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东省邮政管理局举行了一场关于“反对恶性竞争”的讨论会,会议的关键点只有一个:调高价格。
会议结束后三十个日夜,广东省快递基础价格调整为每件一元四角,增长幅度达百分之四十,同时为避免低价竞争扰乱市场及跨公司套取利益,规定了十五天的价格锁定阶段,以此维护行业秩序。
各家快递公司陆续跟进,将每票基础费用上调到1.4元,其中业务量最大的中通和圆通更是报出了1.46元和1.43元的高价,这一举动促使整个行业股票普遍上涨。
广东紧随义乌,成为快递业又一核心枢纽。今年上半年,全省投递快件234.3亿件,约占全国总量四分之一。所以,广东快递的费用变动,具有非常显著的预示作用。
短期内,提价确实可以缓和快递行业的激烈竞争,但是快递公司之间价格冲突造成的不良影响,并没有因此消除。
连降五年
快递价格不断降低的情况是广东省发布相关文件的主要背景,今年上半年全国快递单票平均费用从8.14元下降到7.52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7.7%。
各省都受到了影响,全国没有哪个地方能幸免于难。有22个省份的降幅超过了全国的平均值,贵州省的降幅达到19.1%,是所有省份中最高的,而浙江省,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包邮区,降幅是最小的,只有1.1%。
作为物流的关键节点,今年上半年,义乌寄出快件89.2亿件,位居全国首位,伴随收入209.5亿元,平均每件成本2.35元。
快递属于典型的规模经济模式,只要业务量持续上升,成本就会相应降低,最终使得每件货物的平均费用减少。
从快递行业的运作角度分析,顺丰在上半年处理了78.13亿件包裹,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6%,而单个包裹的平均价格则从15.93元下降至13.97元。
以快递业务为主的“三通一达一兔”,数据更为惊人。今年前六个月,最晚加入的极兔包裹总量也达到了百亿件级别,圆通则接近150亿件,每天完成配送八千二百万件。
单票的平均价格方面,四家企业均低于2.2元,其中韵达的价格为1.94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8%。
单量上涨、单价下滑的趋势,在快递业已经持续了五年。
国内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态势,本应于2018年左右逐步减缓,不过拼多多突然崛起,打乱了既定节奏。
2017至2019年期间,拼多多给快递领域带来了大部分新增业务量,从而间接重塑了行业竞争态势。
国内快递业务量与网络购物的订单增加紧密相连。前五年间,网购领域竞争异常激烈,拼多多成功突围,随后抖音和快手也加入角逐,虽然阿里巴巴的市场占比显著下降,但整体订单体量持续迅猛扩张。
相比之下,快递单数的增长在疫情阶段较为平稳,但在最近五年里,全国快递市场的扩张速度,实际上比2018年以前更为迅猛。
如今,快递行业整体体量已达到1.4万亿元,然而,过去五年期间,平均每件包裹的成本总共降低了32%。
二零二零年,刚成立不久的极兔为了迅速扩大业务量,在义乌曾以不足一元人民币的价位承接货物,这一举动引起了义乌邮政管理部门的注意,该部门随即勒令其不得以远低于运营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行为。
行政措施能够约束行业中的不良竞争行为,不过却无法扭转市场整体业务量增加、产品价格降低的发展态势。
当前快递行业低廉价格竞争的态势依然存在,价格冲突随时可能爆发。
增长的诅咒
国内快递行业持续陷入低价竞争的困境,根本症结在于市场难以实现有效整合与淘汰。
根据海外行业整合的观察,当市场核心竞争者数量锐减为三家时,快递企业之间便会默契地终止价格竞争,从而构建起较为稳固的竞争态势。
在美国,历经1992至1995年的价格竞争,USPS、UPS与FedEx形成了两大巨头与一家领先企业的市场局面,这种三强并立的态势确立后,每件包裹的平均收入便转为稳步增长。
日本的情况也差不多,雅玛多、佐川急便和日本邮政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4.8%。拿雅玛多来举例,顺丰的业务量是它的四倍,不过其利润总额仅比它高出百分之三十。
然而,近十年来,国内快递行业始终未能建立稳固的竞争态势,2024年,八家领先企业总共控制了85.2%的市场比例,与五年前相比,这一比例仅增加了2.7%。
2019年,“N通一达”整体占据超过八成的电商包裹市场比例,快递行业格局最接近平衡状态,但原先预计的行业洗牌最终演变成参与者更多的情况。
原因在于,快递单量依然在高速的增长。
近十年来,国内快递业务量实现了十倍以上的显著增长,并且增长势头依然强劲。202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成功突破1750.8亿件,创下历史记录,与去年同期相比,业务量大幅增长了21.5%。
目前整体形势,能够持续实现两位数增长的业务领域,坦白讲相当有限。由于物流配送并非新兴行业,这种现象就愈发令人惊讶。
由于仅从增长速度考量,快递业始终是回报丰厚的领域,因而持续吸引大量资本注入,进而加剧了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
2019年左右,通达系相继突破每日两千万票的量级,凡客的如风达、唯品会的品骏快递,还有国通、全峰、优速等中型快递公司,纷纷撤离市场,行业似乎即将完成整合。
但是京东和顺丰各自创建了“众邮”和“丰网”进入电商快递领域,极兔迅速发展壮大,新进入的投资覆盖了退出的企业,快递行业的价格竞争依然没有好转。
快递行业竞争方式非常单调。无论物品价值高低,无论是往西北地区还是江浙沪地区,运送费用都相同。这种状况限制了差异化发展的可能,使得快递企业只能卷入以价格为基础的规模竞争之中。
另一方面,快递行业的业务几乎全部依赖于电子商务领域,而电商领域有充分的动机和决心促使快递服务商陷入无差别化角逐,以此削减自身的运输开支,进而使得价格战愈演愈烈。
日美快递行业合并阶段,市场发展速度往往遇到瓶颈,甚至出现负增长。2007至2017这十年,日本快递包裹总量仅增加14%,而中国激增4000%。同期,美国人均快递消费提升40%,中国则猛增近30倍。
市场扩张阶段结束,投资收益微薄时,才会让打算投资的人却步,可在中国,这种状况始终没有发生。
所以,国内的快递企业虽然非常反感低价竞争,但暗地里都希望竞争对手能停止无序争夺,以便自己能发起大规模竞争来抢占对方的市场份额,结果导致行业陷入类似军备竞赛式的产能无节制增长。
快递的体量与开销紧密相连。日处理量少于五百万件时,每件包裹的运送费用大概为一到两元;日处理量超过两千万件后,费用便可降至零点六到零点九元。
所以,众多快递企业实际上都在为价格竞争做铺垫,具体表现为,设备投资的增长速度持续高于,业务收入的扩张速度。
圆通在“通达系”中表现最为突出,其营收总额从2019年的312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690亿元,提升了122个百分点,然而在同一阶段,固定资产的增长幅度达到了194个百分点。
物流企业的核心资产包括配送枢纽、分拣装置以及长途运输工具等生产要素,尽管业界普遍呼吁避免恶性价格战,然而每年20%的庞大市场扩张率实在极具吸引力,促使所有参与者都无法停止增设配送中心、增添运输载具的进程。
其余几家快递企业,其营业收入增长幅度不大,不过,它们的固定资产扩张速度,却都超过了收入扩张的速度。
物流行业同样如此,许多商业化领域的恶性竞争宛如生育二胎,只要预期的资金回报率足够诱人,各项规章制度都难以遏制此起彼伏的降价竞争,一旦投资回报率跌至某个临界点,再怎么宣传引导也于事无补。
只要国内的快递单量还在高速增长,快递的价格战就不会停歇。
参考资料
历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邮政局
各快递公司财报
快递费用上调引发连锁反应,广东省内寄递成本下限设定为1.4元,线上销售与物流领域遭遇严峻考验和变革契机,行业格局面临重塑
快递行业深度研究:略过当下,未来可期,招商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