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客诚品8年发展历经4阶段,韩寒王珞丹曾代言凡客体

日期: 2025-07-17 10:02:19|浏览: 22|编号: 10480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摘要

2007年,陈年创立了凡客诚品,至今已经走过了8个春秋。在这段历程中,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凡客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垂直化”、“巅峰”、“拓展”以及“衰退”四个不同的阶段。

我钟情于网络与自由,偏爱懒散的早晨,热爱夜晚的街头小吃和竞速的激情;同样,我也钟爱那双59元的帆布鞋。我并非任何旗帜的引领者,也不是任何品牌的代言人,我是韩寒,我的立场只属于我自己。我与大家并无二致,我也是一名凡人。

我对表演情有独钟,却对扮演不感兴趣;我热爱拼搏,亦懂得享受生活之乐;我钟爱华美的服饰,更对折扣标签情有独钟;我非米莱,非钱小样,非大明星,我就是王珞丹;我并无特别之处,却自认为与众不同;我与你同属凡人,我亦是你。

2010年,凡客诚品力邀韩寒和王珞丹担任其形象大使,紧接着,“凡客体”这一广告宣传文案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正因这红极一时的“凡客体”广告宣传语,使得众多人对于“凡客”品牌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随后“走上人生巅峰”的凡客,又逐渐被人们遗忘了。

2007年,陈年创立了凡客诚品,至今已经走过了8个春秋。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若以凡客的发展轨迹为依据,这8年可以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垂直发展、巅峰时期、拓展市场以及逐渐衰落。

在2007至2009年间,凡客诚品作为一家成长中的服装垂直电商平台,其产品线由最初的男装衬衫和POLO衫逐渐扩展至包括男装、女装以及童装等多个类别,在此期间,公司实现了连续三年的高速增长,年增长率高达29576%。

2009至2011年间,凡客诚品迎来了其事业的巅峰,那时,公司邀请了韩寒、王珞丹等知名人士担任品牌形象大使。期间,他们推出的“凡客体”广告文案广受欢迎,使得凡客成为了公众瞩目的焦点。在事业顶峰时期,凡客的员工人数已超过1.1万,2011财年的销售额更是高达19.37亿元,并在同年11月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上市申请。

2012年,凡客正经历迅猛发展的时期。实际上,已经达到顶峰的凡客继续拓展业务,陈年将原本设定的600亿人民币年度销售目标提升至1000亿美元,拓宽了产品范围,涉猎美妆、家居用品等多个领域,并开放平台,接纳第三方品牌入驻。彼时的陈年甚至开玩笑说,期望未来能收购LV,将其产品以凡客诚品的价格出售,同时也想收购匡威,将帆布鞋定价为50元。

自2013年起,凡客品牌开始显现衰退迹象,而早在2012年,其发展势头已显颓势。快速扩张策略给凡客带来了诸多困扰,诸如产品质量的下降、库存积压严重、资金链出现断裂、供应商催讨债务、大规模裁员以及公司办公地点从市中心搬迁至亦庄等。

凡客似乎已经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许久,提及它时,许多人不禁惊讶地问道:“凡客不是已经倒闭了吗?!”近期,凡客的创始人陈年通过微博发表了一条信息,强调“创新,必须创新。”并附上了相关话题标签“#vancl #”,这表明即将推出一个全新的子品牌“vancl”。据知情人士透露,未来凡客可能会推出设计感较强的服装款式。

陈年的那条旧微博再次吸引了媒体的目光,各界人士热议陈年是否有能力借助新创立的品牌让凡客重振旗鼓。为此,蓝鲸TMT网站的编辑对9位身份各异的个体进行了采访,以期了解他们的观点。

学生:价格亲民 但质量大不如前

小鹿,一位在读研究生,觉得凡客品牌非常适合大学生群体。毕竟,大学生往往经济来源有限,而凡客的商品价格亲民,品质优良,且提供便捷的快递服务,因此吸引了众多大学生消费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凡客的产品质量明显下滑,与此同时,市场上涌现出许多与凡客价格相仿的商家,如森马、真维斯等,这也成为了许多学生逐渐放弃购买凡客产品的原因之一。

她提到,近年来凡客似乎已经不见了踪影,以前还能时常看到它的广告推广,然而近两年,似乎再也没有了任何消息,而且,以前在浏览器的导航页上,凡客诚品都有一个便捷的快速链接,而现在,那里只剩下了聚美优品、京东商城、淘宝等网站。

针对凡客即将推出的全新子品牌“vancl”,她表示,若继续沿用过往的运营模式,其影响力恐怕只能短暂维持。

白领:难以摆脱的屌丝形象

在小编所在的办公楼里,随机采访了一位白领阶层人士。她坦言,自己从未购买过凡客的产品,主要缘于凡客所售衣物以基础款式为主,难以迎合女性对时尚潮流的追求;再者,尽管凡客的品牌定位已从“屌丝品牌”提升至“白领品牌”,但人们依旧认为其“屌丝”形象难以撼动,一旦有条件购买更高级别的品牌,便会舍弃凡客。

屌丝:最好的是不在衣服上写Vancl

众多自诩为屌丝的朋友普遍觉得,凡客对于这类群体而言,首先,其价格低廉,性价比极高,能够满足他们的购物需求;其次,凡客作为一个品牌,为产品增添了品牌价值,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值得一提的是,凡客做得最为出色的一点,便是从未在衣物外观上标注“vancl”字样。

他特别指出,在凡客体在网络上广受欢迎之际,它赢得了众多普通大众的强烈情感认同,使得大家感受到凡客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品牌。

员工:凡客像是“刻苦夜读的高三学生”

凡客内部的员工透露,如今的凡客正如勤奋备考的高中生一般,专心致志地研发产品。然而,众多消费者往往只关注价格,近期推出的129元帆布鞋引发了热议,许多人感叹凡客已不再是昔日的凡客。

她指出,目前众多报道都在谈论凡客的大规模裁员,人数从1.3万缩减至约3000人,然而,那些离职员工中,鲜有人对凡客持负面评价,相反,许多人觉得公司给予他们的,远超他们对公司的付出。

她同样坚信,任何企业都难免存在瑕疵,她时常对公司的小气行为进行抱怨,哪怕是打印一张纸,也得经过繁琐的行政审批程序,这主要是因为凡客的产品毛利率相当低。此外,与同行业相比,凡客的薪酬水平也不算高。

她觉得,尽管媒体频繁报道凡客不断调整其战略,但老板可能持续在深思,而凡客的品牌定位始终如一,那就是面向大众的时尚。

离职员工:凡客仍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

前凡客员工透露,这家公司宛如电商领域的黄埔军校,向他传授了众多电商操作技巧,并让他得以与众多环节的专业人士建立联系。

凡客所面临的问题不容小觑,他坦言,对子品牌的前景持保留态度。凡客至今仍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其定位历经多次变动,从最初针对学生和普通消费者的市场,转变为衬衫的商务风格,再到如今子品牌的潮流定位,始终在摇摆不定。尽管早期的VT系列、中期的吉国武和300织产品线,以及现在的夹克款式或许质量上乘,但缺乏明确的受众群体。

他还特别指出,“我已经审视了子牌的模特展示图,风格相当前卫,但恐怕潮流人士并不会对凡客的产品产生兴趣……”,“换句话说,凡客似乎过分专注于产品本身,而忽视了品牌形象的塑造”。

品牌从业者:凡客已不复当年之感

在与那家公司的品牌部门员工交流关于凡客的话题时,她提及,模糊地记得曾经风靡网络的凡客体,然而现在却已成为过往,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往日的凡客象征着青春时尚、活力四射、潮流和激情四溢的标签,而现在却如同“分手后仍言爱过”那般。尽管陈年依旧在不断地尝试创新,从“一封情书”的浪漫情怀到深入研究高品质产品、举办产品发布会,但给人的感觉总是少了些往日的风采。

关于凡客即将面世的子品牌,她坦言,不清楚凡客的新产品是否具有独特之处。此外,由于未来难以预料,尤其是对于当前的快时尚行业,消费者对某个时尚或文化品牌的喜爱和追随往往如同龙卷风般迅速。凡客在应对被电商捧在手心里的消费者喜新厌旧的心态,以及00后这一群体时,显得尤为困难。

媒体:小米都做高端了 凡客也需打造精品

一位同行媒体人指出,凡客最初的发展规模确实相当可观,其年度销售额似乎也是以几何级数在攀升,然而,如同国内众多服饰和鞋类传统企业,诸如李宁、美特斯邦威等,凡客也面临着库存过剩、周转率低的问题。再加上其产品定价较低,质量把控不严,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用户群体的流失。产品在市场上需求旺盛之际,凡客却显得过于急躁,急于扩张版图,试图以全品牌策略迎合所有消费者的需求,然而并未成功打造出任何一款爆款产品。以生产控制为例,即便是凡客的一线流水线工人,对于某些问题的处理也感到困惑,他们只是机械地完成单一任务,并未进行任何改进。高层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过往的授权决策导致他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公司内部人员过多,这也间接导致了成本的增加。

他指出,尽管得到了小米的背书与支持,但缺乏小米那种专注打造精品的精神,这正是凡客过往的遗憾。今年,陈年决心重新出发,力求打造高质量的产品,并聘请了专业人士负责生产与设计,以期企业能够实现逆袭。然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过往产品留下的不良口碑,使得这一目标实现起来颇具挑战。要想摒弃屌丝标签,这同样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即便是小米这样的品牌,也意图进军高端市场,凡客也亟需塑造高品质的产品形象,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产品线与品牌标识。

高管:凡客错失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

某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指出,凡客未能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机遇,尽管在互联网领域吸引了众多关注,然而这种关注并未能转化为实际的销售业绩。展望未来,凡客的发展或许会趋于平淡,而最令人失望的可能就是其投资者了。

投资人:凡客的商业模式容易被复制

在与某位投资者交流时,他提出,在大众眼中,凡客的产品质量上乘,不仅价格亲民,还融入了品牌元素,然而,从投资视角审视,凡客的商业模式存在易被模仿的风险,此外,目前凡客并未实现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出,凡客最大的遗憾在于未能抓住顶峰时期上市,陈年当年认为估值偏低,因而叫停了首次公开募股的筹备。然而,实际上,估值问题完全可以在上市后逐步调整,并且上市本身也能为凡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库存压力。

附:

凡客的供货商纷纷催讨债务,公司资金链出现断裂,大规模的人员裁减,办公地点迁至亦庄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然而,最令小编感到遗憾的是,凡客曾面临一次难得的上市良机,却未能好好把握。截至目前,凡客已经成功完成了七轮融资,但遗憾的是,公司始终未能实现上市。

凡客的融资马拉松:

在2007年7月,凡客成功获得了首轮资金注入,该轮融资由IDG和联创策源共同投资,投资总额达到了200万美元。

2007年12月,凡客完成了第二轮的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赛富、联创策源以及IDG,此次融资的总额达到了1000万美元。

2008年7月,凡客成功吸引了来自启明创投、软银赛富、IDG以及联创策源的投资,实现了其第三轮融资,募集资金总额达到了3000万美元。

2010年4月,凡客成功吸引了老虎亚洲基金等投资者的关注,完成了总计5000万美元的第四轮融资。

2010年12月,凡客成功实现了第五轮的融资,金额高达1亿美元。在这轮投资中,联创策源担任了领投方的角色,而IDG、赛富、Tiger等知名投资机构也纷纷跟投,共同参与了这一轮融资。

2011年6月,凡客成功吸引了淡马锡、中信产业基金以及嘉里集团的注资,同时,IDG也参与了这一轮2.3亿美元的融资活动。

2013年年末,凡客成功筹集了一笔超过一亿美元的新资金,参与投资的机构有淡马锡、联创策源、IDG以及软银赛富。

至此,凡客已完成七轮融资,融资长跑后,它依旧没上市。

在TMT行业内,历经五轮以上融资却尚未挂牌上市的企业屈指可数,其中凡客诚品和雷军创办的小米科技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曾经的凡客有机会上市,却没有上市。

2011年11月5日,正值全盛时期的凡客提交了上市申请,预计最快下月便可获得批准并正式上市。然而,凡客方面明确表示,若市场状况不佳,他们将随时暂停IPO进程。果然,正如其言,凡客并未成功上市。外界传闻,公司高层陈年、吴声、王春焕等人已预订了飞往美国的机票和酒店,但最终却突然取消了IPO上市计划。

其中一个原因是陈年觉得上市时机尚未恰当,估值偏低,他提到若2012年销售额能达300亿,他将考虑在当年下半年或2013年下半年启动上市进程;再者,陈年采纳了投资界巨头索罗斯的意见,认为中概股市场状况不佳,并非上市的理想时机。

然而,凡客错失了这次良机,随之而来的是高管纷纷离职,资金链出现断裂,库存积压严重,以及大规模裁员等一系列困境,最终陷入了没落的深渊。

如今的凡客让人担心是否还有机会上市。

凡客曾一度广泛拓展业务,但如今其声誉持续下降,与往日的盛名相比,知名度已大幅减弱。2011年,凡客在成功完成第六轮融资之后,其估值已飙升至30亿美元之上。当时,它决定专注于扩大规模,推迟上市计划。然而,时至今日,凡客的估值大幅下降。去年,尽管凡客完成了第七轮,累计融资额达6.2亿美元,但外界仅对其估值10亿美元,这个数字恐怕远远不能满足陈年对上市的要求。

除此之外,从投资者的视角来看,又有谁愿意将资金投入到那个正经历衰落之秋的凡客品牌呢?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