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的战场生活与猎人、垂钓者、登山者、溯溪者的生活相似,专为士兵开发的多功能瑞士刀,注定会成为广泛户外活动的必备工具之一。
品牌的创始人曾在法国巴黎和德国南部学习制刀技术,回到瑞士后,于1884年创办了制刀厂,并于1891年向瑞士国防部提议每个士兵都配备一把瑞士刀,并协助制定了军用瑞士刀的规格。如今的瑞士刀的雏形就是在那时诞生的,不过那时的瑞士刀还是碳钢材质,搭配木质刀柄。发给士兵的瑞士刀只有6个简单的用途,分别是大、小刀、锥子、开罐器、开瓶器和大号螺丝刀。士兵吃罐头的机会很多,应该需要一把开罐器,如果用刺刀去挖罐头,难免会把刺刀弄钝,这肯定会受到军官的批评。
毫无疑问,大小不一的刀具、螺丝刀等小工具用途广泛,但钉子还有两个特殊用途需要说明一下。阵地上堆放的武器、物资,需要用大块帆布盖住,有时需要将大块帆布剪成小块,做成防风布、屋顶篷布等。帆布上必须钻有孔,用绳子固定,挖孔时需要用钉子。雨季、融雪期,战壕底部积水,军靴里肯定有水,脚底如果连续泡在水里一两天,就会溃烂。用钉子在鞋帮靠近鞋底的地方打个洞,排出积水,可以保持鞋子干燥,不易积水。这样,细菌生长缓慢,脚底也不容易溃烂。 这一招在穿着鞋子走雨林泥泞地面时也能派上用场。瑞士国民警卫队退役后,配发给他的瑞士刀可以带回家继续陪伴他一生,他的家人也能共享瑞士刀带来的便捷,这逐渐奠定了瑞士刀在民间普及的基础。
▲商标为中央一个十字架,外框为盾形,十字架符号为瑞士国徽,两家工厂均获瑞士政府授权使用。
瑞士国防部决定按照维克多先生制定的标准分配瑞士刀后,觉得军需物资至少要有两处货源,以免战时供应不足或货源中断,于是找到了著名的威格刀厂,该厂自1893年起就从事小型折刀的生产,并于1908年加入瑞士刀的军需供应行列。所生产的军用规格瑞士刀也是以碳钢制成,并具备与维氏相似的六大功能,士兵们称之为“小工具箱”。不过,真正让瑞士刀名声大噪的,并不是最先制定规格的维氏产品,而是威格刀厂的瑞士刀。
当时,瑞士军刀除了被瑞士军方使用外,还像瑞士制造的手表一样,在欧洲各地的市场上广泛销售。1939年,英军在北非连连失利,而德国“沙漠之狐”隆美尔将军即将取得重大胜利。此时,一位参加北非战役的英国士兵恰好随身携带了一把拥有六项功能的瑞士军刀。于是,英国的无线电兵利用这把威格瑞士刀修复了无线电,将德军的部署信息实时传送到了英国总部。最终,英军反败为胜,取得了北非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而隆美尔则遭遇了第一次失败。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特别称赞了威格瑞士刀,称其为“伟大的小士兵”。
▲瑞士军刀解剖图
1909年,为了表彰瑞士军刀对国家的贡献,瑞士当局特意允许瑞士军刀在瑞士军刀的刀柄上刻上瑞士十字型国徽。1921年,瑞士军刀正式推出不锈钢产品,工厂从不透露不锈钢的成分,一般推测不锈钢合金中镍和钨的含量比现今大部分不锈钢高,所以光泽略显暗淡,不像其他刀具那样亮白。1923年,不锈钢开始投入实用。最初以创始人的名字作为工厂的商标,或许是为了纪念创始人自己的母亲,品牌改成了母亲的名字——(维多利亚),并加入了nox三个英文字母,或许是代表不会氧化,不会生锈的意思。这就是传承了百余年的刀厂。
2008年,瑞士军方又从维多利亚刀厂购买了1万把刀,最大折叠长度11.1厘米,拥有单手半锯齿刀片、湿木锯、开罐器、开瓶器、电线矫直器、十字螺丝刀、锥子等七种功能,这也是维多利亚刀厂向最早的瑞士军刀致敬的复刻瑞士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