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传递精神
一本品味文化的书
今天(4 月 23 日)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同时
2023年起
每年4月23日
定名为“世界乒乓球日”
当乒乓球“跃然纸上”
乒坛往事一段
向我们展示了这项运动的魅力
现在就跟着小提吧
读乒乓故事,从奋斗中汲取力量
了解世界乒乓球日
3月30日,WTT世界乒联宣布,从2023年开始,每年的4月23日将被命名为世界乒乓球日。 2023年世界乒乓球日聚焦可持续发展,主题为“绿色思考,立即行动”,以提高公众对国际乒联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认识。
乒乓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促进社会发展、保持身心健康的良好工具。所有年龄段和背景的人都可以打乒乓球来提高手眼协调能力、注意力和协作能力,同时享受乐趣并建立友谊。作为一项低冲击运动,受伤的风险低于其他运动。科学研究证明,乒乓球还可以增强认知,对患有运动障碍的人起到治疗作用。
作为乒乓球运动的庆祝活动,世界乒乓球日旨在宣传这项运动的好处,并将球迷和非球迷聚集在一起,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乒乓球。同时,世界乒乓球日也象征着多样性和包容性,强调乒乓球运动的参与性和乐趣。
乒乓球元素博物馆藏品
乒乓球被誉为“国球”,上海也是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源地。从充满时间痕迹的乒乓球套装,见证早期乒乓球的演变,到印有“友谊第一”的瓷器,纪念小球变大球的“乒乓外交”传奇;从奥运银牌获得者徐寅生的身上,从他对世界乒乓球历史的贡献,到乒乓球拍的演变,记录着每一个乒乓球的故事……在上海体育博物馆里,可以说充满了“乒乓元素”,连接着过去乒乓球的记忆。 。
奥运会银牌
这是国际奥委会于2000年授予国际乒联历史上首位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的奥运会银牌。奖牌中间是奥林匹克五环,两边各插一根象征和平与友谊的橄榄枝。徐寅生的比赛充满变化,战术灵活。他被称为乒乓球界的“聪明明星”。 1995年,他当选国际乒联主席,成为首位担任此职务的华人,大力推动乒乓球进入奥运会。任职期间,他率先推动了38毫米小球向40毫米大球的改革。当球变大两毫米后,球速减慢,旋转变弱。最直观的效果之一就是观众看得更清楚。来回的比赛也更多了,精彩的场面也更容易出现,这为乒乓球运动在全球赢得了更多的观众。如今,退役后的“乒坛智慧明星”依然十分忙碌,在群众性乒乓球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我一生都在打乒乓球,我真的很喜欢它,”他说。 “现在,我参加群众体育活动,多走路,我很高兴,也为乒乓球运动的推广做出了贡献。”
比赛用乒乓球拍
这五把新旧不同品质的乒乓球拍,讲述着新中国上海乒乓球的故事,见证了上海乒乓球的辉煌。徐寅生和李福荣都是开启国乒第一个辉煌时代的主力球员,帮助国乒连续三届获得世乒赛男团冠军。辉煌时代的主力。 1981年第36届世乒赛,李芙蓉带领曹艳华、蔡振华等新一代主力队员完成了夺得7座世乒赛冠军奖杯的壮举。从此,“上海力量”王励勤扛起了上海乒乓球的大旗。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上海举行。王励勤主力出战三个项目,国乒第四次包揽七项杯赛冠军。曹艳华退役后,创办曹艳华乒乓球学校。备受喜爱的“人民艺术家”“金作智”、奥运冠军许新亮相,继续为上海乒乓球续写辉煌故事。如今,代表荣耀与梦想的接力棒已经交给了年轻一代。除了争取竞技成绩,“世界第一”樊振东还希望吸引更多人关注乒乓球运动,推动上海乒乓球项目更好的发展。
英国乒乓球拍、球网、乒乓球
这是一套来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乒乓球套装,包括一对原装乒乓球单打球拍(2件)、一张球网、木网支架和金属固定装置以及三个乒乓球。乒乓球拍的手柄又长又细,击球用的板是用羊皮制成的,中间是空心的。乒乓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它最初只是一款手机游戏。球由轻质、有弹性的材料(如软木、橡胶)制成,球拍是雪茄盒盖等木板。网球是在桌子上进行的,所以欧洲人称其为“乒乓球”。 1900年左右,由于轻工业的发展,球改用赛璐珞制成的空心球。从此,乒乓球运动逐渐发展起来。 20世纪初,上海一家文具店老板从日本购买了十套乒乓球进行促销,乒乓球运动从上海普及到全国。
乒乓球纪念盘及比赛别针
这是几件纪念乒乓外交的瓷器,全部采用老唐山瓷器制成。当人们看到上面的铭文时,就会想起中国流行的一句话:“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20世纪70年代,“乒乓外交”打开了我国国际友好交往的大门,中美关系也开启了新纪元。至于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华,继北京之后是上海。当时上海乒乓球队实力极其强大,美国乒乓球队和我们差距很大。不过,这毕竟是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友谊赛,因此双方在江湾体育场交手时,上海队按照“输、赢、最终小赢”的方式对待客人。比赛结束后,双方球员成为了朋友。 。首次访问上海的美国队也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
《读书》乒乓讲述奋斗故事
当“世界读书日”遇上“世界乒乓球日”,小提也会给大家推荐几本乒乓球相关的书籍。在为自己喜欢的选手热情呐喊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书籍体验乒乓文化。感受乒乓球精神。
《民族体育的摇篮:上海乒乓球运动员访谈录》
上海是乒乓球运动的重要举办地之一。在上海,诞生了许多影响乒乓球技术发展的世界冠军,建立了成熟的乒乓球人才培养机制,为中国乒乓球在世界上的长远立足做出了巨大贡献。上海同知馆与中国乒乓球学院合编的《国足的摇篮:上海乒乓球运动员访谈录》,聚焦建国以来入选国家队、为国家争光的上海运动员民国时期徐寅生、李福荣、张燮林等,杨瑞华、郑敏芝、张德英、李振熙、石之浩、王等21名乒乓球运动员丽琴接受采访。通过这些国家级功勋运动员的成长轨迹和战斗经历,展现了中国乒乓球发展的辉煌历史。
徐寅生《我的乒乓球生涯》
《我的乒乓球生涯》是徐寅生的第二本书。 1995年,他的第一本书《我和乒乓球》出版。作为亲历者,徐寅生在《我的乒乓球生涯》一书中详细描述了“乒乓外交”的前因后果,也介绍了他在乒乓球运动中的各种经历。他曾任国际乒联主席。他对担任国际乒联主席期间的工作进行了自我评价,表示担任国际乒联主席期间做了三件实事:提出允许世锦赛有冠军头衔,为国际乒联市场打开了最重要的渠道。发展。 ;有人提议设立世界俱乐部赛事,但遗憾的是没有实施;提出对大球进行改革,目的是提高乒乓球运动的观赏价值,并与其他运动项目竞争,吸引更多的观众。回顾历史,徐寅生当时提出的几项建议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他的多项改革举措都被历史验证,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世界乒坛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
曹艳华的《虎年女人》
《虎年女子》是曹艳华创作的人物小说,1998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曹艳华是三届世锦赛团体冠军的中国女队主力成员,两次获得单打冠军,并与蔡振华一起获得男女混双冠军。第36届世乒赛上,她与张德英合作。凭借最后一板的成功扣杀,她再添世界女双冠军的称号,这也使中国队包揽了世乒赛全部七项冠军。创造了国际乒乓球史上一个协会包揽全部7个冠军和5个个人亚军的历史纪录。
邓亚萍《心的力量》
《心灵的力量》是邓亚萍的第一部个人作品。在这本书里,她用最简单的句子写出最有力的战术。这些战术可用、实用,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心理素质,在关键时刻站稳脚跟。 ,能承受,能做到。书中不仅有战术,还有她的故事。邓亚萍从心态提升、效率提升、抗压训练、意志力训练四个方面入手,通过本书告诉你她是如何运用这些策略取得成功的。告诉你为什么、如何以及也许。
《乒乓外交回忆》王太平主编
《乒乓外交回忆》是我国对日高级外交官王太平为纪念乒乓外交40周年而主编的。 《乒乓外交回忆》一书汇集了熊向晖、庄则栋等24位以各种方式参与或见证那段历史的人士撰写的回忆文章。书中除了记录了以往人们所熟知的历史片段外,还披露了中国派团赴日参加第31届世乒赛、邀请美国选手的决策过程中的大量历史细节。乒乓球代表团访华。
最后最后最后
我还是想告诉大家
今天也是
《上海体育》喜马拉雅音频账号
三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