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伦堡审判观后感:纳粹罪行与人性反思,国际法视角下的历史震撼

日期: 2024-12-09 09:15:41|浏览: 453|编号: 8611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由于种种原因,我这学期选择了国际法作为选修课。这周一我很少看电影。虽然我对历史题材不太感兴趣,但《纽伦堡的审判》确实震撼了我的灵魂。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1、纳粹的残暴令人发指,尤其是丧心病狂的盖世太保头目,个个都是极端恐怖分子。当他们心中的贪婪与手中的权力结合在一起时,灾难就降临了。那些战犯以所谓“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为自己的滔天罪行开脱,还声称自己“忠于职守、为国为国”。这简直是​​对“忠诚”、“爱国”的玷污和歪曲。他们已经突破了人性和良知的底线。他们是冷血的刽子手。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当符合人类根本利益时,坚持就是高尚,就会胜利;然而,当它与它背道而驰时,坚持就是愚蠢的,并且会导致毁灭。肤色不应该成为人类分类的标准。全世界人民都是平等的。严重的种族歧视使我们生活在仇恨和战争之中。然而,灾难的真正受害者是我们自己。被毁坏的城市也许可以重建,但打破后要恢复人类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良好秩序却并不容易。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一句空口号。也许要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我们不仅希望违法者得到应有的惩罚,更希望他们自觉遵守法律,还天下正义。这段悲惨的历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提醒我们记住二十世纪这一丑陋的一页。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我们必须共同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4、我曾经梦想成为一名除恶扬善的律师。杰克逊检察官的出色表现让我深深敬佩,也让我明白了律师是可以打赢官司的。除了充足的证据和公正的立场之外,巨大的人格魅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面对邪恶你不畏惧,遇到困难你不退缩。那种睿智的冷静可以让一切邪恶臣服!

第三部分:对纽伦堡审判的反思

法律影视鉴赏论文

——看完《纽伦堡的审判》

张毅 中美经济系 摘要:二战后,历史上第一个由美、苏、英、法组成的国际法庭——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将矛头指向德国屠杀犹太人和它对其他国家的侵略。反人类行为的审判。不过,这次审判与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对战败国针锋相对的审判不同,这次审判采用法庭审判的方式,将纳粹、法西斯的罪行公之于众,绳之以法。将他们绳之以法,以作为对未来的警示。

关键词:纽伦堡审判、公开、公平、公正审判

最近,我们在课堂上观看了《纽伦堡的审判》。本片讲述了二战后历史上第一个军事法庭纽伦堡审判,以及人们如何运用法律审判邪恶、维护正义。 。基本忠实于史实,基调庄严、悲伤,仿佛带观众走进63年前纽伦堡法院600号审判厅“世纪审判”的场景。

1945 年 11 月 20 日,审判在纽伦堡司法宫开庭。这四个国家总共起诉了24名纳粹德国头号战犯和六大纳粹组织,其中包括前纳粹元帅赫尔曼·戈林、希特勒副手鲁道夫·赫斯、纳粹外长里宾特洛甫等,旨在从法律上惩罚纳粹德国。审判共持续315天,共举行218次听证会。经过长达一年的审判,21名纳粹领导人被判犯有战争罪、反人类罪、反和平罪、杀害和虐待战俘和平民罪,以戈林为首的12人被判处绞刑。帕本等三人被无罪释放,其余七人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

影片的一大亮点是德国纳粹头目戈林与美国检察官杰克逊之间的对抗。它从侧面列举了纳粹和法西斯犯下的惨无人道的罪行,从特殊的角度揭示了纳粹在二战期间犯下的罪行。中国共产党的滔天罪行揭示了屠杀和侵略的事实和历史真相。其中一项试验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审判中,戈林的辩护让毫无准备的检察官杰克逊气得说不出话来。然而,在二审中,杰克逊一步步逼近,将每一个证据摆在戈林面前,让戈林无言以对,无法为自己辩护。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令人兴奋。事实上,这不仅代表着对戈林个人的审判,也是四国联盟和全世界对德国令人发指、卑鄙反人类行径的审判。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另一个重点是它所体现的法律的公平性。影片一开始,来自四个国家的检察官聚集在一起辩论设立国际军事法庭的提议。作为二战期间被德国侵略最严重的国家,苏联认为这些战争手段罪孽深重,可以不经审判直接定罪。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认为,这些人在策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对自己下达了有罪判决和死刑令。但美国检察官杰克逊坚持要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审判,并坚持在开庭前通知被告,以便他们有时间聘请律师为自己辩护。正如他所说:“如果你认为胜利者没有在审判过程中可以任意处决一个人,那么就不需要法庭和审判,人们就会忽视法律,失去信仰和尊重,因为法庭设立的最初目的就是让人认罪。”最终法官获胜,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法庭诞生,从而规范了战犯的审判,完善了国际法,纽伦堡审判从惩罚战胜国到战败国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无疑,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进步。

另外,在这部影片中,我个人认为戈林这个人物是最大的亮点。戈林,纳粹德国第二号人物。电影中的他是一名士兵,一名誓死保卫纳粹德国的元帅,奸诈邪恶,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他也是一位目光敏锐的军事战略家和政治家。在与心理学家的交谈中,他曾指出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同时,他也是一位热爱家庭的丈夫和父亲。他相信耶稣,也有善良的一面。我还记得圣诞节晚上,戈林与其他被告一起唱圣歌、祈祷,并与看守他的警卫喝酒聊天。有那么一刻,他似乎只是一位善良而普通的长者,而不是最著名的德国纳粹分子。领导者。在他即将被处决的最后一刻,他把怀表交给了看守。门卫甚至无奈地说:“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位在审判中被指控为法西斯战犯的领导人,散发着令人难忘的独特个性。

纽伦堡审判不仅对法律的适用作出判断,也对人类文化和战争进行反思。作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审判,纽伦堡审判为后来的国际刑事审判树立了学习和效仿的典范,发挥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四部分:对纽伦堡审判的反思

《法理学》期末论文

看完《纽伦堡的审判》后的感想

——法律与正义

法律与正义

法律与正义

不得不说,《纽伦堡的审判》给了我一种震撼的感觉。无论是从历史教科书、文学作品,还是各种影视剧中,德国纳粹、法西斯在二战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都让我明白,当人们追求霸权统治世界的时候,人权那么他就被剥夺了。一切道德和人性都被抛弃,不得不让位于对权力巅峰的觊觎。这部电影再现了那场百年审判的一部分。审判战犯的结果终于让我们看到了正义和普遍意义上的和平追求。

1.回顾视频

不可否认,我们现在从历史终结者的角度来看待德国纳粹军官的行为,认为这是一种暴行,是对人性和人权的侵犯。因此,在看电影之前,我对纳粹战犯的态度是绝对明确的——他们该死。然而,当影片中的审判开始时,我开始思考影片中战犯为自己辩护的话。在纳粹二号人物戈登看来,许多纳粹军官认为自己是士兵,服从命令是天职。他们所做的是他们的职责,他们没有权利反驳,所以他们是无辜的。政府官员还以“执法者不受法律追究”、“杀害犹太人就是执法”等借口为自己谋取便利。

那么,对于本次庭审,检察官应当运用什么样的法律,法官应当遵循什么样的法律原则来对被告人定罪呢?我们该如何判断这场杀戮中法律和正义的地位?

回顾这部电影,片中的审判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美国首席大法官杰克逊首先宣读了总起诉书,从道德角度列举了法西斯的不人道罪行。而狡猾的纳粹则千方百计为自己开脱,却想尽各种伎俩,通过非常规手段来逃避这最后的审判。在这一部分,影片的正义一方并不占上风,形式上十分不利。影片中,另一位资深检察官问杰克逊:你会用正义还是法律来打这个案子?这样的疑问让杰克逊开始转变思维,因为从道德和人性的角度来看,所谓的恶党也有自己的职业伦理和道德,甚至在“士兵必须服从命令”的伦理道德面前。 “他们义不容辞”,很多正义的说辞已经变得很没有说服力。因此,在后半部分,杰克逊大法官通过各种目击者和物证的展示,运用法律和正义,揭露了他们的暴行,揭露了纳粹和法西斯对犹太民族的仇恨所实施的非人道杀戮。最终,杰克逊顶住压力,在正邪之间进行了无数场战斗,最终将被告绳之以法,维护了正义和人性。

纽伦堡审判粉碎了纳粹罪犯想要被处决的梦想。纽伦堡审判提出了法律和正义的问题。在整个纽伦堡审判中,没有一个被告否认大屠杀的事实。他们能“否认”的,是他们在战争中“缺乏经验和责任感”而造成的个人无知。

2、如何判断审判的发布及合法性

毕竟电影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导演在影片中展现的只是邪恶不会压制善良以及人类对正义的永恒追求。回到现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很难判断是非。如果纳粹获胜,那么世人公认的一切正义都将被抛弃,暴力和强权将成为真理。地方

法律与正义

那么,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二战后审判战犯的合法性、合法性是如何体现的呢?

首先,作为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审判在程序上是公正的。例如,主持纽伦堡审判系列的法官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而战后占领德国的正是这四个国家。苏联开始主张直接对这些十恶不赦的战犯定罪就足够了,这在影片中也有所体现。这将尽快为那些受法西斯主义迫害的人们提供救济,并节省诉讼费用。然而,美国、英国和法国认为自己只是被告。他们是否属于、属于何种战犯,只有翻山越岭才能确定,而且在审判过程中会给被告人充分的为自己辩护的机会。用审判来惩罚战争期间犯罪的人当然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进步,因此审判本身的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遗憾的是,如果由中立的国际法庭审理,其合法性或许更有说服力,但显而易见的是,在战后的特殊形势下,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法不可避免地存在脆弱性,所以这样的主张很难实施。因此,纽伦堡审判在法律上的进步意义仍然值得充分肯定。

第二,应当适用什么法律来审判这些战犯?援引法律是否合理?被告认为,他们的主要辩护理由是,他们正在执行纳粹时代的国家法律,而且他们的行为在当时并不违法。对于这一辩护,不少法学学者有两种观点:

一是纳粹时期的法律违反了神圣的自然法,因而无效,“恶法不合法”。对于为纳粹战犯辩护“执法者不受法律追究,杀害犹太人就是执法”,盟军法官引用了德国著名哲学家拉德布鲁赫对这个法律问题非常精辟的论述。有利反驳说:“法律分为法律之上的法律和法律之下的法律。以人类的共同理性来说,以人的尊严和权利为内容表现出来的法律,就是法律之上的法律;凡是其特点是背叛人的理性、漠视人的尊严、践踏人的权利就是法律之下的法律,法律之下的法律就是恶法,恶法之法就是非法的。”他的想法很快让法官们达成共识:纳粹战犯不是在执行法律,而是在犯罪。恢复审判后,法官以罪不成立、罪不成立的原则反驳了纳粹的辩护,被告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二是首先承认纳粹时期的法律有效,并制定追溯法进行审判。后一种观点认为,无论是纳粹法还是追溯法,它们都是不公正的,但“两害相权取其轻”是人类在两种不公正的法律之间必须做出的无奈选择。 。

第三,这些战犯是否“十恶不赦”的具体法律和伦理评价问题。审判实际上不是针对个人的,也不是针对某个民族的审判;这是对整个人类本身的审判。我们应该从战后审判中思考什么?想想罪,人自己的罪,别想别的;思考正义,永恒理性的正义,不随立场和情感而改变。 “纽伦堡审判”超越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立场,而是关于全人类对自我命运的审视,以及对道德、理性、正义等价值观的重新发现。

总体来说,纽伦堡审判一一揭露了纳粹的罪行,对整个德意志民族来说是一次猛烈的冲击。纳粹暴行的曝光和罪责的讨论,让整个德意志民族意识到,个人3

法律与正义

他们与自己民族的命运是分不开的。既然他们没能阻止暴行的发生,就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后果。他们看清了纳粹的本质,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纳粹精神从此在各级群众中消失。

三、纽伦堡审判的法律经验

此次审判共有24名纳粹主要战犯和6个主要纳粹组织受到起诉;这些个人被告和组织被指控犯有以下四项罪名:(1) 共同策划或共谋(2) 危害和平罪(3) 战争罪(4) 危害人类罪。其中,创造性地提出反人类罪,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外,纽伦堡审判也成为当代国际法发展的里程碑。纽伦堡审判确立的原则为现代国际法开辟了广阔的视野。实践证明,这些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随后的《世界人权宣言》、《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等众多全球人权宣言和公约中,牛牢堡审判原则的光辉大放异彩。

(一)刑事拘留执行的法律必须是良法

原则一:任何人若实施了构成国际法犯罪的行为,都应被追究责任并受到惩罚。原则二:即使国际社会不惩罚构成国际法犯罪的行为,也不能掩盖行为人根据国际法应承担的责任。纽伦堡原则提醒我们,法治下的法律必须是自然法、正义法、良法,尊重公认的文明准则,符合国际法有关规定,符合人民根本利益。这就要求,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要严格遵循民主程序,充分论证,确保制定的法律法规是好法。法律制度排除恶法,恶法就是非法的。任何国家都不得制定屠杀平民、种族灭绝等法律法规。如果执行任务所依据的法律是不良法律,则行为人不能免除国家法律规定的责任。

(二)执行任务时应做出的基本道德选择

原则:按照政府或上级命令行事的人,如果能够做出道德选择,则不能免除其根据国际法承担的责任。这次审判打破了“执法者不承担责任”、“服从命令是军人的职责”的绝对神话。把施暴者当作罪犯对待,公正审判,让犯罪分子和犯罪集团得到应有的惩罚。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巨大飞跃。这不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审判,不是胜利者、王子和失败者的权力审判,而是对一群邪恶的审判。法国首席检察官杰克逊表示,纽伦堡审判的重要性不在于他如何忠实地解释了过去,而在于他如何认真地警告了未来。战争的发生本身就是一场悲剧,而那些在悲剧中徘徊、失去人性的人,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4. 结论

纽伦堡审判不仅对法律的适用作出判断,也对人类文化和战争进行反思。纽伦堡审判告诫我们,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知道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正义与罪恶。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坚守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善良、公益、和平,即使是在强权的阴影下。这可能也是我看完这部电影最大的感受。

第五部分:对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反思

弱国没有外交

——看完《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

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是二战结束后战胜国针对德日法西斯侵略者进行的审判。根据有关宣言和决议,设立了纽伦堡军事法庭和远东军事法庭两个国际法庭,审判犯下滔天罪行的二战战犯。

与之前看过的很多纪录片不同,《纽伦堡审判与东京审判》纪录片采用了近乎白描的手法。并没有改变角度,也没有增加很多对人的采访,以免乏味。它以直白的方式为我们再现了纽伦堡。东京审判和东京审判是国际法史上的两件里程碑式的事件。但正是这种不过度戏剧化、力求还原事实本来面目的方式,让这部短短三十分钟的纪录片给我留下了震撼的感觉。

由于东京审判的对象是对中国犯下重罪的日本战犯,所以这部纪录片聚焦于东京审判。在指出日本实施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时,现场离开了军事法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大屠杀的场景:被活埋的人的眼神、无助的孩子、抱着伤者哭泣的平民、散落的尸体到处。现场,还有一名看似无伤大雅的受伤者。当镜头拉近时,他看到自己的脖子几乎被砍断了两半。如此痛苦,没有麻醉,没有医疗设备,医生一脸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办。愈合。毋庸讳言,日本法西斯的罪行是昭然若揭的,必须受到严惩。如果秉持与纽伦堡审判相同的正义理念,东京审判将严惩日本战犯。

遗憾的是,纪录片最后提到,东京审判虽然处决了七名甲级战犯,带来了国际正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东京审判与纽伦堡审判。根本原因是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操纵东京审判、庇护日本战犯。致使许多罪名昭著的战犯没有受到审判,或者量刑过轻。特别是裕仁天皇没有对其战争罪行承担责任。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战争受害国的感情,也违背了审判的公正性和神圣性。

远东军事法庭是根据苏联、美国、英国关于严惩战犯的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以及各国决议设立的。莫斯科会议。但上述宣言和决议并未规定对日本战犯实施法律制裁的具体办法。后来,经过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荷兰等国多次外交谈判,达成协议,决定将日本主要战犯移交给日本。国际军事法庭由上述九个国家的代表组成。审判。不过,远东军事法庭庭长并非按照平等原则从11个国家的法官中选出,而是由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任命。还规定,只要法庭11名法官中有6人出庭,即可作出判决。法院的判决只要总统和两名法官投赞成票就可以通过,而盟军最高统帅可以随时减少判决或进行一些修改。听证会和其他程序应以英语和日语进行。结果,远东军事法庭充满了美国特色,其审判在各个方面都受到美国的影响,最终导致东京审判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缺陷。国际法的完善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司法独立问题。

国际法与国内法在性质、功能、制定和实施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在东京审判中尤为明显。

从本质上讲,国内法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但它也必须具有代表整个社会以维护其政治统治的属性。因此,国内法在其实施范围内体现了社会的基本共同价值观。其法律规范的制定和运行必须包含与国内整个社会的道德和法律传统相一致的意志。否则,法律规范就无法发挥作用。和指导。

然而,国际法在本质属性上与国内法有很大不同。国际法体现了参与国的共同意愿。而这种共同意志并不是国家意志的简单相加或者等同吸收。相反,国际法根据参与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实际地位、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程度、综合国力,经过无数次较量,反映了不同国家的意愿。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参与国的地位并不是在待解决的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而是由国家实力决定的在整个国际背景下的地位。因此,在东京审判中,中国作为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主力,本应排在替补席上的第二位,却遭到了美国的阻挠,几经周折才得以维权。

正是由于国际法的这一特点,国际法院很难真正实现司法独立。随着全球联系不断加强,国际法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大,司法独立原则也应从国内法原则上升到国际法原则。东京审判作为一个反面例子,可以为此提供经验和教训。

“弱国无外交”。基于国际法的本质特征,我们应该认识到“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呼吁建立公正、完整的国际法律体系。只有发展国际实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国家利益,为国际社会公平正义作出贡献。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