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大门刚刚敞开,那时年轻人携带一包进口香烟便成了最令人羡慕的时尚象征——这不仅仅是一盒烟,更是那段青春岁月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那时候洋货稀罕,谁兜里有盒万宝路或555,走路都带风。
在台球厅里,抽一根烟比当下刷抖音更为流行,仿佛自己置身于广告中的牛仔形象或是商场上的成功人士。
查阅资料得知,在1985年那个时期,进口香烟的销量激增,增幅高达30%,其价格更是国产香烟的两倍之高,以至于普通工人的月薪仅能购买几包,便感到十分心疼。
但年轻人宁可啃馒头也要省出钱买它,为啥?
电影里老外抽得酷,广告天天洗脑,希尔顿广告歌都能哼出来。
递烟就是社交密码,感觉跟国际接轨了。
万宝路广告里的硬汉形象火遍全国,连中学生都模仿。
555在生意场是硬通货,递出去对方点头哈腰。
健牌滤嘴带炭,号称干净,学生党最爱。
这些烟标已转变为收藏佳品,在二手市场上,一张旧万宝路烟盒的价格甚至能高达上百元。
但健康问题被忽视,那会儿抽烟伤肺没人提,只图面子。
2000年后国产烟崛起,加关税涨假货多,外烟慢慢凉了。
回头看,烟味早散了,青春却留在烟盒里。
录像厅烟雾缭绕的日子一去不返。
现在戒烟成了主流,当年烟鬼们反倒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