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安全边际理论:不追超额收益,求安全准确如围棋李昌镐

日期: 2025-09-15 04:01:35|浏览: 7|编号: 10623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先前我们提及,格雷厄姆发明了安全边际学说,他将这一概念形容为搜集废弃烟头的思路,譬如在行走途中,偶然遇见一根湿润的烟头,仅存少许可燃部分,将其拾取,尚能吸食一段,便算是无本获利,此即该学说之意。

先前我听闻一则涉及王永庆,即台湾塑料业巨头的段子,讲的是他每日清晨去饮早茶,旁人通常会说“掌柜的,来碗粥,添个蛋”,而他却不这样,他讲,“掌柜的,来碗粥,盛满些”,喝上一口,再喊“加个蛋”,就如此赚到这碗粥。

所以说呢,格雷厄姆的学说,不侧重于高额回报,而是着眼于稳固性和可靠性。我每次的获利都并非十分可观,但我每次都有收获,从未有过亏损,这就是他的这套理论。这有点像围棋,有个石佛叫李昌镐,他坦言从不汲汲于所谓的“神之一手”,大家可参考《棋魂》,书里角色都热衷于“神之一手”,但李昌镐说,他每步棋只求51%的效率,就是稍稍占优,唉这样持续积累,从不失误,没有败招,就能变得强大。而且计算得非常精准,所谓“当世最佳收官手段”,我认为,用来评价格雷厄姆这套安全边际学说,相当恰当。

以核心策略为基础,格雷厄姆又提出了四种主要策略,首先是通过广泛持股来分散风险,建议持有十到三十家公司的股票,因为难以预测哪些行业会遭遇困境,选择更多标的能提高投资成功率;其次是反向操作,当市场抛售时买入,当市场追捧时卖出,不追逐流行趋势,而是依据自己的计算公式进行判断,这种思路与利弗莫尔不同,利弗莫尔我们曾讨论过,他更看重长期走势而非短期波动,倾向于跟随市场热点,有点像今日涨停敢死队的风格;再者是简化分析,就像捡烟蒂一样,格雷厄姆的十项原则——尽管后来格雷厄姆认为这些原则过于严苛,后来修改为满足其中任何一项即可,符合条件即可投资,无需进行深入调研,属于一种轻松的投资方式,格雷厄姆之所以能过得如此自在,是因为他经常授课、做慈善,甚至感情生活也相当丰富,巴菲特就曾开玩笑说,当他带着妻子去拜访格雷厄姆时,格雷厄姆已经与第三任妻子分居,正在与秘书发展关系,这段话透露的信息非常丰富。他这个理论无需深入探究,直接依据规范执行;操作过程不需持久,不必耗费过多时间,完全按照规范来,规范决定了操作时长。假如某只股票有某种特殊缘由即将重振旗鼓,但现阶段不满足交易规范,那就不能买入。

格雷厄姆的这套核心策略和主要手段是否有效呢?我们先来看当时的情形。有几个知名的实例,第一个就是哥海姆矿业,当时该公司几乎要宣告倒闭,通常情况下大家都会远离这类濒临破产的企业。但是格雷厄姆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其很多财务信息存在矛盾,换言之根据公开的报表数据他本不该陷入破产境地。经过一番调查,就揭露了该公司拥有许多隐藏的资产。根据他实际拥有的矿产及开采量,他的获利程度并非报表所显示的那样。因此,他向公司提议购买该企业股票。随后,在破产处理过程中,格雷厄姆主张将那些隐藏的资产都纳入清算范围,这样一来,新加入的股东们获得的回报就显著增加了。这便是一个典型的“捡烟蒂”式投资,即便该公司濒临破产,只要其内在价值超过股票市值,这样的投资机会便值得把握。

再举个例子,他当时研究的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车。那时杜邦公司的股票价格超过200美元,但通用汽车的股价已经超过300美元,并且杜邦公司还持有通用汽车30%的股份,格雷厄姆认为通用汽车股价继续上涨的话,杜邦公司的股价不可能维持在当前价位,他迅速察觉到两者之间的价格差异,并从中发现了套利空间,于是便点上了一支香烟。

比如,北方石油管道公司,其股市市值当时仅280万,但公司持有的铁路债券总额达360万,换言之,即便该公司如今破产清算,不考虑其任何固定资产,仅凭这些债券,也能大幅增加收益。由此可见,它的投资价值显然被严重低估了。格雷厄姆首先购入了北方管道公司五分之一的股权,接着又联合了持有三成八股份的少数投资者,在董事会的集会上提交了动议,主张将公司持有的铁路债券变现,同时向股东分配应有的股息。因为这个行动完全依照《公司法》的条款,北方石油管道公司最终只能批准这项动议,实施分红。格雷厄姆因此获得了股利分配,同时,在众多投资人的跟风操作中,他通过股价的攀升赚取了丰厚的回报。

必须拥有企业一定比例的股权,才能迫使公司公开其隐藏的资产,让少数股东参与分配。这种现象在当前的美国股票市场已经消失了。有三个主要原因。首先是信息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即时股价已经能够充分反映公司的实际价值,甚至包括其未来的价值。其次是美国的股市现在主要由大型基金进行角逐,参与者都相当精明,不再轻易进行投机行为。第三个缘由跟七八十年代有关,是立普顿律师事务所构思的毒丸方案,该方案有助于降低恶意收购的风险,因此格雷厄姆那种直接购入股份干预公司运作的方法,效果也变得不理想了。

这指的是格雷厄姆当时的一些投资实例。归纳一下这些实例,能够明白大萧条过后,所有资产都价格低廉,廉价买入如同获取珍宝,确实到处都是机会。

那么,这个理论在当今是否还有效呢?有一家证券机构,确实尝试将格雷厄姆的这套标准运用到A股市场,进行过一番检验。

测试的内容是什么?就是格雷厄姆的十项原则,只要符合其中任何一项即可,从2003年至2016年,统计A股所有股票,符合条件就模拟买入,不符合条件就模拟卖出,最后核算整体盈利情况。

最终这个总收益,经典价值交易策略在此期间的整体回报率高达941.78%,其平均年化收益为24.40%。该整体投资策略相较于上证指数,实现了年化超额收益20.45%。咱们之前讨论过,格雷厄姆认为多数专家和基金公司难以超越指数表现,但这个策略却做到了这一点。并且是超越了他构建该学说八十余年后,位于遥远东方的众多投资管理人及散户投资者们。

存在潜在问题,具体表现为该交易体系在2003至2016年间的模拟演练中,其最严重的资金亏损达到了60.55%,并且亏损持续时间长达273天,换言之,倘若由人类执行此交易方案,极有可能无法承受这60%的盈利被逐步侵蚀,尤其难以忍受连续九个月收入持续减少的状况,然而一旦形成完善的交易体系,便能够有效应对这一挑战。

这套交易策略颇为奇特,在2003年至2016年期间,共计经历了2938个交易日,其中能够产生盈利的天数达到了1443天,占全部交易日的49.14%。在盈利的日子里,平均每天能够获得1.32%的收益,而在亏损的日子里,则平均每天会损失1.12%。尽管盈亏之间的比例仅为1.17,但正是这种微小的优势,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最终形成了显著的盈利总和。由此可知,先前提及的围棋与石佛的相关事件,表明微小的成功概率不断叠加,最终能够促成显著的成就。

这套策略的历史平均持股数量达到76个,其中持股最少的为零个,最多的则高达154个。这种做法符合分散投资的策略,我们普通人通常只持有3到5个股票,再多也就10个左右,但格雷厄姆的策略则持有10到30个,因为不需要深入研究,也不用过多思考。

由此可见,格雷厄姆的这套学说,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如今,都具备其存在的价值。

这位格雷厄姆大师,堪称功绩卓著且著述丰厚的杰出人物,他首次对三大核心投资理念进行了系统阐释,涉及基本面与技术面,顺势与逆势,量化分析与深度研究,他个人更倾向于基本面分析,偏爱逆向投资策略,推崇量化投资方法,这些选择并无绝对优劣,未来我们还将见识到其他大师采用不同路径取得卓越成就。投资本该如此,各种途径皆可通往成功,只是频繁变换方向并无益处,然而依照格雷厄姆所言,大多数人都在持续追逐流行趋势而不断迷失。

我认识一位基金经理,他提到过去茅台持续走高,却解释不了原因,周围不少人就给出了各种说法,比如企业扩张成为国企,要喝茅台,社会进步了,普通百姓也要喝茅台,国家实力增强了,军人也要喝茅台;之后茅台价格下跌了,他去企业考察,对方表示现在都不喝了,又听说社会消费减少了,普通百姓也不喝了,政府精简机构了,军人也不喝了。茅台依旧是茅台,却时常摇摆不定。如同那个典故,有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偷了,没找到时,觉得邻居走路的样子像,说话的样子也像,等找到斧头后,再看邻居走路不像,说话也不像。所以说,轻易就能提出假设,但要坚持下去却很困难。

要谈格雷厄姆,他堪称创立学说的一代巨擘。提及导师,自然要论及门生,我们下次就探讨他的弟子巴菲特,如何承继格雷厄姆的学术遗产,并且将其推向新的高度。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