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两周前,我准备送修我的2015款12寸笔记本,电池出现了问题,右上角的通知栏出现了感叹号,要求我“维修电池”。
Mac Help 表示:“电池功能不正常,您可能已经注意到或没有注意到电池功能异常,或者其可容纳的电量发生了变化。”
我当然注意到了,问题很明显。拔掉电源线后,它从 100% 到自动关机只用了 40 到 50 分钟。我看到它在前 10 分钟内下降到 70%,然后是接下来的 20 分钟。电池寿命在一分钟内下降到 30%。如果你合上盖子然后打开它,它就不会启动。
将没电的设备重新插回插座后,我不得不冷静下来,再等十分钟,然后按下电源按钮,让它有反应。屏幕亮了起来,右上角的电池指示器显示 0%;然后在输入密码后,进入桌面之前,它突然断了。屏幕再次变黑。这一次你必须再等五分钟,然后重新启动电脑。
原因可能是北方的冬天太不正常,电池受不了寒冷。我猜也可能是因为我几乎每天都用十几个小时,而且每次都开虚拟机、几十个标签,肯定是吃不消了。让电池努力工作,发挥到极致。其实其他部件可能也会嚎叫,但 Mac 帮助上说“在检查之前,您可以继续使用电池,不会伤害电脑。”
是我的错吗?我不知道。例如,我不知道是让电池一直插着电好还是先充满电再用完好。有人说应该多充放电,也有人说锂电池没有这个问题。但我的电池肯定是长期使用后过早结束了有效循环。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上一台电脑X201。我夸张地买了一块备用电池,以显示其可更换电池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而且至少,我知道当有插座时,我总是使用空的电池槽。
我换掉了X201,因为它太重了。后来又出了一款平板电脑,同样轻薄,也不支持更换内置电池。不过它附带的电池扩展坞给了我们一个心理安慰的机会。这也是一款可更换电池的机型,还附赠了一个小型应急电源。如果换个角度想,世界就会好很多。
我还是买了,用到现在,现在没钱换,也没钱修。
我的电脑有段时间过了苹果自己规定的一年免费保修期,不过也不过两年,现在也处于国家三包规定的保修期内,当时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我以为没有电池,整个设备就毫无用处,所以它被认为是一个主要部件。但我错了。
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微型计算机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附件1《微型计算机三包产品目录》,其中包含“主板、CPU、内存、显示器、硬盘、键盘、电源适配器”等。
——你没看错!有“电源适配器”,却没有“电池”。
此外,“数码相机”三包还包括电池和“存储卡”。
在与苹果客服通话中确认,该电池不在国家“三包”保修范围内。
嗯,“电源适配器”就是那种你要花 600 多块钱买的东西,然后修理电池要花 1200 块钱。
其实我觉得在实际使用中,电源适配器损坏的概率比电池损坏的概率要低很多,问题是国家的三包规定大概是世纪之交就定下来的,从来没变过。。
那时,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基本都是可以更换的。还有所谓的“准系统”,看上去像笔记本电脑,但没有电池,必须插上电源才能使用。现在来了——是的,PDA——电池也可以更换,甚至可以使用几节干电池。
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中不可更换电池的情况已经很普遍,要维修电池必须拆开机器,大大增加了成本。如今电池已经成为影响整机寿命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即使其他功能正常,如果电池出现问题,也会造成严重损害,只能依靠外接电源才能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无异于瘫痪。
比如现在出差,只能把电脑留在酒店,用手机和单独买的小键盘勉强完成文字输入工作,再回去排版。这也是我下一台电脑急着用低功耗电脑的原因。因为平板耗电大,用充电宝就跟换电池一样,让我更安心。
因此我觉得实行了近20年的三包规定需要修改了,因为未来可能会出现其他部件维修费用大幅增加的情况,我觉得相关规定应该规定也纳入三包范围。而“主要部件”是购买机器时成本占总成本比例最高的硬件,这样才能彻底避免可能的法律漏洞。
除了电池不属于三包范围外,2002年的这项规定中其他问题也随处可见。
例如,当 Apple 推出 iPad 时,你无法分辨它是一款消费娱乐设备(如便携式 DVD 或 MP4 播放器)还是一台平板电脑。“平板电脑”的定义。
伴随《微型计算机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而实施的还有《家用音像制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其中规定的家用影碟机(VCD、超级VCD、DVD等)在短短几年内就光荣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相关规定也失去了意义。
法律法规肯定存在滞后性,所以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希望不要太死板,其他不合时宜的规定也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改。
因为我手里的电池距离两年质保期结束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我对它的电池能享受全国联保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是时候换电脑了。
但如果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电池注定未来无法更换,那么就必须争取未来型号的电池保修。这不是巨大的浪费吗?
三块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