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投资思想进化史:从早期到后期的投资策略演变

日期: 2024-12-08 18:09:18|浏览: 388|编号: 8595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1、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一个不断演化的投资体系

回顾巴菲特的成长史,你会发现巴菲特的投资思维呈现出非常清晰的演变阶段。

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发展阶段一般分为早期的合伙人阶段、控制伯克希尔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后期。这种划分方法是根据公司的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来划分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严格按照他个人投资思想的演化脉络来看就不够准确。我个人的看法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阶段(早期)1949-1971年(19-41岁)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和1960年代。投资风格是格雷厄姆式的安全边际法,被后人称为“价值投资法”。巴菲特本人戏称其为只买便宜货的“雪茄烟蒂”投资法。

1949年,巴菲特19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格雷厄姆的经典著作《聪明的投资者》(国内译为《聪明的投资者》),立刻就被这本书迷住了。巴菲特的室友伍德说:“这对巴菲特来说就像找到了上帝。”将今年视为巴菲特投资思维早期形成的开端是完全有道理的。 1970年7月17日,巴菲特在与格雷厄姆的通信中写道,“在此之前,我一直依靠我的腺体而不是我的大脑来投资。”巴菲特本人甚至将这次经历比作“保罗走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在那里他学到了“用40美分买一美元”的哲学。从此,“安全边际”理念成为巴菲特投资思维的基石。

此后发生的几件事,对巴菲特的进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50年(20岁),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成为格雷厄姆的弟子”; 1954年(24岁),巴菲特加入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为格雷厄姆工作; 1956年(26岁)成立第一个合伙企业并开始创业;他和芒格于1959年开始相识,并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创业。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巴菲特于1962年开始购买伯克希尔股票,1963年成为第一大股东,1965年正式接手伯克希尔(35岁); 1967年(37岁)巴菲特以86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伯克希尔国民赔偿公司,首次进入保险业; 1969年(39岁),巴菲特解散了合伙企业,集中精力经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在合伙人时期,巴菲特的投资方式首先根据特点分为三类,后来发展为四类(详细介绍见张志雄先生主编的《投资大师巴菲特》一书)。 1962年1月,巴菲特在给合伙人的一份报告中,将他的投资方法分为三类:

第一类:(被低估的投资)。指那些被低估的股票。投资比重最大。

第二类:(套利投资)。此类投资的价格更多地取决于公司的管理决策,而不是买卖双方的供需关系。影响投资价格的公司行为包括合并、清算、重组、分拆等,与道琼斯指数的表现没有相关性。

第三类:控制投资。意味着你要么控制公司,要么购买相当数量的股票,这样你就可以影响公司的管理决策。此类投资也与道琼斯指数的表现关系不大。

第一类和第三类可以相互转化。如果“买入”的价格长期徘徊在低点,巴菲特就会考虑买入更多股票,从而演变成“”;相反,如果“”的价格在购买后几年内迅速上涨,巴菲特通常会考虑购买更多股票。在高点获利了结,从而完成了一笔漂亮的“”投资。

在 1965 年 1 月给合伙人的一份报告中,巴菲特将最初的第一类投资分为两类: - 所有者基础和 -

- 所有者基础这是一类被低估的股票,规模较小,没有吸引力,而且没有人关心它们。而且这个价格远低于该公司对私募股权投资者的价值(内在价值)。如果价格长期被低估,可以折算成。

- 指相对于同等质量的公司而言相对便宜的股票。尽管定价较低,但它们通常规模较大,对私人投资者来说意义不大,无法转换。

早在1964年,巴菲特就注意到格雷厄姆买入廉价股票的策略存在价值实现问题且并不完美,而且随着股市上涨,这种投资机会越来越少。巴菲特在1965年1月的报告中增加的第四类投资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探索。但目前还处于量变阶段,并没有完全突破格雷厄姆的投资框架。这类投资最好的例子是,1964年,巴菲特利用“色拉油丑闻”,将合伙企业40%的资金投资于美国运通,并持有股份4年。在接下来的5年里,美国运通的股价上涨了五倍。

正如芒格所说,在格雷厄姆手下工作的经历和巨额利润让巴菲特大脑一度堵塞,很难摆脱这种成功的思维方式。

1969年(39岁),巴菲特读了费舍尔的著作《普通股与非凡利润》,受到很大启发。但真正让巴菲特摆脱格雷厄姆思想的束缚,完成他的进化的,是查理·芒格。芒格对占主导地位的公司的价值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进一步具体化了费雪的公司特质理论。 “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个方向,而不是像格雷厄姆那样只是建议买便宜货。是他的思想力量拓展了我的视野。我从猿到人的进化速度非常快,否则我会比现在穷得多。”现在。”

总而言之,巴菲特在遇到价值实现问题后,才认识到格雷厄姆“购买任何公司,无论其性质如何”的哲学的局限性,并开始将费雪和芒格杰出的企业扩张价值理论融入到自己的哲学中。

第二阶段(中期)1972-1989年(42-59岁)。 1972年1月3日,巴菲特接受芒格的建议,以2500万美元收购了谢糖果公司。从这个开始,芒格就不断地推动巴菲特走向为质量买单的方向。随着公司的发展,巴菲特和芒格都意识到“购买一家好的企业并让它自由成长,比购买一家亏损的企业然后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支持它要容易和快捷得多” ”。这样的投资思维的形成,标志着巴菲特“从猿到人的进化”。巴菲特结合了格雷厄姆、费舍尔和芒格的思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这种进化阶段的划分可以得到巴菲特和芒格的原话的支持。 1997年,芒格在公司股东年会上表示:“西艺公司是我们第一次基于产品质量的收购。”巴菲特补充道:“如果我们没有收购西利公司,我们就不会购买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

现阶段巴菲特投资方式的显着特点是减少套利操作和廉价股票的投资,加大对优秀公司的控制力度,利用保险浮存金对优质公司的普通股进行长期投资:

1、收购并永久控股优秀企业:如西艺公司、 Las Vegas Store

2、永久持有少数“必须如此”的大公司的普通股:如华盛顿邮报、Geico保险公司、可口可乐等;

3、“大概率”长期投资一些优秀公司的普通股。

4. 中期固定收益证券

5. 长期固定收益证券

6、现金等价物;

7、短期套利;

8、可转换优先股;

9.垃圾债券。

第一阶段,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角色基本上是格雷厄姆式的“私募基金经理”;第二阶段,他转变为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双重角色。他说,“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一个企业经营者,所以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投资者;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一个投资者,所以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企业经营者。”

这个阶段可以用巴菲特1985年的一句话来概括:“我比20年前更愿意为好的行业和好的管理付出更多。我倾向于只看统计数据,我越来越关注它们。”就是那些无形的东西。”

第三阶段(后期)是1990年至今(60岁以来)。也就是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还可以有更精确的划分方法——1995年(65岁)至今是巴菲特的后期。正如芒格的话所证明的那样:“65岁之后,沃伦的投资技巧确实得到了提高,并且迈出了更进一步的步伐。”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伯克希尔的未来遇到了更大的困难。用芒格的话来说:

1.我们太大了,这限制了我们的投资选择,只能选择那些经过非常聪明的人测试过的更具竞争力的领域。

2. 当前的环境是,未来15-20年的普通股将与我们过去15-20年看到的有很大不同。

简而言之,巴菲特面临着一个困境:钱太多,机会太少。面对这样的挑战,凭借巴菲特的不断学习和滚雪球的力量,巴菲特的投资思维已经进化到了更高的层次,他的投资技巧也变得更加全面、更加熟练。现阶段巴菲特投资思维的演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护城河”概念的引入。这标志着巴菲特评估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和内在价值的艺术更加成熟。巴菲特在1993年致股东的信中首次提出了“护城河”的概念,他说:“可口可乐和吉列剃须刀的全球市场份额近年来实际上有所增加。他们的品牌力量、产品功能和销量实力赋予他们巨大的竞争优势,在他们的经济堡垒周围形成了护城河。

相比之下,如果没有这种保护,普通公司就会陷入困境。正如彼得·林奇所说,销售类似商品的公司的股票应该贴上这样的标签:“竞争是不健康的”。 ’”

1995年5月1日,在伯克希尔的年会上,巴菲特仔细地描述了“护城河”的概念:“一座美妙的城堡,周围环绕着一条非常深而危险的护城河。城堡的主人是一个诚实而优雅的人。

城堡的主要力量来源是主人的天才大脑;护城河永久地成为试图攻击城堡的敌人的障碍;城堡的主人生产黄金,但并不将其全部据为己有。粗略地说,我们喜欢拥有控制地位的大公司,其特许经营权难以复制,并且拥有强大或永久的运营能力。 ”

在2000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进一步解释说,“我们用‘护城河’,它的拓宽能力和坚不可摧的能力作为判断一家伟大公司的主要标准。并且我们告诉公司的管理层,我们希望公司的护城河不断增长。”每年。”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的利润会逐年增加,因为有时这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公司的“护城河”每年继续扩大,公司将会表现良好。 ”

2、投资策略的变化。一个转变:“随着伯克希尔的资产迅速扩张,而能够对我们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投资空间急剧缩小,我们不得不做出精明的决定。因此我们采取了一种只需要几个精明决定的策略——不是太精明——事实上,每年一个好主意对我们来说就足够了。”这意味着巴菲特采取了更加集中持股的投资策略。

另一个变化:由于资金量越来越大,巴菲特的普通股投资更侧重于寻找某个细分领域中被低估的优秀或优秀的大公司,并实施选择性的逆向投资策略,即投资于一支当具有持久竞争优势的大公司遭遇挫折、股价被短视市场压低时,应积极关注。这意味着格雷厄姆无论性质如何都买入便宜货的模式不再适合大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3.“摇摆”概念的发展。美国超级击球手威廉姆斯在《击球的科学》一书中解释了他的击球技巧。它将击球区域划分为 77 个单元,每个单元代表一个棒球。只有当球位于最佳格子(幸运区域)时,他才会挥动球棒,即使这样做会冒三振的风险。因为球在最差的位置会严重降低他的成功率。巴菲特将这种策略比作投资,并在投资领域提出了“挥棒”的概念。

巴菲特在 1995 年对南加州大学商学院学生的演讲中简要描述了这一概念:“投资时,不存在必须击中的好球。你可以处于击球手的位置,也可以处于投手的位置。”位置。”可以进行攻击;通用汽车公司的赌注为 47 美元。如果你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决定是否以 47 美元的价格购买,你可以让它从你身边过去,没有人会打击你,因为你只有在挥动球棒时才会错过。只有这样他才会被解雇。”

4.区分三类企业。巴菲特在2007年致股东的信中形象地划分了三种类型的企业:伟大(优秀)、卓越和可恨。伟大的企业:拥有持久“护城河”、高回报、无需大量增加资本即可实现利润增长的企业,如协益糖果公司;优秀企业:具有持久竞争优势、高回报、但需要大量增加资本才能实现增长的企业,如飞行安全公司;不良行业:那些增长速度非常快、需要大量资本才能实现增长、但利润有限或没有利润的行业,例如航空业。

巴菲特很容易将这三种业务比作三种“存款账户”——大账户会支付非常高的利息,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息会上升;大账户会支付非常高的利息,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利息会上升;优秀的账户将支付诱人的利息,只有在您存入存款时才能赚取利息;最后一个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帐户,它不能提供足够的利息,并且需要您不断添加更多的资金才能获得令人失望的回报。

5、跨境投资并购取得突破。巴菲特的第一笔跨境投资是1991年投资英国酒精饮料公司吉尼斯();最具代表性的跨境投资是2003年对中国石油的近5亿美元;最具代表性的跨境收购是2006年以40亿美元投资以色列伊斯卡金属制品公司80%的股份,是巴菲特在美国以外最大的投资交易,也是巴菲特历史上最大的海外投资。以色列。

过去几年,巴菲特在韩国股市也进行了非常漂亮的跨境投资。他简单浏览了一下投行提供的投资手册,发现一些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市盈率只有三倍。他挑选了大约20只股票买入,当这些股票上涨五六倍并接近其内在价值时就卖出。

六、非常规投资更加多元化。鼓鼓的钱包迫使巴菲特在非常规投资上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 1991年,我通过私募股权投资了3亿美元购买美国运通股票俗称“Percs”。您可以在投资的前三年获得特别股息,并在1994年8月之前将其转换为普通股; 1 1994-1995年建立了4570万桶石油衍生品合约; 1997年购买了1.112亿盎司白银; 1997年购买了46亿美元的摊销长期美国零息债券; 2002年首次进入外汇市场进行投资。截至2004年底,持有外汇头寸总计214亿美元,投资组合涵盖12种外币;同时,同年进入欧元垃圾债券市场,到2006年总价值达到10。此外,巴菲特还从事固定收益套利并持有其他衍生品合约。这些合约可分为两大类:(CDS,信用违约掉期合约)和卖出长期股指看跌期权。

值得注意的是,放弃外汇投资、收购海外企业,是巴菲特不想持有过多美元资产和现金的最新投资策略。正如巴菲特所指出的,伯克希尔的主要根据地仍在美国,但为了防止美国汇率继续下跌,收购海外优质企业具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总之,后期的巴菲特思想更加开放,技术更加全面。他们对常规投资的选择技巧更加熟练,投资更加集中,开始加大海外投资并购的力度;他们在非常规投资方面变得更加多元化和更加积极。当专家学者将大师的经典策略总结为教条时,大师再次进化。

2、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开放的投资体系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不仅向其他投资流派、投资专家学习,还向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大师学习,学习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也是巴菲特投资理念不断演变的主要原因。

巴菲特说:“如果我只学习格雷厄姆的思想,我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富有。”

芒格认为,巴菲特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决定性因素是不断学习的结果。他在2007年Wesco年度股东大会上指出:“沃伦是世界上最好的持续学习机器。乌龟最终战胜兔子是不断努力的结果。一旦你停止学习,整个世界都会离你而去。”呼啸而过。

对于沃伦来说幸运的是,直到今天,早已过了退休年龄的他仍然可以有效地学习并继续提高自己的技能。 65岁之后,沃伦的投资技巧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一直在场边默默观看的人,我可以有把握地说,如果沃伦还停留在他早期的理解水平上,这个记录也不过如此。 ”

我们来看看巴菲特从其他投资大师身上学到了哪些养分:

1. 格雷厄姆的三个基本思想: 你应该将股票视为许多小型企业的组成部分。将(市场)波动视为您的朋友而不是敌人——利润有时来自于对朋友的愚蠢忠诚,而不是来自参与市场波动。在《聪明的投资者》的最后一章中,格雷厄姆说出了关于投资最重要的一句话:“安全边际”。

2、费舍尔理论“只有最好的企业运营和前景才是唯一值得投资的商业价值”和“没有时间卖掉最好的公司”。

3、芒格关注优质企业投资和网格理论;

4、彭博社“消费垄断公司”最具投资价值理论;

5.威廉姆斯的投资价值理论:当今任何股票、债券或公司的价值都取决于资产在整个剩余使用寿命内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并以适当的利率贴现。

6、凯恩斯的集中投资理论和“宁愿模糊地正确,也不愿精确地错误”的思想;

7、史密斯的留存收益是企业的增值理念。

8、彼得·林奇过早抛售业绩良好的优秀公司的股票,是在“拔下成长的种子”,而那些在公司业绩好的时候忙着抛售股票套现利润,却死守着令人失望的公司的人,则是在“摘花” ,“浇水杂草”的想法。

此外,巴菲特还从威廉姆斯的击球技巧中发展出了投资领域“挥棒”的概念。他说:“我的工作就是等待轻松击球的机会”;来自韦恩·格兰斯基的建议“去冰球要去的地方,而不是它所在的地方。地方。 “认识到只顾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的愚蠢;从伊索寓言中学到‘一鸟在手胜过二鸟在林’的丛林理论,甚至从球童的成功故事中发展出来。” “与赢家合作”的经营理念和投资理念。

叶问教导李小龙:“习武关键在于修心,只有心敏锐,才能从万物中领悟武术。”

同样,理财的关键也在于心理。唯有敏锐的头脑,才能洞察万物的真相。巴菲特博览群书,研究广泛,芒格的思维网格理论也是如此。

我们要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开放思想,海纳百川,不断学习,网格化思考,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的投资体系,让自己处于不断进化、永不止步的状态。

3、巴菲特的投资方式可以分为常规投资和非常规投资两部分。

为了方便大家全面了解巴菲特的投资方法,避免大家将巴菲特的经典投资策略等同于巴菲特的全部投资策略,我们将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分为常规投资和非常规投资,或者说传统投资和非传统投资两部分。投资。以下根据巴菲特后来的投资思路来划分:

(一)常规投资

1、优秀企业收购并永久控股;

2、永久持有“必须如此”的少数大公司的普通股;

3、“大概率”长期投资一些优秀公司的普通股;

4. 中期固定收益证券

5. 长期固定收益证券

6、现金等价物;

(二)非常规投资

1、定期持有低价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巴菲特合伙人时期。这是巴菲特早年的传统投资,我认为是巴菲特晚年的非传统投资。巴菲特通过过去几年在韩国股市的投资经历回顾了这一投资方法。

2、短期套利;主要是巴菲特所说的并购套利;此外,还包括固定收益套利等;

3、可转换公司债券;

4、可转换优先股;

5、认股权证;

6、垃圾债券;

7、长期零息债券;

8、商品期货;包括石油期货和白银期货;

9、外汇期权;

10. 衍生品合约。包括 CDS 和出售长期股指看跌期权。

从这个划分,你可以看到,这就是巴菲特投资体系的全貌。然而,中国人通常认为巴菲特的投资只包括常规投资的前两三项,这是片面的。巴菲特是一位技术全面的投资大师。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