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集团年度业绩下滑:总营业额减少12.6%,净亏损达7.458亿港元

日期: 2024-12-12 10:08:27|浏览: 388|编号: 8663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IT集团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全称“Team”,意思是“盈利团队”。这个直言不讳的名字显示了该集团的雄心壮志,但现在却与这个目标渐行渐远。

5月27日,IT集团低调公布截至2020年2月29日止年度最终业绩,其2019至2020财年业绩表现并不理想:总收入同比减少12.6%至77.194亿港元,包括地区差异。部门收入及品牌分部收入等多项重要指标均出现下滑,净亏损达7.458亿港元。

其中,按零售地区类别划分,港澳市场占集团总营业额的33.9%。营业额同比减少23.5%至26.202亿港元,经营亏损为6.717亿港元。中国内地市场占集团总营业额的48.6%。收入按年减少9.0%至37.514亿港元。零售总收入减少9.4%至37.001亿港元;经营亏损为2.364亿港元。

受此前香港街头骚乱影响,去年下半年以来香港零售业数据持续出现两位数下滑。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香港零售额较上年下跌约11.1%。这是香港全年零售额三年来首次下跌,且跌幅与2018年8.7%的增幅相差较大。 2月份疫情爆发后,香港本已低迷的旅游业雪上加霜。香港旅游发展局此前表示,初步统计2020年4月访港旅客约为4,100人次,同比减少近100%。其中,内地游客2,945人次,同比减少约99.9%,再次加剧了香港零售业的低迷。疫情对零售业的负面影响也出现在澳门。

为了及时止血,IT集团一年内关闭了香港、澳门地区28家亏损门店。

事实上,香港IT集团业务的下滑并不是去年才开始的。 2011年至2013年间,该集团在香港另外开设了117家独立商店。但早在2011年年报会上,集团总裁沈嘉伟就透露,他已有意改变门店快速扩张的做法。时任IT集团财务总监邝国裕表示:“本地消费力正在萎缩,来港‘自由行’的人数也在减少。为了吸引客流,我们我们加大了促销力度,这也导致我们的毛利润大幅下降。”另据报道称。一名IT员工2015年告诉《新经济》杂志,集团在香港的销售额70%实际上来自“自由行”的内地游客。

● IT大赏季线上打折广告|图片来源:品牌

然而,大力支持IT集团的内地市场也不容乐观。尽管IT集团本财年表示已提供多次额外折扣促销活动以刺激销售,毛利因此下跌16.1%,但中国内地同店销售额仍下跌5.3%。与此前相比,第一财年同店销售额仍能录得1.7%的增长。即使考虑到疫情的干扰,这种显着的负增长率仍然表明该集团开业一年多的门店正在失去顾客。

原本凭借领先国内的潮流意识,引入许多内地消费者难以触及或闻所未闻的品牌,IT集团在中国内地一度颇为红火。

世纪之交后,内地时尚市场一度呈现两极分化的格局。在昂贵的奢侈品牌和平淡的大众品牌之间,消费者不再有更多的选择。

自2002年起,IT集团冲出香港开拓内地市场,并在上海新天地开设了香港以外的第一家旗舰店。它采用品牌分销买手店模式,一举引进大量海外时尚品牌。 Big IT主要经营小众高端设计师品牌, IT主要经营日韩年轻潮流产品。当时,IT集团满足了内地消费者更多选择的需求,为他们了解海外时尚潮流和文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及时”空间。

● Rocha与IT合作开设的香港店是该品牌全球第三家店|图片来源:品牌

2005年,IT集团乘势而上,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在继续拓展更多经销和代理品牌的同时,也开始大力发展自有品牌。集团目前代理近400个时尚品牌,还拥有b+ab、Izzue、A Ape等20多个自有品牌。

根据本次披露的财报数据,自创品牌板块占IT集团零售收入的60%,是集团最大的收入贡献来源。不过,该板块收入同比下降13.9%,较上一财年有所下降。实现收入7.27亿港元。

自主品牌对内地消费者的吸引力越来越低,性价比是其受到质疑的首要原因之一。这些自制品牌和小型IT原本主要以相对实惠的价格来填补大型IT无法吸引的销售缺口。但早在2008年,当集团在中国大陆全面扩张时,豆瓣“IT&i.t”群上就有不少消费者抱怨集团旗下品牌Five CM、Izzue等零售价格过高。一位用户直接写道:“如果再这样下去,就直接在连卡佛和Big IT卖了。”他认为高昂的价格没有相应的信心去提升品质。

因此,集团也做出了一些让步,包括每年两次的感恩节折扣以及年内或年内全面降价。不过,沈嘉伟曾表示,该集团的目标消费者并不想要廉价的东西,而是认为自己想要新的、千变万化的东西。近年来,对于自主品牌设计的尖锐评论不少。在上海长大的严明,目前是一名大四学生,是热衷关注时尚和潮流的学生之一。她说,IT品牌的“港风潮流”已经是她初中、高中时认为的“时尚”。 “他们的定位似乎没有改变,但消费者一直在进步。”

除了自有品牌之外,看看IT集团的经销品牌和代理品牌矩阵,可以看出其发现趋势的意识并不慢。其销售的品牌中有Off-White、Y/、MM6、Rocha等深受年轻人热捧的品牌。受欢迎的海外品牌还包括新兴本土设计师品牌,如/童、小李等。然而,来自国际品牌和授权品牌的零售收入仍然下降了11.2%和60%。

●IT集团邀请内地男歌手吴亦凡担任代言人 |图片来源:品牌

影响它的应该说是中国大陆年轻人时尚信息流通速度的加快。内地时尚市场不再像20年前那样充满信息闭塞和“慢镜头”。如今,靠这个时差获得的话语权已经被微博、小红书等各种社交媒体所淘汰。消费者不再痴迷于现货商品,而是开始通过各类独立买家开启预购模式。

与此同时,集团原有的优势地位也正在受到更多竞争对手的挑战,比如陈冠希创立的Yoho、梁超创立的Yoho!其他平台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占领市场,进一步挤压IT的生存空间。优衣库、Zara等快时尚品牌总是在创造营销噱头,给消费者无数的购买理由,从“价格”到“限量”。从代购到精品店,从线上到线下,内地消费者现在的选择太多了。

● IT集团率先引进日本人气拉面店Afuri入驻 |图片来源:品牌

当然,IT集团意识到自己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强,因此近年来也一直在寻求新的诉求手段。除了在中国内地布局电商等常规运营外,2017年邀请内地男歌手吴亦凡担任代言人,试图用偶像的力量聚集年轻人的注意力;集团还特意尝试在香港门店引入美容销售区和餐饮区。从其2017/2018年度财报来看,虽然吴亦凡效应极大刺激了内地销售,但其多样的零售方式似乎并没有挽救其在香港市场的低迷销售。

如今,曾经火热的内地市场也遭遇了寒冬。除了依靠老资本,IT集团还能创造什么理由来吸引消费者再次回归?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