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推进桃浦转型发展的决策,将其打造成为上海西北中心城区新地标、产城融合发展新亮点、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示范区。在“桃浦明天更美好”的美好愿景下,一场波澜壮阔的转型升级之战拉开帷幕。
在这片蓬勃发展的土地的东北角,桃浦镇金光村抓住“黄金机遇”,用特殊的“新陈代谢” “精心雕琢”出一条“拆、建、管、美”的改造之路。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村民眼中的“美丽家园”,也成为桃浦十余年来成功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变革的起点
源于“新陈代谢”
十年前,人们提到金光村,就知道这里有一个“民营小区”。乍一看,这里像是居住区,但实际上,这里是由小工厂、车间、民房、棚户区等组成的“城中村”。在桃浦镇东部的253亩土地上,53户租户建起了16万平方米的建筑——没有行政审批、没有施工许可证,也没有基本的配套设施,全部是“三无违法”。
“走在里面就像拍《地道战》,我们村民不会轻易进去,可能会迷路,但脏乱的环境足以让我们‘打消’前往的念头。”谈及私人住宅区,村民异口同声地回答。这里常年垃圾遍地、管道杂乱、平日里火灾隐患频发,周边零星分布着几间公共卫生间,排水排污不畅,雨后道路泥泞。2013年综合整治期间的调查显示,私人住宅区内共有企业252家、各类商业网点104家、出租给外来人的房间2995间,外来人共计约1.2万人。另一份数据显示,承租人拖欠土地租赁费、水电费等费用约1400万元,村级资产存在流失风险。
当时的“城中村”
将私人住宅区作为投资基地出租给部分村民和外地人承包经营的模式,曾经在金光村经济发展中发挥过一定作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桃浦镇驶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后,这种粗放、低质量的发展模式无疑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2013年,借普陀区创建国家卫生区的契机,金光村全面拆除整治违法建筑首先在私人社区内展开。
“这次行动分成几个小组,由区、镇、村三级领导带队,党员冲在最前面。”金光村党委书记杨宣华是参与拆除违章建筑的小组成员之一。据他回忆,整个行动以综合整治为主,先排查安全隐患,查处无照店铺,消除火灾隐患,整顿违章车辆。通过大量调查,确定了建筑物的用途、面积、性质,并逐一采访了住户,为后期拆除违章建筑提供了完善的基础材料。
“提出以拆迁模式推进工作,在当时是首创”,杨宣华自豪地说。他提到的“创新”,是指普陀区针对民营小区情况成立的“大联综治办公室”(简称“联联办”),以桃浦镇、区公安局为主体,工商、食药监、文化、城管等职能部门参与实际工作,分工有序、齐抓共管。
私人居住区利益纠葛在“大联动大联合”运作机制下逐步化解,最终实现“自清、自拆、自移”。拆除整治正式启动后,仅用7个月时间就拆除违法建筑约16万平方米,成为当年上海“五违四必须”工作的典型。
“双机办公模式”这种跨部门、跨条线协同作业模式,其“融合能力”得到认可,目前已在普陀区全区推广,并在多个重大项目中发挥作用。
辞旧迎新
“内修外进”谋求转型发展
告别“旧模式”,金光村通过拆违整改,腾出了包括私人住宅区在内的多处土地;又面临“新挑战”:原有土地将收储用于桃浦智慧城的开发建设。没有了这笔经营收入,集体经济的突破口在哪里?村民的生活又如何改善?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并不占面积优势的金官村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敲门砖”:把空出的土地变成机遇,拓展了眼界,获得了固定资产。
在其他地区购买的各种资产
“这几年,我们大量实地考察,考察区域外的厂房、楼宇、园区、商场等,对有发展潜力的进行收购决策。”杨宣华介绍,金官村把资产整合得到的“第一桶金”作为“循环投资”,在上海宝山、嘉定、松江等地收购了12处优质资产。新模式带来的租金收益比原来增长了好几倍,商业模式也从低质量、污染严重的企业,转变为高品质的酒店、商业综合体和写字楼。
此外,村里的经济也在日新月异。杨宣华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整合迭代,金冠园区已成功引进“字节教育”、乐视服饰、桂园铺饮料、雷诺餐饮、陶陶居餐饮等一批知名企业项目,入驻企业超过3000家。以近年引进的上海仁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例,其致力于教育行业高精度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覆盖全教学场景的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为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中小学提供教育服务和技术支持。
“目前的金关园区拥有成熟的运营管理团队,在资源获取、区域规划、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物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杨宣华介绍,2021年,金关村完成税金近2亿元,营业收入超过4600万元。
精心打造
为美好生活奠定基础
在探索转型路径的同时,金光村村民的生活质量也逐步改善。精工细作成为改善民生的关键词。
走进桃浦河畔的金光园,鸟语花香,绿荫环绕。孩子们在健身步道上奔跑嬉戏,老人围坐在绿荫旁闲聊。这是本世纪初为金光村居民用地搬迁而分期修建的安置小区,虽有十余年的痕迹,却始终显得“新”。
“这里是活动区,阿姨们经常来做健身操。那边有一条散步道,走起来很惬意。小区里也有很多晾衣架,很方便!”如果你和村民聊起金冠花园小区的生活,他们一定会满意地介绍小区里新的东西。这些公共设施是近十年来陆续建成的,伴随着金冠村“腾笼换鸟”后的转型发展。集体收入增加带来的升级改造,每隔几年就会带来一些“小惊喜”。
“小区以停车场闻名,其他小区的居民都很羡慕。”大家称赞的停车场位于北门,是近年来为解决社区停车难问题专门改造的区域,200多个停车位井然有序,绿化点缀其间,很多都配备了新能源充电桩。
金花园停车场
据悉,金冠花园目前有退休人员1000余人,占户籍人口的一半。2020年,在桃浦镇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金冠村与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在社区内设立了独具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这里的特色中医尤为受居民欢迎,开业以来已累计接受诊疗、理疗服务3000余人次。
金光华苑健康服务中心
“一切发展最终都要以民生为目的。”杨宣华感慨地说,十几年来,村民们看到了生活的变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这也促使金关村进一步回应群众期待,谋划美好生活新篇章,打造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春来百花齐放,秋来硕果累累。时光荏苒,回首十年,金光村不仅看到了村容村貌的变化,更凝聚了勇闯转型新路的精神风貌。“金光村十年是一个缩影,见证了桃浦镇的转型发展。我们要用‘爱桃浦、更靠谱’的服务精神和勇于突破的工作热情,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杨宣华说。
丁万兴