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学校创新举措:把传统文化融入校园体育,课间操花样翻新

日期: 2025-05-26 01:00:34|浏览: 9|编号: 10447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各地学校创新举措:把传统文化融入校园体育,课间操花样翻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应“大力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各地中小学,他们正努力探索将传统文化融入课间活动,并创新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体育项目。这些独特的课间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本报记者深入内蒙古、江西、甘肃三地,实地记录下了这些富有成效的实践案例。

——编 者

内蒙古鄂尔多斯——校园里开运动“盲盒”

记者 翟钦奇

在春日的暖阳照耀下,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的第六小学操场上,学生们在激昂的马头琴声中欢快地舞动;而在不远处,另一群学生手握彩带龙,随着体育老师李慧玲的哨声,他们变换着各种动作:单手挥舞,双手旋转……周围的同学不断为他们鼓掌叫好。

本学期,康巴什区第六小学将蒙古舞、搏克、彩带龙等超过十种传统体育活动融入课间操和体育课程,此举旨在为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增添色彩。

刘欣慧今年11岁,她初次尝试驾驭彩带龙,动作略显生疏。在以往,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主要是跑步和做操,而如今,内容变得丰富多彩。“经过一番练习,她渐渐掌握了技巧,彩带龙在她的操控下愈发顺从。”

鄂尔多斯的传统文化中,彩带龙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体育竞技的瑰宝,更是民俗节庆中不可或缺的表演形式。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体验这一传统技艺,学校对其进行了创新性的游戏化改造,将舞龙的基本技巧分解为“游龙戏珠”、“飞龙在天”、“云手穿腾”等多个层次性的挑战项目。每当学生成功完成一个挑战,便会获得相应的奖励。

起初,孩子们在抛龙时手法不够准确,导致自己被缠绕得像粽子一般,而现在,他们已经能够独立编排出“双龙戏珠”的阵势了。李慧玲这样说道。

下课铃声响起,丁零零——,同学们迅速收拾起桌椅,在原地站立。《蒙古袍嗨起来》的旋律随之奏响,大家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出了柔臂、抖肩、硬腕等蒙古舞的典型动作,展现出草原儿女的豪迈风范。伴随着敲击课桌、拍手的动作,原本狭小的教室仿佛变成了广阔的草原,上演着扬鞭驰骋、敬献哈达的生动场景。

上个学期,我家孩子在进行身体检查时被发现体重超标。自学校推行了传统体育活动后,他每日的锻炼时间至少有2小时。经过不到一年的努力,他已经成功减掉了4公斤的体重。五年级学生张佳豪的母亲在向记者透露这一信息时如是说。

据悉,自2024年起,康巴什区教育局特别设计了28种体育“盲盒”,其中小学阶段的项目以趣味性为主,例如趣味跑跳、花样跳绳、飞盘、搏克等;而初中阶段则更注重技能的培育,包括足球、乒乓球、游泳等专项训练,并确保了每天一节体育课和两小时的校内运动时间。经过一年的实施,康巴什区学生的近视率降低了4个百分点,体质达标率则上升到了97.4%。

江西抚州——非遗舞蹈添彩体育课

记者 杨颜菲

上午九点五十五分,第二节课的结束铃声在校园内回荡,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展坪镇的展坪镇中心小学,有超过690名学生,他们有序地在操场上一字排开。孩子们手持莲枪,手腕灵活转动,脚尖轻轻触碰地面,莲枪上的铜铃发出清脆的丁零声,红、黄、绿三色的流苏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生辉——这一幕,正是该校别具一格的课间活动——莲枪操。

莲枪舞,这一源自当地的民间舞蹈,以其热烈欢快的舞姿和诙谐幽默的氛围,赢得了当地民众的喜爱,因此成功入选了临川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让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到孩子们的体育活动中,展坪镇中心小学的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廖志芬说道,去年二月,该校引进了莲枪舞这一特色项目,并在此基础上,老师们精心编排了一套适合小学生的莲枪操教材,随后在校园内广泛推广使用。

这套体操共分为8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4个8拍的动作,我们是从每一个单独的动作开始教学的,目的是确保全校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展坪镇中心小学的教师,同时也是莲枪舞社团的指导老师韩欣梦表示,目前社团拥有32名成员,在节假日,这些成员会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往养老院、福利院等地方进行表演。他们的热情非常高涨,而且许多学生在练习莲枪操之后,身体变得更加健壮,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

邱哲妍是四年级学生,她便是那群孩子中的一员。2023年,她转入了展坪镇中心小学继续学业。由于性格较为内向,她在新环境中适应了很长时间。在莲枪操课上,班主任张飞娥老师对她每一个动作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老师的耐心教导和不断鼓励下,邱哲妍的莲枪舞技艺日益精进。她动作标准,协调能力出众,因此被选入了学校的莲枪舞队。她代表学校参加了临川区中小学生艺术节,并荣获了一等奖的荣誉。张飞娥表示,如今的她与初来乍到时大相径庭,不仅踊跃投身于校园的各项活动中,而且还结识了众多新朋友。

廖志芬表示,通过将传统文化遗产与体育锻炼相结合,不仅能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还能有效提升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一举措使得孩子们的精气神日益焕发。

廖志芬表示,莲枪操备受瞩目之际,我们正致力于开发新的教学材料,目标是让这套教材在全区范围内的中小学得到普及。她进一步阐述道,当传统文化与体育运动相结合,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甘肃敦煌——敦煌艺术融入健身操

记者 宋朝军

兰花指灵活自如,双手巧妙地绕圈开合,脚尖轻盈地向外旋转触地……在甘肃省敦煌市的敦煌中学操场之上,伴随着琵琶、横笛和竖箜篌悠扬的乐音,2000余名高中生整齐排列,舞姿翩翩,敦煌壁画中的“金刚力士”、“反弹琵琶”、“飞天”等经典形象依次展现。

《舞美敦煌》这部时长超过3分钟的课间操,由敦煌中学自主创作,独具特色,它巧妙地将敦煌舞与健美操相结合,至今已陪伴了超过10届的学生。

高中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较大,特色课间操有助于学生们调节身心、减轻压力。谈及创作灵感,该校体育教师张梦婷表示,他们利用了本地特色文化作为开启之钥。

2015年年末,敦煌中学着手进行敦煌舞课间操的创编工作。张梦婷同学邀请了敦煌舞教学体系的创始人高金荣教授,并观看了其制作的敦煌舞教学视频,与同学们共同寻求创作灵感。

从敦煌舞的演绎到课间操的编排,不可简单模仿。需结合中学生的体能状况、动作的难易程度以及8拍节奏的多样性进行创新,确保动作既保留敦煌舞的韵味,又满足课间操的实际需求。张梦婷逐个动作进行深入研究,对每一个动作进行重新设计,将健美操中的并步、交叉步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其中。

短短一年之内,敦煌舞课间操便在全校范围内得到了普及,并且在此后的十年里,它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在这期间,许多来自舞蹈学院和体育学院的专家纷纷来到学校,为课程提供了细致的改进建议。

如今,《舞美敦煌》的动作编排已发展至三段,总计44个八拍,每八拍动作都源自敦煌壁画中的一个或多个造型。每一个动作都经过精心的构思,包括头部上扬、手臂与背部的灵活运动、关节的细微活动、腰部的伸展以及肌肉的拉伸,这些动作依次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此外,考虑到男女生的协调性和身高差异,部分动作还特别设计了两个版本。

敦煌中学近期推出了《武动敦煌》武术操,同时安排了《舞美敦煌》课间操、跑操以及“一班一特色”等多样化活动,这些内容已成为该校校本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

冯颖超局长指出,通过开展敦煌舞课间操等富有特色的文体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敦煌文化进校园的系列活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