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世界艺术界一致认为他是20世纪最著名的作曲家
——评析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的非凡艺术成就
向太阳
1. 杰出成就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是前苏联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他的作品充满青春活力、热情、乐观、明晰和魅力。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十五年间,他旅居国外,在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演奏和指挥自己的作品,享有世界声誉。回国后,他选择爱国主义题材,把苏联现实人物放在创作的首位。他获得过崇高的荣誉:劳动红旗勋章、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六次斯大林奖、六次苏维埃国家奖、1957年列宁奖(追授)。他是许多著名外国音乐组织的成员。 世界各国艺术界一致认为他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合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声乐交响组曲《冬日篝火》、清唱剧《保卫和平》、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宝石花》等,歌剧《战争与和平》、《三个橘子的爱情》、《真正的男人》等。其中《战争与和平》是一部融抒情心理与民族史诗于一体的爱国主义名作,被公认为普罗科菲耶夫歌剧创作的巅峰之作。共创作了7部歌剧、7部芭蕾舞剧、7部交响曲、5部合唱曲、9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2部小提琴协奏曲、2部大提琴协奏曲、3部弦乐四重奏、多部电影配乐和多部声乐作品。 代表作品:交响童话《彼得与狼》、D大调第一“古典主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等。
艺术生涯
1.童年
普罗科菲耶夫1891年4月23日出生于乌克兰顿巴斯地区松佐夫卡村,父亲是农学家,管理地主的庄园,他受大学同学迪米特里·松佐夫雇佣管理土地,母亲擅长钢琴,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由于他在音乐上特别早熟,从小就跟随母亲、格利埃和塔尼耶夫学习音乐。普罗科菲耶夫5岁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并尝试创作第一首钢琴曲,6岁创作了一首进行曲、一首圆舞曲和一首回旋曲,8岁完成一部完整的歌剧《巨人》。随后,他创作了一系列歌剧、钢琴曲等童年作品。他最早的作品是5岁时即兴创作的一首曲子,是母亲为他写下的,最初没有标题,是一首没有降B音的F大调曲子。 至于为什么这首曲子没有用降B调(即缺少A大调的fa音),作曲家后来在自传中说:“并不是说我偏爱利底亚调式,而是我不喜欢处理钢琴上的黑键。”这首曲子记谱后,立刻被冠以“印度式加洛普”的名字。这是因为当时的报纸上刊登了印度发生大饥荒的消息,所以就编了一个与印度有关的歌名。
在父母的悉心栽培下,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天赋得到了发展。1900年1月,他第一次随父母来到莫斯科,观看了古歌剧《浮士德》、鲍罗廷的歌剧《伊戈尔王子》、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大开眼界。次年,再次来到莫斯科时,普罗科菲耶夫在俄国著名作曲家塔涅耶夫(1856-1915)面前自信地演奏了自己的歌剧《无人岛》的序曲。塔涅耶夫对此颇为得意。后来,经塔涅耶夫介绍,普罗科菲耶夫从1902年开始跟随格里耶尔(1875-1956)学习了两年作曲和钢琴。当时,普罗科菲耶夫只有十一二岁,格里耶尔二十八九岁。 后来成为基辅音乐学院院长的格里耶尔是普罗科菲耶夫最好的启蒙老师。四十年后,普罗科菲耶夫说:“每一个跟随格里兹曼学习过的人都对他怀有美好的回忆。他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能够抓住学生内心的深处。他不会强迫学生学习枯燥的科目。他清楚地知道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并一步步引导他们,把他们引向正确的方向。”他们从第一次见面起就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友谊。
2. 青春期
1904年,普罗科菲耶夫报考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带了两箱自己的作品,包括4部歌剧、2部奏鸣曲、1部交响曲和相当数量的钢琴曲。当时的考试委员会主席、大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1908)见到他后说:“我看上这个学生了。”经过长时间的考试,普罗科菲耶夫被录取了。
此后,普罗科菲耶夫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任教十年,师从K.利亚多夫(作曲)、H.A.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配器)、H.A.叶西波娃(钢琴)、H.H.切列普宁(指挥)。1909年,他完成了作曲系的课程,并毕业于作曲班。在校期间,他是米亚斯科夫斯基(1881-1950)的同班同学,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成为了亲密的朋友。博学的米亚斯科夫斯基视他为“一个体现我们所有人音乐精神的人”,而普罗科菲耶夫从比他大十多岁的同学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并对理查·施特劳斯、德彪西、拉威尔、马克斯·雷加的音乐产生了兴趣。
1914年,他毕业于NN·齐尔平(1877-1945)的指挥班和叶西波娃的钢琴班。在毕业音乐会的竞赛中,他演奏了两年前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和巴赫的一首赋格曲,获得一等奖,并因此获得了鲁宾斯坦奖,奖品是一架三角钢琴。音乐学院的系统学习为普罗科菲耶夫的作曲和钢琴技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他并不满足于传统作曲技巧的学习,开始着迷于对当代最新音乐风格和音乐理念的探索。同年6月,他出国伦敦,观看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火鸟》和拉威尔的《达芙妮与克洛伊》等芭蕾舞剧。对他影响较大的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作品,以及戏剧、绘画和诗歌方面的一些新潮流。
在当地,俄罗斯芭蕾舞团的组织者听了普罗科菲耶夫演奏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后,迪亚特列夫对他的音乐天赋感到惊讶。同年,他还根据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了独唱曲《丑小鸭》。次年,普罗科菲耶夫去了罗马。回国后,下半年,他完成了迪亚特列夫委托创作的芭蕾舞剧《丑角》,并开始创作歌剧《赌徒》。
1916年1月29日,普罗科菲耶夫亲自指挥首演《斯基耶夫组曲》,反响强烈,观众分成两拨,热闹非凡。普罗科菲耶夫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使他在此后的岁月里,写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名曲。
1917年初,普罗科菲耶夫险些成为克伦斯基临时政府(1917年7月游行后成立的临时政府,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克伦斯基为总理)的征兵对象,在刚认识的高尔基的帮助下才得以保全。他的钢琴曲集《瞬间的幻影》(共20首)中的第19首,表达了俄国二月革命时期群众的激昂情绪。
那年春天,他在圣彼得堡郊外的一个村庄里逗留,完成了一首钢琴奏鸣曲,并开始创作著名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三钢琴奏鸣曲》的初稿。秋天,他陪同母亲前往高加索,因为母亲想在这里接受温泉治疗。次年春天,他来到彼得格勒(1924年改名为列宁格勒),并于4月21日亲自指挥了《古典交响曲》的首演。时任教育人民委员的卢那察尔斯基出席了音乐会。几天后,高尔基把普罗科菲耶夫带到了冬宫,并把他介绍给了卢那察尔斯基。两人见面后,普罗科菲耶夫提出了去美国的想法。卢那察尔斯基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很忙,所以想呼吸新鲜空气。”“那你不觉得我们现在这里充满了新鲜空气吗?” “不,我想是的。不过我想呼吸一下海洋外面的空气。”卢那察尔斯基想了一会儿,高兴地说:“你是音乐上的革命者,我们是现实生活中的革命者,我们应该一起努力把事情做好。不过,如果你坚持要去美国,我也不拦着你。”
后来,普罗科菲耶夫得到了护照和无限期的出国通知,上面写着他“出国从事艺术工作和恢复健康”。显然,这是卢那察尔斯基出于对未来的信念和对普罗科菲耶夫的了解而采取的远见态度,相信他有一天会“回到祖国”。后来的事实证明,卢那察尔斯基是远见卓识的。
3. 居住在国外
1918年5月,普罗科菲耶夫离开苏联彼得格勒,周游世界。据说,当他办理出国护照时,主管教育的人民委员对他说:“你们在音乐上的革命,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的革命一样,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但是,如果你要离开,我们就不再和你合作了。”普罗科菲耶夫还是决定离开。为了办理美国的入境手续,他在日本逗留了两个月。8月2日晚,他从横滨登上一艘开往美国的荷兰轮船。抵达旧金山后,他在外国看守所被拘留了三天,遭到移民官员的严厉审问。结果,被认为没有携带炸弹或禁书,在受到警告后才被允许上岸。他身无分文,不得不向船上几个熟人借了三百美元。 9月19日他抵达纽约。在美国,他以钢琴家和作曲家的身份出现。由于他具有现代观念,被公众视为音乐界罕见的才子。《纽约时报》当天刊登的新闻说:“自斯特拉文斯基以来最有前途的俄罗斯作曲家来到了美国。”
然而,既无资金又无背景的普罗科菲耶夫很快意识到在美国开展音乐活动十分困难。当时美国观众对新音乐几乎不感兴趣,对演出的要求也相对保守,同行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好不容易才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
但他很少有机会演奏自己的作品,音乐会结束前,他只能演奏几首自己年轻时创作的曲子,如《魔鬼的暗示》(Op.4)或《加沃特舞曲》(Op.12 No.2)。1919年,他接受芝加哥歌剧公司的邀请,创作了一部歌剧《三个橘子的爱情》。后来,他又创作了六重奏《希伯来主题序曲》(由四弦琴、单簧管和钢琴演奏)。这部歌剧直到1921年12月底才在芝加哥首次演出。著名的《第三钢琴协奏曲》也于12月在芝加哥首演,由作曲家本人演奏钢琴,斯托科夫斯基指挥。不过,这两部作品都是在中国构思的。
1922年3月,普罗科菲耶夫离开美国,这让他很失望。他后来在自传中写道:“……我在美国度过的这个季节毫无成果,结局悲惨。当我离开时,我口袋里只剩下一千美元,脑子里还萦绕着嘈杂的声音,还有迫切想找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的愿望。”虽然他后来七次访问美国,但他再也没有安定下来。
普罗科菲耶夫先是带着患有心脏病和眼病的母亲和妻子丽娜住在德国南部的农村。1923年10月,全家搬到了巴黎。一年后的冬天,母亲因病去世。对于普罗科菲耶夫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普罗科菲耶夫开始了他在巴黎的十年定居。这期间,除了前面提到的两部歌剧,他还创作了舞台音乐,包括歌剧《火天使》和《赌徒》(修订版)、芭蕾舞剧《丑角》(修订版)、《钢铁飞跃》、《浪子回头》、《在第聂伯河上》、《秋千》等。交响音乐包括三部交响曲和许多根据他创作的歌剧和芭蕾舞剧的音乐改编的交响组曲。三部钢琴协奏曲。许多室内乐和钢琴曲。 此外还有《五首无词歌》及其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五首旋律》等。
他的一些优秀作品并没有立即被国外接受。例如,出国后完成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在纽约演出时受到冷遇。1923年秋,《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巴黎首演时,许多小提琴家拒绝演奏独奏部分。后来,乐团第一小提琴家达里乌斯演奏了独奏部分,演出后受到批评。1924年春,约瑟夫·西盖蒂看到这首乐曲的乐谱后,大为惊叹。同年6月1日,他在布拉格现代音乐节上演奏了这首乐曲,随后又带着它到柏林、日内瓦、伦敦、阿姆斯特丹、斯德哥尔摩、布达佩斯、华沙、莫斯科、列宁格勒演出,使这首作品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当今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他的许多钢琴作品最初都是只有他自己演奏的。 1924年左右,吉塞欣、霍洛维茨、鲁宾斯坦等许多钢琴家听过他的演奏后,便开始将其纳入自己的演奏曲目中。
在国外十余年的时间里,他获得了世界声誉,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有力量、最独特、最有煽动性的作曲家。他的祖国也没有忘记他,苏联报刊上不断刊登有关他作品的文章,他的作品也由国家出版局印刷出版,苏联评论家一直称赞他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普罗科菲耶夫作为世界乐坛上一流作曲家和最杰出的音乐大师之一的坚实地位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得到了认可。也是在这个时候,他回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回国的条件也逐渐成熟。1926年2月18日,歌剧《三只橘子之恋》在列宁格勒国立歌剧舞剧院上演,由他的老同学多拉尼西科夫指挥。同年3月起,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成为莫斯科音乐会的演出节目。
3月26日,普罗科菲耶夫写信给他的老同学、著名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1884—1949):“十年来,我一直期盼着我的歌剧能在马林斯基剧院上演。然而,当这个愿望终于实现时,我却在地球的反方向。”大约在同一时间,卢那察尔斯基在欢迎钢琴家埃里森举行独奏音乐会的致辞中说,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难得的天才,应该回到我们这里来充分发挥他的才华。这篇致辞后来发表在1926年第22期《艺术生活》杂志上。不久之后,普罗科菲耶夫夫妇在意大利各地演出,在索伦托与高尔基共进午餐,并亲切交谈至晚间。回到巴黎后,普罗科菲耶夫会见了从苏联来到巴黎的朋友、著名编舞家梅耶尔·霍利多。他仔细询问了国内近况。
1927年1月,夫妇俩踏上回国的旅程。1月19日,他们抵达莫斯科车站,见到了从列宁格勒远道而来的阿萨菲耶夫、米亚斯科夫斯基、萨尔吉耶夫、迪尔加诺夫斯基等亲友。随后,从当月24日起,举行了8场管弦乐和协奏曲音乐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用当时《现代音乐》杂志的话:“这不是一场音乐会,而是一个重大事件。”他在列宁格勒受到的欢迎甚至比在莫斯科还要热烈。同年,普罗科菲耶夫回到苏联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访问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英雄般的接待。不久,他在苏联音乐生活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地位他保持了十六年。正如尼古拉斯·斯洛宁斯基()所说,他的音乐“也许是苏联音乐中最伟大和独特的力量”。
此外,他还在基辅、哈尔科夫和敖德萨举行了两场钢琴独奏音乐会。3月18日黄昏,他告别老友,动身前往蒙特卡洛,在那里排练芭蕾舞剧《钢铁飞跃》。此后,普罗科菲耶夫多次回国,在伦敦、柏林、纽约、波士顿、哈瓦那、苏黎世、蒙特卡洛、米兰和罗马等地举行独奏音乐会。在此期间,美国作曲家格什温、巴西作曲家维拉-罗伯斯和西班牙作曲家法雅都曾到巴黎拜访普罗科菲耶夫,寻求建议。
1931年,在巴黎学习工作的中国作曲家冼星海,曾与普罗科菲耶夫一起学习了几个月的小提琴,并请他修改自己的作品。当时,他们住在同一套公寓里,冼星海就住在七楼。1940年,冼星海去苏联后,遇到了回国的老师。
4. 回到祖国
1933年4月,普罗科菲耶夫第四次从国外回到莫斯科,完成了《黄濑中尉》。这是他回国后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的第一部电影配乐。同年秋天,他参与了杜申纳耶夫斯基(1900-1955)指挥的电影配乐的录制。随后,他又到罗马指挥了自己的《第三交响曲》。接着,他在巴黎为话剧《埃及之夜》谱写了配乐。这部由莫斯科艺术剧院在巴黎上演的剧作,是普希金同名剧作、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库列奥巴图尔》和萧伯纳的《凯撒与库列奥巴图尔》的结合体。但用普罗科菲耶夫的话来说,“老莎士比亚挤走了萧伯纳”。10月,普罗科菲耶夫随莫斯科艺术剧院返回莫斯科。途中,他结识了大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后来成为亲密的朋友。
从10月21日起,他到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同时满怀热情地阅读列宁著作《该怎么办》,并做笔记。他开始构思引用列宁的话,创作一部大型作品。12月,应人民教育委员会的邀请,他到莫斯科音乐学院参观,做讲座,聆听哈恰图良(1903—1978)等人的作品。在读过哈恰图良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的草稿后,他说:“写协奏曲是十分困难的,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我的建议是:你应该先把浮现出来的音乐想法立刻全部记录下来,不要等到整体完成后再做这项工作。不要纠结于顺序,先把个别的乐句和有趣的节奏记录下来,然后再用这些‘片段’组成整体。”看来,这些话反映了他自己的创作经历。 此后数年,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兼职任教,教授高级班作曲。虽然他的家人于1935年7月回国定居莫斯科。此前,他经常出国履行合同上的音乐活动,但实际上此时他已经回到祖国。他曾说:“我的耳朵必须听到俄语。我必须与我的血肉之躯同胞交谈。只有他们才能帮助我重新获得我在这里得不到的东西:我自己的歌曲,我的歌。”
回国后的二十年间,普罗科菲耶夫在创作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写出了许多独具特色、受到上层和群众赞赏的代表作。这些作品的民族色彩愈发鲜明,其音乐表现尤为感人。从1934年开始,他开始创作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935年完成《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在马德里首演。次年,他为儿童创作了交响童话剧《彼得与狼》。以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为蓝本创作的两部组曲分别于同年和次年首演。1937年,他还为庆祝十月革命20周年创作了大合唱。1938年,他为电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创作音乐,次年将其改编成大合唱,完成了现代题材歌剧《谢苗·科德科》。 他于1941年创作的《斯基耶夫组曲》以其不和谐的音色,立刻使他成为俄国乐坛的“神童”形象。其作品在随后的几年中陆续演出和出版,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对俄国乐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根据托尔斯泰的小说创作的歌剧《战争与和平》成为卫国战争时期的重要作品。其重要作品有《第五交响曲》、《第七“青年”交响曲》、《协奏曲交响曲》、芭蕾舞剧《灰姑娘》、《宝石花》及其交响组曲、最后几首钢琴奏鸣曲和其他奏鸣曲、声乐交响组曲《冬日篝火》、清唱剧《保卫和平》、电影《伊凡雷帝》配乐、歌剧《真正的男人》等。
以上可见,普罗科菲耶夫的人生经历有两个转折点。一是出国(1918年春),二是回国(1932年)。这两个转折点把他的人生分为三个时期。如果将这三个时期的思想和创作倾向进行比较,不难看出,普罗科菲耶夫的创作很早就表现出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他精力旺盛,意志顽强,对探索音乐的新表现方式始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在这方面的早期成就集中在《古典交响曲》、《第一钢琴协奏曲》和一些钢琴作品中。在国外生活的十几年中,他仍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但最后几年创作热情有所减退。他意识到这是因为自己离开祖国太久,与人民的生活脱节了。回国二十年后,他的创作进入了新的繁荣时期,他成为当时苏联音乐文化的建设者。 他给自己提出了既站在时代前列又面向人民的新任务。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合唱剧《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七交响曲》、歌剧《战争与和平》等丰硕的成果表明,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出色地解决了这一新任务,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他以一位风格独特、表达方式自成体系的创新作曲家的身份被载入世界文化史册。他那些富有个性和民本性的优秀作品,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财富,对国内外作曲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歌剧《战争与和平》
5. 恢复身份
普罗科菲耶夫始终认为作曲就是履行一种社会职能。这种信念可以从他简化和声、写出清晰织体的行为中看出。他大量使用俄国民间音乐,创作出不难而又通俗易懂的音乐。此外,他坚持调性,注重使用复调音乐。二战期间,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变得更加尖锐辛辣,招致了苏共的指责:1948年2月10日,苏共中央委员会发布公开决议,谴责苏联作曲家领导层“腐朽的形式主义”或“脑瘫”。委员会认为,俄国作曲家受到了西方音乐思潮的感染,创作出复杂、不协调、破坏传统观念和习惯的音乐,远离了群众。这次攻击的主要对象是普罗科菲耶夫、哈恰图良、肖斯塔科维奇、米亚斯科夫斯基、舍巴林、穆拉杰里和波波夫。这项决议的谴责特别强调了这一点。 它认为这些作曲家有如下特点:“他们否定古典音乐的基本原则;他们宣扬无调性、不和谐音和不协和音,好像这些都是音乐生长或发展过程中的‘进步’和‘发明’,就是所谓旋律;混乱的热情,神经质的组合,导致噪音和无序的音堆积。……许多苏联作曲家,一味追求虚伪的幻想创作,脱离了苏联人民的需要和艺术利益,把自己锁在专家的小圈子里,闭关锁国,贬低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伟大作用,而局限于只满足审美个人主义者的扭曲的审美。”
在受到这样的谴责后,苏联作曲家们马上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自己刚刚看清了真相,愿意悔改改过。 以下是普罗科菲耶夫写给赫连尼科夫的一封表示悔意的信:“形式主义在我的音乐中很突出。我知道它在十五、二十年前就存在了。显然,这是由于我接触了西方思想。当肖斯塔科维奇歌剧《麦克白夫人》中形式主义的错误被揭露出来时,我对自己的创作方法进行了一番思考,最后发现这种方法是错误的。于是我开始寻求一种更清晰、更有意义的语言……我某些作品中形式主义的存在,可能是由于我某种自满情绪和对群众所憎恨的东西了解不够所致。决议动摇了我们作曲家的社会意识基础。它也明确指出了群众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根除形式主义的根源……这就是为什么我采用了当前的苏联主题,并想在我的新歌剧《一个真实的人的故事》(《A tale of a real 》)中使用它。这是波尔沃伊的原作。我非常感谢决议指出复节奏的‘和谐’,尤其是在合唱和齐唱中……在上面提到的歌剧中,我想引入以对位法发展的三重奏、二重奏和合唱,在这里我使用了一些有趣的北俄民歌。那种流畅的旋律和尽可能简单的和声语言是我在这部歌剧中想要使用的基本点。”
但普罗科菲耶夫是一位过于务实的创新艺术家,一位过于独立的音乐家,他不会突然将自己的音乐限制在某些规则和规定中。1948 年在圣彼得堡(列宁格勒)举行的《一个真正的男人的故事》音乐会并没有按计划进行;事实上,这部作品仍然非常明显地体现了普罗科菲耶夫自己的风格。后来,在 1948 年 12 月 29 日苏联作曲家联盟为期九天的会议上,普罗科菲耶夫再次受到攻击,赫连尼科夫总结道:“全体会议认为这些作曲家在改变创作方向方面非常缓慢,他们的音乐表现出形式主义的毒性,这种毒性尚未消除。事实上,形式主义仍然存在于苏联作曲家的作品中,正如普罗科菲耶夫的新歌剧《一个真正的男人的故事》所表明的那样。”
后来,不管怎样,他终于在苏联恢复了地位。他创作了清唱剧《保卫和平》和声乐交响组曲《冬日篝火》,采用了当时新美学观点所要求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悦耳的旋律。这些作品使普罗科菲耶夫在1951年初获得了斯大林奖。同年3月23日,为庆祝作曲家60岁生日,举办了普罗科菲耶夫专场音乐会。
普罗科菲耶夫音乐会
3. 创作阶段
1. 早期(1902-1918)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风格上不断探索和大变革。从童稚的钢琴童话和加沃特舞曲到强烈的结构主义(如钢琴曲《托卡塔》1912年);从莫扎特式的古典主义(《交响曲》1909年,1915年修订)到粗犷的野蛮主义(《斯基夫组曲》,1915年;康塔塔《他们七人》,1918年);从早期浪漫主义的传统风格(作品9)到音乐化散文的音调实验(音乐童话《丑小鸭》,1914年;抒情心理歌剧《赌徒》,1916年,1927年修订)。他反对当时流行的软弱感伤的艺术风格和习惯性的“美”的标准,主张刚劲有力、甚至强烈到刺激感官的艺术效果。 他的作品经常充满节奏,充满活力,热情和奇怪的想法,这是由于使用多色调和和谐而大胆地扩大了俄罗斯的舞台,钢琴的探索也是他的创新社会,但他的创新方式也是如此。 Ets。
2.在国外生活(1918-1933)
1918年,普罗科菲耶夫()在1919年离开了欧洲,在欧洲和美国生活了15年。在1920年修订的“小丑”,乐团的“ Skief Suite”和“他们七个”在巴黎和伦敦上演,因此开始赢得对西欧的舆论的认可。 在此期间,接近了法国的“六组”,并进一步探索了更复杂的彩色风格。表现主义的交响乐戏剧具有极其复杂的音乐语言;第四交响曲(1930年)是基于他的芭蕾舞《浪子儿子》(The Son)(1928)的音乐,是作者对美丽的抒情诗和清晰的管弦乐质地的新探索。 此外,他还将《钢铁飞跃》(1926年),第四钢琴协奏曲(1931年)和第五钢琴协奏曲(1932年)撰写,使用结构主义音乐来表达“红色俄罗斯”,从而逐渐与他的祖国产生了负面影响。
3.后期(1933-1953)
返回苏联的20年是他的创造性生涯的黄金时期(祖国,其历史和当代生活)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
在此期间,他在歌剧和舞蹈戏剧中的成就尤其出色。作为的峰值,这些歌剧的脚本是由“在修道院中的处理”而写的。天空”); 乐团一直以复杂的交响曲开始戏剧的剧情发展。
4.作品概述
他的“第五交响曲”(1944年),第六次交响曲(1947年)和“第七交响曲”(1952年),分别是史诗般的,戏剧性的和抒情的音乐图像,他们的前景是温暖的反应,并被视为苏联音乐的经典作品。他在“庆祝十月革命的20周年”(1936年至1937年)中写道,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摘录,试图总结《无产者》(1939年)的发展; “伊万皇帝”(1942-1945)在1961年根据他的电影音乐在1961年被一个名字的艺术能量剪裁。
交响乐童话“彼得和沃尔夫”
此外,他的交响曲《彼得和沃尔夫》(1936年),群歌“冬季篝火”(1949年)等,以生动的艺术形象雕刻了苏联儿童和儿童的无辜之心,这是献给儿童的艺术品,这是固有的鲜明和充满活力的素质。 ,并独特地绘制并处理民间音乐的语气,节奏和其他表达方法,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家庭风格。
5.大师的死
1953年1月23日,给比利时伊丽莎白国际音乐竞赛的主要指导写了一封信,称他不能被邀请参加由于疾病而参加的作曲家。
1953年2月,他他了还是还是了舞剧舞剧《《的的最后最后一一一次次校订工作。工作工作。因为因为因为因为这部部部部部舞剧舞剧舞剧舞剧舞剧舞剧舞剧舞剧舞剧舞剧舞剧舞剧舞剧舞剧舞剧舞剧舞剧开始开始开始日开始开始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日到公寓时,他他精神挺。。
舞剧“宝石花”
在他给他们展示了卡特里娜飓风和丹妮拉的双舞场景中,他们出去了一段时间。
葬礼于1953年3月7日下午举行,卡萨洛夫斯基曾担任葬礼委员会主席。
当著名的小提琴家听到了死亡的消息时,他在东京旅行。
“ Works的完整作品”总共有35卷和大约50卷,记录了现代音乐家的劳动成果,后者为人类音乐宝藏增添了财富。
6.全面评估
的作品展示了他生动的俄罗斯民族风格,还表现出了他对18世纪古典作曲家的偏爱,有时反映了现代主义的趋势。
1.古典线:一方面,它来自他对古代舞蹈等历史元素的记忆,另一方面,他对传统的继承。
2.现代路线:这是表现出他大胆的和谐,不适和新颖的和弦组合的偏爱。
3.电力线:他的许多作品具有紧凑的节奏和粗糙的旋律;
4.歌词线:可以突然将抒情和宁静的旋律带到敏锐而强烈的情感影响上。
此外,他的作品中的幽默和讽刺并不少见。
的创作并未被打断,但它仍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证明他的音乐进一步简化了他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