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大米价格飙升,马科斯限价做法影响几何?通胀率升至高位

日期: 2025-09-22 05:01:16|浏览: 23|编号: 10645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照片注释:十月份六日,在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一位商贩正在市集里售卖国产的稻米。菲律宾稻米价格的急剧上涨,反映出马科斯当局对稻米定价实施限制的措施效果不大。(视觉中国)

本报驻菲律宾特约记者 黄栋星 本报记者 陈子帅

菲律宾大米价格上涨幅度创下2009年至今的峰值。《日经亚洲评论》近期披露了这一情况。将大米售价控制在每公斤20比索(10菲律宾比索折合约1.3元人民币)的承诺,曾是菲前总统马科斯竞选时的核心主张,然而达成这一愿景的希望正逐渐消散。菲律宾是典型以大米为主食的国家,到二月中旬,该国大米进口量将近57万吨,较去年前两个月增长40%以上。然而菲律宾长期面临饥饿问题,尽管政府公布的贫困率数据不断下降,但民调机构的数据表明民众饥饿程度显著加剧。当前菲律宾正遭遇物价飞涨、负债累累、工作机会稀少、能源费用高昂等多重困境。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状况?为了改善民众生活,菲律宾当局又该如何应对?

今年还将是全球最大大米进口国?

菲律宾民调机构社会气象站最新公布的调查数据表明,去年12月遭遇非自愿饥饿的菲律宾家庭比例较当年9月有所上升,从9.8%上升至12.6%。其中,至少有11.2%的家庭经历了中度饥饿状况,这些家庭在过去三个月内仅遭遇过一次或几次饥饿。有1.4%的家庭承受过剧度饥饿,就是过去三个月里持续感到饥饿,或者总是处于饥饿状态。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在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可以见到不少生活条件较差的家庭。2月10日这一天正值正月初一,下午时分,菲律宾当地华人组织的花车队伍在马尼拉的唐人街进行巡游活动,队伍行进过程中向路过的民众分发着红包、糖果等新春慰问品。华人聚居地附近栖居着大量贫困居民,因此那天他们聚集在华埠时,有人戴着斗笠,有人撑着油纸伞,有人用大塑料袋接住花车抛下的赠品,来自马尼拉规模最大的贫民区唐顿的乔斯林便是其中一位。据媒体人员透露,除了这种特殊活动,乔斯林常年从废弃物里搜寻有价值的物件带回家,或者将这些物件加工处理后卖给其他贫民,以此换取仅够糊口的少量钱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23年10月信息表明,菲律宾的国内生产总值总共是4350亿美元,在东盟的11个国家里排名第四,这个位置排在印度尼西亚、泰国和新加坡的后面。不过菲律宾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约是3859美元,在东盟国家里排名第八,这个名次只比柬埔寨、老挝、东帝汶和缅甸要好一些。世界银行网站在2022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菲律宾百分之一的人掌握了该国经济总量的十七,与此同时,底层百分之五十的民众仅获得了经济总量的十四。

菲律宾的主流财经杂志透露,六十年代中期以前的菲律宾“相当富足”,到了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菲律宾却“发展迟缓”。从人均收入水平来看,1960年菲律宾的人均收入大约是612美元,超过了印尼的196美元和泰国的329美元,但不及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1984年,泰国的平均国民收入为933美元,这一数额超过了菲律宾的908美元。此后,两国之间的经济差距持续扩大。就贫困程度而言,菲律宾在上世纪70年代时大约有一半民众收入低于基本生活标准,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没有显著改善。不过根据菲律宾官方数据,该国2023年上半年的贫困人口比例已经下降到22.4%。

这是什么原因呢,导致该国经历“非自愿挨饿”的人数持续上升?菲律宾本土独立研究团体IBON基金会指出,菲律宾当局划定的贫困标准“严重不足”于反映真实的贫困状况。该团体强调,菲律宾政府将贫困线,也就是一个五口之家的家庭,为了满足基本的食品和其它生活开销所需要的最低收入标准,确定为12030比索。菲律宾普通劳动者每月能领到的最低报酬是8902比索,这个数额比当地规定的贫困标准还要少3128比索。一位独自照顾两个孩子的女性向《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透露,她按最低标准获得的薪水根本无法维持家庭日常开销。

美国境内一家慈善机构指出,菲律宾民众挨饿的根本症结在于持续存在的粮食匮乏状况。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二零二二年十月公布的资料表明,菲律宾国内每十户家庭中就有一户存在食物获取困难。与城市底层民众相比,该国乡村地区的贫困程度更为严重。菲律宾国家统计部门去岁三月进行的一项研究确认,农业从业者占该国最底层民众的十分之一。

菲律宾地处亚洲东南方位,疆域约三十万平方公尺,包含七千多个岛屿。该国频遭天灾侵袭,去年在全球风险排行中,以四十六点八六分居于一百九十三项评估区域之首。每年通常会出现二十回以上风灾和台风,持续骚扰这片土地。菲律宾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每年大约要经历100到150起地震活动。此外,菲律宾还分布着24座具有活动性的火山。

权威调研机构的资料揭示,2022年,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服务业贡献了61.22的份额,工业贡献了29.23的份额,而农业贡献了9.55的份额。实际上,参照同纬度的越南、泰国等稻米输出国家,菲律宾的稻米生产长期无法自给自足。虽然菲律宾每年稻米产量能够达到2000万吨的规模,但每年仍需从外部引进超过300万吨的稻米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服务局发布报告指出,去年九月,菲律宾首次领先中国,成为世界头号大米进口国,该机构预计今年菲律宾将继续保持这一地位,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情况让菲律宾很容易受到全球价格起伏和全球粮食市场不稳的影响。

近些时候,菲律宾的稻米价格不断攀升。前一个月,该国稻米价格上涨幅度达到22.6%,是2009年3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去年8月,菲律宾每公斤稻米的市场价格是56比索,也是十五年来的最高纪录。

“土地改革仍是一个未实现的梦想”

我们实质上是在无偿提供我们的农产品。马尼拉市郊的农夫纳扎尔向独立非营利新闻组织“新人道主义”的记者透露,他们两公顷的田地已经一年多没有产生收益了,反而因为借高息贷款来支付化肥费用而背负了沉重的债务。“没有贷款,我们就无法耕作。”菲北部打拉省的农夫乌南表示无奈。农民仅以每公斤十五比索的价钱卖掉稻米,但最终消费者却要花每公斤五十八比索来买,因为运费增加了,IBON基金会执行董事艾弗利卡说,当地农夫还得和海外更先进或大量补贴的农业产品竞争,所以菲律宾农民现在比以前更穷了。

德国智库“阿德菲”的“气候外交”网站发布文章指出,菲律宾长期以来面临土地分配难题,这一问题根植于殖民时期。16世纪,西班牙逐步控制了菲律宾,并持续统治了三个世纪之久。殖民当局推行“大规模农业”政策,排斥小农经济,导致土地所有权不断向少数人集中。1898年,美国依据与西班牙战争后签订的《巴黎条约》侵占了菲律宾。美国历史学家文图拉考察指出,在殖民统治阶段,美国当权者曾制定两项土地政策,意图使无产者成为土地拥有者,企图“让行为不端的农民转变为效忠的子民”,但此举在两年内便以失败告终,反而导致社会差距更加显著。1942年,菲律宾遭遇日本侵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该国再度被美国控制。1946年,美国准许菲律宾自主,然而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均衡,农民争取土地调整的动乱持续不断。

土地改革至今仍是未竟的目标,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最近这样强调,农民的翻身并不会因为得到土地使用证明就完成,他们还需摆脱借贷的困境,还需降低生产上的开销,还需挣脱导致贫困的枷锁。马科斯认为,菲律宾政府的土地改革方案是他已故父亲未竟的遗愿,这场艰巨的改革将持续到他2028年卸任之时,而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推行的《全面土地改革法》也将在那时迎来颁布四十周年。

农业人口尽管获得了田地,却依旧是该国最为窘迫的阶层,菲律宾有影响力的网络刊物拉普勒披露,自1988年CARP法案实施之后,已分配出超过490万公顷的田地,占政府许诺分配总数量的九成以上。可是,相当一部分土地持有人借助政策空子,通过合作经营、返租等形式持续在农业领域扮演关键角色。另外,部分土地拥有者借助地块用途变更来阻碍资源划拨,例如当某个区域房产价格上涨后,他们会把土地改建为居民住宅区、大型商场以及商业街。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兼菲律宾研究中心主任代帆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菲律宾土地改革未能成功,主要因为该国基层地区的权力多被政治家族把持,这些家族同时拥有广袤土地,他们自然难以推行触及自身利益的革新政策。部分菲国村民虽然持有田地,但多数人无法仅靠务农维持生计,因而被迫变卖土地,前往城市从事劳务工作,最终沦为了都市中的贫困群体。

日媒称“菲律宾希望减少婴儿数量”

土地生产潜力难以充分挖掘,人口增加又造成更严峻挑战。亚洲各国试图鼓励生育,菲律宾却期望降低新生儿比例,日本《时报》去年六月以这个对比为题发表文章指出,菲律宾长期以来正与日本韩国等国“令人羡慕的难题”进行抗争。菲律宾民众约百分之八十五是天主教徒,文章分析这种信仰背景导致人们难以接受控制生育的思想。菲律宾官方机构2020年的人口清点工作表明,这个国家居民总数为1.09亿。一个美国的数据分析平台最新更新的信息指出,到今年2月27日为止,菲律宾的国民数量增长到了1.18亿。这个数字使菲律宾在东南亚国家中排名第二位,其人口规模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2.79亿。

然而,菲律宾人口委员会的数据表明,该国女性生育水平已从2017年的2.7降至2022年的1.9。菲律宾国家经济和发展局秘书巴利萨坎指出,菲律宾与更富有的亚洲国家存在差距,推测这或许是因为未能获得“人口红利”。菲国家行政中心去年11月同意了《人口及进步方案》,此方案依照马科斯当局2022年认可的《菲律宾未来六年度发展蓝图》而拟定,该蓝图为该国经济振兴规划了行动纲领。彭博社披露,韩国、新加坡、香港、中国台岛在经济崛起阶段,家庭规模均出现缩减,菲律宾希望借鉴此经验,把握当前机遇,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教育领域,推动国家转型。

代帆向《环球时报》的记者透露,菲律宾人口出生率降低主要与城市中产阶层有关,然而在广阔的农村地带,家庭人口数量依然十分庞大。因此,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所获得的额外部分,有很大可能会被不断增长的人口所抵消。菲律宾以往教育及基础设施领域投入相对有限,因此即便构想不错,达成目标依然十分困难,根本在于国内政治腐败和政治纷争,这极大削弱了菲律宾公共政策的执行效能。

挑衅中国,考虑不长远,也难实现经济腾飞

《菲律宾星报》反复刊文,分析东南亚其他国度为何更吸引投资商与观光客。瑞典驻菲代表指出,菲律宾相关设施相对落后,诸如直达航班稀少,缺少特色海滨休闲住处等,这些因素是瑞典访客更倾向泰国而非菲律宾的核心缘由。菲人力资源专家约瑟夫·吉美尼斯表示,马来西亚在多个方面表现更优,腐败问题相对较少,税收负担较轻,交通网络更为发达,包含道路、铁路和机场等,医疗条件也更为优越,这些优势吸引了投资者和海外务工人员,让他们更愿意前往马来西亚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亚太研究中心的主任陈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时谈到,以前“亚洲四小龙”抓住了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时机,以此推动了自身的经济发展,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等新兴技术成为了主导,同时管理模式也经历了转变。菲律宾想要学“亚洲四小龙”那样完成蜕变,在当前这个节点上非常不容易,而且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了。

部分人士指出,东南亚多数国家正与中国建立稳固伙伴关系,唯有菲律宾受美国唆使,屡屡在南海相关岛屿制造事端,由此引发的局部紧张状况正危害该国民众利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部门副负责人杨霄强调,菲律宾部分当权者的所作所为主要源于个人政治目的,他们故意的破坏行为已威胁到区域和平、秩序及长远进步。当地居民本可从海洋产业、油气合作中获利,但他们的生活品质却因此受损。

马来西亚一个民间研究机构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的负责人许庆琦,最近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中谈到,东南亚国家联盟在涉及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战略博弈时,一直维持着不偏不倚的立场,菲律宾虽然是美国的盟友,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中,跟美国的关系最为紧密……菲律宾在处理南中国海问题上的某些鲁莽行为,不太可能会获得其他东南亚国家成员的响应。陈弘认为,菲律宾现在成了美国的策略棋子,这种故意激怒中国的行为,并不能帮助它经济快速发展。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