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郑州中医院副主任药师陆鹏做客《医生说》节目与大家聊“中药剂型你了解多少?”
01
中药的剂型有哪些?
说起中药,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汤剂。事实上,中药包括丸剂、散剂、膏剂、丸剂等剂型。中药剂型是中药制剂的载体。剂型是指按照中药处方的性味、用量、用途,通过一定炮制方法制成的各种内服或外用中药。
剂型来源于“方剂”,黄帝在《内经》中常说“请上方”。方是原理,古人讲“方圆”,“圆”是其灵活性,“方”是其原理。那么什么是“药”呢?辨证之后,就确定了一个原则。一定有一种药物最适合这种情况,那就是“药”。依次确定方剂、药物、剂量、用量、疗程的过程,就是贯彻中医“理、法、方、药”的过程。
北宋时期,设立了太医局药学所,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官办药厂。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中药制剂产业的正式起步,为中药制剂的生产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太医局熟药所在制药过程中注重药材质量和生产工艺标准化,确保中药制剂安全有效,为中药发展提供重要经验和范例制剂工业。 《太平惠民和济菊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它包含许多实用方剂和药物制备方法,是中国古代医药学的里程碑。 《太平惠民和济菊方》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症状,规定了不同的中药剂型和剂量。这些剂型包括丸剂、散剂、膏剂、丸剂、酒剂等,丰富了中药剂型的种类,为中药制剂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了标准和指导。
02
中药的剂型有哪些?
(一)中药剂型
①汤剂:汤剂是将配方中所含中药用水浸泡,煎煮,过滤,直接服用的剂型。它主要用于内部使用,但也可以外部使用。外用主要用于熏蒸、外洗、漱口。
②酒剂:将配制好的中药用白酒或米酒浸泡一段时间后,中药的药性会直接渗透到酒中。除去药渣,取上清液,制成酒剂,供治疗用。一般具有散寒、活血、祛瘀的功效。
③茶:所谓茶,就是将中药材磨成粗粉,然后制成块或粉,以日常冲泡的形式饮用。
④药露:蒸馏中药水,收集的蒸馏液即为药露。该剂型的药物一般为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芳香类药物,因此气味芳香,口感良好。
⑤丸剂:将配方中的各药物磨成较细的粉末,然后加入水、蜂蜜、米糊、药汁、面糊等不同功能的“粘合剂”,制成丸剂。药水。一般用于慢性病患者的调理。
⑥散剂:将处方中的药物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具有作用快、吸收快、便于携带等特点。它可以内服或外用。
⑦软膏剂:软膏剂可分为内服和外敷两种。口服软膏一般适用于一些慢性缺乏症。外用膏药可分为膏药和软膏。膏药一般适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或相关病症,如风寒痹痛等。膏药则用于治疗鼻炎、湿疹、疮毒等。
(二)现代常用中药剂型
①口服液:口服液是在汤剂的基础上研制而成。一般根据处方中每种药物所含的有效成分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该汤剂不仅具有吸收好、见效快的优点,而且使用方便、用量小、味道好、易于患者接受。
②颗粒剂:颗粒剂是将配方中的药物粉碎或提取有效成分并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制成的干燥颗粒。颗粒剂不仅具有汤剂吸收快的优点,而且便于服用、携带和储存。但颗粒也有容易吸潮、变质的缺点。
③片剂:片剂是将药物细粉或中药浸膏与赋形剂混合均匀,经压片机压制而成的固体制剂。片剂具有剂量准确、质量稳定、服用携带方便等优点。但吸收慢且含有挥发性成分的片剂如果长期保存,其含量就会减少。
④胶囊剂:胶囊剂是将药物和赋形剂填充于空心胶囊内的固体制剂。具有稳定性强、易吸收、服用方便等特点。同时,胶囊壳掩盖了药物的难闻气味。
⑤注射剂:中药注射剂是从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无菌制剂,可用于人体肌肉、静脉。疗效迅速,对不能口服药物的危重病人有独特的作用。但中药注射剂的配制要求较高,且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医生在治疗患者时必须加强监测、谨慎使用。
03
中药剂型如何选择?
(1)根据功效选择中药剂型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药创造了汤、丸、散、膏、丸、酒、露等多种剂型,以适应不同疾病的治疗要求。现代中成药剂型、品种较为复杂,功效各异。常用汤剂,以内服为主。由于汤剂吸收快,药效发挥快;蜜丸吸收缓慢,作用温和,适合有咳嗽症状的人和需要调整药物的人。可用于体质虚弱患者的补充等;该粉对溃疡有特效;外用膏药具有防护、保湿、消炎、收敛、防腐、杀菌作用。其药效温和持久,可长期或多次涂抹。常用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皮肤创伤等;该酒具有通经、活络、补肾壮阳的功效,适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患者。该胶富含水解蛋白质和氨基酸,多用于滋补药物,特别适合因久病体弱者;颗粒剂吸收快,多用于急性疾病,更适合儿童;注射剂用于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药效发挥快,适用于急性或危重症。
(2)根据病情选择中药剂型
中药中的中药制剂种类很多。患者在服药时常常不知道选择哪种剂型。临床医生常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剂型。详情如下。
对于临床急、重病患者,中药汤剂效果更佳。由于汤剂组成高度灵活,可根据证候加减药物,综合疗效高,且制备简单,已成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
对于那些长期体力虚弱的慢性病患者来说,服用药物是很方便的。药丸作用温和,疗效持久。
片剂适用于急性和慢性疾病患者。由于其测量准确,因此便于携带和拿取。
一些特殊患者,如儿科患者或害怕吃苦药的人,适合使用冲剂。颗粒可以用沸水冲泡溶解。服用后吸收很快,有的有甜味。另外,糖浆剂是药物与糖混合制成的,多为止咳药,比较适合这类患者。
慢性病患者可选择口服药膏。中医常用滋补止咳药膏,如十全大补膏、雪梨膏等。对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皮肤疮毒等症状,可以外用药膏,如狗皮膏、活血化瘀膏等。镇痛药膏等
药酒也适用于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的患者。药酒具有通经、活经的作用。它可以内服或外用。
注射剂可用于抢救急危重病人,因为药物通过肌肉或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吸收快,起效快,如柴胡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
04
中药制剂有何特点?
(1)不同剂型分为速释型和缓释型。
“汤剂用于治疗重病;散剂用于散急病;丸剂用于缓解症状,安抚治愈。”更重要的是,需要将其制成汤剂。 “服散者,未必能得病”“无毒者用汤剂,微毒者服散剂,重毒者用丸剂”(《素臣良方》) ); “病初,多以汤治,日久病愈重,多以糯米酒熬”(《生机总录》)。从以上讨论中不难发现,古人常根据病情的急迫性、病情的严重性以及药物的毒性来选择相应的速释制剂和缓释制剂。
一般来说,对于病情严重的人,古人常选择溶解性好、吸收快、能很快见效的汤剂或散剂。例如,参附汤用于治疗元气严重不足、阳气骤失的危险症状。该汤药疗效特异、见效快,从而达到“顺喜转化”。 “气在虚无之地,阳即生于命门”(《名医缩补》);对于病情较轻、进展缓慢的慢性病,古人常采用缓效丸剂或药膏,使药物在服用后在胃肠道中逐渐释放,疗效持久。对于含有有毒或刺激性药物的方剂,古人通常将药物细粉制成丸剂,配以米糊、面糊、曲膏、蜡等赋形剂,以延缓其吸收,减弱毒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对人体的影响。胃。肠道刺激。例如,李东源通常用蜡作为赋形剂来制作有毒药物的丸剂,以达到“毒不伤脾胃”的目的。
(2)采用不同的剂型来控制处方和药物的作用
古人常采用不同的剂型来控制方剂的效果。对于口服制剂,古人认为汤剂能渗入人体内外,外治内病均可用;而丸剂和散剂则更多的是内服,多用于内科疾病。对于局部疾病,常选择局部使用的外用制剂,以达到“就近攻邪”的治疗目的。如咽剂、指甲剂、鼻抽剂和滴耳剂等。 其次,古人常采用一些特殊的用药方法来控制方剂的作用。对于胸膈以上的病患,古人一般在饭后服药。例如主治风邪头痛的川芎茶粉、主治肺病的花盖散等,均采用此法。反之,若病位在胸膈以下,则宜饭前服药。
(3)中药外治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表和内脏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功能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施于外,可作用于内。它可以局部治疗,也可以到达全身。外治的整体效果是指涂在体表的药物能够通过间质,通过卫气和经络气血的运行。它循环到达五脏六腑,传遍全身,发挥相应的功效。古代人们用膏药(包括膏药、软膏)、含片等敷于患处或穴位,使药物缓慢吸收,发挥持久疗效,治疗局部和全身疾病。
05
儿科用药如何选择剂型?
儿童器官娇嫩,尚未发育完全,其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耐受性与成人有较大差异。但儿童以成人用药的现象普遍存在,用药安全难以保障。
①散剂:散剂用于治疗急症。粉剂具有起效快、剂量易调整等优点。例如我院的小榄鸡散具有健胃开脾、宽胸理气、消食化积、和胃止泻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食欲不振、面黄、消瘦、发热、盗汗、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但粉剂在产品质量和患者依从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中药粉味苦、有砂粒味,不利于儿童服药。他们往往需要大量的饮用水,很容易导致孩子窒息和咳嗽。因此,有必要加强掩味等工艺技术的研究。提高儿童用药依从性。
②颗粒剂:颗粒剂既保持了传统汤剂吸收快、起效快的特点,又克服了携带不便、用量大、稳定性差的缺点。但同时应注意颗粒物的大小、形状、数量(体积)等因素,避免儿童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风险;另外,冲剂的规格要包装在最小年龄组的剂量中,比如我们医院儿科常用的冲剂的每日用量。格结热颗粒、三仙消寄颗粒、野菊解毒颗粒、小儿麻杏颗粒、桑菊解表颗粒、经防解表颗粒、旋肠通窍颗粒等,改变了以往成人包装药品半包或1/3包的服用方式,适合不同年龄的儿童服用。年龄。练习,提高给药的准确性。
③片剂:咀嚼片优先。咀嚼片需要先在口中咀嚼,产生令人愉悦的味道后再吞咽,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儿童的用药依从性。由于泡腾片的安全问题,临床专家不建议儿童使用。
④丸剂:随着制剂技术的发展,丸剂剂型不断创新。例如,颗粒的直径小于2.5mm。最常见的是王氏保赤丸,可以化积健脾,有改善乳汁不足、营养不良、小儿脾胃虚弱的功效。再比如我们医院的消食丸,可以健胃、生津、消食。影响。用于一切积乳、积食所致的厌食、呕吐、消瘦。用法是包容性的。对于无法吞咽药片的婴幼儿来说,它是一种重要的替代品。
⑤口服液体制剂:包括合剂、口服液、糖浆剂及其他口服液体制剂。该制剂保留了传统汤剂服用方便、吸收起效快、剂量灵活等优点。例如我院的经防白温合剂,具有润肺止咳、祛风解表、祛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风寒犯表、湿蕴肺腑所致的证候。症状有恶寒发热、头痛嗜睡、鼻塞流涕、咳嗽、痰白、咽痛、声音沉重等,也可用于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上述综合征是儿童常用的剂型,特别是对于无法吞咽固体制剂的儿童。
⑥吸入给药制剂:中药有效成分或部位经提取精制后可制成气雾剂或喷雾剂。药物通过呼吸道输送至肺部,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由于气雾剂中推进剂的蒸发会产生冷却效果,刺激皮肤,因此喷雾剂利用手动泵的压力来释放药物。具有安全可靠、给药方便等优点,因此喷雾剂更适合儿童使用。中药雾化吸入疗法广泛应用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经超声雾化后进入呼吸道,可直接作用于孩子患部。该药物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
⑦透皮给药制剂:以贴剂为主,使用简单,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好,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由于儿童皮肤薄而娇嫩,药物更容易渗透,因此中药贴剂在治疗儿童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用于治疗儿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比如我们医院儿科常用的是化痰散、消食散。将它们与蜂蜜混合,涂在不同的穴位上,通过皮肤释放活性成分,发挥不同的功效。是儿科辅助治疗的常用药物。
⑧直肠给药制剂:直肠给药是指将药物从肛门送入肠道,通过直肠粘膜吸收进入体循环的方法。具有起效快、使用方便、安全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灌肠剂是直肠给药的主要剂型之一。可以避免孩子不愿意或不方便使用药物的情况。在儿童用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临床上常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积滞便秘。
中药剂型与疗效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补充的。不同的剂型有不同的特点和优点。药物的特点应结合疾病的特点以及病情的体质、病情来选择合适的剂型,以便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 ,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