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获12万瓶假大牌香水,网购真假难辨,分辨方法靠谱吗?

日期: 2025-07-15 00:06:53|浏览: 18|编号: 10475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新闻报道指出,在此次行动中,共查获假冒香水达十二万瓶之巨,其中包括香奈儿、柏芮朵、宝格丽等众多知名品牌的香水以及沙龙香水。而这些,尚不包括已流入市场的假冒香水。

上个月,豆瓣小组中的一篇帖子揭露了一个事实,一位楼主要求指出,他在某家店铺购得的爱马仕香水瓶上,原本应标注的法文“香水”二字却错误地印成了其他字样,这让他对香水的真伪产生了怀疑。在与店铺以及爱马仕官方旗舰店的客服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双方意见并未达成一致。在跟帖中,还有其他组员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他们发现自己在正规渠道购买的同款香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有的甚至将字母“F”误印成了“P”。

自网购兴起以来,“如何辨别真伪”便成为了热议的焦点。有人传授你如何观察包装,有人指导你如何嗅辨气味。然而,这些辨别技巧是否可靠呢?

在着手撰写本文之前,我需简要提及个人职业生涯。我曾在全球最大的化妆品企业——欧莱雅集团任职,曾在工厂的质量监管部门工作,担任过工艺工程师一职,对护肤品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测领域有所涉猎。此外,我还具备彩妆代工供应链的相关经验,深知代工厂如何依据客户(即品牌)的特定要求进行品质控制,并对厂商在采购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和原材料方面的流程有所掌握。

专柜买到的真货

也可能像假货

在专柜购买的商品也出现过品质参差不齐的现象,无论是外包装、颜色还是质感。有些消费者甚至发现,即便是从官方网站购买、确信为正品的产品,在品质控制上也存在瑕疵。例如,有博主曾表示:“如果不是这些商品都是官网直接邮寄给我的,说实话,我几乎都要怀疑它们的真实性了。”

第一个例子是两个色号一样的眼影:

这两个眼影尽管本质相同,但其底标却有着显著差异。批号字体各异,甚至名称也有所区别,一个标注为“ULTRA”,而另一个则是“Ultra –”。

纪梵希品牌的小羊皮口红备受瞩目,观察其表面,可以发现皮革纹理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既有细腻的,也有粗犷的。尽管如此,这些口红均源自官方专柜,品质有保障。

该博主还曝光了其他几款正品产品的瑕疵,例如某贵妇品牌la的瓶子出现了文字缺失,M.A.C口红底部标识存在不一致现象,颜色有深有浅,批号字体大小不一,有的粗犷,有的细小,甚至还有标识粘贴歪斜的情况。

这些化妆品所存在的问题确实让消费者感到困惑。然而,这些产品上的种种差异,是否真的意味着品质控制不严格,甚至存在假冒伪劣的情况呢?

这些本应被销毁的次品,却意外地进入了市场,从而成为假冒商品的一个来源。

化妆品企业在要求代工厂进行产品销毁时,一般会要求提供销毁产品的具体重量、销毁过程中的照片,以及由销毁公司或第三方律师出具的销毁证明,以此确保有瑕疵的产品确实被销毁。然而,即便采取了这些措施,也无法百分百确保市场上不会出现任何瑕疵产品。因为,总有部分不良商家或销毁机构,为了追求利益,甚至不惜伪造各种虚假证明。

有些货看起来假,

其实是真货

有时,即便是正品,若存在瑕疵或是外观不够理想,消费者也可能误以为它是赝品。例如,一瓶防晒产品若出现水油分层或颗粒状物,这通常是由于配方或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不能直接说明其就是假冒产品。

化妆品企业为避免额外支出销毁产品、半成品及包装材料,有时会同意将存在瑕疵的商品投放市场,例如彩妆颜色略有偏差、包装上的字体存在不一致等情况。

我就遇到过一次这样的情况:

某品牌的艺术部门在处理包装稿件时,竟然将外包装上的产品名称误写,直至产品生产完成才察觉到这一失误。该产品销量颇高,库存已告罄。由于时间紧迫,无法等待重新制作外壳包装,即便只是贴上正确的标签也来不及,更不用说销毁产品,因为货品价值高昂,重新生产一批至少需要等待三个月,这显然是难以承受的。无奈之下,品牌只能将存在错误的产品推向市场。

产品的图标设计、成分列表、生产厂家地址以及包装上的艺术设计文字都将进行更新,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间,这样的改动发生一至两次实属常见。

这些所说的真品,消费者往往容易将其误判为赝品,尤其是当瑕疵出现在高价品牌之上时。事实上,高价品牌往往是制假贩假者青睐的对象。为了避免大家遭遇真伪难辨的假货,以下我将结合自身经验,为大家介绍几个辨别假货的关键点。

判断真假的4个要点

产品色泽、香气、形态以及包装设计,这四个要素是众多化妆品企业进行品质把控的关键标准,大家在评估产品时不妨牢记这COAP四项标准。

1. 颜色

产品的色彩往往能揭示出其质量的多方面信息,而生产过程中的失误则可能引起色彩上的不一致。

以口红为例,若其色泽不够浓郁,抑或是与优质色彩相较显得逊色,这通常意味着颜料添加不足或是搅拌不充分。在产品搅拌完成但尚未装瓶之际,一旦被负责质量检测的化学专家或工艺工程师发现此类问题,他们便会增补颜料或增强搅拌力度,以确保其色泽与标准产品相匹配。

然而,这一道颜色检测工序是由人工完成的,因此难免会出现误差。我曾在一次生产过程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看似透明,生产结束后也未发现颜色上有任何问题,然而在灌装瓶子时却意外发现颜色略显黄色,最终导致整批产品被报废。尽管这批产品的使用体验和效果可能并无缺陷,但对于那些资源丰富且对品质要求极高的大品牌来说,他们不会容忍这种微小的瑕疵。

所以颜色都不对的,就是假货,起码也是应该被销毁的真货。

也存在特殊情况。新出厂的彩妆产品,其色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行业内被称作“”。即便消费者手头的产品较为新鲜,其颜色与较老的产品批次可能存在细微差异,但大多数人往往难以察觉到这种差别。

2. 气味

若非常见香型,假冒产品的气味与正品往往迥异。即便外观和色彩模仿得相当逼真,气味上仍能察觉出细微的区别。

以一个例子来说,YSL的某款香水成分或许源自知名的德之馨香料公司,然而,假冒伪劣产品却很少会投入如此高昂的代价去购买这种香料,毕竟香料的价格并不低廉。

仿制并非易事。香料的特性尤为独特,微小的差异就能导致其气味迥异。这好比复制香水,要使两瓶香水味道完全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制假者通常不会使用高端设备来分析正品中所用的香料。

即便是那些标榜不添加香料的化妆品,其真品与赝品的气味也可能存在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原材料本身带有特定的气味。以倩碧和宝拉珍选等品牌为例,这些品牌的产品声称不含有香料,但消费者仍能辨别出原料的气味。而假货所采用的成分和原料可能与正品存在差异,因此原料的气味也会有所不同。

3. 外观质地

假货的研制过程往往依赖于配方师根据自身经验挑选原材料,以复制正品的质量。成品的质量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化学家的专业知识、生产设施以及产品配方的复杂程度。仿造正品质地之难,就好比我们尝试复制一幅画作,凭借记忆再次绘制,两幅作品不可能完全相同。

若两款产品在质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特性却保持一致,这很可能意味着产品的质量把控存在问题。

4. 包装

包装是假货最容易露马脚的地方。

为了谋取利润,假冒商品在包装上往往远低于正品的价格,尤其是那些价格高昂的正品。在高端彩妆或护肤产品中,包装的成本尤为高昂,有时甚至超过了原材料本身的价值。例如,普通的玻璃瓶外观大多相似,而高品质的玻璃瓶在包装设计上则可能呈现出各种奇特形状,诸如讨人喜爱的猫头形状。然而,要制作出这种形状的瓶子,必须专门设计并制作一套猫头模具,而这正是包装成本的一部分。

图片来自微博@。假货和真货的瓶子,明显不一样。

高价位产品的产量往往有限。一旦模具投入生产,资金已投入,所生产的瓶子数量自然不多。因此,每个瓶子的售价自然较高,这也会导致整体产品成本的增加。

然而,部分厂商出于牟利目的,不惜将真模具用于仿制品,致使仿制品的包装与正品无异。所幸这种情况较为罕见。此外,部分小型厂商模仿正品包装制作模具,但由于尺寸不够精确,所生产的包装与正品存在差异,此类仿制品相对容易辨别。

总结

我想,假货多,应该与这几个原因有关(当然也不限于此):

众多国内消费者倾向于购买超出自身经济能力的昂贵商品,这一现象使得部分不守信用的商家或代购有机可乘,从而从事制假售假的活动。

众多产品在中国进行代工生产,部分厂商或许会违背商业合同,将存在缺陷的产品投放至市场。

化妆品的费用普遍偏高,导致专柜售价上涨,因此许多人更倾向于选择网购,这也催生了庞大的假货隐形市场。

购买价格低廉的商品并无不妥,但不宜过分追求过低的折扣,同时也不必非得购买超出个人经济承受范围的奢侈品。为了规避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可以借助本文提供的相关信息,挑选信誉良好的购买途径。

活儿姐

尽量别买大牌热门单品,也是避免假货的方法。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