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与万宝龙大文豪限量系列:探索思想与收藏的深度

日期: 2024-11-27 15:10:21|浏览: 405|编号: 8331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伏尔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你不假思索地读得越多,你就越觉得自己懂得很多。你读得越多、思考得越多,你就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有多么少。 ——伏尔泰

收藏就像阅读。你不假思索地收集和学习的东西越多,你就会因为收集了很多而感到沾沾自喜。当你思考和学习一个藏品的内在知识和故事时。你会觉得自己的藏品很小,在藏品背后浩瀚的文化艺术中,自己是多么的卑微和渺小。

老杨这次给大家介绍的是万宝龙1995年致敬的伟大文学人物伏尔泰。

万宝龙作家限量系列伏尔泰(图片来源网络)

“法国思想之王”——伏尔泰

伏尔泰,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他的真名是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埃。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他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被誉为“法国思想之王”、“法国最好的诗人”和“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君主制,强调自由平等。

弗朗索瓦-马里·阿鲁埃(伏尔泰)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的辉煌时代。在当时众多思想家中,伏尔泰是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著述颇丰。他在戏剧、诗歌、小说、政论、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一生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平等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对最终导致法国大革命的舆论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伏尔泰的影响不仅限于法国。他的思想代表了整个启蒙运动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灵魂,被启蒙思想家公认为导师。他漫长的一生几乎跨越了整个启蒙时代。他崇高的威望、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无畏的斗争精神,推动了法国启蒙运动的发展,并将其影响扩大到整个欧洲。

万宝龙伏尔泰作家系列的设计元素

万宝龙作家限量系列伏尔泰(图片来源网络)

万宝龙作家系列伏尔泰,这款钢笔给人的第一印象很普通。它不像《阿加莎》笔夹那样让人感觉惊艳;也不像“王尔德”笔筒装饰那样,让人感觉奢华、夸张。但当你仔细品味他的时候。你会注意到他的线条优雅。镀金部件比例完美。让我们来探索一下这支笔的内部设计元素。

蔓藤花纹镀金瓜——伏尔泰的金脑

伏尔泰的代表作有《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在《路易十四时代》中,伏尔泰描写了人类的智慧和风俗习惯,诱导人们热爱道德、热爱学术、热爱祖国,激励人类反思自我,告诉我们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内容包括战争前夕的欧洲、三十年战争期间的法国、继承战争、国王遗嘱、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礼仪之争和取缔基督教等。

与其说伏尔泰是一位文学巨匠,不如说伏尔泰是一位文学家、一位哲学家。他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国最好的诗人”。可见伏尔泰有一个金脑子。

万宝龙作家限量系列伏尔泰(图片来源网络)

大作家伏尔泰的这款钢笔的主要设计元素都集中在镀金的笔头上。此鎏金头像上刻有唐草图案。

唐草图案起源于古埃及,在人类社会中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并在各地得到发展和传承。其图案是根据匍匐植物的枝干生长延伸,呈“S”形波浪曲线排列的图案。

唐草纹皮雕(图片来源网络)

唐草纹,又称卷草纹。在我国,汉代图案中已存在卷草图案。南北朝时期,碑文边缘广泛采用卷草纹。风格简洁朴素,节奏感极强。单花叶、双花叶或三花叶以波状结构对称排列在主茎两侧,形成连续、光滑的结构。丝带图案。

敦煌莫高窟北朝壁画多绘卷草纹,材质多为金银花。卷草图案在唐代广泛流行。多用牡丹的枝叶,多用弯曲多变的线条。花朵繁复绚丽,层次丰富;叶子卷曲且有弹性;叶脉旋转翻滚,充满动感。整体结构舒展流畅,饱满华丽,充满生机。体现了唐代工艺美术丰富华丽的风格,成为后世卷草纹样的典范。

万宝龙作家限量系列伏尔泰(图片来源网络)

唐草纹饰饱满华丽,充满生机。大文学家伏尔泰笔的镀金笔头上刻有中草药图案,指的是伏尔泰的金脑。法国人称他为“精神王子”。他一生为思想和表达自由而奋斗,用笔过着独立的生活。

纯黑笔筒设计——伏尔泰的战斗人生

伏尔泰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高中毕业后,父亲送他去法学院,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名法官。然而,伏尔泰却想成为一名“面对一切、对抗一切”的诗人,以捍卫真理。因此,他很少听课,而是经常写一些讽刺诗。他善于用诙谐的讽刺来攻击社会弊病。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是最有力的武器。”

1717年,他因写讽刺宫廷淫乱生活的讽刺诗而被投入巴士底狱,入狱11个月。在狱中,伏尔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戏剧《俄狄浦斯王》,这是一部关于路易十五的摄政王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的悲剧。在这部作品中,他首次使用“伏尔泰”作为笔名,这个名字来源于他家乡法国南部的一座城堡的名字。 《俄狄浦斯王》在巴黎上演时引起轰动,伏尔泰荣获“法国最佳诗人”称号。

中世纪巴士底狱

1726年,伏尔泰受到贵族德·罗昂的侮辱和诬告,再次被投入巴士底狱一年。出狱后,伏尔泰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

1726年至1728年,伏尔泰流亡英国是他人生的一个新时期。在英国的三年里,他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风俗,深入研究了英国唯物主义经验主义和牛顿物理学的新成就,形成了政治见解。以及反对封建专制的自然观。从哲学的角度来说。 《哲学通讯录》是他在英国的观点和经历的总结。这也是他的第一本哲学和政治学专着。

1753年,伏尔泰与另一位国王钦佩的科学家莫佩尔蒂发生了争执。伏尔泰写了一篇文章讽刺莫佩尔蒂的荒谬论点。但后者得到了国王的支持。这一事件导致伏尔泰与国王的关系破裂,并促使他离开普鲁士。他在柏林生活期间出版的最重要的作品是《路易十四的世纪》。

离开普鲁士后,伏尔泰购买了房产并定居在法国和瑞士边境一个叫凡尔纳的地方。此后,他全身心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启蒙运动中。一方面,他以笔名撰写出版了大量小册子,批评天主教会和新教徒的宗教迫害、专制政府和杀人罪行;另一方面,他支持年轻一代启蒙思想家特别是百科全书学派的斗争,积极为他们撰写词条,《哲学词典》就是他为《百科全书》撰写的哲学词条的汇编。

可见,伏尔泰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叛逆与斗争中度过,被迫周游欧洲,或者被流放到欧洲各国。 1778年2月他回到巴黎时,已经84岁了。在他阔别了29年的巴黎,他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伏尔泰的战斗人生也达到了辉煌的顶峰。同年,因病去世。

伏尔泰临终前对他的葬礼作出了指示:一半棺材应埋在教堂内,一半埋在教堂外。这就是说,如果神让他去天堂,他就可以从教会去天堂;如果上帝让他下地狱,他就可以从棺材的另一端悄悄溜走。

巴黎万神殿

巴黎万神殿雕像

伏尔泰死后,他仍然受到教会的迫害,以至于他的遗体不得不被秘密运往香槟。安置在一个小教堂里。直到1791年法国大革命,他的遗体才被运回首都。他的灵车上写着:“他教我们如何自由。”他的骨灰从此安葬于巴黎先贤祠,永远被全世界人民铭记和敬佩。

万宝龙作家限量系列伏尔泰(图片来源网络)

伏尔泰的一生是纯洁而严肃的。除了纯黑色。没有其他颜色可以承载它。从万宝龙作家系列伏尔泰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款钢笔的设计者对于伏尔泰的崇敬之情。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