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鞣皮革是真皮吗 牛皮为何成为畜牧业副产品?揭秘其背后的原因

日期: 2024-06-28 20:06:35|浏览: 465|编号: 5526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设计/赵浩然

“有贸易就没有伤害。”这是国际环保组织通过中国明星拍摄的公益广告提出并倡导的理念。但这是为了防止人们被贪婪蒙蔽双眼,大肆盗猎杀害野生动物,却不适用于牛皮。

“世界上没有人会为了皮毛而养牛,这和貂皮不同,养貂是为了皮毛,不是为了肉,除非是口味很怪的人吃。但牛肉,养牛肯定是为了牛肉,其次是为了牛奶。”2022年8月20日,轩辕之学灵轩2期学员、博伊德皮革(中国)有限公司CEO周文明对来访的大连师生这样说。

这仍然让汽车供应链的新人感到惊讶。

“牛皮是畜牧业的副产品,如果不加工成成品,就会被扔掉,因为不能食用,会污染环境。一头牛要几万元,而一张牛皮才几百元。”周文明继续说道,“真皮是大自然的馈赠,有动物保护者认为杀牛是错误的,有环保组织认为真皮生产不环保,欧洲主机厂质疑真皮行业是否适合汽车领域,有厂商为了降低成本,认为真皮太贵,改用假皮,这是比较诚实的说法。”

汽车的四大趋势,让全球汽车行业迎来百年不遇的大变革。场景定义设计、软件定义汽车、用户共同创造价值。这些因素要求越来越多的汽车人转型成为新汽车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而是在传统之上不断创新。

2020年,被誉为商学院新物种的轩辕学堂横空出世,以成就新车人为使命,主要推出两门顶尖创新学习赋能课程——产业链巨浪课、供应链凌轩课,课程倡导互学互鉴。此次凌轩二期30名精英学员在周文明同学所在的公司上第二模块课程,他在凌轩智库环节对自己创业的分享,让众多师生对真皮座椅的认识更加清晰和迭代。

看似残忍的真皮座椅,其实是由牛肉副产品制成的。

2018年,人们吃了6000多万吨牛肉,喝了5亿多吨牛奶,屠宰了近3亿头牛,而汽车行业每年只消耗了数百万张牛皮,主要原因是人造革在汽车内饰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如果我们像提倡不买皮大衣一样停止使用牛皮座椅,这些牛皮就会被屠宰场扔掉,每年全球会有数千万吨的皮革材料变成垃圾,成为环境的负担。

从这个角度来说,汽车真皮座椅及内饰并不“残忍”,反而很环保。

神奇的牛皮“妆”

巴德皮革(中国)有限公司大连总部依山傍水,建筑风格与德国总部如出一辙。

轩辕学院灵轩二期的学生们被分成两组,先被带到了原料仓库,然后进入了主涂装生产车间,看到皮胚被仔细检查,所谓的皮胚,就是从牛身上割下来的皮,经过一系列的水处理,从湿的变成干的。

一张皮革需要经历“九十九八十一难”才能走到这里,包括削薄、磨皮、软化、震动、喷粉、滚涂、压花……经过无数次反复的打磨,才能成为汽车牛皮。

牛皮的生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原料准备,这个阶段主要处理的是刚从屠宰场运来的生皮,这个阶段也叫生皮阶段,主要是对生皮进行前期的处理。

刚从牛身上剥下来的一块牛皮,要及时保存或酸洗防腐。运到皮革厂后,要进行水洗,以恢复酸洗过程中损失的水分,并除去多余的牛毛、脂肪、杂质等。

第二阶段为鞣制阶段,此阶段是皮革品质变化的关键阶段,也是生皮变成成品皮的主要阶段。

首先用浓硫酸钠和钠石灰脱毛,溶解皮肤上的着色角质层,除去部分可溶性蛋白质,经过脱钙、发酵,将脱毛时残留在皮肤内的碱石灰和一切不需要的非皮质纤维除去。

其次就到了浸酸阶段,这一步主要是为了降低皮革的PH值,​​因为只有酸性的皮革才能吸收皮革润肤剂(铬盐)。

完成了鞣制前的准备工作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皮革生产中最重要的一步——鞣制。

鞣制的主要工序是将生皮和化学物质放入一个巨大的滚筒中,然后旋转滚筒,使化学物质浸透到生皮中。

经过这一工序,软化的生皮在化学材料的作用下变成了皮革。

皮革鞣制完成后,还会经过其他工序处理,如调整厚度、中和酸度、染色、加脂等。为了使皮革更接近目标品质,还可以调整鞣剂的比例,对皮革进行再次鞣制,这叫做“复鞣”。

鞣制阶段是决定一张皮革能否成功“变身”的关键步骤,如果鞣制失败,这块皮革就成了废品。

第三是涂饰阶段,在这个阶段,生皮已经变成了熟皮,内部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接下来就是让皮革变得更加漂亮,给它上妆。

在正式开始化妆之前,第一个重要的步骤是软化和光滑鞣制的皮革。

这需要两个关键步骤:研磨和软化皮革。

磨皮就是把皮革表面的斑点、伤痕磨掉的过程。牛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蚊虫叮咬、鞭打、摔伤等自然伤痕,让牛皮变得不那么“完美”,通过磨皮,可以对牛皮表面进行物理处理。

轰隆隆的声音中,只见两排巨大的滚筒有节奏地旋转着,就像洗衣机一样,反复晃动、软化皮革。博德皮革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两排大家伙是软化机的软化滚筒,作用是将皮革软化,以便后面上漆更加容易。

接下来就是这道工序的重头戏——涂饰,这也是皮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涂饰一般有辊涂、压花、喷涂等,涂饰皮革不容易成膜,涂饰厚度不宜过薄或过厚,过薄达不到使用性能要求,过厚则影响皮革柔​​软度,造成表面起皱。

因此,适度的比例和干预对皮革来说是最好的。

皮革“化好妆”后,需要检查妆容是否做好,通过褪色度、抗拉强度、撕裂强度、耐高温、耐寒、抗弯折等一系列测试进行最终检验,只有经受住考验的皮革,才能真正完成它的“化”程。

最好的牛皮产自哪里?

皮妆好不好,要怎么决定?要淡妆还是要重妆?这都要看皮料的质感,好的皮料只要“淡妆”就可以保持真皮的自然。

决定一块皮革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其固有缺陷和瑕疵的数量。在牛的生长过程中,疤痕可能由各种因素造成,例如生长纹、蚊虫叮咬、擦伤、穿刺、血管纹、撕裂等。

在皮革制作过程中,这些瑕疵需要通过磨皮、整饰等工序处理。品质最好的皮革,瑕疵很少,表面不需要打磨,粒面完整保留,称为全粒面皮革。全粒面皮革毛孔清晰、细小、紧密,表面丰满细腻,纹理自然,富有弹性,透气性好。瑕疵较多的皮革,需要打磨去除瑕疵,再进行人工压花,称为抛光皮,或修面皮(粒面)。

皮革品质越好,可能需要的人工涂饰就越少,只需稍加修饰即可,而蚊虫叮咬或鞭打损坏的皮革则可能需要浓妆艳抹才能掩盖伤痕。矛盾的是,涂饰过轻的皮革容易撕裂和损坏,而涂饰过重的皮革则会失去柔软度。

任何牛皮都有头层皮和二层皮之分,由于汽车真皮座椅对耐磨性要求较高,所以优先选用头层皮,但部分车型也会使用二层皮,甚至合成皮来填充座椅边角。

但并不是所有的牛皮都能变成我们熟知的Nappa皮。Nappa其实是一种使用天然鞣剂制作皮革的过程,指的是一种涂上薄漆,不压花,保留皮革自然纹理,手感细腻柔软的皮革。还有一种比Nappa皮品质更好、价格更昂贵、更极致的苯胺皮,包括半苯胺皮(Semi-)和全苯胺皮(Full-)。

苯胺皮革是指用苯胺染料染色而成的最天然的高档皮革。全苯胺皮革采用的高档原皮几乎没有任何内在缺陷,表面只加一层极薄的保护层,最大限度保留了高档皮革的天然外观。半苯胺皮革经过轻微加工,用苯胺染料染色,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涂层,可以掩盖一些细微的缺陷。其品质仅次于高档全苯胺皮革。

用于制作全苯胺革、半苯胺革的高档牛皮产量很低,且皮革标准要求是所有皮革中最高的,这也对牛皮的产地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世界几大皮革产区中,欧美皮革的品质可以算是一流的。

美国气候条件适宜牛生长,气温比南美高,蚊虫较少,使牛皮免受过多的自然损害。加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牛皮生产国和出口国,牛大多在适宜的环境下集中圈养、商业化养殖,屠宰方式先进(多为机器剥皮),因此美国牛皮原料供应稳定,价格高,品质优良,是全球有实力的制革厂青睐的原料。

欧洲也是一样,一般来说气候适合放牧,养殖方式先进,所以该地区的德国生皮、英国生皮、法国生皮都是较好的制革原料。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国的皮革品质远不如欧美国家。

那么,中国牛皮呢?周文明告诉轩辕书院灵轩二期的同学们,其实中国牛皮的质感很好,因为我国的牛种主要来自欧洲。但为什么车企不说这是来自中国的牛皮呢?

众所周知,全球的牛肉消费量都在增加。但过去中国人穷,吃的牛肉少,吃的猪肉多,因为猪肉便宜。牛肉的营养价值比猪肉高得多。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不断增加。而德国人均牛肉消费量每年在50公斤左右,我们只有六分之一或七分之一。这就导致我国的牛养殖大多是散养的,难以形成规模化、集中化养殖,商业化养殖模式也远不如欧美。

汽车内饰要求牛皮纹理统一标准,因此对于牛皮加工厂家来说,统一规模才是他们最看重的,这也是我国虽然牛皮产量很高,但依然是全球最大生牛皮进口国的原因之一。

很难说谁更环保。

“这个行业很古老,人类使用牛皮已经有几千年甚至几万年的历史了,以前很多制革厂污染了环境、土壤、水源,成为公害,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一百年前的制革工艺,需要大量的手工劳动,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周文明说,“我们公司有150年的历史,要有良心,要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把环保、安全、能源等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

Baer 是一家来自德国的家族企业,成立于 1872 年,至今已传承至第五代,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中间也做过军靴。战后艰难求生后,1981 年是其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它正式决定进军汽车皮革行业,并与宝马达成首次合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紧随奔驰、宝马、奥迪走上了全球化、快速扩张的道路。

博德集团全球工厂分布在欧洲的德国、波兰、乌克兰、保加利亚,美洲的美国、墨西哥、乌拉圭、巴拿马,亚洲的中国、印度、泰国,非洲的南非。截至目前,全球员工约 12,000 人,日产量达 80,000 平方米,使用 18,000 头奶牛的牛皮。

博德中国2004年11月在大连成立,2005年9月大连涂装裁切车间正式投产,2017年现代化涂装工厂投入生产,目前两班制产能已达4.5万平米/天。2009年在大连建设博德中国研发中心及设计中心,可进行从皮胚开发、色彩开发、纹理开发、孔洞开发到皮革全检的全套研发,目前最短产品审批时间可缩短至14周。

周文明表示,百年来,博德皮革不断优化鞣制和涂饰工艺,代代追求皮革艺术,最大程度还原皮革的天然质感。“自然不可复制,自然至上。”始终确保皮革产品的卓越品质和全流程的环境可持续,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客户对环保和天然材料应用的期待。

随着人造革技术的成熟,天然皮革与人造革的环保争论愈演愈烈。

天然皮革与人造皮革的生产过程大不相同。至于真皮,它要经过多个鞣制过程来稳定皮革并增加其耐用性,以便将其从易腐烂的生皮转变为耐用的鞣制皮革。

天然皮革是否环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鞣制过程中所用的鞣剂。鞣制有植物鞣、铬鞣等类型。植物鞣采用天然植物鞣剂“鞣酸液”进行鞣制,天然环保,不含有害物质,鞣制出的皮革比较柔韧,颜色比较单一。铬鞣采用重金属铬盐作为鞣剂,鞣制出的皮革比较柔软,颜色鲜艳,但环保性较差。

与天然皮革相比,人造皮革不涉及鞣制工序,但这并不意味着人造皮革的生产过程无污染。

人造革是以织物为基体,在其上涂敷或粘贴一层树脂混合料,然后加热塑化,压延或压花。在此过程中,与天然皮革相比,合成革和人造革的生产使用更多的有机溶剂,其中苯是致癌物质。挥发性有机物是细颗粒物和臭氧的重要贡献者。

但价格比真皮更贵的人造革(欧兰)的出现,让人造革的环保性又前进了一大步,作为人造革,它的生产材料有一部分来自于重复的回收材料。

目前,人造皮革与天然皮革在生产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环保漏洞,很难说孰优孰劣。但可以肯定的是,需要环保的并不是皮革本身,而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工业处理。

周文明对轩辕书院灵轩二期学员们说:“我觉得我们最自豪的就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博德中国团队已经成长起来了。我们现在是一个非典型的德国企业,比如管理团队里没有德国人,我们的研发团队全部本土化,开发能力非常强。现在我们准备把牛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全部利用起来,合成新材料。”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