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平台低价阿胶打折促销背后:商家审核漏洞与打假措施解析

日期: 2024-12-06 08:13:25|浏览: 402|编号: 8538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4月2日,新京报发表了《拼多多、淘宝低价阿胶打折促销背后》的报道。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阿胶商家利用拼多多平台销售有问题的阿胶,且拼多多平台商家审核存在漏洞。

当天下午,拼多多官方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因疑似产品描述与实际产品不符,涉事产品已下架。

现在是拼多多打假、提升品牌的关键时刻。近期,有多篇自媒体文章介绍“拼多多式消费升级,价廉物美”。以低价和社交团购模式着称的电商黑马拼多多也多次宣示打假决心,并表示将利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手段,自动针对可疑商品进行打击。打击假货。每秒可对全网千万级商品进行扫描筛选。

根据拼多多平台规定,销售价格虚假的商家将被处以十倍罚款(按产品历史总销售额十倍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将被冻结货款,甚至关店。

开店零门槛门槛与严厉打假、高额处罚形成鲜明对比,这让一些涉嫌售假、虚假广告的商家坐不住了。

3月11日,南通丝绸店老板张明(化名)带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八人来到拼多多总部“讨说法”。商家给出的理由是:“为什么以前卖还可以,甚至参加平台活动,现在却要被重罚,店铺也关门了。”

寻找中国创客(ID:)实际测试发现,拼多多开店无需产品审核,24小时内即可完成开店申请。上传了一件售价60元的“正品耐克运动衫”,并插入了一张阿迪达斯运动衫的图片。 ,10秒即可批准销售。

记者在名为“耐克”的产品页面上。

阿迪达斯图片已插入并顺利通过平台审核

拼多多在快速增长的道路上正经历着困境时刻——其用户规模和订单量让行业巨头紧张并纷纷效仿,但由于其低价模式和准入宽松,仍然受到大量假货的困扰。打假行动也导致商家不满维权的困境。

拼多多“重拳”打压

“《拼多多平台合作协议》第五条明确规定,一旦店铺涉及售假,我们有权冻结店铺资金、关闭店铺。” 3月13日下午,上海长宁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商户诉拼多多一案,被告拼多多律师阐述了关闭、冻结原告账户的依据。

寻找中国创客(ID:)参加了庭审。原告西安碧海华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海华天)涉嫌销售假冒商品。今年1月,其店铺被关闭,账户被冻结。原告称,公司及关联店铺被冻结余额超过50万,希望平台解冻账户。 ,退还账户余额。

被告拼多多认为碧海华天销售假货。公司不仅不会退款,还可能追究原告“一假一赔十”,即历史总销售额的10倍,赔偿金额将超过1800万。元。

商家与拼多多签订的《拼多多平台合作协议》规定,商家处理假货销售“限制商家店铺资金提取;要求商家缴纳通过拼多多销售‘严重问题商品’的历史总销售额(十月份)”。商户拒绝支付赔偿金的,甲方(拼多多)有权扣除。商家的店铺资金。”

拼多多提供的证据显示,碧海华天销售的某款OPPO手机已被OPPO官方认定为假货。碧海华天认为,应该找非OPPO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因为OPPO创始人段永平是拼多多的投资人之一。另外,拼多多提供的检验证书仅检查了包装、充电器等配件,并不能得出手机是假货的结论。

事实上,这并不是拼多多第一次被告上法庭。天眼查数据显示,拼多多运营商上海迅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涉及29起法律诉讼、57条法院公告。案件起因多为网络服务合同纠纷、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拼多多也有很多方面。作为被告出现,而原告大多是平台上的“问题商家”。

据记者统计,上述案件大多以原告撤诉、败诉、或拼多多反诉追究刑事责任的方式结案。如此大量诉讼的背后,是拼多多对假货“零容忍”的主张。

《2017拼多多消费者权益保护年度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拼多多主动下架涉嫌侵权商品1070万件,全年拦截侵权链接4000万条,将95%的售假商家拒之门外。

今年3月,一篇题为《拼多多打假》的文章提到,为了将不法商家通过高额售假成本拒之门外,拼多多在协议中写入了“假一赔十”。

“目前,公司拥有先进的防伪体系,通过大数据拉网排查、与品牌权利人密切合作、消费者投诉举报等多种渠道,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本文介绍了拼多多建立的产品真伪识别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自动识别可疑产品。每秒可扫描识别全网数千万件商品,全年拦截侵权商品链接超过4000万条。条。 “而这只是拼多多庞大的‘假货防控体系’的冰山一角。”

涉假商家“维权”

张明是低价销售蚕丝被的“维权”商户之一,也是严厉打击的对象。他站在拼多多楼下,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因为拼多多指出他店的虚假宣传是“真实的”。

春节前,张先生参加拼多多年货节,推出了一款标有“4斤,100%蚕丝,售价88元”的被子。 20多天的时间他卖出了1万多件,但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多多抽检指出,该被子不含蚕丝成分,涉嫌虚假广告。

张明说,他所在的南通是著名的家纺产区。 “习惯上把普通被子标注为蚕丝被”,“我身边很多朋友都在拼多多卖这种被子,介绍都一样,大家都没事。而且拼多多上还有很多这样的被子,为什么呢?”你只是惩罚我吗?”

在拼多多搜索“蚕丝被”,第一个弹出的是售价69元的“厂家直销100%蚕丝”被子,最推荐的价格一般在100元以内。在另一个电商平台搜索“蚕丝被”时,排名靠前的是某品牌的一款被子,售价1299元,搜索结果中最低价格为358元。

相同的关键词和标准

左为拼多多界面截图,右为淘宝界面截图。

商家湾湾于2017年初在其货架上推出了一款名为“2017春秋新款毛呢外套女中长款大衣”的产品。当年8月13日,拼多多工作人员联系其店铺称,这款毛呢大衣可以包含在平台的免费促销活动中,但需要邮寄外套样品进行测试。

商家联系拼多多工作人员截图

“一开始,我们担心他们会出现问题,无法参加活动。”按照要求寄出样品后,8月底,这件外套就被推广到了拼多多首页,经常一天就卖出几百件。

今年1月31日,他的店花间堂突然收到拼多多的现场来信,称“(产品)描述为羊毛,经实际检测,消费者订单随机挑选的面料为100%涤纶”。纤维与描述不符。 “随后平台冻结了他的账户,终止了协议,并清仓了。

我绝对承认这件大衣并不像文案中所声称的那样含有羊毛成分。不过,他认为,当同一款外套送去测试时,平台并没有指出当时的产品描述有任何问题。 “即使有问题,平台也默许了。”

广东佛山的一位商家告诉记者,拼多多商家不仅要与淘宝、京东等平台竞争,还要与拼多多内部的商家竞争。只有价格足够低,才会被拼多多平台推到一个好的位置,要求商家不仅要坚持薄利多销,还要“千方百计寻找价格更低的货源”。

记者了解到,这些“维权”商户的情况无非是店铺被关闭、账户余额被冻结。账户金额从几千元到200万元以上不等。

据了解,这些商家主要因涉嫌销售假货、虚假宣传、虚假发货等原因受到处罚。一位拥有1800多名会员的群管理员表示,近几个月申请加入的人越来越多,而关店的原因基本都是因为涉嫌“打假”。

依托流量,低价从巨头夹缝中崛起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拼多多2018年初GMV已达400亿”。虽然官方没有对这一数据做出回应,但与京东2017年财报相比,京东全年GMV为1.3万亿。平均每月金额约为1100亿。这意味着其交易额已达到成立近20年的京东的1/3。拼多多成立不到3年,阿里巴巴、京东等巨头已经到了必须做好准备的阶段。

3月19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现身阿里巴巴杭州总部,被指视察正在进行内测的淘宝特价版。尽管阿里巴巴回应称马云正在例行检查,但淘宝特价版软件很快就被传出,这款低价软件被外界广泛解读为是为了与拼多多竞争而打造的。

还有消息称,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阿里巴巴和京东都建立了内部“打多多”(拼多多)。淘宝特价版和京东团购的推出,足以说明巨头们对拼多多的警惕。 。

低价和社交建团模式是拼多多这匹电商黑马最广为人知的标签。在拼多多商城首页,可以看到近百万新款运动鞋售价19.9元一双,X手机售价超过5000元。

自2017年起,家住河南洛阳小镇的中年家庭主妇高敏(化名)就迷上了拼多多在家人和邻居中开展的“0元抢购”活动。她先是每天和亲戚朋友互相帮助领取免费产品。后来我开始断断续续地在拼多多上买小东西。

“拼多多的东西好便宜,我发到群里,大家都说便宜,我看到就很想买。”这也是亿万拼多多用户的共同心理。

拼多多平台推荐商品的价格普遍较低。

图为拼多多界面截图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巨头产品,微信和淘宝不仅代表了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公司,也代表了社交和电商世界。然而,两人始终有些水火不相容。

然而,电商平台想要实现业绩增长,获取更多流量是最重要的途径。显然,包括淘宝在内的阿里巴巴平台无法直接获得竞争对手腾讯的流量,而拼多多依靠微信快速成长似乎也不存在“威胁”。

“0元买团”、“买团享超低价”等活动通过微信朋友圈和社区迅速传播开来。 “从去年底到现在,经常能在某个群或者朋友圈看到拼多多的链接出现,并留言要求大家‘帮你砍价,帮忙砍价’”,白领娜娜说。北京的工人,这正在成为微信的新常态。

但低价策略似乎并不能持续奏效,各种产地的低价产品必然会影响买家的体验。该镇居民高敏发现,他从拼多多购买的很多商品质量不太好,尤其是最近购买的垃圾袋。 “如果我只是往里面放一些垃圾,它就会坏掉。我不得不一次放两三个。团里的人都说我不行。”我还会再去拼多多购物。”

来自广东佛山的拼多多商家吴磊(化名)告诉记者,他店里出售的一款运动服,拼在一起只需要20多元。两个月内销量突破2万套,好评如潮。

“至于质量,我们自己都不会穿,他们自己也明白用这点钱能买到什么质量。”

用户和交易量爆发式增长的背后,低价带来的低质、假货等问题,成为拼多多火箭式增长过程中难以摆脱、急于摆脱的困扰。

一位从事品牌营销的人士表示,拼多多在消费者心目中有着廉价的品牌形象。长此以往,将会限制甚至损害拼多多未来的发展。被巨头盯上的拼多多,必须努力摘掉低价、低质的标签,才能提升品牌和未来的商业价值。

一位资深电商从业者分析,低价意味着低利润。长此以往,低价环境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用户流失。拼多多要想发展,或者与淘宝、京东正面竞争,就必须改变,“通过打击问题商家,逐步洗刷你的‘原罪’”。

零门槛开店,拼多多能走多远?

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开店零门槛、对商品商家宽松的事前监管,似乎与其在售价等问题上的严厉打击并不相符。

一位商家表示,拼多多推出的产品可以秒购。他通过拼多多商家后台展示,自己推出了一款描述为“100%纯羊毛”的外套。上传图片和介绍后,消费者在10秒左右就可以在商店看到这款产品。一件“纯羊毛”大衣售价68元。

在拼多多官网和微信的招商页面上,“拼多多招商零门槛”的字样非常显眼。拼多多招商客服表示,身份数据等信息上传平台审核后,1至7个工作日即可上线。

3月20日晚上10点49分,记者在拼多多平台申请了个人店铺。上传身份证信息两分钟后,他就收到了开店成功的短信。但此时产品还无法上架,需要等待平台。审查。

3月21日晚上9点03分,拼多多再次发消息通知店铺审核通过,可以发布产品。记者进入商家后台,缴纳了2000元押金,随机填写了一件标价为60元的“正品耐克”运动衫。然后插入了一张阿迪达斯运动衫的图片。提交后10多秒,运动衫就通过了审核。通过用户版客户端搜索关键词,可以看到图片是阿迪达斯的“耐克”运动衫。

记者进一步询问拼多多客服,“开手机店需要手机品牌或渠道商的授权信息吗?”客服回答说“不行”,他们可以直接在网上销售产品。另一家大型电商的第三方商户注册说明中,如果销售3C手机数码产品,则提示“请上传该品牌提供的品牌授权证书”。

一位拼多多商家也证实了这一点。当时,该公司推出了多个品牌的手机。拼多多并未主动询问其是否具有代理资质或其他相关问题。不过,当出现问题时,拼多多会要求商家提供这些手续,然后进行相应的处罚。

在我申请体验的另一家销售手机产品的店里,记者上传了一款OPPO型号A77的手机,内存为64G。单独购买价格表为3998.3元,合并后价格为1818.25元。同样的信息上传大约有10条评论,几秒钟后就会上线,消费者可以在客户端看到该产品。

记者实测截图

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元代理了另一起商家诉拼多多案件。他告诉新京报记者,根据以往的案例和电商平台的发展情况来看,商家应该遵守规则。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作为平台,应该在商家和产品上线时对产品质量、各种资质、宣传文案等进行把控,提前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对于渴望摆脱标签的拼多多来说,正在与数百家商家进行着激烈的博弈,但无论是撕掉标签还是试图为商家构建新的生态环境,都并不容易。

拼多多模式的成功在于它找到了突破淘宝和京东巨头差距的方法,甚至引起了淘宝和京东的紧张和模仿。如今,黑马拼多多的打假“洗白”之路虽然艰难,但也是拼多多必经之路。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