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儿的终身合同终于到期了。
2月19日晚,时尚界最著名、最受尊敬的设计师之一、为时尚界奉献60多年的香奈儿()艺术总监卡尔·拉格斐(Karl )在巴黎去世,享年85岁。
他可以说是时尚圈最著名的老先生了,被称为卡尔·拉格斐,他给时尚带来了活力,把Chloé、Fendi带到了时尚的巅峰。
他参加的每场演出都有自己的光芒。
然而今年1月,从不错过高光时刻的拉格斐却缺席了两场香奈儿的秀。
担忧最终变成了现实,有人感叹这似乎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我讨厌工作狂”
太阳镜多为黑色,遮住了半张脸;衣领总是笔挺的,僵硬地护着下巴;领带用古董卡地亚扣子系紧;手套是高档皮革的,露出手指,还有银色的扣眼……还有标志性的白色低马尾,拉格斐的形象就像威尼斯狂欢节的面具,在岁月的洗礼下逐渐定格。
“我讨厌葬礼,我不想让任何人参加我的葬礼。你们可以随意处理我的骨灰,把它们扔进垃圾桶。”
几年前,卡尔·拉格斐在一次视频采访中,随口透露了自己对生与死的看法——他渴望像香奈儿创始人可可那样,在设计过程中死去。
看来他的话成真了。据媒体报道,直到去世前一刻,他还在为本周四的 Fendi 秀做准备。
拉格斐经常被视为工作狂,在领导香奈儿、芬迪和他自己的同名品牌期间,每天工作数十个小时。
“是的,我很努力,但我讨厌工作狂。你必须放松对待你的工作,认真对待它,不要吹嘘它,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不要只是说说而已。”他再谦虚,也不会承认自己是个天才。他再叛逆,也不会承认自己靠努力获得了成功。他流利的英语也透露出拉格斐不可避免的德国口音。
他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汉堡,十几岁时移居巴黎,尽管几乎没有任何证书和学历,但21岁时就在国际羊毛局举办的时装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以高领V领的造型夺得大衣类别冠军,从而步入时尚圈,随后她便跳出时尚红海,成为时尚大师皮埃尔·帕尔默的学生,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三年后,他成为高级时装品牌 Jean Patou 的设计师。如今很少有人提及的是, 的首个系列并不令人满意。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时尚记者 曾在一篇报道中写道:媒体“鄙视这个系列”。几件黑色连衣裙的前面剪裁得如此之宽,以至于一些女记者都倒吸一口凉气,而其他连衣裙也有同样的特点:低腰,低腰。
高级定制与时装还是有区别的。1963年,拉格斐开始厌倦为富人设计正装,因为“不时髦”。他决定成为一名自由成衣设计师。放弃龙门,重新开始,被业界认为是一个大胆,甚至鲁莽的决定,但拉格斐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了成功。
他开始与 Chloé 合作,脱离了高级时装的范畴,采取了更自由的设计方式。到 1970 年代初,Chloé 已成为一家国际知名的时装公司。1965 年, 将 Fendi 纳入他的客户群。短短几年后,这个专门设计奢华皮草的意大利品牌就享誉全球。
甚至在2007年,拉格斐还带领芬迪在长城上举办了一场时装秀,邀请了500位嘉宾出席。
完美主义
在拉格斐巴黎的家中,一间房间是纯白色的,摆放着白色的床、沙发、灯,搭配原木色的家具,让装潢不那么单调;存放衣服的房间一眼望去全黑,只有戒指、项圈、项链等配饰在闪闪发光。
拉格斐似乎更喜欢黑白色。他的头发有些灰白,但因为不喜欢,他每天都用干发喷雾把头发染成全白,因为“白色什么都遮不住”。
黑色和白色是的经典色彩,而这个品牌也是拉格斐一生最著名的“作品”。
1983年,50岁的拉格斐给自己定下了“唤醒一个死去的女人”的任务——他被香奈儿聘用,并担任其艺术总监至今。
那时的香奈儿被认为已不再光彩,只是一家带时装店的香水公司,其经典设计被戏称为“为中年女政客设计的”,拉格斐称她为“睡美人”,“甚至算不上美人,她甚至在睡梦中还会打呼噜。”
但此后的36年里,拉格斐不仅重振了香奈儿昔日的优雅,保持了粗花呢套装等品牌经典风格,还对其进行了重新诠释和发展,虽然一度饱受争议,但他依然在年轻、时尚、潮流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金钱的标签下掀起民众的狂热。
拉格斐用纸和笔进行设计,几笔勾勒出一个女人的轮廓,展现出他的艺术造诣。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负责构思,很少触碰布料。“我没有任何设计经验。一点耐心都没有。”
即便是随手一做,也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他也不喜欢回头或做出改变,所以家里和工作室最重要的家具就是垃圾桶,他不留文件,不画草图,不满意的设计,就从生活中删除,完美主义的性格在此时展露无遗。
的合同要求他每年制作四个系列,包括两季成衣和两季高定,但他把工作量加倍,保证每季两个系列的产量,经常把数量加到十个。再加上为 Fendi 设计的五款设计、为自己同名品牌的设计,以及频频爆红的跨界合作——泰迪熊、芭比娃娃、房屋设计等——拉格斐的工作量足以让人咂舌。
似乎只有当他把旧设计扔进垃圾桶,戴着露指手套触摸面前的空白页,让脑海中的幻想得以实现时,他才能放松下来。
为爱失控
作为时尚圈不可多得的天才,拉格斐从不掩饰自己的实力与傲慢。
很多年前,就像电影里那个戏剧性的场景一样,Fendi 的一位助理甚至发现自己有了新名字,因为 觉得助理的姓氏发音困难,又土气,于是就把助理的姓氏改为 Léger。一方面,它在法语中是“光”的意思,另一方面,也容易让人记住。
拉格斐说话总是带着一种宣言式的激动,你根本没法拒绝他,有时甚至很难分辨哪些是他刻意的夸张,哪些是他“天生的敏锐和自嘲”。
这位神话设计师曾经包装过自己的背景,但最终证明他出生于1933年——而非他自己所说的1938年或1935年,而且和瑞典贵族、德国高层都没有任何联系。
青少年时期的拉格斐任性娇惯,对同学的衣着和外表特别“挑剔”,这难免给他带来了厄运。大约 12 岁的时候,他被一对男女欺负过。回家后告诉母亲,但母亲却说,你看看你自己,都是你自己的问题。你不炫耀的话,别人怎么会那样对你?
母亲还警告他,他的手不漂亮,抽烟会引人注意。拉格斐再也没有抽过烟,连手套都成了他的标志,唯一偶尔引人注意的,就是他手里的那把刀和折扇。
父母的严厉和疏远或许让他很早就有了自信。他说他只想靠自己的力量前进,不想被根系束缚。这也让他变得非常“独立”,有时甚至有些傲慢。
拉格斐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他说运动裤是“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人穿的”;他称矮个子男人是“伪装的残疾人”;他说他不喜欢和男人讨论时尚,“我不在乎他们怎么想。”
1993 年的芬迪 (Fendi) 秀上,他让色情明星穿上蕾丝泳衣,令人费解;2015 年的一场系列中,模特们举着写有女权主义口号的标语,被批评为“利用政治宣传来贩卖衣服”。他还被指责贩卖服装,而他对默克尔难民政策的多次批评,让他获得了“民族主义者”的称号……
最严重的一次,是他甚至因为在法国电视节目《Le Grand 8》中说“超重人群”是社会保障的漏洞,是百病之源而被起诉。此外,他还曾批评英国歌手阿黛尔太胖,提到“没人想在T台上看到丰满(曲线)的女性”等。这些争议性言论一度激怒公众。
但上世纪80年代,拉格斐曾因爱情而失去对体重的控制。
因为所爱之人身患绝症而去世,他陷入了绝望,这个能挤进最小号西装的男人也体重增加,达到了“肥胖”的边缘——尽管在随后的采访中,他都尽力抵制这个原因,但那段颇为痛苦的记忆,还是清晰地记录在他著名的减肥著作《卡尔饮食法》中——他后来瘦身90磅,成为励志大神,并开玩笑说,那只是为了穿上那件来自DIOR HOMME的合身西装。
普遍认为,拉格斐一生痴迷过两个人,一个是已故法国贵族德·库图尔,正是他让拉格斐爱上了YSL创始人伊夫·圣罗兰;另一个则是法国著名男模拉格斐,格斐曾将他做成了巧克力雕像,甚至还有传言说两人即将结婚。
但感情总是以失败告终,这位时尚圈“最有型老男人”此后也声称自己与工作只有爱情关系。
年龄越大,你就会越成功。
但拉格斐从不让自己陷入工作之中。
他热爱摄影,除从事摄影工作外,还在凡尔赛宫举办过“日光与阴影中的凡尔赛宫”摄影展。
他热爱读书,他的私人图书馆藏书超过6万册,堆到天花板。他在巴黎的家里,特意定制了一个面向卢浮宫和塞纳河的天棚,每天早上他都会在那里静静地翻阅书籍。
他还是著名的“爱猫人士”——这只猫曾是巧克力雕像的模特,收养后再也没有归还过。拉格斐为“小公主”开设了社交账号,定期为她修指甲、带她去医院。逛街时,专门安排两人照顾它的饮食和起居。光是吃饭,猫咪面前就摆着三个来自著名奢侈品牌 Goya(戈雅)的碗,供它随意挑选。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拉格斐开始不喜欢社交。他曾在采访中说,以前经常一起出去玩的人,大多已经去世,或者不再存在于他的生活中。
他也不喜欢用手机,所以别人很难直接找到他,但他从不感到孤独。“我必须一个人战斗!不能独自战斗的人是有问题的。对我这样的人来说,孤独是一种奢侈。”
在瞬息万变的时尚圈,作为艺术总监,拉格斐的年龄是其他奢侈品牌同事的两倍,但几乎没有人认为他过时了,他也从不为此感到紧张。即便年事已高,他仍会想起算命师说过的话:年纪越大,越成功。
拉格斐讨厌睡觉。人生苦短,他曾感叹几年后自己可以想睡多久就睡多久。起床前后,他依然喜欢喝可乐。和特朗普一样,他爱喝可乐,不过可乐是零卡路里的。“我一起床就喝健怡可乐,半夜也可以喝健怡可乐。”
最终,他在工作中去世。正如他临终前所说:“不要夸大一个人,世界上有几十亿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然后离开,人们崇拜你,然后忘记你。”
他不想被任何人记得,他只想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