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跑步后,我竟然成功跑丢了所有中年病

日期: 2025-05-20 10:01:45|浏览: 16|编号: 10433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坚持跑步后,我竟然成功跑丢了所有中年病

[]

有人说:中年,是人生旅途的沼泽地。

随着这个年龄段的到来,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各个器官步入衰老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问题的频繁出现。

如今人到中年的我深以为然。

[]

有一次写完文章,起身时感觉天旋地转,缓了很久才缓过来。

[]

到医院去体检,发现血压到了临界值,距离高血压就一步之遥。

再者,近两年来,图文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与此同时,公司的各项开支却持续增加,这让我开始饱受失眠的困扰,甚至有时整夜都无法入眠。

在一场欢聚的宴会上,气氛热烈,酒过三巡,我向在座的友人倾诉了近年来一直萦绕心头的烦恼。

其中,一位热爱运动的朋友建议我尝试跑步。

遵从朋友的提议,我带着一种尝试的心理,于夜晚在住所附近的公园开始了我的跑步锻炼。

一开始进展并不顺利,才跑了几百米我就气喘吁吁,双腿打颤。

回想起体检报告上那些不正常的数值,我下定决心,紧咬牙关,强迫自己继续努力。

从1公里,到3公里,到5公里……就这样我一点点坚持了下来。

坚持跑步半年后,我的身体和心理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每日夜跑之后,归家泡个舒心的热水澡,随即躺上床铺,便能迅速进入梦乡,失眠症状自然痊愈。

到医院去体检,惊喜地发现血压也回归到了正常值。

看着身体一点点的变化,我开始相信一句话:

跑步无疑是一种收益丰厚且绝不会让你感到懊悔的投资方式,一旦你沉醉于其中,健康也将对你倍加青睐。

步入中年时期,人们往往会频繁遭遇失眠、焦虑、体重增加以及抑郁等困扰。

我的建议是,不妨去进行一场跑步,哪怕只是5分钟、10分钟,这样的活动也比久坐或躺卧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对中年人来说,跑步就是给自己最好的救赎。

02

威斯康星大学精神病学家约翰·格雷斯特,做过一项实验。

他随机选择了28位抑郁症病人,并将他们分成了三组。

一组人选择了慢跑训练,另一组尝试了短期心理疗法,而第三组则接受了无时间限制的长期心理治疗。

经过三周的疗愈,前两组患者大多已恢复健康,然而接受持续心理治疗的病患情况依旧毫无起色。

格雷斯特总结道:

在缓解抑郁症症状上,跑步的功效不仅能够与短暂的心理治疗相提并论,甚至超越了对治疗时间没有限制的长期心理治疗,展现出更为显著的疗效。

随后,他持续关注这些患者群体,发现绝大多数康复者即便在身体恢复之后,依然保持着跑步的习惯。

毫不夸张地说,跑步可以治愈身心,让一个人变得乐观。

世界著名斯诺克球手奥沙利文曾经是一位中度抑郁症患者。

2012年,面对赛场上累积的重压,奥沙利文选择了放下球杆,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这时,运动心理学教授史蒂夫·彼得斯指点他开始跑步。

奥沙利文对跑步的热爱让他精神面貌日益提升,他不仅成功克服了抑郁,更是重返竞技场,最终在2013年世界锦标赛上夺得了冠军。

他称:跑步,就是我的神药。

并非仅此一例,《奥森日记》同样记载了物理学科教授曹林借助跑步来缓解抑郁症状的经历。

40岁的时候,曹林对包括生命在内的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

亲人之间的情感,还有那奋斗了数十载的科研之路,都让我感到疏离。

在朋友的建议下,曹林踏上了跑步的征程。无论电闪雷鸣,还是风雪交加,严寒侵袭,他始终未曾放弃跑步。

神奇的是,在坚持跑步之后,他的抑郁症慢慢消失了。

有位著名的外科专家曾言,手术的目的是为了疗愈,而跑步则是一种无需手术的疗愈方式。

步入中年阶段,若你感到情绪低落、忧郁不安,不妨尝试迈开步伐去奔跑一番。

当所有杂念化作汗水蒸发,负面情绪得以舒缓,人生便会自然而然地迎来转机。

生活本来沉闷,但跑起来就有风。

03

看过两项国际权威数据。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研究表明,参与跑步的人群,其心脏病死亡率相较于那些不参与跑步的人群,可以降低31%。

《英国运动医学期刊》经过对23.2万名跑步爱好者进行了长达5.5至35年的持续观察与调研,研究结果显示:

运动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面貌,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患病的频率。同时,它还能显著减少诸如心脏病、脑中风等突发性疾病的风险,并且能将13种癌症的发病率降低超过10%。

人到中年,跑步,是维持健康成本最低的方式。

2007年,时年34岁的央视主持人朱迅查出甲状腺癌。

幸运的是,手术十分成功。

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朱迅开始了跑步,这一跑就是17年。

自17年前以来,她的癌症未曾再次出现,她认为这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

在北京的一次长跑活动现场,朱迅对在场的跑步者说:

跑步的益处不胜枚举,有时甚至可以取代多种药物的功效。今天,我站在这里,向大家展示,自己正是这一说法的有力证明。

有人说,运动才是最好的保健品。

而运动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跑步。

跑步不仅能让你收获身心健康,还能在汗水滴落的每一刻,让你的体魄日益强健。

汪小金教授,来自云南大学,曾这样讲述,在四五十岁这个年龄段,他正忙于争取职称评定,承受着相当大的工作压力。

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被各种病痛折磨,后来晕倒在了讲台上。

在经过半个月的住院治疗后,他出院之际,深刻反思,遂下定决心,通过坚持跑步来提升自身的健康状况。

那时,他每隔一周便进行1至2次的跑步锻炼,每次的距离固定在5公里,坚持了超过一年,诸多身体上的不适症状也随之消失了。

周岭作家指出,经常锻炼的人,其身体内的生态系统宛如一股清澈的泉水,而长时间保持静止不动的人,其身体内的生态系统则更像是停滞不前的死水。

人到中年,身体已有了岁月的痕迹,时常疾病缠身,步履沉重。

规律的跑步,可以让你抵抗岁月的压力和疾病的困扰。

跑步,换来的是健康,积累的是资本。

04

跑步的过程,是修炼的过程,也是治愈的过程。

知道了跑步的好处后,如何让自己行动起来,开始跑步呢?

《人民日报》分享的五个跑步要点,推荐给大家:

1. 选择适合的跑鞋和场地。

跑步之前,挑选一双材质柔韧,鞋底软硬适中的跑鞋。

选择较为柔软且具有弹性的塑胶跑道作为场地,不仅能有效保护膝关节,即便不小心跌倒,也能为自己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2. 跑前要热身,跑后要拉伸。

跑步前进行热身,进行12至15分钟的手臂拉伸以及蹲起等基础动作。

跑步结束后进行拉伸、缓步行走、深呼吸练习,有助于肌肉逐步放松,同时为身体提供一段缓冲的间歇。

3. 设定自己的跑步频率。

跑步圈有12字箴言:从慢到快,以短求长,积少成多。

每周运动2.5—5小时,每次半小时,就可以达到锻炼的效果。

4. 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

跑步时,眼睛自然注视前方,不低头,不东张西望。

身体微微前倾,确保你的重心均匀分布在双脚中央;先让脚后跟触地,同时注意保持身体稳定,避免晃动。

双臂尽可能贴近躯干,摆动不要过大。

5. 合理规划跑步时间。

晨跑可以使一天精神饱满,晨跑前不要吃早餐。

午后进行跑步锻炼,有助于身体达到适宜的运动状态,然而,它也可能对消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建议在用餐前至少一个半小时内避免进行此类运动。

夜间跑,减肥效果最佳。

冯唐作家在步入四十岁之际,逐渐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若不及时进行锻炼,恐怕真的会支撑不住。

于是,冯唐开始跑步,也彻底爱上了这项运动。

他归纳出跑步为他带来的十大益处,包括心情愉悦、睡眠香甜、食欲增加、体重减轻、消除烦恼、体验生活、补充能量、释放压力、邂逅美好、享受独处。

步入中年,若你发现身体频繁出现不适,心理负担亦重,不妨尝试去跑步锻炼。

三公里距离能有效缓解各种不快情绪,五公里则能治愈内心的伤痛,而当完成十公里的奔跑后,心中便会充满宽广与仁慈。

点个赞吧,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迈开双腿,迎接健康的新生活。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