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电商无授权销售成潜规则,货源真假难辨引争议

日期: 2024-09-03 10:04:56|浏览: 303|编号: 6333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未经授权销售已成为潜规则,货源真假难辨

近日,深圳的刘女士向南方日报记者爆料,她在某奢侈品电商网站购买了一块博柏利手表,准备送给妈妈。然而,这块名牌手表使用不到一年就出现了问题。在“只能寄回电商网站维修”的条款下,她等了几个月才从电商网站拿回修好的手表。然而更悲惨的是,手表又坏了,表带断裂、生锈。刘女士将手表送到专柜验证时,被告知这是一块“假得不能再假”的假表。但由于刘女士无法提供有效证据证明自己从电商网站购买的手表是假表,售假投诉陷入了停滞。

据记者了解,奢侈品电商售假的投诉似乎不少。据媒体报道,近日有消费者在足秀网购买了品牌女鞋,穿了一周就发现有质量问题,而他购买的杜嘉班纳(DOLCE&D&G)衬衫也看起来像是街边货。经向商家核实,该消费者甚至声称自己在足秀网购买的女鞋是假货

一边是奢侈品电商的蓬勃发展,一边是“售假”之声不绝于耳。奢侈品电商为何频频陷入“售假”泥潭?对于几乎99%未获得官方授权的奢侈品电商而言,货源的复杂性终将迫使其承受品牌方的“落井下石”和消费者的质疑。

现象??

未经授权销售已成为“潜规则”

在广大消费者眼中,实力雄厚的奢侈品电商都是众所周知的,其中既有去美国上市的典范企业,也有与国际电商巨头合作的新生代企业。但这些奢侈品电商货架上销售的产品,几乎 100% 都是没有获得相关品牌官方授权的知名品牌。

“未经授权销售已经成为奢侈品电商的‘潜规则’,这是国内奢侈品电商普遍面临的困境。”电商业内人士甘先生无奈地向记者表示。

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在国内多家奢侈品电商平台上架的主流奢侈品品牌中,唯一获得官方授权的案例,是走秀网获得的意大利奢侈品品牌菲拉格慕的官方授权,除此之外,其他销售奢侈品的电商平台均未获得任何品牌授权。

公开资料显示,拥有LV、Fendi、Dior等品牌的第一大奢侈品集团LVMH在内地电商战略上仍持观望态度,其部分海外地区已开设线上销售平台,集团旗下中档化妆品品牌()曾入驻天猫试水,后退出,旗下所有品牌均无授权计划。拥有江诗丹顿()、卡地亚()、万宝龙()等品牌的第二大奢侈品集团历峰集团,尚未在内地直接为旗下品牌开设线上销售平台,但对电商持积极态度,2011年收购英国著名奢侈品网站Net-a-,布局电商布局,Net-a-于2012年3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旗下品牌同样无授权计划。

据奢侈品业内人士透露,在消费者熟悉的奢侈品品牌中,PPR集团旗下的Gucci已明确表示不会参与电商授权,而Marni、Bally等品牌则选择通过官网在中国开设网店的方式进入内地电商市场,其网站有中文产品描述页面和中文含税价格,还提供商品直发内地的服务;此外,还有品牌自营自营。

调查??

货源从哪里来?

既然不是正规品牌授权,奢侈品电商货架上的数万种奢侈品从何而来?记者对此进行了专门采访调查。

渠道一:海外渠道

由于产品型号和售后服务的差异,可能会被识别为“假货”

“国内奢侈品电商的进货渠道一般有三种,最常见的就是国外买家批量采购,然后通过通关手续进口到国内再销售,奢侈品电商通过赚取买卖价差来盈利。”在国内一家奢侈品电商任职的莫女士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此分析。

记者了解到,国内主流奢侈品电商90%以上都是通过这一渠道采购货品。正如唯品会创始人沈亚、洪小波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他们去欧洲采购时下了数百万的订单。一些品牌代理商以为是去采购货品,感叹“中国人真有钱”。华南电商圈还流传着一则笑话,某奢侈品电商创始人的妻子早已“盘踞”在国外的等折扣市场,成为一名半职业买手。

“国外奢侈品牌通常会通过等渠道低价销售过季款式和产品,折扣幅度可达20%-30%甚至更低,奢侈品电商获得的利润依然可观。不过,通过海外渠道采购虽然可以让奢侈品‘便宜’,但也面临采购时间长、品质和售后服务难以保证的境况。”莫女士特别指出,虽然通过海外渠道购买的产品正品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但售后服务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由于产品不通过国内代理商销售,大部分国内代理商不会提供产品所需的服务。对于奢侈品来说,价格体现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售后服务。”

有电商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产品是在国外正规渠道购买的,但由于国内产品型号细节有差异,甚至渠道不同,在鉴别过程中可能会被认定为“假货”。 “是真是假,就看消费者怎么判断了。”

记者从各大奢侈品电商了解到,通过海外渠道购买的奢侈品的销售和售后主要由奢侈品电商自身负责。例如,大部分名牌手表被奢侈品电商明确要求直接寄回电商进行维修和售后服务,而不是交给对应品牌的售后服务。这也引发了消费者的无数纠纷。

渠道二:第三方商家

为了牟取利润,第三方商家可能会销售假冒产品。

“除了通过海外渠道购买,随着电商如今积极发展平台化商业模式,奢侈品电商也开始向平台化方向发展,具备一定资质的商家可以利用奢侈品电商平台销售奢侈品。”然而,这一第三方奢侈品销售渠道,却成为奢侈品网络购物假货泛滥的重灾区。

“虽然电商会对入驻商家进行资质审核,而且一般会要求缴纳几万到几十万的保证金,但无法对货源进行有效监控。一旦这些第三方商家销售的奢侈品出现问题,奢侈品电商也只能通过事后处理来补救,对消费者的保障并不理想。”莫女士有些无奈。

据向南方日报记者透露,某奢侈品电商售卖“假表”的刘女士称,她向该电商反映问题后,该电商公司将她的投诉转交给一家第三方钟表代理机构,后者建议刘女士直接向该代理机构办理退换货。

“虽然奢侈品电商平台扣留了相当一部分保证金,但高额的利润还是会让不少商家铤而走险,售卖假货。这些第三方商家不一定卖的都是假货,但可能会在几件正品中混入一两件仿品,以牟取暴利。”莫女士告诉记者。

但第三方商家这种“掺假”销售方式,欺骗性非常强。网友“丁丁”表示,在一般电商平台购买奢侈品时,都会先留意之前买家的评论。由于采用掺假手段,消费者平时看到的评论,大多都是认同商家所售产品真实性的评论,这给想要购买相关奢侈品的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无论是奢侈品电商平台还是消费者,在问题发生前很难对第三方商家进行监管,只能通过事后扣押金的方式维护消费者权益,但这会对电商的公信力和消费者信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渠道三:品牌授权

出于品牌形象考虑,很少有一线品牌愿意授权

“购买奢侈品的最后一个渠道就是获得品牌授权,但目前除了菲拉格慕在走秀网正式授权全系列产品外,尚无其他奢侈品品牌在中国进行电商授权。”莫女士认为,品牌授权对于消费者和奢侈品电商来说都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但从奢侈品品牌的角度来说,他们却十分谨慎。

法国时尚学院ESMOD企业传播主管高山认为,“奢侈品牌对电商说‘不’可以理解,因为电商的营销方式从根本上破坏了品牌形象。奢侈品电商若想保持良好的形象和血统,唯一的方向就是在品牌官网上进行线上销售。”

对于这一问题,财富质量研究院在《2012中国奢侈品报告》中也做了详细分析:本土奢侈品电商规模不大,竞争力依然依赖折扣,但这种促销方式与奢侈品作为特殊商品的稀缺性相冲突,因此奢侈品电商很难获得一线品牌的授权。

困惑??

什么东西是假的,谁有最终的说法?

“奢侈品电商售卖未经授权的商品其实是一个灰色地带,由于售卖的商品并非通过国内正规代理商销售,往往无法享受到与国内正规渠道销售的产品同等的售后服务,因此很容易被认定为‘假货’。”电商业内人士甘先生不甘地表示。

其实正品代理商“暗中坑害”奢侈品电商的情况屡见不鲜。去年6月,当当网高调发起以低于市场价25%的价格销售天梭手表的活动。被激怒的天梭迅速发布声明,指出当当网销售的天梭手表未经授权,且天梭不提供售后服务。当当网销售的卡西欧手表也出现同样的问题。一位消费者在当当网购买了一块问题颇多的卡西欧手表。央视记者将手表送至卡西欧进行检测,发现该消费者在当当网购买的卡西欧手表,经过仔细、严格的检查,被鉴定为假冒卡西欧手表。然而,当当网公关经理叶小舟颇为无奈地告诉记者,所谓的“假表”其实存在是否“授权”的问题。

“被认定为‘假表’的产品,更准确的定义应该是‘非官方授权’产品,用‘假货’来定义不太准确。”叶小舟介绍,当当对产品把控非常严格,对第三方商家的准入门槛非常高,“第三方商家需要缴纳50万元的保证金,以保证所售产品的质量。”

“未经授权的商品,不等于是‘假货’”,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估中心法律顾问赵占玲在谈到“授权”与“假货”的定义时强调:“相关商品虽然未经授权,但如果也是原厂生产的,则不构成商标侵权,相关代理商不能起诉相关商家。”

不过,针对目前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假货”之声,赵占玲表示:“目前国内一些代理商打击网络销售商品的非官方渠道,通常采取三种方式:不提供官方售后服务、公开声明、进行产品认证。”

有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正品代理商利用相关手段封杀奢侈品电商可以理解,但这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即国内缺乏权威的奢侈品鉴定机构,这不仅给奢侈品电商企业带来困扰,也给消费者的维权带来困扰。

奢侈品研究专家、财富质量研究院院长周婷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奢侈品真伪鉴定目前主要由品牌商、二手店以及寺库等非官方机构提供,结果的权威性值得怀疑,而全国暂时还没有相关权威鉴定机构。

还得走

品牌授权之路

■专家建议

进货渠道混乱,正品认证之路困难重重,对于奢侈品电商来说,未来的发展路在何方?

在周婷看来,爱马仕的假货问题已经暴露了行业的潜规则,即便从海外买家那里买,也不能保证正品,很多授权经销商都在仿冒、卖假。如果没有拿到品牌直接授权,仍然从渠道购买,还是会遇到相应的问题。因此,奢侈品电商要想发展壮大,还是需要想方设法拿到品牌直接授权。

“国内奢侈品网站若想走出这种恶性循环,除了强化供货渠道、改变低价策略外,还应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塑造自己的网站特色,从而提高受众质量和粘性。”

■ 链接

奢侈品电商“授权”风波

时间:2011年7月

涉及品牌:欧米茄、淘宝

事件:欧米茄起诉淘宝销售假冒手表

时间:2011年7月

涉及品牌:天梭、当当网

事件:6月父亲节前夕,当当网高调推出以七五折价格销售天梭手表的活动。天梭公司对此感到愤怒,迅速发表声明:当当网销售的天梭手表均为未经授权的商品,天梭不提供售后服务。

日期:2012 年 3 月

涉及品牌:施华洛世奇、京东

事件:3月初,施华洛世奇(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未授权中国境内任何网站销售施华洛世奇产品。

时间:2012年6月

涉及品牌:爱马仕

事件:爱马仕首席执行官称,网上销售的80%以爱马仕名义销售的产品都是假货。

时间:2012年8月

涉及品牌:卡地亚、1号店

事件:8月,卡地亚国际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法院起诉沃尔玛“1号店”侵犯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

专题统筹:余东雪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