、黍(亦称稷)、蜀(黄豆)。 《楚辞》中的“大钊”记为稻、粟、麦、豆、麻。 《汉书·食货志》称麻、黍、黍、麦、豆,与上述书籍的描述没有太大区别,区别在于有麻无米,有米无米。麻,有麻、米而无粟,故五谷不限于六类作物,也可说是六谷。
我国原产稻米。无锡、杭州、武昌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出现稻谷和稻壳。这说明,早在5000多年前,我国就已经能够种植水稻。如今,广东、广西、云南、西藏和台湾地区仍存在野生稻。水稻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许多地区(特别是东南亚)的重要粮食作物。
米
小米(L.),又名小米、黄小米,是禾本科小米属作物。一年生,茎丛生,有柔软的毛,下部弯曲至膝盖。叶子是条形的,有长的尖端,柔软且有毛。花序圆锥形,散生,稍向一侧下垂;小穗有短柄、小外球果、大内球果和 3 个雄蕊。果实近球形,有光泽。起源尚不清楚,但史前时期在埃及就有种植。周代以后,在我国广泛种植,居五谷之首。如今,我国北方各地仍有栽培。在北京俗称“黄米”,煮熟后极其粘稠。
粟
《吉》有两个版本。一种是小米(去壳后的小米),原产于我国。目前还不清楚野生物种是什么。半坡村遗址出土了盛有小米的陶罐,表明我国农耕之初就开始种植小米。据史料记载,从远古到南北朝时期,谷子在粮食作物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重要的古代农业书籍《齐民要术》将小米列为五谷之首。其“种粮”一章对黍的介绍远多于其他农作物,可见黍在当时是多么普遍和重要。另一种说法是,黍是黍的一个品种或变种,也称黍,因为黍的形状与黍很相似。花穗散落、直立或下垂,但煮时粒粒不粘,最容易辨别。
粟
小麦是大麦(L.)和小麦的总称。
豆类是大豆,属于豆科植物。 《广雅》云:黄豆,亦名菽。大豆原产于我国。 《周书》记载:蜀居北方。由此可见,北方地区种植大豆的历史悠久,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大豆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一。 《四圣书》认为大豆易收易种,主张每人种5亩大豆,以防饥荒。如今,大豆虽然不再是主粮,但仍然是重要的油籽和工业原料作物。大豆于 18 世纪传入英国和法国,并于 19 世纪传入美国。
大豆
大麻是指大麻,属于桑科(或大麻科)家族。在古代,它也是一种粮食作物,主要利用其种子。西安人吃的麻粥是用大麻籽熬制而成的。大麻也是一种重要的纤维植物。古代北方所有的编织品都是用麻做的。它只是落后于棉花的发展。有一种大麻叫亚麻或大麻,其种子含油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