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端时尚企业集团转让其化妆品业务给COTY集团一事,至今已近一年时间,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实地探访时了解到,北京地区的品牌化妆品货架将全面撤除,目前仅存的一家货架也计划于三月二十二日撤离商场所在建筑物,品牌货架负责人还表示,预计在二零一九年重新获得化妆品产品的经销资格。杨大筠在回应媒体提问时谈到,当前化妆品领域正经历高额利润的扩张阶段,品牌重新掌控经销渠道的举措,是为了增加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北京商报的记者到访了北京SKP、西单大悦城、东方广场等京城多个商场和购物中心,发现美妆产品的专门售卖柜台会在三月二十二日之前全部撤离,目前只有汉光百货里的最后一家柜台还在营业。对此,汉光百货的副总经理史长征对记者说明,美妆柜台的销售额表现不好,单位面积的销售效率也偏低,撤离之后将由日本化妆品品牌POLA来填补空缺。另外,就品牌退出的后续事宜,他表明,货架撤除后的三个月期间,顾客能够前往商场办理正常的换货和退货手续。
该品牌专柜的负责人补充说明,首先商场与品牌的合作协议即将终止,其次集团计划在2019年全面收回该品牌的化妆品代理业务,因此这次撤柜之后,北京市暂时不会再设有该品牌的美妆专柜。
北京商报的记者联系了国内某公司的客户服务部门,对方表示,这个品牌在国内仅有一家官方授权的销售网点,不过没有透露具体店铺的名字,同时确认,北京市区里,除了汉光百货,其他售卖该品牌的店铺都没有销售化妆品。记者又联系了上海一些商场里的化妆品柜台,发现那里还没有关于撤柜的传闻,目前上海市的四家化妆品店都在正常营业。
第五大道奢侈品网负责人孙亚菲透露,退出北京所有美妆柜台,很可能是由于化妆品销售不理想,因而要调整北京区域总代理。专家指出,这表明,不论此次撤离柜台是为了更换北京区域代理商,抑或集团计划收回经营权转为自主经营,美妆业务在短期内都不太可能在北京区域有新的部署。
关于北京地区取消货架的情况,北京商报的记者向品牌中国公司递交了查询询问的文件,不过在文章发表的时候还没有得到回应。
业务经营曲折
早先,经营状况时常起伏,近年表现均不理想。统计表明,2017财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状况出现好转,零售业务销售额增长百分之十,达到九亿四千四百万英镑,门店销售额同期提升百分之四。最新披露的财年三季报显示,集团经营状况持续下滑,零售销售总额较去年减少2%,降至8.07亿欧元,这个降幅明显小于前一年22%的增长率,也未能达到市场分析师的预估;而纳入比较的店铺销售业绩,虽然同比提升了2%,但同样弱于去年同期3%的增长水平。
以探寻新的销售增长机会为目的,近些年里,美妆业务经历了诸多波折。根据公开信息,集团在2010年增设美妆业务,意图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当时委托了合作多年的国际香水公司负责运营。但到了2013年4月,双方合作关系终止,公司内部成立了美妆团队,开始自行经营美妆产品线。杨大筠觉得,当时收回代理权,集团或许觉得自营能更直接地增加该业务的收益比重,代理授权最多只能拿到不超过十分之一的营业额。
在短暂自营的四年后,该公司于二零一七年四月又以两亿二千五百万美元的价格,将香氛与彩妆业务授权给Coty集团这一美妆巨头运营。北京商报记者得知,国内美妆业务原先完全由耀莱集团负责代理,其时的广告推广给消费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不过,集团两年前已经从耀莱集团手中取回了品牌代理的权限。该品牌美妆业务代理权屡次变更,可见其意图吸引新的顾客群体。
据透露,2011年集团失去代理权之前,香水板块营收就达到2.217亿欧元。不过,三年后集团重新运营,2016财年整体美妆板块销售额仅为2.27亿欧元,仅占总营收的百分之八。2017财年上半年度,美妆板块对营收的占比也仅剩百分之七。此外,同期财报数据表明,授权销售业绩比上一年下降百分之二十八,金额降至1010.97万欧元。现阶段,集团里仅有化妆品和香水这两个领域是经过授权进行代理销售的,这些信息从某个角度反映了化妆品行业的经营状况。
关于美妆业务怎样实现集团利润增长的目标,孙亚菲表示,其实不应该把美妆香水业务卖给其他公司,因为该品牌形象良好、知名程度很高,集团完全有条件专注于经营美妆品牌,用“美妆新锐”来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而促进其他商品的销售额提升。也有部分评论员指出,品牌收回代理权以来,业务量并未见显著提升,这一板块对公司的管理而言,既耗费时间又消耗精力,势必要造成一定负担。
奢侈品的美妆红利
事实上,不少奢侈品牌在美妆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据了解,欧莱雅集团在2017财年业绩稳步上升,营收突破十亿欧元大关。2016财年,彩妆和男用香水业务也为集团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不仅如此,雅诗兰黛集团旗下的Tom Ford品牌去年十一月开设了首个独立零售店,并且尝试引入了数字化互动体验区。2017年度,Tom Ford于各地区均达成双位数增幅;前一年度,Tom Ford化妆品在涵盖中国在内的亚洲区域销售额增长了百分之八十五。
北京商报的记者通过天猫平台进行了调查,发现已经运营了将近四年的官方专卖店中,销量最高的产品是“博柏利之吻晶润凝彩唇膏”,该商品总共收获了四千一百六十五条用户评价,而另一款小细管唇膏在天猫开店数月便取得了领先销售业绩,其月销售量达到了四千一百一十笔,累计获得了三千九百九十三条商品评论。
显而易见,携手专业彩妆企业,被视为奢侈品牌旗下该业务单元更容易取得成效的途径之一。杨大筠指出,当前彩妆行业机遇显著,众多高端品牌纷纷进入美妆领域。不过针对非核心产品线,集团通常委托第三方生产,这样既能节省开支,又可赚取丰厚回报。倘若该品类在集团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为了增加收入,会在合作协议到期后重新掌控生产权。这次收回代理权,杨大筠分析,首先是因为被授权公司的经营成果不理想,业绩提升没达到集团的标准;其次,集团迫切需要美妆业务增加盈利。以后打算和美妆生产商合作,采取类似欧莱雅与 的合作方式。
孙亚菲指出,从北京地区撤出柜台,很可能是为了维护品牌形象和保障集团整体利益。集团的美妆产品向来委托经销商负责销售,各个专柜的规模参差不齐,待收回代理权后,集团便能实现统一的管理。而且,无论是香水类产品还是化妆品,在业内声名不显的根本症结,还是产品自身的创意不足。整体审视下来,集团持续沿用“菱格”这一标志性图案,在宣传、营销、构思、广告等方面的进展却并不显著。由此可见,实现创新突破对于集团当前的发展形势极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