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丛亮在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超过90%,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广东、江西等省区复工率均超过70%。
随着各地企业逐步有序复工复产,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抢人才”也成为不少地区主攻任务:包车、高铁、包机、大额返程补贴……一系列硬核复工政策相继出台,“人才大战”如火如荼。
其中,浙江义乌因节后用工需求巨大,成为全国首批出台鼓励复工政策的城市之一,早在2月16日就派出工作组奔赴全国十个城市“抢人”,招募新员工。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义乌国际商贸城为观察样本,了解这家全球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的用工现状,以及工厂“抢人”行动的成效。
有订单的商家受影响较大
“我们今年2月18日就最早开业了,但受疫情影响,商贸城现场客户确实少了,主要是线上维护。自过年门店闭店以来,我们一直通过微信、邮件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客户保持联系,获取报价。开业后,我们已经确认了100多万的订单,线下还有一位南美客户下了6万多的订单。”义乌国际商贸城商户星宝伞业负责人张继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疫情对老客户订单影响不大,但新客户开发、产品生产可能会延后。“工厂员工在陆续返工,但全部返工可能还需要时间。”
记者随机采访义乌国际商贸城近十位商户也注意到,接受采访的商户大多表示,疫情对订单需求没有影响,但暂时的用工荒导致订单推迟,有商户甚至表示,因为工厂开工不了,无法扩大业务,所以还没正式开业。
商贸城商户巧巧玩具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对商户的影响主要就是外地客户不敢来,生产方面,一些外地员工也来不了,预计要到3月初才能恢复正常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现货储备充足的商家,一些有订单、需要生产的商家受到的影响更大。
主营箱包外贸订单的义乌市银科箱包有限公司从2月20日开始在多个平台发布加急招工启事,但多日过去,真正招到人却寥寥无几。“按照以往的经验,春节后初八到元宵节大部分员工都会到位,但这次招了一整天才招到一个人,那还是一个没回老家过年的工人。现在是赶工赶完春节后订单的时候,但今年的任务肯定不能如期完成。”该公司招聘业务负责人说,目前义乌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是招临时工没人招,大企业有合同的员工可以优先复工,相比之下,员工比较分散、员工数量较少的企业召回工人就很困难了。
“我们公司从2月25日到3月初、3月中旬、4月初的订单都排好了,原材料都备齐了,就等着开工生产,但是没有工人就没法继续生产了。”上述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英科箱包手头有约70万个箱包,货值近400万元,主要运往法国、意大利等地。上述负责人称,他们已经和客户沟通,对方愿意延期一至两周。但即便如此,工期能不能赶上还是个未知数。“我们也在逐一联系老员工,告诉他们,义乌出台了很多复工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回来,但有些地方还在严格管控,一方面是交通不方便,买不到票,或者害怕疫情。”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2月16日,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强企业就业保障的意见》,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复工复产,文件明确了企业包车补贴、员工自行返义补贴、实行专车接送、鼓励企业多渠道吸纳新员工等相关保障政策。
但面对遍布全国的员工,如何包车、到哪里接仍是企业面临的大问题。“我们公司有几家工厂3000多名员工,但到目前只有1000多人到岗上班。”另一家招工企业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即便符合复工条件,但很多员工因为路途遥远、买不到票等各种原因无法返岗。“我们第一时间把义乌政府出台的政策传达给员工,但跨省交通恢复程度仍然有限。从目前的情况看,企业还不能自己派车来接员工,这涉及到交通限制、与当地政府沟通等问题,还是由政府介入效率更高。”
记者注意到,2月24日下午,义乌市精神文明办所属“文明义乌”公众号发布了181家企业的用人需求信息。
派出30个工作组招募新成员
“是是是,今天要出发的十支队伍又需要印发一批材料。”2月21日下午2点左右,记者致电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陈建平时,他正在开会协调。“不好意思,我还在接收各企业上报的用工需求,接收并回复派遣工作队的信息,协调返乡人员的接送,还需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能接受采访。”
再次接通电话时,当天已快晚上7点了。陈建平正在义乌高铁站准备迎接当天返工工人的专列。“今天两趟专列返回义乌,大约有1200名工人。我们通过企业反馈、人力资源原数据、浙江用工人数等大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招工去向,但工作难度还是很大。疫情管控措施、地方配合、火车和包车运力、当地交通状况(都是问题)。”
2月16日,在出台鼓励复工政策的同时,义乌市派出首批6辆包车奔赴云南、贵州、安徽,迎接员工返义复工。还派出10个工作组奔赴河南、安徽、江西、陕西、云南、贵州等地,主要负责对接当地政府部门,组织人员做好复工工作,加大新员工招收力度。截至2月22日,义乌已派出三批30个境外工作组,赴安徽阜阳、湖南怀化、甘肃陇南、云南昭通、山西运城等地招收新员工。
据不完全统计,2月16日至21日,已有261辆“义乌号”就业大巴返回义乌,接回9184名从业人员;3趟专列抵达义乌,分别从安徽阜阳、江西南昌、云南昆明出发,接回2541名从业人员。
截至2月20日,义乌全市外贸主体复工率已达70%,重点外贸企业复工率达98%。
“员工们其实很主动,今天我的手机号公开了,想复工的工人就不断打电话询问具体政策,当天就接到了至少500个电话。”义乌人力资源产业园管委会的余新富是2月16日首批出发“招人”的队员之一,他来到湖南怀化市对接义乌返岗员工。
“截至2月22日,在义乌市政府统一组织下,怀化返岗职工约1500人。”余新富告诉记者,目前怀化组织员工返岗工作进展顺利:一方面,员工返岗心态积极;另一方面,作为劳务输出大市,怀化市政府层面也积极协调。短短几天内,就把怀化各地人力资源相关负责人动员起来,包括拉进统一微信群进行信息协调、上报统计,组织员工返岗工作进一步深化。
但受疫情影响,当地公共交通暂时陷入停滞。怀化多为山区,员工外出交通不便,确实对复工构成了现实障碍。余新富告诉记者,“我们不仅要安排高铁专列,还要把怀化各地的员工接至高铁站。由于交通不便,从下级县市到怀化高铁站要三个小时。”据悉,义乌市政府已出资,租用了怀化交通集团的班车,组织统一接送。 “前期我们把已经办理了复工证、健康证的员工组织起来,下一步对有复工意向但暂时没有复工证的员工,也将统一统计、统一接送。后期我们还将和地方各级政府签订用工协议,由地方组织直接把义乌有工需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带到怀化现场办公,进一步招新。”
余新富说,怀化市下辖13个县市,目前只去了3个县市,分别与它们签订了后续劳务合作协议。作为第一批赶赴怀化招人的代表,他抓住了机会。“这几天听说,很多发达县市的工作人员也来怀化招人了。”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