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7月29日消息(记者曹倩)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消费者针对寺库“不发货、不退款”的投诉仍在增多。
7月26日上午9点,一名消费者在一笔涉及诉讼金额1.2万余元的投诉订单中描述,其在寺库平台购买了一款女包,但过了商品页面显示的发货期限仍未发货,客服未处理,平台也未退款。24日,另一名消费者投诉称,其2021年12月在寺库平台下单,但到现在仍“没钱没货”。
截至发稿,黑猫平台已收到超过2.3万条针对寺库的投诉,这也揭示了这家昔日国内奢侈品电商领军企业的困境。
或许更让人压迫的,是寺库将被迫退市的传言。
寺库多次收到退市警告,拖延半年仍无法在2023年12月31日提交20-F表格年度报告。这家曾经的“奢侈品电商第一股”被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强制退市,不再参与资本市场交易”的消息广为流传。中国广电资本眼记者查阅寺库IR官网及SEC文件,并未见到任何官方通知文件。截至发稿时,寺库IR及公关尚未回应中国广电的采访请求。
多位专家向信而宝资本表示,寺库退市,直接受公司财务管理不善、业绩持续下滑影响,也折射出整个奢侈品电商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变革。奢侈品电商平台不仅要与同行竞争,还要面对品牌自建电商体系的挑战,以及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内容社交平台上兴趣电商的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消费者追求可持续和性价比,二手奢侈品市场以直播电商为重点,从线下走向线上与消费者实时沟通,带动新一波奢侈品购物潮流。普华永道发布的奢侈品市场洞察报告预测,2021年至2027年全球二手奢侈品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接近13%。
因逾期财报频繁收到退市通知
曾经的“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寺库被迫退市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迹可循。
事实上,早在2021年12月,寺库就宣布因股票收盘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而收到纳斯达克首次退市警告。
2023年11月14日,寺库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通知。寺库宣布,计划向纳斯达克听证会委员会申请听证,寻求扭亏为盈,并请求延长停牌期限。退市警告的原因是,寺库未提交2022年财务报告。
当时市场曾传出寺库已申请破产清算的消息,对此,寺库回应称,“经核实,上述情况并不存在,公司将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直到2024年2月6日,纳斯达克再次向寺库发出退市通知,称考虑到寺库未能提交逾期报告的情况,纳斯达克认为该公司不太可能解决这一问题。
对于“寺库被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强制退市”的传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本眼记者查阅了寺库IR官网及SEC文件,并未发现任何官方通报文件。截至发稿时,寺库IR及公关尚未回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采访请求。
寺库最新一次交易情况冻结是在4月25日,此后再未开盘,当日寺库收盘报0.4049美元/股,市值仅为286万美元。
寺库成立于2008年,也经历了公司发展的“黄金十年”。
公开信息显示,寺库已完成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40亿元,投资方包括IDG资本、银泰资本、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日本盘古基金、德国贝塔斯曼基金、法国基金,以及法国欧尚家族基金、WJ等顶级投资机构。
2017年9月22日,寺库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以每股13美元的发行价发行85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募资逾1亿美元,荣膺“中国奢侈品电商第一股”称号,巅峰时期市值曾达7.7亿美元。
然而仅仅四年之后,寺库就开始频频面临退市压力。如今,寺库官网的公司简介页上依然写着,“作为线上市场的行业领导者,在中国拥有25.3%的高端市场份额,在亚洲拥有15.4%的高端市场份额(数据来源:Frost&Govi)”。
基本面受到质疑,股价暴跌
回顾寺库六年的资本市场征程,从“中国奢侈品电商第一股”到如今的“遗憾退出”,寺库的经历或许是整个奢侈品电商行业逐渐没落的一个映射。
“作为中国奢侈品电商领域的先行者,寺库的退市并非偶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俊浩认为,这不仅是寺库自身财务治理不善、业绩持续下滑的直接影响,也折射出整个奢侈品电商行业面临的挑战和变革。
2019年寺库业绩增长乏力。财报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三季度,寺库季度营收增速呈单边下滑趋势;2019年第四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寺库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连续5个季度同比下降,最大降幅超过390%。
2020年,寺库经营表现依旧惨淡,全年营收同比下滑12%至60.2亿元,全年亏损7186.4万元,同比扭亏。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年报发布时间推迟了约半年,这也是寺库上市以来首次推迟发布财报,且并未给出合理解释。
2020年6月,趣店宣布与寺库达成合作,以最多1亿美元认购寺库最多1亿股新发行的A类普通股。交易完成后,趣店成为寺库第一大股东,持股约28.9%。作为合作的首个成果,趣店迅速向寺库支付了5000万美元现金。
不过,此次合作未能扭转寺库的下滑趋势。
据寺库发布的20-F文件显示,2021年寺库营业收入萎缩至31.32亿元,同比下降48%。与此同时,寺库营业利润由盈转亏,亏损扩大至6.2亿元,净亏损也数倍扩大至5.66亿元。
今年以来,寺库频频陷入拖欠供应商货款、拖欠员工工资、资金链断裂、用户投诉等危机,市场普遍认为其基本面“千疮百孔”,而当这些负面情绪反映到股价上时,股价便愈发低迷。
2021年11月4日,寺库股价首次跌破1美元,收盘报0.97美元/股。由于连续3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美元,12月20日,纳斯达克向寺库发出退市警告信。
“寺库内部管理明显存在严重问题,除了扣发员工工资、拖欠供应商货款等负面消息外,消费者投诉不断,两头打压之下,寺库已经失去了信誉。”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网络零售部总监、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说。
奢侈品电商格局重构
寺库濒临退市的原因复杂,既有公司层面的决策失误,也有奢侈品电商行业整体格局变化的深远影响。
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博士生导师、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莉莉认为,除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战略失误,以及寺库没有根据自身客群特点进行品类拓展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奢侈品线上电商面对的主流人群多为中产白领,这部分人群受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
“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也认为,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对奢侈品消费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压力之下,消费者更加谨慎。
贝恩与意大利奢侈品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24年全球奢侈品市场研究年中更新》报告显示,按照当前汇率计算,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奢侈品市场销售额将下降1%至3%。
高端品牌专业研究咨询机构耀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走出2022年的压力,开始复苏,最终录得9%的增速至10420亿元,追平2019年的水平,重回万亿元市场规模。中国奢侈品消费在全球奢侈品消费中的占比仍在38%左右,变化不大。
这些现状让奢侈品电商平台不得不面对一些共同的问题——在增长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与综合电商、品牌直营电商争夺市场份额?
“随着奢侈品电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平台不仅要面对同行的竞争,还要应对品牌自建电商体系的挑战,这进一步削弱了寺库等第三方奢侈品电商平台的竞争力。”曹磊表示。
例如LV、Gucci、Dior等品牌开始深耕DTC(直接面向消费者)渠道,加速在中国的数字化进程,并利用官网、微信小程序、直播、综合电商平台等方式搭建自有电商渠道,削弱了寺库等垂直电商的优势。
近年来,不仅阿里、京东等综合性电商发力奢侈品市场,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内容社交平台开创的兴趣电商模式也在意图蚕食奢侈品这块“肥肉”。
莫岱青认为,奢侈品垂直电商的约束来自于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非官方授权品牌商品不一定“不正品”,但由于跨境电商货源复杂、物流流程环节繁多,消费者普遍不具备专业判断能力,难免对商品真伪产生质疑,第三方检测只能鉴定商品成分是否符合标准等质量问题,商品真伪只有品牌方才能确定。
这意味着,在品牌运营的网络平台购物可以直接帮助消费者降低真伪鉴别、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风险。
“其实全球成功的垂直电商并不多,奢侈品电商同样如此。”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奢侈品电商在发展中面临两大难题。
一是货源的稳定性。由于品牌有强大的直营体系,对商品和价格的把控能力很强,电商平台的货源并不是很正规。另外,还有购物体验的问题。电商交易模式只能将打包好的包裹送到用户手中,用户无法感受到在奢侈品店购物时被重视、被服务的感觉。
一个可以支撑这一点的国内市场案例是,今年6月,丰茂商贸发布公告称公司即将解散。
丰茂商贸是奢侈珠宝品牌卡地亚母公司历峰集团与阿里巴巴的合资公司,是历峰集团旗下奢侈品电商业务YNAP进军中国市场的重要实体,同时也是奢侈品电商平台网A中国运营方。多家时尚品牌已收到网A中国消息,自2025年春夏系列开始将不再向品牌下订单,中国区线上业务将持续至2025年3月。
关于“第二奢华”还有什么故事可讲吗?
在消费趋势愈发谨慎的背景下,大量优质二手奢侈品的涌现,是否会成为奢侈品电商领域为数不多的值得讲述的故事之一?
在一些人眼中,二手奢侈品无疑成为渴望尝试奢侈品牌的消费者的一个理想起点。
“随着收入总体缩水,消费者有频繁更换奢侈品的需求,供需的多样性不断增强,二手奢侈品交易应该会更加活跃。”崔莉莉说。
詹俊豪也认为,随着消费者对可持续、性价比的追求提升,“二手奢侈品”市场以独特的魅力和潜力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关注。不过,“二手奢侈品”市场的发展也面临产品鉴别、稳定货源、售后服务等诸多挑战,需要平台和卖家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普华永道发布的奢侈品市场洞察报告显示,通过回收利用实现可持续的价值链闭环将刺激二手、回收、租赁和共享奢侈品市场高潜力发展,预计2021年至2027年全球二手奢侈品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接近13%。
二手奢侈品市场的繁荣与线上渠道的发展密不可分。
据《中国闲置高端消费品零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之前,二手奢侈品行业一直处于区域性线下回收交易的状态。自从各大二手奢侈品商家纷纷推出直播功能后,二手奢侈品行业从线下走向了线上。2020年,抖音二手奢侈品品类GMV(商品交易总额)达到30亿。
此前,红布林创始人兼CEO徐伟在一场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行业研讨会上表示,直播电商对于二手奢侈品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因为它解决了不能实现所见即所得交易的局限性。
“直播电商就是把产品放在镜头前,直接展示给消费者。品牌设计、真假、瑕疵等问题,都可以在镜头前通过与主播实时沟通来解答。”徐伟说。
徐伟提到,欧美、日本等国家的二手奢侈品交易起步早于中国,但国内的二手奢侈品行业已经迎头赶上。原因在于,无论是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内容营销还是直播电商,中国的发展势头都是全球第一,几乎没有其他国家在这三个方面能比中国发展得更快。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巨禧、直二等一大批知名商家入驻抖音奢侈品垂直品类。2024年初,淘宝奢侈品还上线了酒店专题直播,不少商家通过此次活动日均销售额增长近300%。(央广资本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