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8月12日电,题:当心!高仿,微信公众号,“钓鱼”,诈骗!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刘娟、胡林果
近期,福建泉州许先生接收到一条短信,该短信提示其小车的免年检期限马上就要到期了,并且告知他可以在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年审 。依据这条短信提示 ,许先生搜索到了名为“福建车辆年检”的公众号 ,之后通过链接被诱导进入到一个网址 ,在此过程中他输入了银行卡号 ,还输入了发动机号 ,接着输入了卡密码 ,最后输入了短信验证码 ,结果被骗走了2000元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微信公众号上预约看病、开卡、办事等事务,“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骗子们如今开始利用仿冒官方微信公众号诈骗,有的通过取“高仿名”冒充正规机构,有的通过造假、借用他人工商执照、法人信息注册微信公众号实施诈骗。
微信公众号办事成习惯?小心掉进“高仿号”圈套
那记者去打听了以后得知,好多人都觉得公众号可信度挺高的,操作的时候很少去点开详细资料,进而去了解公众号的注册、认证背景之这般情况等。
浙江有位陈女士,她曾关注了一个虚假微信公众号,结果新办理的信用卡被骗消费了上千元,她办理的是交通银行的信用卡,为方便日后查账,在微信里她找到了一个名为“交通银行中心办卡进度询问”的微信公众号。
关注之后 ,陈女士拨打页面给出的客服电话 ,接听电话的男子自称为交通银行的“客服”。这位“客服”要求陈女士提供信用卡账号以及手机号码 ,还表示随后会把验证码发送到陈女士的手机之上 。
跟随对方指示,陈女士把收到的四条验证码全部报出,在快要报出第五个验证码之际,陈女士忽然恍然意识到验证码不能随便告知陌生人,陈女士马上挂断电话,还拨打了交通银行的官方咨询热线,然而为时已晚,银行工作人员告知陈女士,她的信用卡已被消费4笔,总计达1414元。
泉州市反诈骗中心的民警宣称,表示,除了存在冒充金融部门公众号实施诈骗的情况,在这两年期间,还出现了假冒网络贷款公众号的诈骗案,出现了假冒购物网站公众号的诈骗案,出现了假冒中介机构公众号的诈骗案。
记者展开调查,发现存在不少微信公众号属于“李鬼”,而官方认证号在“黑市”有全套代办服务,价格为680元 。
微信公众号依据注册主体的差异进行区分,分为个人号与企业号,企业号中的服务号能够获取链接到外网等诸多权限,经过认证的公众号甚至能够开通支付通道,申请官方认证需要递交企业营业执照、法人信息等资料。
记者进行搜索,而后有所发现,在微信平台之上,能够查找出一批公众号,诸如“扫码支付助手”,还有“支付平台助手”,以及“银行卡安全助手”,另外还有“动感地带10086”等,这些均看似“官方”,点击去查询这些公众号的详细资料,这才发觉原来竟是没有相关营业资格的个人号。
此外,微信官方认证过的公众号,也遭到造假者盯上,在电商平台里,记者发现好多商家,他们宣称能够“公众号定制,名称自取,通过公众号、服务号、订阅号、小程序注册和认证的速度极快” 。
其中一位商家,这位商家来自安徽,他告诉记者,缴纳680元能够注册企业号,该企业号经过微信官方认证;微信所要求的营业执照、银行对公账户、法人信息等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全部都由该商家来包办,公众号平时的运营完全交给记者。
有记者提出,要把该号用于放贷,或许要从公众号向外引导至别的付款网页,由于跟该公司合法的营业范围呈现“两张皮”的状况,还担心微信方面会进行审查,而卖家表示,“微信方面完全不会管,能够放心运营” 。
据资料表明,微信认证每年会收取300元,此费用乃是支付给第三方专业审核机构的审核服务费用。记者打了电话给其中一家第三方审核机构,也就是成都知道创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客服告知记者,首次认证完成之后,管理员平常怎样去操作,做些什么,公司都是看不到的,并且也不会去管,仅仅是在每年年审的时候再次去核实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等相关资料 。
专家建议平台负起责任,避免沦为诈骗工具
业内人士指出,微信公众号在名称审核方面存在漏洞,在资料审核方面存在漏洞,在日常运营等方面存在漏洞。根据电子商务法等有关法律的相关规定,互联网平台要承担起主体责任,互联网平台应依法加强对平台内各经营者的管理,特别是互联网平台要对金融相关行业公众号着重进行人工审核,互联网平台要对政务相关行业公众号着重进行人工审核,互联网平台要对焦支付等相关行业公众号着重进行人工审核,互联网平台要提升开设门槛,互联网平台要避免其沦为诈骗工具。
微信官方团队作出回应,于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公众账号的用户,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从事违法行为,也不得违反《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以及相关规则的行为,平台如今对于公众号涉及“银行”这类的命名,都严格要求申请者必须提交相关金融资质才可以命名,上文所提到的“银行卡安全助手”公众号属于注册时间比较早的账号,平台已要求其在7天内改名或者更换有资质的主体,要是到期没有调整,将直接清空名称。
微信相关负责人说,对于仿冒公众号等行为,一直都在打击,最近进行了专项处理,该专项处理处理了违规账号,这些违规账号包括仿冒诗词书画大赛的,假冒家电售后维修的,假冒高收益理财的,假冒快递理赔的 。
有一位名为李洋的网信安全与信息化专家表示,从技术层面来看,借助假冒微信公众号这种“钓鱼”方式,通常需要去注册第三方钓鱼网站的域名,还要开发达成对应 的诈骗功能,而打击这类“钓鱼链接”,就需要平台去对接国家级统一的钓鱼网站信息库,并且监管部门和平台要协同起来发力。
微信官方团队向用户发出提醒,使用之前需先点击公众号右上角“…” ,点击“更多资料” ,从而查看公众号的具体信息 。假冒官号的主体大多是一些个人 ,或是个体工商户 ,又或是非对应的主体 。然而 ,多数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明 ,让消费者“擦亮眼”只是防骗的一个方面 ,但更为重要的是 ,提供服务的微信平台不能“甩锅” ,要切实真正负起责任来 ,这属于一个负责任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与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