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定市望都县寺庄乡郭忠村,有一对80后夫妇,白手起家,带领60名村里妇女创业做箱包。妻子刘聪出生于1983年,丈夫刘洪耀出生于1985年。从2009年到现在,8年时间,夫妻俩把一个小作坊做成了大公司,生产的产品远销俄罗斯,员工月收入达4000元。待在家里比在外打工挣钱还多,周边村民都对夫妻俩竖起大拇指。
■夫妻俩创业,为当地妇女提供多个就业机会
仅开设7家缝纫机工厂
2008年,刘聪与丈夫刘洪耀步入婚姻殿堂。当时,刘聪是村里有名的制袋能手,曾在离家150多公里的白沟制袋基地当了6年多的制袋技师,手艺一流;丈夫刘洪耀则是农村饭店有名的厨师,两人各有拿手好戏。
结婚后,刘聪很快怀孕了。孩子6个月大的时候,她想继续打工挣钱贴补家用,但想来想去,刘聪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孩子,也不能跑那么远去打工。“得在家附近找份工作,不然离家太远,没法照顾孩子。”想来想去,刘聪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当时郭中村村民大多以种地为生,企业不多。想着自己的一技之长不能浪费,刘聪便和丈夫、公公婆婆商量,在家门口的空地上建个小厂,做起自己的包包生意。
不善言辞的刘洪耀立刻拿出2万元给了妻子,刘聪也拿出了结婚前攒的6万元,加上公婆的帮忙,房子很快就建好了。
但房子盖好后,家里没了积蓄,刘聪向嫂子借了2万元,买了7台缝纫机,雇了几个工人,开工了。
村里人见刘聪这么认真,都笑她,这个“年轻”的媳妇也想开个“大”工厂,疯狂赚钱。
骑三轮车要花12个小时才能把货物运进来。
压力之下,刘聪在丈夫刘洪耀的鼓励下,开始有条不紊地经营起仅有7台缝纫机的“工厂”。
夫妻俩分工明确,刘聪负责技术,刘红耀负责运输,刘聪在家里教厂里的女工做女包、登山包、军用包等。
刘洪耀每天骑着摩三轮车在望都和白沟之间运送行李配件和成品,来回300多公里,刘洪耀需要12个小时才能到家。
由于路途遥远,轮胎爆胎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刘红瑶骑着摩的三轮车去白沟,晚上12点才回到家。刘红瑶自出生以来就走路困难,行动不便。刘聪怕丈夫半夜闯祸,就一直给他打电话,直到手机没电。刘红瑶回家后,夫妻俩相拥而泣,痛哭流涕。
招募大学生和60名乡村妇女创业
从2009年到2012年,三年的时间里,李聪和丈夫的箱包生意一直很艰难。刚开始,他们连一个订单都没有,只能给别人做代理,赚得微薄的利润。“很多客户都不敢跟我们下单,不相信农村妇女的手艺。”没有订单,加上村民的嘲笑和误解,刘聪一度想过放弃。丈夫刘红耀一直给她打气,鼓励她坚持下去。
2012年的一天,白沟的一位客户检查了包包的质量,向夫妻俩下了一大笔订单,要运往俄罗斯,对方承诺如果不出意外,以后每年都和工厂签合同。
箱包车间恢复营业,刘聪夫妇和厂里的员工们都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刘聪在原有厂房的基础上扩建了厂房。
工厂就算做大了,没有知识和技术的储备,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刘聪和丈夫刘洪耀发动村里一对大学生夫妇加入他们的队伍,创办了望都县郭忠村耀鼎箱包有限公司。“我们主要招收农村妇女当员工,这样她们在家就能挣钱,不用出去打工,还能抽出时间照顾孩子。”刘聪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有60名女员工,她们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有的员工工资高达4000元。“我们还会继续扩大规模,招收更多的员工,让大家一起挣钱,过上更好的生活。”刘聪说。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刘然、通讯员陈伟鸿
■图片来源:陈伟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