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浦警方破获特大假冒LV案 案值超亿,假冒品缘何早于正品上市?

日期: 2025-09-28 13:03:04|浏览: 13|编号: 10660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央广网上海9月3日电,记者谭朕、周洪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披露,近期,上海市青浦区公安机关侦破了一起重大涉假案件,成功摧毁了生产销售冒牌LV皮具的犯罪组织,查获假冒手袋两千余个,连同伪造皮革、金属部件、特殊拉链及伪造芯片等生产要素共十万余件,涉案金额高达人民币1.1亿元。假冒产品是如何做到早于正品上市的呢?

去年12月,上海青浦公安在工作中察觉,有账号在朋友圈长期售卖疑似冒牌LV手袋。据上海青浦公安分局民警蒋天明透露,最初警方以为这仅是终端的造假贩卖者,但后续深入侦查发现,该账号不仅销售LV手袋,还大量供应相关五金配件,而且交易量非常可观。看到它的金属部件有带袋拉链头,也有铆钉之类的东西,要是只是个普通假货贩子的话,就不会把这类金属部件发在朋友圈里展示。

制假现场(央广网发 上海警方供图)

该微信账号的实际操作者为广东省广州市的郑某某,警方循线追查,发现背后存在一个规模庞大的假冒伪劣商品生产销售体系,蒋天明表示,这个犯罪集团组织严密、职责分明,仅窝点就超过四十处,其中最顶端是金属加工产业,与金属加工产业地位相当的是皮革原料的供应环节下游环节涉及五金的精密加工与挑选,接着是皮料的图案压制和激光雕刻,这些工序完成后,产品便提供给手袋制造商,手袋制造商属于产业链的中段环节。

7月14日,上海警方在广东广州、东莞、佛山等地同步出击,端掉40多处制假窝点,成功摧毁一个仿冒LV包袋的犯罪链条,抓获62名涉嫌假冒注册商标人员;查获假冒包袋2000余个,没收制假机器30多台;缴获人造皮革、金属件、防伪标签、伪劣芯片等制假原料10万余件,涉案金额达1.1亿余元。

蒋天明表示,犯罪集团借助设立摊位吸引大宗客户,采取订单批量贩卖方式运作,又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零售,以此把仿冒名牌手袋散往全国各处,摊位内并非售卖有品牌的商品,因商场不允许此类行为,该摊位仅作幌子,是招徕顾客的伎俩,业内人士能立刻看出所售品牌,另外一个是通过朋友圈发布信息,这样招揽客户。”

专案组未曾料到,该团伙制造的仿冒LV手袋,竟比正品更早面市。其中核心人物,正是LV品牌柜台职员。蒋天明表示:部分未发售的商品,他们经由柜台职员拿到培训资料,资料里包含即将推出的款式图解,详尽的信息,随后便着手仿制。

犯罪集团用成本一百到两百元的仿冒成品手袋,每只以三百到五百元批量卖给初级分销商。初级分销商在提价百分之四十后,以每只四百到七百元远低于市场行情的价格,大范围批发、散布到国内多个地区,甚至出口到海外。

另外,这个团伙为了欺骗众多购物者,还伪造了“自主设计”的说法,在仿冒的包袋里安装了正品包袋都不具备的NFC芯片,当用手机扫描时,显示的网址是LV的官方网站,蒋天明表示:“他们想要达到真假难辨的程度,因此就通过互联网购买一些普通的NFC芯片,接着把包袋官方网站的网址输入到芯片中。”制作手袋的环节里,会直接把芯片置入包袋之中。真品的包内,手机无法扫描出NFC芯片的相关讯息。

制假现场(央广网发 上海警方供图)

根据品牌方说明,LV的正规手袋并不配备此类NFC感应装置,只要手袋能被手机NFC功能探测到并识别,就属于仿冒产品。

郑某某等三十五名涉案人员,因涉嫌伪造注册商标,已被青浦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林某某和唐某某等十三名涉案人员,因涉嫌售卖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同样被依法刑事拘留;其余六名涉案人员,因涉嫌伪造注册商标,以及八名涉案人员,因涉嫌售卖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均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当前,此案正由警方持续深入侦查。

有关部门提醒,选购相关物品要仔细辨别,不要盲从中介等渠道,更不能只图便宜。万一买到劣质赝品,须立刻向公安部门举报。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