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白沟大红门服装城开业,600家大红门商户在此开店迎客。(资料照片)
在疏解市场和企业非首都功能方面,该市坚持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结合,更加注重运用目录指导、财政激励、差别价格等市场化手段,利用成本“高地”引导企业调整、退出、搬迁。
坚持就地清理淘汰能耗、水耗高的一般生产企业,累计退出一般生产企业1341家,提前一年超额完成2013年至2017年关闭1200家企业的任务。2015年至2016年调整搬迁商品交易市场350家,其中2016年调整搬迁商品交易市场117家,总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调整搬迁商户2.8万户。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全面开业,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一期建成运营。
问题:人太多、交通拥堵导致货物运输困难
在北京大红门服装市场“修炼”了21年的许长发,如今已成为河北白沟大红门服装城的大客户,他的两家店面营业面积足有100多平米。3年前,大红门地区是丰台区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典型,许长发成为首批迁出北京大红门的商户之一,并带领包括亲朋好友在内的260多位大红门商户落户白沟。虽然生意还未到鼎盛时期,但许长发对自己在白沟的发展还是充满希望。“期待大红门迁址步伐加快,让更多大红门服装产业上下游商户来白沟,产业集聚才能让我们发展得更好,前景更广阔。”
20世纪90年代,转业后,许长发从哈尔滨纺织厂下岗,跟随昔日战友到北京大红门地区做生意。许长发说,生意越做越大,开了一家小型服装加工厂,贴牌加工其他服装品牌。随着大红门建起商场,他也在大红门商场、京文商场开设了自己的专卖店。
许长发说,虽然生意红火,但大红门的环境却越来越不堪忍受。“人挤人,小餐馆、小店为商户服务,环境脏乱不堪。周边省市和北京的批发商都来进货,交通几乎瘫痪。”六七年来,许长发眼看着大红门一带成了人车无法通行的地方。加工厂每天运货也困难重重,只能半夜运货进出。
随着北京房价的上涨,许长发的经营成本也水涨船高。十年间,房租成本增长了十倍,人工成本也迅速上涨。随着大红门环境的变化,经营成本的上升,精明的许长发认为,“思考改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
无忧转至优惠保障
2014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大红门提出搬迁。“我当过兵,也是党员,搬迁肯定配合。”在服装生意上有多年人脉的许长发带着亲戚、同事到各地考察。走访几处地方后,许长发看中了河北白沟。“这是一座有着30多年底蕴的箱包城,交通、物流都很发达。”
对于白沟给的各项政策,徐长发也十分满意。“五年不收房租,物业费也比较低,除了这些在经营成本上的优惠,白沟政府在养老保险、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政策都很给力。”徐长发在商城附近租了一套50多平米的房子,一年的房租才1000多元。商户子女上小学、中学都没问题,有的还被安排到保定读高中,路程也就10分钟。徐长发说,凡是来到白沟做生意的,基本都是带着家人一起搬过来,一个人要养活七八个人,最重要的是,不能因为做生意耽误了孩子上学。“商户有260多家,加起来大概有3000多人,只有解决了家里的问题,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2014年9月,许长发在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的门店正式开业,主营男装批发零售。如今,许长发已成为白沟大红门商会会长。从去年开始,白沟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大红门承办处,北京客商有困难可以直接联系他们解决。
期待产业链尽快整体转移
许长发坦言,在白沟经营的这几年,生意确实不如大红门。“我觉得现在的营业收入不多,新市场的适应期至少要三五年。”商人许长发有自己的经商经历,他更在意的是能不能在这里长远发展。他在大红门的服装加工厂关门之后就再也没有重新开张过,目前把加工厂搬到白沟也不现实。“整个产业链还没形成,比如加工服装需要的纽扣、针线等原材料、辅料,还是需要从北京进口。”
“商户喜欢集中经营,只有聚在一起才能互相促进。”许长发说,目前的白沟商城略显单调,希望大红门的童装、鞋业等产业能迁到白沟,重新树立大红门的品牌效应。“部分白沟商户还在观望,看最后能不能留在白沟,期待有更大的动作、更大的力度,为大红门解困。”
■救援成果
东城区:百荣世贸商城超市已关闭,永外城灯饰城已关闭并仓库搬迁。
西城区:动物园区域批发市场已完成搬迁,中和、天河白马市场搬迁工作基本完成。
朝阳:集中力量抓好雅宝路、潘家园等地市场疏解;6个“一绿”试点乡镇全面启动拆迁安置房建设和集体产业项目,完成拆迁面积54.57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拆迁面积405.8万平方米。
海淀:中关村大街海龙、鼎好、中关村地下广场等小商品批发市场7.1万平方米已腾空。
丰台:以大红门地区为重点,共调整迁建市场33个,面积约94万平方米;迁建仓储场98个,面积约49万平方米。
石景山:确定5家回收市场、1家批发市场、1家教育机构搬迁任务。
这三年
自2014年启动市场搬迁工作以来,大红门流动人口已减少2.5万人,截至去年底,大红门市场已搬迁33个。
332家无照店铺被关闭
大红门市场经营集批发零售、生产仓储、物流配送于一体,租赁场是整个批发及低端市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只有斩断产业链,才能从根本上解救市场。
为此,丰台以“区域环境秩序综合整治”和“清拆出租院落”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大红门区有关部门集中检查排查各类商业市场、店铺,制定下发相关法律文书,拆除违规设立的广告牌匾1429块,拆除违法建筑8处,取缔临时商业摊点19处,关闭无照经营店铺332家。同时,共清理拆除仓储院落98处,涉及面积约49万平方米,疏导人口约2万人,关闭物流院落1万平方米,区域街道环境秩序明显规范,违法行为聚集点明显减少。
流动人口减少2.5万人
大红门的治安、环境、交通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当地居民。随着低端商铺搬迁的稳步推进和环境秩序综合整治的推进,大红门流动人口呈现下降趋势。据统计,自2014年市场搬迁工作启动以来,大红门流动人口共减少2.5万人,约占总流动人口的24.3%。2016年三季度末,全区流动人口总量为10.1万人,同比减少19.83%。
现在大红门地区的早晚高峰也缩短了,早高峰结束时间由早上8点半缩短到早上8点,基本双向交通畅通,路边停车也明显减少。
北京近1.18万商户意向签约
为畅通迁建验收渠道,更好地服务迁建商户,大红门迁建办扩大对接范围,目前已与保定白沟、荣成、廊坊永清、固安、沧州高新区、石家庄长安区、唐山、邯郸、张家口、天津西青区等地建立迁建对接会商机制,与内蒙古、山东、辽宁等地建立联系机制,组织市场方、商户赴迁建区参观对接。截至目前,已组织2万余名商户到白沟、石家庄、沧州、永清等地迁建项目参观考察。据各迁建区统计,有近1.18万名北京商户有签约意向。
北京晨报记者
韩娜/文李牧毅/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