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正统钟离权:从元代正阳祖师到清代瓷器中的形象演变

日期: 2024-08-07 14:16:01|浏览: 488|编号: 5996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左图:该产品部分图片

右:袁延辉《李贤像》 绢本水墨 卷轴:146.5厘米 横轴:72.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与臣所撰《演九炼居》中有“仙人源流,古可追溯钟离”一句,旁注为:“道教,汉代由东华少君授钟离,唐代传至吕岩,初为北派七真祖之一。”可见,八仙中,汉钟离最为尊崇,被视为道教正统。他被誉为“三仙”,元代全真道尊为“正阳”,被尊为“北五祖”之一。金丹道教和全真道曾尊他为二祖:一祖为东华帝君,传教于二祖钟离权,二祖钟离权又传教于三祖吕洞宾。吕在传两派教义相传。清代瓷器上的钟离权,头束双髻,手捧宝扇,面带微笑,袒腹,身着飘逸的红衣,正如《铁道通鉴》所记:“侍女袒腹,手捧宝扇,面带微笑,袒腹,手捧宝扇……”他挥舞着芭蕉扇,神采飞扬,面容红润,身姿雄伟,双目如龙。

钟离权或可视为八仙中的精神领袖,纵观本品身所绘人物,钟离权最为神态端庄,面容与元代佛教绘画大师颜回所绘《李仙像》有几分相似,面容深邃严肃,威严非凡。

弘历题了一篇七言律诗《金廷标醉八仙图题》,上面写道:“或为唐官或为汉官,不同年龄的朋友聚集在崎岖的青山上。仙人童子美声唱出七字,名字改成知章一代八人。世外烟火给时光飞逝,壶中酒意清清。彭影世界,胜过元香独醒。”此外,还有七言律诗《任仁发仙迹张果图题》和五言律诗《吕祖洞》,可见皇帝对八仙的喜爱。

清胤禛逸事集·乘筏升仙页

故宫博物院藏

所不同的是,画中的仙人不仅手执法器,还脚踏或骑乘各种物体,如汉钟离踏仙莲,韩湘子浮莲叶,铁拐李骑青牛,曹皇叔踏红鲤,何仙姑骑彩凤,吕洞宾浮柳枝仙筏,蓝采和踏螃蟹,张果老骑驴。如此丰富的元素组合,源自于各类作品中对八仙过海的描写。其他以“八仙过海”为主要图案的乾隆御彩瓷器较为少见。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乾隆宫廷粉地洋彩吉庆万年渡海八仙八方尊,画工精细,每一处细节都让人耳目一新。 本品中八仙的骑乘物各有不同,除韩湘子骑的是青鲤外,其余与本品基本相同。

清乾隆 宫廷粉地洋彩八仙过海瓶

纽约苏富比,2009 年 5 月 17 日,拍品编号 2611

清乾隆宫廷粉地洋彩八仙过海尊

香港苏富比,2016年4月16日,拍品编号3611

清乾隆粉彩八仙寿星瓶

香港蘇富比 1982

从工艺及铭文特征看,其烧造年代可能早于本品,见周莉莉著《上海博物馆藏清雍正、宣统官窑瓷器研究》,第85页,上海,2014年;本馆藏最相近一例见于中国嘉德,2006-06-03,Lot.1718,二者可能为一对。另有一对为大罐形,肩部及腿部以紫锦环绕,地花亦为如意云纹,与本品相似。器腹绘海上八仙,乘物渡海,所踏之物与本品相同,但形态不同。此对例纹饰繁缛,曾为盖蒂收藏。 其后释于纽约,2009-05-17,Lot.2611。另有一近例,与盖蒂藏相似,但纹饰细节更简洁,边缘为皇家粉色,娇艳如春风,八仙配色亦十分清新润泽。源自法国军官Léon收藏,释于香港,2016-04-16,Lot.3611。另见一极相似例,器形略有不同,为外斜口,但同样饰八仙庆寿图,人物造型及排列似乎与此器对称,肩部亦饰“寿”字,底部亦以矾红铭文。 该器尺寸相近,且略大(高51.7cm),于1982年11月9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编号302。可惜器身有凹痕,品相有瑕疵。

此部分与康熙元年王琪刻本《吕洞宾绣像全传》比较

本品部分与上海博物馆藏八仙瓶部分的比较

本品部分与上海博物馆藏八仙瓶部分的比较

本品高大,形似灯笼。清宫档案通常将类似器形记为“一通尊”。如乾隆三十六年万寿节前,夷陵阿金曾有一对“西彩八仙庆寿一通尊”。有盖者,则称“庄罐”或“盖罐”,但主要器形差别细微。如乾隆五十九年福英所赠“宫粉地西彩八仙庆寿盖罐成对”,或可参考上文盖蒂所举。灯笼瓶、罐等类似器形,高大多在20cm至30cm之间,本器高47.7cm,颇有气势,造型烧制难度较大,较为少见。

清宫旧藏有一对与本品形制、纹饰相似的八仙图,画工细致逼真,画法、构图与本品相似,但八仙是乘云浪而非骑马,南极仙人则乘鹤而降,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编号“古瓷”。

另一例现藏故宫博物院,尺寸略短,长颈,撇口,十分奢侈,颈、腿上布满松绿、奇花图案。器腹四周绘八仙祝寿图,众仙安坐瑶池之畔,上方为西王母骑龙。八仙形象刻画较小,但细节较为精细,详见冯先明、耿宝昌等编著《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瓷器选集》第283页,北京1994年版。八仙车寿图构图亦可称为“八仙车​​寿图”,更加强了“寿”字祝福的坚实感。

另请参阅日本清嘉堂收藏的一对乾隆时期青花胭脂红龙凤纹花瓶。 虽绘龙凤纹,但其形制与本器相似,尺寸亦十分相近(高46.3cm及46.7cm),刊于《双峰—宋瓷与清官窑》,图版59。伦敦苏富比于1982年11月9日拍卖一件松石绿地粉彩吉祥灯笼瓶(Lot 322),其形制及口肩纹饰与本器十分相似,尺寸完全相同(高47cm),外壁以掐丝珐琅装饰,底部以金文铭文“乾隆”六字,分别于1991年和2006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其构图独特,实属罕见,以乾隆风格的红釉瓷器金洋花座亦独一无二。

清乾隆 青花龙凤纹瓶一对

左高:46.7厘米,右高:46.3厘米

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清宫瓷器全书》第44309卷

光绪二十年

本品底部贴有黄色标签“崇礼锦十五号”,显露其显赫出身。记载为“崇礼十五号五彩八仙祝寿瓷瓶(附瓷座)”,与本品一模一样。崇礼,字守之,姜姓(或姜姓),内务府汉军人,正白旗人。咸丰年间原为清漪园园林秘书,受文宗嘉奖,升任内务府副使,后历任内务府侍郎、内阁大学士、礼部右侍郎、光禄寺侍郎,兼任礼藩院侍郎、兵部侍郎。 光绪二十年(1894年),升太子太傅,授黄马褂,不久又升任边务院尚书,派去担任热河总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刑部尚书,兼步兵统领。后调户部侍郎。二十九年(1903年),授东阁尚书,后授文渊阁尚书。三十三年(1907年)病逝。

其家宅位于北京东四六条,有三百多间房间,十分奢华。回顾崇礼的仕途,可谓坎坷多多,虽然在政坛上不出名,但勤于宫中事务,参与了戊戌变法等政治事件,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却能步步为营,深受慈禧太后的宠爱,据说他和荣禄并称为慈禧太后的左右手,是清末官僚风雨飘摇的代表人物。其女儿后来嫁给了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涛,成为皇亲国戚,这让她的宅邸被称为皇后娘家。

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年间,最初是为了庆祝其生母崇祯皇太后的寿辰而建。“清漪”一词取自《诗经》,原意是“江水清澈,波光粼粼”。时任清漪园园林司理的崇礼曾耗费2000万两白银对其进行修缮,也是为了给当时在位的慈禧太后祝寿,并改名为颐和园。 按照计划,慈禧原计划“光绪二十年十月八日到颐和园,初十在排云殿受贺,十二日举杯跳舞,十三日与宫中人家设家宴”,十七日慈禧太后在万寿寺用餐,十八日下诏”(见《御花园秋声》,上海《新闻报》1894年9月16日第1页)。但因甲午战争失败,慈禧被迫下令“一切庆典仍于宫中举行,颐和园庆典停止”(见《庆典规程》,北京大学图书馆,档案号: X/319.23/0562)大典筹备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年底开始,各级官员纷纷进献礼品,根据黄色落款及与档案的比对,此品为当时崇礼赠与慈禧的寿礼。

光绪二十年许配银钱示例

纯义寨阶

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日记

据《陈列记》记载,光绪皇帝进贡的瓷器主要陈列在纯义斋和颐年殿。颐年殿原名北绪殿,后改为颐年殿,位于中南海瀛台之北。纯义斋就在不远处,建有一座适于夏季演出的戏台,建在水中,四周环绕着莲花,人称“水座”。慈禧太后十分喜爱戏曲,她不仅从民间选拔著名演员进宫,还成立了由太监组成的“莆田同庆”班,随时为皇帝表演。据记载,著名艺人谭鑫培等就经常在颐年殿和纯义斋的戏台上为慈禧、光绪等人表演。 虽然档案中没有提到崇礼贡瓷的具体存放地点,但其八仙祝寿的吉祥寓意,也可能被陈列在祝寿的重要场所。

慈禧太后

此件瓷器所属的“陈列帐”共列有147件贡瓷,其中1至12号为“进贡”,即光绪皇帝所进的瓷器,第13、14号分别为载卓和傅珍所进的瓷器。

爱新觉罗·载卓(1849-1907)

弘历玄孙,雍正皇帝第六子,虢王第八代相,承袭封恩辅国公爵位。

傅真(-1909)

瓜尔嘉氏,是咸丰皇帝长女荣安公主的女婿,开国大臣费英东后裔,承袭一等雄勇公爵位,原名瑞玉,婚后改名福真,任前朝大臣、都统,封为散吏部尚书。

此器排行第十五,仅次于上述两位皇亲国戚。下一位是懿墨,是嘉庆皇帝的孙子。崇礼之所以能位列此位,是因为他的女儿嫁给了光绪皇帝的七阿哥,深受光绪皇帝的宠爱。慈禧等人也十分赏识他。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六条胡同63号、65号崇礼故居

严九日序楹联(节选)出自《清高宗诗文集》第二卷第八十三卷

全钟离

钟离拳的传说起源于北宋,最早、最可靠的记载是《宣和书法》卷十九的“宋代真人钟离拳”一文。书中说钟离拳“自称生于汉代”。“汉”应指后汉,所以钟离拳当为五代人。金元时期,全真教为了神化创始人,将其生卒年推至汉代,并赋予其尊贵的出身和奇特的相貌。事情的经过愈发离奇。

据《金莲正宗记》引《崂山金泉观记》记载,钟离权原是汉代一位将军,因军事失利而逃到乱山之中,误入东华帝君府中,承袭其道统而得道成仙,改宗吕洞宾,掌管《仙录》,成为八仙之首。但据《宣和画册》记载,钟离权只是偶尔离开仙界,平时都是派弟子吕洞宾下凡救人,所以没有他的出现记载,事迹也不多。

他手执蒲扇,《铁道通鉴》记载:“侍女袒露小腹,挥动蒲扇自如,面红体壮,龙目一闪。”他被誉为“三仙”,“号称天下最会游仙之人”。据说他扇子能起死回生。元代全真教尊他为“正阳祖师”,为“北五祖”之一。道教金丹派和全真教曾尊他为二祖:始祖东华帝君传给二祖钟离权,钟离权传给三祖吕洞宾,吕洞宾又传给南北弟子。

清高宗吕祖栋诗文集下卷第48卷

吕洞宾

吕洞宾是一位白面书生,手执拂尘,背负宝剑。这把宝剑是钟离权赐给他的。“宝剑闪烁着神奇的光芒,妖魔们都惊动了。”“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还能杀妖魔。他生活在唐末至宋初。全真教经典《金莲正宗记》记载,吕洞宾生于“唐德宗兴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唐文宗开成元年进士,进士一等,年二十二岁,……闲暇之余,游览了庐山名胜,偶然结识了正阳先生。一言一行,我们的心就近了。 他读了丹秘文后被封为“纯阳子”,从此辞去官职,放弃称号,专心修道。

他曾拜见钟离权,经十考十问,传授道法,得道成仙。道号纯阳子。后来他经常在世间度人,曹国舅、何仙姑等均受他点化,成仙。1119年,奉旨封为“妙通真人”,元至正六年(1269年)又加封为“纯阳演正精化真君”。全真道视他为“五祖”之一,尊称“吕”。其理论著作被收录于《道藏》。

铁拐李

李铁拐驾着一头牛,手捧盛满灵药的葫芦,能行医救人。关于李铁拐的传说始于宋代,但在宋代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算是历代关于瘸子传说的集大成。《纯阳帝王化神记》中有一段“救刘伯贤七十二变”,记述了他被吕洞宾所救。岳伯川的元杂剧《吕洞宾救铁拐李岳》中,铁拐李原本是第六个案子,书记岳寿因惊吓而死,被吕洞宾救活,但尸体已被烧毁,只能靠小李才能起死回生。后来他看透世事,跟随吕洞宾入道。

还有一本书叫《楞斋夜华》,里面记载了一个名叫刘的瘸子,“瘸子年年胡子长得像个瘸子。天下诗人,很善于写诗,游历南州北郡,所到之处,都用葫芦盛酒。醉了也不知道第二天要去哪里。看了洛阳的花,回到了皇城,也没什么事可做……呵呵,睢阳门外还有个美丽的西湖。”李铁拐的形象,也许是中国形象混合而成的。

张果老

张果老手持渔鼓,又称“道筒”,能奏梵乐。张果老是唐玄宗年间的一位方士,他的生平事迹见于《新旧唐书·方士传》。最早记载他事迹的是《张果老传》,但除了自称长寿外,其事迹并无神奇之处。后来李德裕的《刘氏旧闻记》记载了唐玄宗召见张果老共商道术的故事。更详细的记载说,他自唐初便学会了长寿秘术,“自称百岁高龄”。他的身份也由“奇人”变为“仙人”。还有记载说叶法善称他为“混沌初分时白蝠精”。这一“变化”为其身份增添了神秘色彩。

相传他不仅年事已高、位高权重,而且还有许多神通,能使纸驴变成真驴,使人起死回生,通晓古今,使唐明皇相信他是真正的神仙。老子因长寿闻名,入选八仙,在元代戏剧中也频繁出镜,他与唐玄宗的神奇故事更是人尽皆知。《太平广记》卷三十“张果”条目记载他“常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将白驴折成纸厚,装在巾盒中,骑上去浇上水,又会变成驴子。”中国人尊老敬老,尊称他为张果老。

晋代金友子有《张果老骑牛》诗:“有客骑牛,人皆称果老仙人,问其去处,笑指天。”

曹国久

曹国舅头戴纱帽,身着官服,手握阴阳板,相传能使山河静谧。永乐宫纯阳殿东壁第十幅画《曹国舅封神归道图》也描绘了吕洞宾为其封道的情景。曹国舅在八仙中代表“贵人”,是封建社会中地位很高的人。但相传他并不在意富贵荣华,更喜欢修行。

曹国舅本名曹懿,历史上确实存在。据《宋史·后妃传·曹皇后传》记载,曹国舅是周武惠枢密使曹彬之孙,宋仁宗曹皇后之长兄。但他在八仙中出现得最晚,资料最少,似为填空。《纪说全真》记载他因包庇犯下杀人罪的兄长而被包公抓获,后被宋仁宗赦免,免于一死。逃出后大彻大悟,入山修行。有人说他得钟离权、吕洞宾传授秘笈,入仙班。 至于宋代他被内丹道收为吕洞宾弟子的传闻,蒲江清对此表示怀疑:“画师以高洁秀丽的容貌,特意在八仙祝寿时也收他为徒?”于是便有了他是吕洞宾弟子之说。

蓝采荷

蓝采和手捧一篮花,花中盛满灵芝,据说里面“宝物不凡”。相传他就是陈陶,曾与人饮酒歌唱:“蓝采和,世间事多,何不卖药?我买些酒喝了,便回深崖,拍掌歌唱。”元杂剧《汉钟离救蓝采和》中,描述他为伶人,姓许,名简,艺名蓝采和。他被钟离权点化,得道成仙。

在八仙中,他是不可或缺的人物,性格鲜明。蓝采和的故事最早记载在南唐沈奋的《续仙传》中,文中把他描述为晚唐五代时常在市集乞讨、施舍银钱的乞丐,在市集上唱长寿、自在之歌的道士。五代时,许多身怀绝技的人隐居在市集,正如《宋史·隐士传》所记载:“五代乱世,多有避世之人。”因此,蓝采和或许因其独特的容貌和另类的乞讨方式而被视作圣人。在元杂剧《汉钟离救蓝采和》中,蓝采和成为南唐道士徐建乐曲的名字。形象相互交织,逐渐成型,最终成为八仙之一。

韩湘子

韩湘子的双脚浮在荷叶上,相传他能空杯酿酒,聚土做花,还能写诗。“紫笛吹破万里波澜,万顷波涛归于大海”。韩湘子的原型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子。八仙的纳入,完全归功于韩愈的一首诗。传说之初,韩湘子有使牡丹开五色之功,花有韩愈流放时所作的“云过秦岭何处是我家,雪到处是雪”的诗句。“马到兰关不能前行”。

他受钟离权、吕洞宾点化,成仙而死。后来在北宋初年刘复《清左高义》的记载中,韩湘子的形象被进一步神化,他能瞬间开花,预知未来,他最大的成仙事迹就是救过他的叔父韩愈。他的形象在宋代基本确立。

何仙姑

他在里面有一个桃子的筛子,骑着凤凰的故事开始出现在唐和宋朝中。在开发过程中,不同时代的不同文本存在相似之处和差异,因此,一些学者认为,“他在八个神仙中的”在Yuan王朝中没有最终确定,并且直到Ming王朝的时期才能完成。

在唐祖的“ ji”中,他写了吕宾的凡人,他在凡人那里扫了一个人。在天堂的大门上,倒下的花朵吹着玉尘,在那一层云下,有多少门在大门外面...如果您延迟了

他持有的筛子可能是根据佛教的故事“鹿女士”改编而成的,禅宗大师大师生下了一个女孩,后来被一个家庭居住时,当女孩被禅宗大师带走时,她正在用筛子洗米饭。

今天的视频

以前的建议

在线拍卖招标指南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