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大家说#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信息,2019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99万亿元人民币,若按照去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接近6.9比1)折算,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经济购买力超越美国
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世界银行对中国的GDP总量高达23.4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排在第三位的是印度,经济总量为9.61万亿美元。虽然经济总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美国在人均GDP上仍然占有较大的优势。
同样数量的人民币,用购买力法计算出来的价值远高于用汇率法计算出来的价值。这意味着,在购买力规则下,人民币更“值钱”了——大约4.22元人民币相当于1美元。这也意味着,中国的人民币被低估了。
很多网友对此感到疑惑,明明苹果手机在美国比中国便宜,我们爱吃的猪肉在美国也便宜,此外大品牌的汽车、汽油、化妆品、服务、包包等往往在美国更划算。
很多博主分享了中国和美国超市常见的物品,美国的价格往往更便宜。按理说,人民币不应该被低估!从购买力上看,中国的经济总量不应该增加。但为什么世界银行认为人民币被低估,中国的价格总体上更便宜呢?
世界银行为何认为中国的物价普遍比较便宜?
南生曾在前文中引用“盲人摸象”的寓言告诉大家:不看整体,只摸局部,是不会得到正确答案的。那些把中国和美国超市的常见商品进行比较,就得出美国整体价格更便宜的结论的人,就是“盲人摸象”。
因为在美国国民经济结构中,制造业、建筑业、矿业、农业等非第三产业只占19%,而服务业(俗称第三产业)却占到81%,这就意味着公平比价时,应该选择81%的服务产品,19%的非服务产品。
如果你觉得81%的服务产品不合适,因为有很多服务项目居民没有享受到,那也没关系,我们再看一组数据: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美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中,超过70%是花在服务上的。
消费者支出中,有将近30%是花在购买“实体”商品上,无论选择81%还是70%,都需要公平公正,才能体现美国国情。大部分的选择应该都是针对服务商品,但美国的教育、律师、医疗、金融等都是出了名的高价,忽略这些服务商品,选择“小众产品”比价,如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各位网友,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规则并不是靠胡乱猜测就能得到的,而是经过选取上千种商品,根据国情赋予不同权重,再进行分析评估得出的综合结果——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价格普遍比较便宜。
当然这个便宜是指“绝对价格”,如果从居民实际生活水平来看,美国人的收入更高,月薪是中国居民的几倍。所以如果从“收入比”来看,美国人还是有优势的。毕竟美国是发达国家,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本文由【南生】整理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