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产业链解析:本体制造商与系统集成商的区别与技术壁垒

日期: 2024-12-11 00:21:55|浏览: 248|编号: 8638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中,为何还存在本体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的细分?两者有何区别?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1、产业链不同

机器人本体制造商主要生产机器人本体,负责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控制算法、开发环境设计等。

然而,机器人并不能直接投入使用。它还需要与视觉、力感等各种传感器以及装配线、机床等各种相关设备配合使用。这是集成商需要完成的工作。

2、技术壁垒不同

机器人本体制造处处存在技术壁垒,如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都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这使得系统集成公司很难进入机器人本体制造领域。

3、产业链效益不同

本体制造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掌握核心话语权、产品定价权、更多的利润空间。

然而,系统集成并不具有成本效益。很多技术都是本体厂商完成的,附加值低,利润空间有限。因此,本体厂商愿意放弃这部分利润,让专注于系统集成的公司来实施。

最重要的是,系统集成过于个性化,机器人本体制造商不愿意花费太多精力。比如,在不同的场景下,机器人的功能必须重新设定和开发,尤其是在3C领域。每次生产一个产品,都要对机器人进行相应的设置,极其麻烦。因此,我们看到工业机器人正在以更加标准化的方式运行。大多数用于汽车领域。

此外,机器人只是系统集成的一部分,还涉及其他自动化设备、软件等要素,这也使得机器人厂商不愿涉足集成行业。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机器人本体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形成了产业链分工,相互协作、相互成就、相互促进。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