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后喝水需留意什么?这些要点要知道
运动能帮助人们减轻压力、增强体质。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许多人经过一番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后,感到口干舌燥,于是急忙拿起一瓶冰镇的饮料“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完,感觉十分畅快。然而,这种看似愉悦的行为实际上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剧烈运动或户外活动导致大量出汗之后,若大量饮用不含盐分的清水,血浆中的钠含量可能会下降,这存在引发低钠血症的潜在危险,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癫痫或导致死亡。鉴于此,运动后如何科学合理地补充水分显得尤为关键。
那么,运动后究竟应该怎样科学补水呢?
如果是剧烈运动,建议在运动前适量补水。
运动前,建议在半小时至两小时之间摄入大约500毫升的水分,紧接着在运动前20分钟内再补充200至300毫升的水分,白开水或矿泉水都是不错的选择。
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建议选择含糖含盐的运动饮料。
在剧烈的高强度运动期间,不宜大量饮水;而在进行中等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可以在每组运动之间的休息时段适量补充水分,大约每次25毫升;但总体饮水量应控制在每次不超过100毫升。
当运动时长超过一小时,并且运动强度较大,导致身体大量出汗时,人体会失去一部分电解质。在这种情况下,适宜饮用含有适量糖分和电解质(如钠、钾)的运动饮料,或是盐浓度为0.2%至0.3%的淡盐水来补充。同时,还需注意运动饮料的含糖量应控制在3%至6%之间,因为过高的含糖量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补水应多次少量,不宜过度集中,不宜过度补水。
补充水分需遵循分次小量的原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尤其是避免大口猛灌,单次饮水量不宜超过500毫升,且在1小时内总量不宜过多。建议每隔15至30分钟补充一次,每次补充量大约在250毫升左右。
运动后补水选择温水更佳。
调节饮水的温度至关重要,理想的水温应为约15摄氏度,不宜饮用冰冷的凉水或立即摄入过多冷食。凉水或冷食不仅会降低胃部温度,还可能稀释胃液,进而损害胃的生理功能,轻则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急性肠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