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之前已经分享过一次了。小编觉得对于机械从业者来说非常有用,所以再次分享! 1. 概述
为了规范我公司内部机械制图的格式,简化、规范,便于网络共享,特制定机械制图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我公司机械工程图中使用的、用Creo软件绘制的三维图纸和工程图。使用过程中涉及本说明书未规定的内容时,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绘图软件使用规范
本部分以软件为例进行规定。 Creo 软件应根据此标准进行相应配置和使用。
2.1.模板选择
建立零件模型和装配模型时,必须使用公司指定的模型模板。模板名称为“零件—XX公司”和“装配体—XX公司”。
制作工程图时,必须使用公司指定的工程图模板。模板名称为“工程图A0A1—XX公司”和“工程图—XX公司”。
选择工程图模板后,选择合适的图纸格式。公司根据国家标准,制定了“A0—XX公司”、“A1—XX公司”、“A2—XX公司”、“A3—XX公司”、“A4竖式-某公司”五种图纸格式。需要注意的是,使用A4图纸时不允许使用横向格式。
2.2.草图规格
创建新零件后,如果是拉伸特征,则选择顶平面作为草图平面;如果是旋转特征,请选择右侧或前平面作为草图平面。
挤出特征
旋转功能
草图必须完全定义(草图颜色将全部变为黑色),并且应使用约束(垂直、平行、相等、对称、相切等)而不是尺寸来使草图完全定义。
2.3.型号规格
零件和装配模型创建后,必须填写“自定义属性卡”,包括:名称、图纸代码、对象编号、材料和备注。
零件和装配体模型名称的命名规则为图纸编号+名称。图号、名称与属性卡填写一致。
2.4.图号规格
编制方法为:产品代码+序列号,如XXX-01-02-00、XXX-01-02-01。其中“XXX”代表产品代号,最后一位为“00”,代表装配图,最后一位为“01”、“02”……等时,代表零件图。 “XXX”的命名规则为:机器缩写英文首字母+设备主要参数。例如表示磨床,800表示最大加工直径为800mm。一般一个产品的图号最多只能分为四级零件图。详细划分规则如下:
总装图
XXX-00
第一层零件图
XXX-01
第一层装配图
XXX-02-00
第二层零件图
XXX-02-01
二级装配
XXX-02-02-00
第三层零件图
XXX-02-02-01
第三级装配
XXX-02-02-02-00
第四层零件图
XXX-02-02-02-01
XXX-02-02-02-02
XXX-02-02-02-03
……
第三层零件图
XXX-02-02-03
……
……
第二层零件图
XXX-02-03
……
……
第一层零件图
XXX-03
一级装配
XXX-04-00
……
……
2.5.格式规格
1) 字体
一般要求是图片清晰、字体大小合适、字体(汉字)为汉仪龙仿宋体。
(a) 注释:包括零件号、参考点、几何公差、注释和焊接符号。字体高度建议为3.5mm。
b) 技术要求:技术要求一般位于标题栏上方。 A2、A3、A4图纸建议“技术要求”字高为5mm,“技术要求”内容部分高度为3.5mm;建议A0、A1图纸的“技术要求”字样高7mm,“技术要求”字样高5mm。
(c) 尺寸:包括角度、弧长、倒角、直径、孔标记、直线度、尺寸链和半径。字体高度建议为3.5mm。
(d) 表格:建议字体高度为 5mm。 !
(e) 视图标签:包括辅助视图、局部视图、剖面图等。字体高度建议为5mm。
2)线型
线型分类
轮廓线(粗实线)和其他线(细实线)应具有清晰、粗细适当的特点。建议粗实线宽度为0.35mm,细实线宽度为0.18mm。详情如下:
(a) 可见边缘:样式:实线;线粗:0.35mm
(b) 隐藏边:样式:实线;线粗:0.18mm
(c) 草图曲线:样式:实线;线粗:0.18mm
(d) 结构曲线:样式:中心线;线粗:0.18mm
(e) 区域剖面线/填充:样式:实线;线粗:0.18mm
(f) 断线:样式:双点划线;线粗:0.18mm
3)查看
视角:第一视角
(a) 剖面图
当一张图纸中只有一张剖面图时,不需要对剖面图进行标注,只需标明剖面位置和剖面方向即可。除非另有说明,剖面图不需要注释;当比例与剖面图不一致时,应将注释注释并位于视图的正上方。 (建议您关注“机械工程师”公众号,第一时间掌握实用知识和行业资讯)
当图纸中有多个剖视图时,必须在剖视图上标注标签、切割位置和切割方向,并且注释必须标注在相应剖视图的正上方。
(b) 局部视图
基本局部视图标准:GB;字体:宋体;字体大小:5.0mm。
款式:带引线。
标签:Ⅰ、Ⅱ、Ⅲ...在局部视图正上方标记:如, 。
(c) 朝向视图
查看标签:如A方向、B方向等;标记在视图上方。
4)其他
(a)各部件工程图标题栏“材料”框右下角不再需要标注该部件的数量“*/单位”。
(b)每张工程图中的基准符号、剖面图符号、方向图符号均用英文字母A、B、C、D……标注,不允许字母重复。
3、图纸要求 3.1.画框选择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选择图片尺寸的基本原则是:在能够清晰表达图形的前提下,图片尺寸越小越好;用A4能表达清楚的不需要A3,用A3能表达清楚的不需要A2,用A3能表达清楚的不需要A2。如果你能用A2表达清楚,就不需要A1,如果你能用A1表达清楚,你就不需要A0。然而,电脑绘图与手绘绘图最大的区别在于,电脑绘图可以局部无限放大。新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选择的图纸太小,导致图纸打印出来后标注不清晰,给加工人员带来麻烦。
3.2.图像均匀度
图纸是艺术品。作画时,必须考虑如何合理放置视图,使图画均匀。视图的放置、尺寸、加工符号、技术要求、明细表等都关系到图纸的统一性。
3.3.绘图比例
选择合适的拉伸比例,优先采用国家标准推荐的比例,如1:1.5×10n、1:2×10n、1:2.5×10n、1:3×10n、1:4×10n、1 :5×10n、1:6×10n,其中n=0,1,2...,但为了使图纸布局更加合理、协调、美观,整数比例如可以使用1:7和1:8,但可以使用1:5.5、1:小数比例,例如6.5。
局部放大比例是图纸尺寸与实际尺寸的比例。例如,绘图比例为1:2,局部放大将绘图放大4倍,则局部放大应标注比例为2:1,而不是4:1。
3.4.查看选择
只要能够清晰表达零件的形状,视图越少越好。应选择最能表达组件形状的视图作为主视图。必要时应添加俯视图、侧视图、方向图、局部图,但不应出现多余的视图。如果视图可以清楚地表达没有它的零件,并且视图上没有尺寸,则可以省略该视图。因此,简化视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没有尺寸的视图可以省略!
在装配图、焊接图等零部件图中,不必清楚地表示所有零件的结构,但必须清楚地表示零件的装配关系、焊接位置和重要零件的轮廓。
3.5.方面
基准的选取:基准分为设计基准、制造基准、测量基准。尽量统一三个基准,减少制造误差。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方便以后的制造和测量。
参考尺寸:尺寸不允许闭合和重复定位。当确实需要某些尺寸时(尺寸可以更清楚地表达设计意图,避免尺寸转换),但标注尺寸会导致重复定位或封闭尺寸时,则使用参考尺寸(带括号的尺寸),如图所示下图尺寸 (15)。
相关尺寸应尽可能在一个视图中表达。如孔的定位尺寸和形状尺寸。
圆角尺寸标注:板和管的弯曲半径的内半径。
省略尺寸标注:在尺寸标注过程中,从制造角度标注尺寸(没有特定尺寸,零件无法制造)。注意装配图中的外观、安装连接尺寸。
尺寸值:设计时,非加工表面尺寸值尽量采用5、10的整数尺寸;比5、10的整数倍小1~3毫米的加工表面尺寸值选择34、58等。
当遇到按角度等换算成小数的尺寸时,这些数字应四舍五入。例如,尺寸 114.88 可舍入为 115,尺寸 33.668° 可舍入为 33.7°。带小数的尺寸的四舍五入规则是:长度尺寸可以四舍五入到小数点后一位,一般0.3以下四舍五入到0,0.3~0.6四舍五入到0.5,0.6以上四舍五入到1;角度尺寸通常四舍五入到小数点后一位。低于 0.05 的值四舍五入为 0,高于 0.05 的值四舍五入为 0.1。
尺寸线不得交叉。当尺寸线交叉时,说明尺寸标注位置错误。
零件序列号的排列:整幅图中,序列号按顺时针或逆时针顺序排列,不允许排列。
4. 处理符号
何时使用加工符号?公司惯例规定车、铣、刨、磨、锯、钻、镗等去除材料的方法属于加工,其他方法不属于加工。 (建议您关注“机械工程师”公众号,第一时间掌握实用知识和行业资讯)
粗糙度: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采用12.5的粗糙度;任何配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应小于3.2,任何表面要求较高的表面(如真空密封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应小于1.6。当零件表面不进行加工时(如板材表面、铸件表面),则采用不带水平线的粗糙度符号。
5. 公差配合 5.1.尺寸公差
配合选择:过盈、过渡、间隙配合公差按国家标准推荐公差选择。
线性尺寸的公差标注统一,同时标注公差代号和相应的极限偏差值。括号内需要添加极限偏差值,如下图:
在装配图中标注线性尺寸的配合代号时,必须以分数的形式标注在基本尺寸的右侧。分子为孔的公差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代号,如下图所示:
5.2.形位公差
注重位置度的使用。应广泛使用位置度。自由公差不能满足孔的位置度要求。一般来说,位置精度是由工装、钻模、加工机床的精度来保证的。孔之间的定位尺寸由框架尺寸控制。
位置和框架尺寸:定位尺寸分为两类,一类是安装部件本身的安装尺寸,另一类是安装以外的定位尺寸。这两种类型的尺寸之间存在差异。安装尺寸本身不能有较大的偏差,这是通过边框尺寸来表示的,而边框尺寸与位置密不可分。框尺寸和位置的标记方法如下:
六、材料选用规则
6.1.材料标签规定
每个零件都需要标注材料名称。装配材料栏直接标注“装配”字样,焊件材料明细栏直接标注“焊件”字样。
6.2.常用材质选择
结构件:碳素结构钢Q235;不锈钢304、304L、310S、316L、3Cr13;铝合金LY12、7075;铸铁HT250、HT300等;
传动轴:45、40Cr、3Cr13等;
橡胶件:丁腈橡胶、氟橡胶、天然橡胶等,多用作密封件和减震器;
耐磨件:铜、聚四氟乙烯、尼龙、聚氨酯等,多用作耐磨件或绝缘、缓冲件。
7. 焊接 7.1.焊接符号
图中焊接符号的含义:
K:焊缝高度;
n:焊缝段数;
L:焊缝长度;
e:焊缝间距;
N:相同焊缝的数量;
标志为现场焊接符号;圆圈为环向焊缝数;两个三角形为对称角焊缝符号; Z代表交叉焊缝。具体含义请参见《机械设计手册》。
7.2.焊缝形式
角焊缝:两个零件之间以一定角度形成的焊缝;
对焊:两个零件之间的平焊。一般强度焊缝不采用对焊;
堆焊:一般采用堆焊在零件表面的焊缝,以提高耐磨性;
点焊:焊接点为点的焊缝,用于焊接薄板零件;
坡口焊缝:带有坡口的焊缝。有V型钝边焊缝、单面V型钝边焊缝、U型钝边焊缝、单面U型钝边焊缝、喇叭形焊缝、单面喇叭形焊缝等形式。 V型和U型焊缝在焊接前必须进行坡口处理。
圆周焊接:围绕零件或某一表面进行一圈焊接。
对称焊接:相对于某一部件对称的焊缝。
间歇焊接:焊接一段后另一段留空的焊缝。
Z形焊:专用于断续对称焊接,即上下焊缝错开。
框架焊接:三边焊接成框架形状。
8、标准件选型
8.1.标准件选用原则
标准件的种类越少越好。尽量统一,不要随意增加标准件的规格。 PLM系统中一般选用标准件。
首先,选择PLM系统中现有的标准件。当现有标准件中找不到所需的标准件时,可以创建新的标准件代码并使用新的标准件。
8.2.优先使用标准件
类型
国标号
(图号栏)
注释示例
(姓名栏)
评论
(材质栏)
内六角螺钉
GB/T70.1
内六角螺钉M12×40
不锈钢/高强度12.9
六角沉头螺钉
GB/T70.3
内六角沉头螺钉M6×16
不锈钢
内六角螺钉
GB/T70.2
内六角螺钉M6×10
不锈钢
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
GB/T77
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 M5×10
不锈钢
六角头螺栓
GB/T5872
六角头螺栓M12×30
不锈钢/高强度12.9
六角螺母
GB/T6170
六角螺母M10
不锈钢
平垫圈
GB/T97.2
平垫圈8
不锈钢
弹簧垫圈
GB/T93
弹簧垫圈10
65锰
轴用挡圈
GB/T894.1
轴固定环 55
65锰
孔用弹性挡圈
GB/T893.1
孔 32 的固定环
65锰
9. 零件划分
零件划分是设计最基本的内容。如果零件划分不好,整套图纸和装配过程就会很乱。划分的基本原则是:功能划分和物理位置划分。功能独立且物理位置独立的组件应单独划分。以磨床为例,分为机架立柱组件、运动组件、隔离阀组件、砂轮磨削组件、水平调节组件、真空系统组件、水路组件等。对于各组件图号命名规则,请参考之前的图号。规格。
10.常用技术要求书写格式
技术要求的一般内容:
1)材料、毛坯、热处理的要求(如电磁参数、化学成分、湿度、硬度、金相要求等)。
2)视图中难以表达的尺寸公差、形状和表面粗糙度。
3)相关结构元素(如圆角、倒角、尺寸等)的统一要求。
4)零部件表面质量要求(如涂装、电镀、喷丸等)。
5) 间隙、过盈量和单个结构元件的特殊要求。
6) 校准、调整和密封要求。
7)产品及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要求(如噪声、抗振、自动化、制动和安全等)。
8) 试验条件和方法。
9) 其他说明
以上是产品、零部件图纸提出技术要求时一般应考虑的几个方面。对于各图码的零件图或装配图,上述九个方面并不都是必需的,应根据各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必要的技术要求。撰写技术需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技术要求》的标题和条款的书写位置:应“尽可能位于标题栏上方或左侧”。切勿将技术要求写在远离标题栏的地方。不要在图纸右上角写出结构要素的统一要求(如“所有倒角C1”)。 (建议您关注“机械工程师”公众号,第一时间掌握实用知识和行业资讯)
2)文字描述的标题应为“技术要求”。如果只有一项描述,则无需编号,但不得省略标题。不允许用“注意事项”代替“技术要求”;也不允许将“技术要求”写成“技术条件”。 “技术要求”是“技术条件”的一部分。
3)条款措辞应当简洁、规范。装配图中,当描述涉及零部件时,可用其序列号或代码(图样代码)代替。
4)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未注明的具体要求应在技术要求中注明。
10.1.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阳极氧化(黑、白)
表面处理:镀锌
表面处理:装饰镀铬(未注明镀层厚度)
表面镀铬:镀层厚度0.××~0.××mm(所有表面镀硬铬的标记方法)
除××表面外,其余表面均镀硬铬,镀层厚度0.××~0.××mm(少数不镀铬表面的标记方法)
××表面镀硬铬,镀层厚度0.××~0.××mm(表面镀铬的标记方式只有几种)
10.2.涂漆
对所有表面进行油漆,油漆颜色××
××表面涂有油漆色××
除××面外,其余表面均应涂装油漆色号××
10.3.热处理
热处理:调质处理,调质后硬度为HB×××~×××
热处理:表面淬火,淬火后表面硬度HRC×××~×××,深度××~××
热处理:表面渗碳(氮),硬度HRC×××~×××,渗碳(氮)深度××~××
10.4.圆角和倒角
全圆角R×
未注明圆角 R×
所有倒角××
没有注意到倒角××
锐边倒角××
锋利的边缘并不钝
10.5。焊件
焊前所有零件表面必须平整光滑,无明显锤痕。
焊缝必须焊透,不得有夹渣、裂纹、气孔等缺陷。
焊接后,所有表面应光滑,焊缝应光滑。
焊接后必须在××MPa压力下进行×min的压力试验。每个焊缝不得有泄漏。
焊接必须通过人工(自然、振动)时效处理完成(一般用于大型焊件)
10.6。铸件
铸件毛坯未加工表面必须光滑、洁净,不允许有砂眼、缩孔、裂纹等铸造缺陷。
如果铸件圆角半径未规定≤R×,铸件表面必须进行清砂。
铸件毛坯需经过人工(自然)时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