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莎莎对香水情有独钟,十多年前便着手收集,从市面上常见的流行香氛到鲜为人知的特色香水,这十年间她积累了海量藏品,也掌握了精准分辨香味的本领。她在闲鱼平台上从默默无闻的参与者转变为活跃的卖家,起初是为了寻觅稀有香水、进行香水交换,未曾料到在闲鱼上结识了志同道合者,还结交了许多朋友。
借助香氛的媒介,她在闲鱼收获了超20万的粉丝,创建的“香水迷情”社群聚集了近50万名成员,不仅时常向群成员分享香水推荐和鉴别心得,司徒莎莎还转而利用直播途径,向大批香水爱好者传授香水相关的资讯。
图说:司徒莎莎收藏的香水 采访对象提供
江苏女孩“阅香无数”,10年收藏万瓶香水
香水爱好者个个是“嗅觉鉴赏家”。她们的特殊才能体现在嗅觉上,一旦接触到一种新香水,就能立刻辨别出各种成分的协调性、香气的浓郁度,并且能够判断香水在某种原料的运用上是否与众不同,香气是否富有创新性。司徒莎莎就是一位见多识广的鉴赏家。
十多年前,香水只是少数女性的专属品,主要陈列在个别女性的梳妆柜里,然而香水那别致的包装、丰富的香型,令司徒莎莎深深着迷,她随即踏上了探索各种香气的旅程,并努力钻研香水相关的学问。在辨识香氛的过程中,司徒莎莎还入手了部分限量发售的香水,将它们谨慎地安放在书房里,数量也从最初的几十支,逐步增加到了几百支。
这些年里,她总有一个周末用来游历苏浙沪各地,或是在各类香水发烧友聚集的线上社区,目标就是为了寻觅到一瓶珍稀的老式香水。为了让这些老式香水能够长久保存,她特意将家里的室温常年维持在18度,在用电量最大的时节,单月电费就要支出数千元。家里的书房慢慢转变成了她的香水库房,某天她无意中发现,书房里已经陈列着上万瓶香水。
稀有香水,自然拥有高昂的市场价格,尤其是一些经典款和限量版香水,具备增值乃至升值的可能。司徒莎莎曾经收藏过一瓶科蒂的雨林之藤,当初四百多元购入,如今这款香水已经升值十几倍,并且还在不断涨价,"有人认为这款香水散发着热带雨林青草的气息,湿润的苔藓覆盖着朦胧的林间,而有人则觉得这款香水带有腐朽的味道,两种感受差异极大。"
从商业香到小众香,为更多气味买单
《香水收藏家》这部作品提出过一种看法,那就是,嗅觉是所有感觉里最直接的一种,也是最全面的一种,它拥有立刻让人穿越时空的能力。
司徒莎莎觉得,香味属于个人领域,能够引导品香者穿梭于真实与幻想之间,而且各个年龄层的人,对于同一种香水也会有各自的体会。
二十多岁的时候,司徒莎莎对皮革气息深恶痛绝,后来经历世事后,无意间接触到阿玛尼紫晶皮革,忽然领悟到这种味道的独特之处,它能够激发人的内在特质。这种与调香师产生共鸣的体验,仿佛女巫的药剂有了滞后反应,正是香水让她着迷的所在。她由此感叹道。
她渴望探索更多气味类型,因此从大众香水转向了小众香水。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塞尔维亚老人的手工调配香水,司徒莎莎前往当地历史最悠久的一间香水店,那位老人能够依据顾客的要求制作专属香水,并附上独特的标签,这款香水,成为了她书斋里一种比较特别的收藏。
她所渴望的许多香水都已不再生产,因此她百分之九十的香水搜寻和交换活动都在闲鱼平台上进行,随着搜寻经验的积累,司徒莎莎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香水爱好者。
气味“捕手”在闲鱼开播,聚拢20多万粉
司徒莎莎在闲鱼上积累了超过20万的关注者,她发起的“香水诱惑”社群也聚集了近50万名成员,这些成员热衷于探讨香氛的调制差异,以及香水的具体使用方法,始终保持着高涨的热情。
咨询的人数量众多,能否通过直播协助他们挑选香水?这个念头油然而生。立即行动,自去年起,司徒莎莎就在闲鱼平台持续进行直播活动,展示其珍藏的古董香水,并且与观众互动交流,倾听她们的困惑,也了解她们与香水之间的经历。
她在直播时,也能察觉到各个年龄段人群的不同喜好。比如,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更钟爱知名品牌的香水,经常询问那些大牌产品,而两千年代出生的人则热衷于发掘小众香水,把避免与他人用同款香味当作最终选择,尤其偏爱手工调制的香水。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出生的人,通常选择花卉、柑橘等不容易出错的香味,而九十五年出生和两千年代出生的人,则更欣赏墨香、熏香、叶香、木香这类具有东方特色的香味。香水正在逐渐打破性别的区分,中性香和无性别香也逐渐显现出自身的分量。
闲鱼上情形也在变动。年轻人将香水视作日常消耗品,使用频次持续上升,这种广泛的适应性反映出市场潜力无限,各类交易互动日益活跃,香水迷的社群范围持续拓宽。
此外,闲鱼平台除了香水之外,还聚集了西洋古董、木质手工艺品、音频设备、珠串把玩、时尚服饰等多个类型的兴趣社群,数量达到数万级别,许多年轻群体通过这些圈子分享日常点滴,沟通彼此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