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与新加坡天壤之别!2022 年总统大选承诺为何成笑谈?

日期: 2025-07-22 12:03:09|浏览: 20|编号: 10492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在2022年菲律宾总统选举期间,莫雷诺作为参选者之一,向公众作出承诺,若民众支持他,他将致力于将菲律宾建设成为下一个新加坡

这话在今天看来完全是无稽之谈,菲律宾和新加坡,有可比性么?

菲律宾昔日的发展势头甚至超越了新加坡,然而如今,两国境遇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菲律宾为何招致非议,新加坡又究竟有何高明之处?让我们先对这两个国家进行一番简要的对比分析

新加坡经济以金融、贸易、物流以及高科技制造业为主导,其GDP增长率达到了4.4%,预计到2024年,人均GDP将达到90,685美元,在东南亚地区位居首位。

菲律宾的经济主要依赖于外包服务、农业以及旅游业,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达到了5.6%,然而,到了2024年,该国的平均人均GDP仅为4,095美元。

新加坡成功吸引了全球500强企业中约三分之一的企业将其亚洲总部设立于此,外资企业主要聚集在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领域,例如半导体和生物医药行业。

菲律宾的境外投资主要集中流向农业和轻工业领域,同时,由于基础设施的欠缺以及政治环境的动荡,这些投资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新加坡实行议会共和制,由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掌政权,其政策稳定性高,政府运作高效且廉洁,在全球贪污指数排行榜上位居第七位。

菲律宾实行总统制共和国体制,政治派别众多,政权更迭频繁,导致政策实施缺乏稳定性,且腐败现象尤为突出。与此同时,与我国相比,菲律宾的商业环境存在显著差距。

新加坡在《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位列世界银行第二,注册公司流程仅需1.5天完成,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7%,同时新设立的企业还能享受免税优惠。

菲律宾在福布斯发布的“最佳商业环境”榜单中位居第90位,其企业税率介于30%至35%之间,同时,外资企业还需遵守关于本地董事所占比例等若干限制性规定。

从以上的几条对比,就能看出菲律宾落后新加坡,一点也不冤枉。

菲律宾的先辈也曾享有过繁荣,这表明菲律宾这个国家,其地理位置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菲律宾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今日的困境的呢?

菲律宾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曾是亚洲的经济强国,然而,短短30年间,它已从经济强国沦为了依赖海外劳工的贫困国家。

菲律宾长期处于阿罗约、阿基诺、马科斯、埃斯特拉达四大家族以及地方权贵的操控之下,这些势力牢牢把握着该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大权。

尤其是马科斯家族,现在的菲律宾总统是小马科斯。

在他父亲马科斯执政期间,通过掌控制糖、烟草等关键产业,实现了国家资源的私有化,个人财富积累超过一百亿美元,进而造成了国库的严重亏空。

老马科斯也是破了世界记录的大贪官。

这种“门阀经济”模式扼杀了市场竞争,阻碍了工业化升级。

家族凭借土地特许权和免税政策等立法手段,确保了利益的稳定分配,进而塑造了“政治与商业相互交织,商业与政治彼此依存”的独特环境。

政府项目往往成为利益输送的途径,在马科斯执政期间,基础设施的投资往往倾向于家族企业,而非用于公共福利事业。

在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原本有机会承接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然而,该国却选择维持高关税政策以保护本土的进口替代工业,同时拒绝对外开放市场和技术引进。

韩国与新加坡在此期间成功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发展。与此同时,菲律宾的制造业比重从1960年的28%下降到了2024年的18%,逐渐转变为以低端的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菲律宾的衰弱,背后也少不了美国的身影。

美国推动的农业资本主义改革使得土地兼并现象愈发严重,众多农民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基础,纷纷涌入城市寻求新的生活出路。

轻工业未能有效创造充足的就业机会,导致失业率上升至4.3%,同时贫民窟的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10%,而在马尼拉,贫民窟的居民平均每天的收入甚至不到1美元。

形成“农村破产-城市贫困”的恶性循环。

深入探究下去,可以发现菲律宾这个国家并未彻底经历革命,因此许多旧时代的负面因素依然存在。

西班牙及美国的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买办经济”形态,导致菲律宾对国际市场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

菲律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实现迅猛增长,其背后主要动力在于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期间,该国承接了众多美军订单。然而,战争结束后,菲律宾未能成功构建起自身的产业链。

当前,62%的出口仍依赖西方国家市场,政策受制于国际资本。

未能抓住20世纪60年代的成长机遇,尽管如此,菲律宾在此之后仍拥有诸多扭转局面的良机,其中之一便是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菲律宾依然紧随美国的步伐,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对抗立场,这一举动导致了中国资本的撤离、基础设施项目的搁置,同时也让菲律宾错过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良机。

越南借助RCEP的参与使得外资增长高达78%,与此同时,菲律宾的外资流入量已连续三年呈现下滑趋势。

菲律宾的地理位置和国土结构也很尴尬。

群岛分散的地理特征阻碍了统一市场形成,基础设施成本高昂。

热带气候使得民众普遍缺乏紧迫感,同时,殖民历史的影响削弱了国家的认同感,导致地方势力更倾向于各自为政,而不是追求整体的发展。

菲律宾的国家是一盘散沙,但是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人平等。

菲律宾位居全球气候风险国家第四位,该国每年平均因台风灾害遭受的GDP损失达1.2%。2024年,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干旱使得农业产量锐减23%,同时,森林火灾亦烧毁了9400公顷的林地。

2025年,菲律宾的公共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超过了65%,在216万失业者中,青年人占据了相当一部分。

可以说,菲律宾把一个国家衰弱的坑,都踩了一遍。

那么新加坡呢?首先是新加坡的政局很稳定。

自1959年人民行动党上台执政以来,该党确立了“稳定至上,民主次之”的基本方针,并通过强有力的单一党派执政政策,确保了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李光耀倡导“生存至上,经济为本”的理念,将政治的稳定视为推动经济繁荣的基石。在1960年代,他颁布了《防止贪污法》,严厉打击腐败现象,从而塑造了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新加坡的起点和菲律宾是一样的,只能做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独立初期人均GDP不足300美元,失业率高达14%。

新加坡政府设立了经济发展局(EDB),并在裕廊地区打造了工业园区。该举措吸引了大量外资,促进了纺织、玩具等低端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了年均12.1%的经济增长。

新加坡政府展现出卓越的前瞻性,摒弃了进口替代的发展策略,转而实施出口导向型政策。为此,他们出台了《经济扩展奖励法》,通过减免税收的手段,吸引了众多跨国企业入驻,例如壳牌石油和德州仪器等。

制造业份额大幅增长,从原先的15%攀升至27%,与此同时,金融和物流行业也迅速发展,失业率则降至3.3%。

自20世纪90年代起,新加坡面临劳动力成本攀升的挑战,于是该国政府启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致力于推动芯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

在1990年代,我国投入了20亿新元资金,致力于打造电子产业集群,并且同步推进,塑造了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的地位。

新加坡政府解除外汇管制措施,实施高达96%的商品零关税政策,这一举措吸引了全球500强企业中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在亚洲设立总部。

贸易的依赖程度达到了322%,我们通过85个自由贸易协定构建的网络,成功融入了全球的产业链。

新加坡地处优越,凭借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优势,打造了全球最繁忙的港口(日均有700艘货轮停靠)以及亚洲重要的航空中转中心。其炼油能力位居全球第三,石油贸易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了15%。

新加坡还特别重视教育。

自1987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以英语为主、母语为辅的双语教育政策,同时推出了技能创前程项目,确保了80%的劳动力能够享受到终身学习的福利。

政府将财政预算中25%的资金分配给教育事业,同时,理工类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比例超过了90%。

新加坡不仅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而且通过提供丰厚的待遇条件,积极吸引全球杰出人才加入,比如在1991年实施的“人力计划”中,就成功招募了300名来自中国的科技专业人士。

非本地居民占比达27%,弥补本土人口不足。

国家若欲进步,政治环境的稳定乃首要条件。若战事频仍,百姓生活困苦,又怎能谈及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其次政府得把经济发展作为重心,要有政策的帮扶。

最终,所有进步的成果都是为了服务于人类,而这一切的进步同样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唯有充分关注教育事业,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个国家方能在发展道路上取得显著的进步。

菲律宾是否有一天能变成新加坡?答案是有可能的。然而,根据目前的情况分析,这一目标似乎还相当遥远。

参考资料:

1、伊斯科·莫雷诺——百度百科

菲律宾2024年的经济增速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自然灾害频发,给金融市场带来了诸多风险。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